- 2020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2505字
- 2021-02-05 15:45:55
第二部分 章節題庫
【中國文化基礎知識】
第1章 簡 論
一、填空題
1.優秀傳統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積極作用。
【答案】民族凝聚;民族復興
【解析】優秀傳統是民族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它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它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2.在國家形成以前,黃河流域分布著兩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___為精神支柱的農牧氏族集團________,一是以________為精神支柱的游獵氏族集團________。
【答案】血緣關系;華夏族;原始宗教;鳥夷(東夷)族
【解析】華夏族是對漢族的先民稱呼,指的是眾多氏族部落混糅組合成的以漢人為主的民族融合大家庭,亦稱華夏族。東夷族又稱東夷或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并非單指某一族群。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嫡長子繼承(宗法繼承)制;嫡庶等級(宗法等級)制;大宗、小宗之分
【解析】宗法制確立于夏朝,發展于商朝,完備于周朝,對后來的封建王朝影響頗深。以后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4.除了黃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中華文化的搖籃。
【答案】遼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
【解析】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通常位于大江大河流域。這些區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動植物豐富,所有這些因素都為早期文明和人類的誕生提供了可能。
5.漢唐之際,漢族與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政策。
【答案】開辟貿易之路;和親;自治
【解析】漢武帝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辟陸上絲綢之路。唐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得到發展,從而加速了漢唐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和親”指兩個不同民族或同一種族的兩個不同政權的首領出于“為我所用”的目的所進行的聯姻。“自治”指國家對少數民族進行自治區域的一種民族行政自治管理模式。
二、判斷題
1.漢語“文化”一詞是從日本借來的。(中山大學2010年研)
【答案】錯誤
【解析】“文化”按照文獻,最早出現在《周易·賁》里,書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應當是中國人論述“文化”的開始。
2.文化是人的文化,包括個人文化和群體文化兩種。
【答案】錯誤
【解析】文化具有超個人性,即文化不可能是個人創造出來的。
3.所謂“和而不同”,就是不同質的事物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廈門大學2011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天道提倡在主導思想的規范下,不同派別、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互滲透,兼容并包,多樣統一。中國傳統哲學所講的“和而不同”,就是講各種不同質的事物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產生出新的事物。
4.中國文化是封閉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開放的文化。
【答案】錯誤
【解析】任何能夠稱之為傳統的文化,都沒有性格上的封閉和開放之分。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可能是既有封閉的一面,也有開放的一面,只是各自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5.孟子第一個深入探討人的本性,提出“性善”論。(北京大學2010年研;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孟子是主張“性善”的,按他的原意,“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屬于“人”的四種“善端”,是人生來就具有。
6.硬文化對現代社會沒有直接的影響。
【答案】正確
【解析】硬文化僅僅反映社會生產發展的水平,是一個社會在某個時期的標志。
7.中西文化應該趨同。
【答案】錯誤
【解析】文化“趨同”意味著各地文化不再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制約,文化的進化就會停止。
8.漢文化是古老的華夏文化與其他周邊文化混血而成。
【答案】正確
【解析】漢文化由早期華夏大地上的各個部族文化融合而成。
三、選擇題
1.一般來說文化的結構可分為四個層次,其中屬于文化核心部分的是( )。(南開大學2010年研)
A.物質文化
B.制度文化
C.心理文化
D.行為文化
【答案】C
【解析】一般把文化分為四個層次:①物態文化層;②制度文化層;③三行為文化層;④心態文化層。心態文化層指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
2.( )是中國形成遼闊版圖的一個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黃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長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遷徒
【答案】A
【解析】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遼河流域的文化通過相互間接觸、交流溝通進而相互吸收、滲透、學習而最終融為一體。這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過程。
3.中國文化被譽為“樂感文化”,是因為中國人的思維傳統習慣于用( )_的眼光看問題。
A.以悲為樂
B.排惡崇善
C.生命發展
D.絕對差異
【答案】C
【解析】“樂感文化”一詞是李澤厚先生于1985年在一次題為《中國的智慧》講演中提出來的。“樂感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實用理性。中國人最講實用、實際與實惠,這使中國人具有靈活變通的性格,不會死板固執。
4.( )是人類有意識地利用自然創造出來的景觀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觀
C.奇異地貌
D.沙漠綠洲
【答案】B
【解析】文化景觀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體的自然環境基礎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態的地理復合體。它是歷史時期以來人類活動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價值的景觀。
5.中國文化的開放性,在( )以前,主要表現在( )的不斷擴大上,其后則表現在對外文化交流上。
A.周;思想
B.魏晉 ;思想
C.唐;疆域
D.漢;疆域
【答案】D
【解析】文景之治后,漢武帝時期,武功鼎盛,國土大幅擴展。漢朝時期,疆域鼎盛,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唐朝的疆域較漢代更加遼闊,并且其對外交流也進一步擴大,唐朝與周邊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少數民族都建立了聯系,并且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6.( )是宗族對中國古代政治的最要影響。
A.儒家治理
B.家國同構
C.宗族關懷
D.宗產繼承
【答案】B
【解析】“家國同構”即家庭、家族與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家國同構”的社會格局是宗法社會的顯著特征。“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賴以存在的社會淵源,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反映了“家”與“國”之間這種同質聯系。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245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734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回憶版)及詳解
- 濮良貴《機械設計》(第9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陳衛東《刑事訴訟法》(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細胞生物學考研全真模擬試卷及詳解
- 2014年CFA中文精讀(LevelⅠ)5固定收益證券、衍生工具和其他類投資【含2011~2013年真題及詳解】
- 2020年中國哲學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程佩青《數字信號處理教程》(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周三多《管理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827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80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2小時高清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