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三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名詞解釋

1.均衡產出(武漢大學2001研;中國政法大學2005研)

答:均衡產出是指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構成,于是均衡產出可用公式表示為:分別代表計劃消費、計劃投資數量,而不是國民收入構成公式中實際發生的消費和投資。對均衡產出這一概念可以用圖13-1來表示。

圖13-1  均衡產出的決定

在圖13-1中,縱軸表示支出,橫軸表示收入,從原點出發的45°線上的各點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當總收入大于總支出時,非意愿存貨投資就大于零,企業會削減生產。反之,當總收入小于總支出時,非意愿存貨投資就小于零,企業會擴大生產。圖13-1中,點對應的產出水平即為均衡產出。

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時經濟社會達到均衡。在這個模型中,存貨在調整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圖13-1可以看出,非計劃存貨投資是一種產量調節機制,不是價格調節機制。

2.邊際消費傾向(山東大學2001研;遼寧大學2002研;武漢大學2002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1、2010研;中南大學2004研;北京化工大學2006研;東北財經大學2006、2011研;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研)

答: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簡稱為)指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其公式為:

式中,表示增加的消費,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凱恩斯的觀點,收入和消費之間存在著一條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邊際消費傾向在0和1之間波動。

當消費函數為線性函數時,。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即存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作為三大基本心理規律之一,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被凱恩斯用來分析造成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原因。

3.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東北財經大學2011研)

答:(1)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指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其公式為:。按照凱恩斯的觀點,收入和消費之間存在著一條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邊際消費傾向在0和1之間波動。作為三個基本心理規律之一,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被凱恩斯用來分析造成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原因。

(2)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指增加一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儲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邊際儲蓄傾向也在0和1之間波動。

(3)因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來消費,要么用來儲蓄,所以邊際儲蓄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之和恒為1,即

4.乘數效應(武漢大學2003研;華中科技大學2004研)

答:乘數效應是一種宏觀的經濟效應,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量的增減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在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中,乘數效應考察投資、政府購買支出或稅收等變動一定量對收入水平的影響程度。

乘數效應的理論支撐源于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的收入乘數原理。乘數效應可用圖13-2來表示。

圖13-2  乘數效應

圖13-2中,表示原來的總支出線,表示新的總支出線,原來的均衡收入為,新的均衡收入為。可以看出,投資的增加,會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實際上,總需求的任何變動,如消費的變動、政府購買支出的變動、稅收的變動以及凈出口的變動等,都會引起收入若干倍變動。

乘數效應不考慮貨幣因素對收入的影響。如果考慮貨幣因素的影響,收入增加會使利率上升,從而投資減少,這又使收入減少,因此最終的收入增加幅度小于不考慮貨幣因素時收入增加幅度。

5.投資乘數(遼寧大學2000、2001研;東北大學2003、2004研;湖南大學2007研;北京師范大學2008研;山東大學2012研;江西財經大學2014研)

答:投資乘數指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在兩部門經濟中,投資乘數,即。可見,邊際消費傾向越大,或邊際儲蓄傾向越小,則投資乘數就越大。在三部門經濟中,征收定量稅時,;征收比例稅時,

由于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投資增加會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資減少會引起收入多倍減少。由于這是凱恩斯最早提出來的,所以投資乘數又稱為“凱恩斯乘數”。

投資乘數發揮作用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假設,即:社會中存在閑置資源;投資和儲蓄的決定相互獨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適應支出增加的需要。

6.稅收乘數(武漢大學2001研;江西財經大學2004研;北京郵電大學2007研;中央財經大學2011、2014研;東北財經大學2015研)

答:稅收乘數是指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稅收乘數有兩種:一種是稅率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另一種是稅收絕對量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稅收乘數用公式表示為:

可以看出,稅收乘數為負值,這表示收入隨稅收增加而減少,隨稅收減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稅收增加,人們可支配收入減少,從而消費會相應減少,因而稅收變動和總支出變動方向相反。稅收乘數的絕對值等于邊際消費傾向與1減邊際消費傾向之比,或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比。

7.平衡預算乘數(中國人民大學2000研;中南大學2003研;華中科技大學2003、2005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研;北京郵電大學2006、2009、2012研;中央財經大學2007研;南京財經大學2010研;青島理工大學2010研;浙江理工大學2015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研)

答: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與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假設政府購買支出和稅收各增加同一數量即時,

無論在定量稅還是比例稅下,平衡預算乘數均為1。根據平衡預算乘數,可以把財政政策的作用歸納為三種情況: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時減少稅收將對國民收入有巨大促進作用;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時增加稅收,保持預算平衡,對國民收入的影響較小;政府在減少支出的同時增加稅收將會抑制國民收入的增長。

8.節儉悖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研;南開大學2007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研;中央財經大學2014研;東北財經大學2015研)

答:傳統的觀點認為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是凱恩斯卻提出了與之相矛盾的觀點。根據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國民產出由包含消費支出的總需求決定,也就是說,消費支出的增加會引起國民產出的增加,消費支出的減少會引起國民產出的減少,即消費變動與國民產出變動呈正向變動關系。同時由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知道消費與儲蓄具有互補關系,因而可得出儲蓄變動與國民產出變動呈反向變動關系。也就是說,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產出,使國家經濟衰退,對于社會來講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產出,使經濟繁榮,對于社會來講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儉悖論”。

9.凱恩斯定理和薩伊定律(華南師范大學2011研)

答:凱恩斯定理是指不論需求量為多少,經濟制度均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即社會總需求變動時,只會引起產量和收入變動,使供求相等,而不會引起價格變動,簡言之就是需求創造供給。

薩伊定律主要說明,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一般不會發生任何生產過剩的危機,更不可能出現就業不足,商品的生產數量完全由商品的供給面所決定。通過物價指數高低的調整,商品的供給量最后必將等于商品的需求量,簡言之就是供給創造需求。

10.對外貿易乘數(武漢大學2001研;華中科技大學2006、2008研)

答:對外貿易乘數是指一國在既定的邊際消費傾向作用下,由于對外貿易收入而增加的該部門消費會通過國民經濟的產業鏈增加相關部門的收入和消費,最終對國民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產生倍加效果。對外貿易乘數表示出口增加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由四部門經濟中均衡收入決定公式可得對外貿易乘數,即為:

式中,表示邊際消費傾向,表示邊際進口傾向。可見,邊際消費傾向越大,或邊際進口傾向越小,則對外貿易乘數越大。

根據對外貿易乘數計算公式可知,有了對外貿易之后,不僅出口的變動,而且投資、政府支出、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與封閉經濟相比,也發生了變化。在封閉經濟中,投資、政府支出增加,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是,而現在成了,乘數小了。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現在要用到進口商品上去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措美县| 中方县| 嵊泗县| 恩施市| 华坪县| 保定市| 吉水县| 临沧市| 吴堡县| 手游| 许昌县| 高尔夫| 关岭| 喀喇沁旗| 漳州市| 兴文县| 城固县| 江华| 酉阳| 庆阳市| 藁城市| 杭锦旗| 兴安盟| 青岛市| 敦化市| 樟树市| 嘉荫县| 化德县| 图木舒克市| 博野县| 剑川县| 泰宁县| 吕梁市| 洛南县| 鄂托克前旗| 阿瓦提县| 当雄县| 曲沃县| 乌兰察布市|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