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8364字
- 2020-10-23 16:12:08
2014年暨南大學文學院705語言文學基礎與理論考研真題(回憶版)及詳解
一、填空
1.《論衡》的作者________。
【答案】王充
【解析】《論衡》一書為東漢王充所作,它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作者在其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為武器,批判了當時社會盛行的天人感應說和讖緯迷信。
2.杜少卿是________中的人物。
【答案】《儒林外史》
【解析】杜少卿是中國古典諷刺文學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與莊紹光同為正面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自況。
3.最能代表“五四”新文學狂飆突進精神的詩集________。
【答案】《女神》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它開辟了一代新詩風,成為新詩運動的奠基之作。它還強烈體現了“五四”時代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徹底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精神,熱切追求自由解放和贊美光明新生的精神。
4.第一次文代會時間_____年_____月。
【答案】1949;7
【解析】1949年7月2日,在人民解放軍向南方各省勢如破竹的進軍聲中,在新中國即將誕生、中華民族歷史即將揭開光輝一頁的日子里,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這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學歷史的結束和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歷史的開始。
5.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中________被稱為“舞臺上的哲學家”。
【答案】歐里庇得斯
【解析】歐里庇得斯與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稱為希臘三大悲劇大師,一生共創作了九十多部作品。歐里庇得斯熱心研究哲學,故有“舞臺上的哲學家”稱號,思想更具民主性。《美狄亞》和《特洛伊婦女》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6.文藝學分為文學批評、文學史、________。
【答案】文學史
【解析】文藝學是一門以文學為對象,以揭示文學基本規律,介紹相關知識為目的的學科,包括三個分支,即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
7.對話中的合作準則包括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系準則、________。
【答案】方式準則
【解析】“合作準則”由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格萊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出,是指交際雙方為使會話、合作順利進行,以達到共同的溝通目的而必須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的某些準則。這一準則包括四個范疇:①數量準則;②質量準則;③關系準則;④方式準則。
8.語法結構類型包括孤立語、黏著語、復綜語、________。
【答案】屈折語
【解析】根據語法結構特點給世界上的語言分類,是語言分類的一種重要方式。19世紀時西方人主要依據構詞形態把世界上的語言分成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復綜語四種類型。
9.但丁的《新生》是詩歌與________的合集。
【答案】散文
【解析】《新生》是但丁作為溫柔的新體詩人的主要創作成果,體現了溫柔的新體的最高成就,開文藝復興抒情詩的先河。但丁寫了一系列抒情詩來表達對貝婭特麗絲純真的愛,并寄托哀思,他把這31首詩用散文加以連綴,結集為《新生》。
二、名詞解釋
1.慢詞
答:慢詞是指依曲調舒緩的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是宋詞的一種體式。它與小令都是宋代詞人最常用的曲調樣式。慢詞的名稱從“慢曲子”而來,相對于“急曲子”而言,慢與急則是按照樂曲的節奏來區別的。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含量,也增強了詞的表現能力。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
2.問題小說
答:問題小說是指五四以后的幾年間年形成的一種探討一些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戀愛等人生問題的小說類型或題材熱。以文學研究會成員冰心、許地山、王統照、廬隱等人為代表。一般來說,凡是明確地接觸某一社會現實或是人生現象,有意識地提出問題、甚至試圖解答問題的小說,都可謂之“問題小說”?!拔逅摹眴⒚伤枷爰皻W洲文學、俄國文學特別是易卜生密切關心社會現實問題的進步傾向影響并促成了中國問題小說的興盛。這些作家關注社會人生,探問人生的終極,關顧每個人的人生價值、生存真諦。其題材涉及社會生活諸方面,從而實現了該派“為人生”的文學創作主張,有些還涉及了勞動人民的疾苦、軍閥混戰所帶來的災禍以及兒童問題、教育問題、勞工問題等等。代表作品有冰心的《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廬隱的《靈魂可以賣么》,王統照的《沉思》等。
3.句類
答:句類是指句子按照不同語氣功能劃分出來的類型,一般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四類。每種句類在結構形式上有特殊的標志,在語用功能上也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陳述句用來向聽話人報道一件事情,語調平直,句尾略降,在書面上用句號表示停頓,可以帶語氣詞,也可以不帶語氣詞。常帶的語氣詞有“的、了、嘛、啊、呢、罷了”等。疑問句包括疑惑和詢問雙重意義。一個疑問句,通常是既疑且問,但可以疑而不問,也可以問而不疑。向聽話人提出要求,希望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的主語限于第二人稱代詞、包括式的第一人稱復數和稱謂詞,但是經常省略。感嘆句的句子形式在書面上跟一般的陳述句一樣,但句尾用了感嘆號;口語中語調是先升后降,并且音量加大。
4.荒誕派戲劇
答:荒誕派戲劇是后現代主義文學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戲劇界最有影響的流派之一。它興起于法國,50年代在巴黎戲劇舞臺上上演了尤內斯庫、貝克特、阿達莫夫、熱內等劇作家的劇作。這些劇作家在20世紀20年代流行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影響下,特別是在阿爾托戲劇理論的影響下,打破了傳統戲劇的寫作手法,創作了一批從內容到形式別開生面的劇作。荒誕派戲劇的哲學基礎是存在主義,否認人類存在的意義,認為人與人根本無法溝通,世界對人類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們對人類社會失去了信心,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
5.文學風格
答:文學風格是作家創作個性與具體話語情境造成的相對穩定的整體話語特色。它是主體與對象、內容與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個作家創作趨于成熟、其作品達到較高藝術造詣的標志。文學風格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響。主要由作者的情感體驗、創作傾向、個性心理、藝術修養、時代影響、階級影響、風格表現、文學表現等因素決定。作家作品風格是文學風格的核心和基礎,但也包括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流派風格等內涵。
三、簡答題(五選三)
1.如何理解《西游記》的“游戲之作”?
答:《西游記》作為一部神魔小說,既不是直接地抒寫現實生活,也不類于史前的原始神話。在《西游記》神幻奇異的故事之中,除詼諧滑稽的筆墨之外,蘊涵著某種深意和主旨,于“戲筆中存至理”,是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戲之作”。把西游記當作“游戲”或“玩世”之作是《西游記》研究中的一項重要主張。早在明清時期,批評者便根據古代文化傳統提出“游戲說”,后經五四時期胡適、魯迅等現代新文學大師的大力提倡,至改革開放時期又有吳圣昔等研究者重提。這種主張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審美游戲
作者吳承恩科場不得意,為人倔強不阿諛,這種生活際遇使得他對科舉與官場的腐朽以及社會的黑暗有著相當深廣的體驗與認識,《西游記》是他游戲沖動的產物,是他通過審美游戲來表現他對人生與社會的理解。
(2)人物塑造
以孫悟空為例子,作家主觀上想通過塑造孫悟空的藝術形象來宣揚“明心見性”,維護封建社會的正常秩序,但客觀上倒是張揚了人的自我價值和對于人性美的追求。孫悟空的藝術形象寄寓了作家的審美理想,表現出了一種天真活潑、藐視一切的性格特點,其形象就是作者心中童真難泯的成人夢,在對孫悟空的審美意象中,人們會在有意無意間發現或回到童年。
(3)神幻世界的構造
《西游記》于“游戲之中暗含密諦”,在神幻詼諧之中蘊含著哲理。這個哲理是被明代個性思潮沖擊、改造過了的心學。這部小說表現的是一個超現實的、想象的、神話的意象世界。它逗引著人們的好奇心,開啟人們的想象力,滿足著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2.評價魯迅的《狂人日記》。
答:《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也是魯迅小說現代性的實踐的代表作。具體來說有以下一些創作特點:
(1)用日記體形式來表達思想內容,構思精巧,創造了狂人形象
面對敵人的兇殘狡猾,狂人堅持了韌性的戰斗精神,他質問一個幫兇吃人的事,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尖銳之聲,表現了狂人對封建制度的大膽否定。狂人認真思考問題,遇事尋根究底,對中國的歷史和社會有獨到深入的理解。
(2)根據狂人的特點,巧妙運用象征和雙關的手法來表達主題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說的“吃人”和魯迅認識到的“吃人”具體含義相差甚遠,一個指肉體上,一個指精神上,但是語言的形式卻完全相同,都是說的“吃人”。作者要揭示的真理,正好在這一點上與狂人的語言疊合起來。讀者的思維活動,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被充分調動了起來,作品顯得韻味無窮。
(3)采用了白描的寫作手法,像傳神的寫意畫,作品節奏明快
白描是魯迅塑造狂人形象的重要手法。魯迅沒有采用靜止的長段心理描寫,而是用極少的語句,把狂人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了。
(4)文章的結構嚴謹,體現了現代主義審美追求
作品采用了復義手法,前面有一段文言文寫到狂人已經大病痊愈,順從了現實的環境,去某地當官了。而后面的白話文才開始寫狂人的“病例”,借狂人之手揭示出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這種結構使作品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造成眾生喧嘩的效果。
總之,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揭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吃人的總主題,幾乎貫穿于其小說作品的始終。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為中國現代小說的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有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巨大的現實價值,影響深遠。
3.簡述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理論主張。
答:表現主義是一個具有廣泛影響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產生于20世紀初的德國,后流行于歐美各國。其理論主張有以下兩點:
(1)表現主義文學認為,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他們善于透過事物的表象,展現內在的本質,從人的外部行為揭示內在的靈魂;善于直接表現人物的心靈體驗,展現內在的生命沖動,它的出現是對注重外在客觀現實描寫的現實主義文學和自然主義文學的反叛。表現主義提出藝術“不是現實,而是精神”,“是表現,不是再現”的口號,要表現作者的“主觀現實”。他們的作品流露出一種普遍的抽象化傾向,往往具有濃郁深厚的象征意蘊以及大量通過主觀幻覺、夢境和錯覺,以及扭曲變形等手法來表現生活。
(2)表現主義文學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戲劇領域,表現主義戲劇常常以荒誕的情節、離奇的舞臺形象、觀念化的人物和大量的內心獨白,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瑞典戲劇家斯特林堡、美國戲劇家奧尼爾等都為其代表人物。
4.古漢語題,歸類劃線詞的用法。
答:略。
5.文學理論的對話性與互見性。
答:略。
四、論述題(五選二)
1.論述六朝文學對唐代文學的影響。
答:魏晉南北朝是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的藝術特質得到充分的發展,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唐代文學的繁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從永嘉南渡開始的漫長歲月里,文學一直在南北分裂的局面中發展,帶著明顯的地域色彩,有待納入統一的進程之中。唐人的貢獻,就是在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基礎上,合南北文學之兩長,創造了有唐一代輝煌的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醞釀著新變的時期,許多新的文學現象孕育著、萌生著、成長著,透露出新的生機。一種活潑的、開拓的、富于創造力的文學沖動,使文壇出現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觀,魏晉南北朝文學的魅力就在于此。其對唐代文學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學進入了自覺的階段,文學創作趨于個性化
玄學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為文學創作帶來新的因素;語言形式美的發展及其在文學上的運用。就文體的發展看來:
①五言古詩繼承漢樂府的傳統,增強了詩人的個性,得到長足的發展并達到鼎盛;
②一種詩化的散文即駢文的興盛,成為這個時期重要的文學現象,中國文學增添了一種新的、抒情性很強的、可以充分發揮漢語語言形式美的文體;
③在漢代盛極一時的大賦,演變而為抒情小賦,并因駢文的興盛而增加了駢儷的成分,駢文、駢賦在梁陳兩代進入高峰;
④七言古詩在這時確立起來,并取得可喜的成就;
⑤南北朝民歌的新鮮氣息,刺激著詩人進行新的嘗試,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絕句便繁榮起來;
⑥小說在這時已初具規模,奠定了中國小說的基礎,并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2)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了完整的體系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論著中,可以看到一種新的文學思潮,這就是努力將文學從學術中區分出來,進而探尋文學的特點、文學本身的分類、文學創作的規律,以及文學的價值。魏晉以后,詩學擺脫了經學的束縛,整個文學思潮的方向也是脫離儒家所強調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尋找文學自身獨立存在的意義。這時提出了一些嶄新的概念和理論,如風骨、風韻、形象,以及言意關系、形神關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風骨、重氣韻的審美思想。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各類文藝形式之間互相溝通的這種自覺的美學追求,標志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劉勰《文心雕龍》的問世,標志著新的文學批評體系正式建立。
(3)文學政治教化作用減弱,重在抒發個人情感
文學創作的顯著特點是服務于政治教化的要求減弱了,文學變成個人的行為,抒發個人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賦,從漢代的大賦演化為魏晉南北朝的抒情小賦,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轉變。五言古詩在漢末蓬勃興起,文人的個人抒情之作《古詩十九首》被后人奉為圭臬。此后曹植、王粲、劉楨、阮籍、陸機、左思、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朓、庾信,雖然選取的題材不同、風格不同,但走的都是個人抒情的道路,他們的創作也都是個人行為。其中有些政治抒情詩,抒寫政治生活中的憤懣不平,也并不帶有政治教化的目的。至于梁陳宮體詩,雖然出自宮廷文人之手,也只是供宮廷娛樂之用而已。詩人們努力的方向在于詩歌的形式美,即聲律、對偶、用事等語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
正是在這種趨勢下,中國的古詩得以完善,新體詩得以形成,并為近體詩的出現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唐詩就是在此基礎上達到了高峰。
2.試述“十七年文學”的特點。
答:十七年文學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1966年)開始,這一階段的中國文學歷程,屬于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時期。那時的文學史上最濃重的一筆就是政治性凌駕在文學性之上,作品被強行要求放進一個形勢認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傾向中,政治運動造成了文學的盲從特征。當高昂的革命熱情替代了文學的現實創造和詩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產生與這些要求相適應的文學規范。其特點主要有:
(1)就社會時代來說,在50到70年代,文學被看做是崇高的,與金錢、商業利益無關的“事業”。作家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品則是“生活的教科書”。毛澤東的文學主張,與中國的左翼文學,都有維護“精神產品”的純潔性的強烈欲望。在十七年,文學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位置顯要,作家的社會政治地位比起“舊中國”來其實有很大提升。許多知名作家,常被委以各種國家、執政黨的政治職務或頭銜。而文學機構(作家協會等)本身,也建構了政治權力模式的等級,提供各種職務以供分配。
(2)就創作背景來說,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則大多學歷不高,在文學寫作上的準備普遍不足,思想和藝術借鑒的范圍狹窄。農村、戰爭和革命運動對中國現代作家來說是新的、重要的經驗,但這些經驗的開掘、表現,因文學觀念和藝術素養的限制而受到嚴重制約。寫作上傳統性的那些“難題”(諸如生活經驗到文學創造的轉化,虛構能力和藝術構型能力等),在許多作家那里,或者沒有自覺意識,或者難以尋克服的途徑。
(3)就作家來說,在“十七年文學”中,理論批評與文藝政策闡釋,與對文學作品的批評難以分開。因此,重要批評家與文學界的領導者在身份上也常重合。周揚、茅盾、邵荃麟、林默涵、何其芳、張光年、陳荒煤、馮牧、李希凡、姚文元等,是這一時期活躍的批評家,他們其中的許多人,也同時是文學界的主要負責人。
(4)就寫作主張來說,這一時期“中心作家”的多數人,認定文學寫作與參加左翼革命活動,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文學被看做是服務于革命事業的一種獨特的方式。主要體現為:
①他們對于文學自主、獨立的觀念,會保持高度的警覺,不認為可以把政治活動,社會參與跟文學寫作加以區分。
②他們普遍認為,憑借著“先進的世界觀”,作家能夠正確地認識、把握客觀生活和人的生命過程的“本質”和“規律”。
③他們所實踐的革命和文學,正是體現并闡釋著這一發展規律的。
因而,不存在令他們困惑的悖謬情境,也不可能會有神秘、不可知的領域。明確的目標感和樂觀精神,必然是他們作品的基調。
(5)就題材來說,這一階段的作品題材大約有三種:
①歌頌、回憶、斗爭;
②歌頌黨、領袖、社會主義、人民,回憶戰爭歲月,回憶苦難年代,回憶過去生活;
③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舊思想、舊觀念作斗爭。
因此這個時期的少數作品藝術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體現文以載道的思想。作品風格往往失之于簡單,人物也呈現一些程式化的傾向。代表作品中,小說有柳青的《創業史》、趙樹理《三里灣》、梁斌《紅旗譜》;詩歌有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話劇有老舍的《茶館》、郭沫若《蔡文姬》等。
3.浮士德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答:《浮士德》是歌德根據十六世紀一個民間傳說寫成的詩體悲劇,它花費了歌德六十多年的時間,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全書長達一萬兩千余行詩句,分上下兩部。作品通過浮士德孜孜不倦的探索人生及其意義的一生,再現了十七世紀下半葉到十八世紀下半葉的德國社會,樂觀地闡明了人類終將戰勝種種迷誤獲得最后真理的思想,形象地記錄了歐洲文藝復興三百年多年來資產階級細想文化的發展歷程。浮士德既是帶有作者精神自傳特征的人物形象,也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典型,還是整個人類的代表。
(1)作為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浮士德既反映了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也反映了資產階級特有的局限性。
①從歌德自我的精神探索和歐洲知識分子奮斗歷程中,歌德提煉出來五個階段,以探索人生真諦、實現理想、有所作為的進取精神一以貫之,推動浮士德一一經過具有代表性的五個探索階段,概括了歐洲自宗教改革以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整個歷程。
②在探索的過程中,浮士德只是滿足于個人的探索,對真理的追求也只局限于思想領域,一旦面臨現實困境就選擇逃避而不是反抗,其最后的理性王國也是建立在掠奪和占有的基礎上,客觀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和階級本質。
(2)浮士德又是人類的代表,概括了人類積極進取的精神,反映了人性的雙重性。
①浮士德的探索“囊括著人類的全部歷史”。他雖然歷經挫折,但他積極探索,表現出一種向善的精神。其死后靈魂被上帝帶上天國,彰顯的是對其一心向善之精神的褒獎。同時,浮士德身上也體現了人性的雙重性,存在著善與惡、靈與肉的沖突。一方面,他不滿足于既有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時常沉迷于名利、地位和權勢之中,雖然最后擺脫了現實誘惑和個人欲求的束縛,但是他抵達理想世界的曲折過程本身就說明了其人性內在沖突的存在。
②浮士德身上的這種“靈”與“肉”的矛盾,“善”與“惡”的斗爭,展示了人類自身的復雜性和真實性,體現了歌德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也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艱巨性以及歌德對人類終將走向至善的堅定信念。
(3)浮士德是積極進取精神、美好善良人性和人道主義思想的體現者和勝利者。
①從現實的層面來看,浮士德最后是以悲劇結束了他的人生探索,在與魔鬼的化身梅菲斯特的賭賽中輸掉。但是,從人類發展歷史的精神層面來看,他的失敗卻反襯了其精神的超越性。他不停地探索,經歷豐富多彩的生活,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并在最后將個人追求與民眾幸福聯系在一起,從勞動中領略到生活的真諦。雖然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精神卻代表了人類進步的動力,他的奮斗“囊括著人類的全部歷史”。正是因為如此,上帝就人類的靈魂是否得救而與魔鬼進行了賭賽,最后以上帝的獲勝結束。當上帝把浮士德的靈魂從魔鬼那里搶走的時候,是浮土德精神獲得永恒生命的時刻,也是對人類不斷進取的精神的褒獎。
②通過浮士德形象和他一生不斷的探索,歌德不僅總結了自己精神的發展歷史,也象征性地反映了自宗教改革以來西方進步知識分子的奮斗歷程,概括了人類的生存境遇、歷史的發展進程,提煉出不斷進取、立足現實、肯定人生的斗爭精神,并且予以象征性地再現與肯定。
總之,浮士德的探索追求和人生體驗,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進步知識分子深刻的心路歷程,克服矛盾,排除困難,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從中也可以看到歌德本人的生活經歷與理想發展的過程,是歌德一生的智慧總結,更是歐洲一代甚至永遠的智慧總結?!陡∈康隆犯叨葷饪s了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初期幾百年間德國乃至歐洲資產階級探索和奮斗的精神歷程。
- 考研高等數學精選習題集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9版)配套題庫(上冊)【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丁志國《金融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939西方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傅獻彩《物理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639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實務(中級)》(2016年修訂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成?!豆补芾韺W》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修訂版)
- 2020年西方哲學史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5年法律碩士聯考考點集錦(考前沖刺版)
- 任保平《微觀經濟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魏華林《保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查錫良《生物化學》(第7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7年操作系統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