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經濟法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8字
- 2020-10-27 14:50:46
第二編 市場規制法
第七章 反壟斷法
1.反壟斷法所規制的壟斷應如何界定?
答: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是指企業或其他組織單獨或者聯合起來采取經濟的或者非經濟的手段,在特定市場實行排他性控制,從而限制或阻礙競爭的狀態或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1)不僅有實質性限制競爭的狀態(壟斷狀態),而且更多地表現為各種實質性限制競爭的行為(壟斷行為);
(2)可以是單個企業的單獨行為,也可以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企業之間的聯合或者默契行為;
(3)可以是企業或者其他市場經營主體以經濟手段追求或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也可以是非市場經營主體以非經濟手段(超經濟手段)從事的壟斷行為。
2.簡述反壟斷法中界定相關市場的意義與方法。
答:(1)相關市場的概念
相關市場,是指經營者在一定時期內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務(以下統稱商品)進行競爭的商品范圍和地域范圍。
(2)相關市場的意義
①科學合理地界定相關市場,對識別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判定經營者市場份額和市場集中度、認定經營者的市場地位、分析經營者的行為對市場競爭的影響、判斷經營者行為是否違法以及在違法情況下需承擔的法律責任等關鍵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相關市場的界定通常是對競爭行為進行分析的起點,是反壟斷執法工作的重要步驟。
(3)相關市場的方法
相關市場需要運用對相關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方法來界定,包括相關商品市場的界定和相關地域市場的界定。
①界定相關商品市場的方法
從需求替代角度界定相關商品市場,可以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方面:
a.需求者因商品價格或其他競爭因素變化,轉向或考慮轉向購買其他商品的證據;
b.商品的外形、特性、質量和技術特點等總體特征和用途;
c.商品之間的價格差異;
d.商品的銷售渠道;
e.其他重要因素。
②界定相關地域市場的方法
從需求替代角度界定相關地域市場,可以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方面:
a.需求者因商品價格或其他競爭因素變化,轉向或考慮轉向其他地域購買商品的證據;
b.商品的運輸成本和運輸特征;
c.多數需求者選擇商品的實際區域和主要經營者商品的銷售分布;
d.地域間的貿易壁壘,包括關稅、地方性法規、環保因素、技術因素等;
e.其他重要因素。
3.簡述壟斷協議的含義和類型。
答:(1)壟斷協議的含義
壟斷協議,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采取協議或默契等形式,共同對特定市場的競爭加以限制的行為。
(2)壟斷協議的類型
從參與經營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角度,可以分為橫向壟斷協議和縱向壟斷協議。
①橫向壟斷協議
橫向壟斷協議,簡稱橫向限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生產或銷售同一類型產品或提供同一類服務而處于相互直接競爭中的經營者,通過共謀而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
②縱向壟斷協議
縱向壟斷協議,簡稱縱向限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在同一產業中處于不同階段而有買賣關系的經營者,通過共謀而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
4.如何認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答:(1)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法律確認的概念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法律確認,是指依據法律規定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的行為進行判斷,確定其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并承擔相應責任。
(2)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七條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進行列舉以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進行法律確認:
①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②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③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
④強制交易相對人與其進行交易,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
⑤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⑥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
⑦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5.反壟斷法如何對待經營者集中行為?
答:(1)經營者集中概念
經營者集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者相互合并,或者一個或多個經營者通過收購或其他方式對其他經營者進行控制,從而導致相互關系上的持久變遷的行為。經營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①經營者合并;
②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
③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
(2)經營者集中法律規制
《反壟斷法》涉及申報標準的規定實際上采取了事前審報審查制,因為它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一定標準的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主管機構申報。
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自收到經營者提交的符合該法規定的文件、資料之日起30日內,對申報的經營者集中進行初步審查,作出是否實施進一步審查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經營者。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作出決定前,經營者不得實施集中。
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作出不實施進一步審查決定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經營者可以實施集中。
(3)經營者集中審查標準
反壟斷機構在對企業合并進行控制時,其基本任務就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判斷該企業合并是否會在相關交易領域內實質性地限制競爭,或者權衡它給競爭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否會超過它給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審查經營者集中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①參與集中的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及其對市場的控制力;
②相關市場的市場集中度;
③經營者集中對市場進入、技術進步的影響;
④經營者集中對消費者和其他有關經營者的影響;
⑤經營者集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
⑥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為應當考慮的影響市場競爭的其他因素。
反壟斷主管機構在審查這些事項后,所得出的結論分為三種情形:批準、禁止以及批準但附加限制。
6.如何認識行政性壟斷行為?
答:(1)行政性壟斷含義
行政性壟斷,是指行政主體濫用行政權力排斥和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①行政性壟斷的主體是除中央政府以外的行政主體,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及其授權的組織;
②行政性壟斷的行為是行政主體濫用其行政權力的行為,并由此導致對市場競爭的實質限制。
(2)行政性壟斷類型
根據行政性壟斷的表現形式和形成原因,可將其分為地區壟斷、部門壟斷和其他利用行政權力實施的壟斷三類。
①地區壟斷
地區壟斷,是指某一地區的行政主體為保護本地區企業和經濟利益,濫用行政權力排斥、限制外地企業參與本地市場競爭或本地企業參與外地市場競爭的行為。這是最典型、最普遍的行政性壟斷。
②部門壟斷
部門壟斷,是指行政主體為保護本部門的企業和經濟利益,濫用行政權力實施的限制其他部門企業參與本部門市場競爭的行為。
③其他利用行政權力實施的壟斷
其他利用行政權力實施的壟斷,是指除地區壟斷和部門壟斷之外的其他行政性壟斷情形,如強制交易和強制聯合限制競爭行為(如強制聯合定價,強制聯合拒銷、拒購)等。
(3)行政性壟斷法律規制
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以任何方式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和個人只能經營、購買、使用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實施下列行為,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自由流通:
①對外地商品設定歧視性收費項目、實行歧視性收費標準,或者規定歧視性價格;
②對外地商品規定與本地同類商品不同的技術要求、檢驗標準,或者對外地商品采取重復檢驗、重復認證等歧視性技術措施,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③采取專門針對外地商品的行政許可,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④設置關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礙外地商品進入或者本能商品運出;
⑤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自由流通的其他行為。
7.試述我國的反壟斷執法體制。
答:設置專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是反壟斷法作為現代經濟法的典型和核心部分不同于民商法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設置及其內部的組成以及與外部其他機構之間的關系。
我國《反壟斷法》確立了反壟斷委員會與反壟斷執法機構共存的“二元模式”,或者說建立了所謂的“雙層次多機構”的執法體制。
(1)反壟斷委員會
國務院設立反壟斷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反壟斷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①研究擬訂有關競爭政策;
②組織調查、評估市場總體競爭狀況,并發布評估報告;
③制定、發布有關反壟斷指南;
④協調反壟斷執法工作;
⑤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的組成和工作規則由國務院規定。
(2)反壟斷執法機構
國務院規定的承擔反壟斷執法職責的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反壟斷執法工作。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相應的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有關反壟斷執法工作。
8.簡述我國《反壟斷法》中的經營者承諾制度和寬恕制度。
答:(1)經營者的承諾制度寬恕制度的概念
經營者的承諾制度寬恕制度,是指對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的涉嫌壟斷行為,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期限內采取具體措施消除該行為后果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中止調查,符合一定條件時免除對經營者實施壟斷行為的責任。
(2)經營者的承諾制度寬恕制度的內容
①經營者承諾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期限內采取具體措施消除該涉嫌壟斷行為的限制競爭后果,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中止調查;
②中止調查的決定應當載明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的具體內容,反壟斷執法機構決定中止調查的,應當對經營者履行承諾的情況進行監督。經營者履行承諾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終止調查;
③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恢復調查:
a.經營者未履行承諾的;
b.作出中止調查決定所依據的事實發生重大變化的;
c.中止調查的決定是基于經營者提供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實的信息作出的。
9.分析我國《反壟斷法》關于民事責任制度實施中的主要問題。
答:民事責任是反壟斷法中重要的責任形式,這是由反壟斷法的利益保護結構以及民事責任的特有功能所決定。
在我國《反壟斷法》中規定,經營者實施壟斷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在反壟斷民事訴訟實踐中有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涉及如下方面:
(1)反壟斷民事案件的管轄和收案范圍
包括采取一般案件的管轄還是類似專利案件的指定管轄;如果實行指定管轄,是針對所有反壟斷民事案件還是要考慮不同類型的壟斷行為區別對待;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反壟斷民事案件的類型。
(2)反壟斷民事訴訟的原告資格的界定
主要是消費者和間接購買者等能否提起反壟斷民事訴訟以及能夠提起訴訟的經營者的范圍和條件。
(3)壟斷行為的民事責任形式
主要是人民法院除了可以給予受害人以損害賠償救濟以外,如何給予禁令、確認協議無效等救濟,如何具體適用這些民事救濟,包括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4)法院在反壟斷民事訴訟中可以認定的壟斷行為的范圍
主要包括法院在反壟斷民事訴訟中是否可以認定反壟斷法明確列舉情形以外的其他壟斷行為方式。
(5)反壟斷行政執法與民事訴訟的協調與銜接
主要是在一個程序中認定的事實和對行為的定性在另一個程序中如何處理,在反壟斷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如何舉證、法院如何認定證據也需要進一步明確。
- 孫桓《機械原理》(第8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景躍進《政治學原理》(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劉家林《中國新聞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4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6小時高清視頻】
- 北京外國語大學215翻譯碩士德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823傳播實務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考研政治理論復習導本
- 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英語考試標準大綱詞匯記憶與精解
-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657基礎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吳樹青《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1小時高清視頻】
- 王福川《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