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編 民法總論

第一章 民法概述

1.簡述民法的概念、特征及調整對象。

答:(1)民法的概念

民法,有廣義的民法和狹義的民法之分。廣義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民事關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指調整所有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狹義的民法,是指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不包括婚姻法、繼承法和屬于傳統商法內容的法律、法規。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民法的特征

民法是權利法。民法最基本的職能在于對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這就使民法具有權利法的特點。

民法的內容主要是私法。民法以確認和保護私權為中心,實行意思自治原則

a.有助于在私法領域提倡當事人意思自治,盡可能減少國家的干預。

b.充分尊重和保障自然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

c.明確民法的基本屬性。

民法主要是實體法。民法既是行為規范又是裁判規則。

民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民法調整方法的特點是允許主體依法獨立自主自愿地產生、變更和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有權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決定是否參加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決定是否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民法強調平等協商和等價有償原則。民法規范的主要對象是財產所有和交易關系,而交易關系本質上需要遵守平等協商和等價有償原則。

(3)民法的調整對象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財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包括:

a.財產所有關系,是指因占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而發生的社會關系。

b.財產流轉關系,是指因轉移財產而發生的社會關系。

民法調整人身關系。人身關系,是指沒有財產內容但有人身屬性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是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產生的,體現的是人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利益,它包括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兩類。

a.人格關系,是指因民事主體的人格利益而發生的社會關系,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等關系。

b.身份關系,是指基于一定的身份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包括親屬、監護等關系。

2.簡述民法與商法的關系,現有立法例的利弊及我國的立法選擇。

答:商法,又稱商事法,有形式上的商法和實質上的商法之分。形式上的商法,專指在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以及公司、保險、破產、票據、海商等單行法;實質上的商法,是指一切有關商事的法律規范。

(1)關于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歷來存在著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的觀點。

民商分立的體制在19世紀以前已經形成。從19世紀開始,商法開始在許多大陸法系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并已開始法典化。許多國家在民法典之外制定了商法典,從而形成了民商分立體制。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商人特殊利益的逐漸消失,需要用統一的法律規則來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特別是為了立法技術上的科學性,需要消除因民商分立帶來的民商法之間的規范重復、矛盾等現象,因此,從19世紀末期以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推行民商法的統一。由于民商合一適應了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因而成為當代法律發展的一種趨勢。

我國民事立法實際上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體制,由民法典統一調整社會商品經濟關系。商事法規本身不可能組成部門法體系,而只能適用民法的總則。近幾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制定了一些在大陸法系被稱為商法的法律,包括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和破產法等。

(2)我國民事立法應當采取民商合一的體制。其根據在于:

我國民法作為調整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法,是各種商品關系抽象化的法律表現。而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的商事法規不過是民法原則在具體領域中的體現,是民法規范在某些經濟活動中的具體化。民法和商事法規之間是基本法與補充基本法的單行法規的關系,只有有了民法的指導,商事法規才有所依歸。

只有堅持民商合一,才能使我國民事立法體系系統化,避免民法和商法之間的相互重復和矛盾現象,并保證我國法律體系的和諧統一。

民法和商法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區分標準。因為它們都是調整交易關系的,在本質上和職能上不可能存在著重大區別。

根據民商合一理論,就是要由民法典統一調整社會商品經濟關系。商法本身不可能組成部門法體系,而只能適用民法的一般原則,商法不可能形成自身的獨立的總則,而只能適用民法的總則。堅持民商合一原則,民法的總則、物權制度、債權制度實際上已經對商品經濟活動的重要方面都作出了一般規定,對商事法規中的一些問題同樣適用。因此,我們應堅持民商合一體制,盡快制定民法典,并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時另行制定商事法規,但不能也不必要單獨制定商法典和商法總則。

3.如何構建我國的民法體系?

答:民法體系,是指以調整財產所有和財產交換為目的,由民事主體、物權、債和合同等制度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體系。

民法體系的內容

(1)主體制度

民法主體的當事人,是商品在靜態中的所有者、在動態中的交換者。民事主體制度包括自然人、法人、合伙等制度。

(2)物權制度

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制度是規范財產的所有和使用關系的基本制度。

(3)債和合同制度

債權制度是直接規范交易行為的,債的一般規則是規范交易過程、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則,而各類合同制度也是保護正常交換的具體規則。

(4)人格權制度

人格權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制度,其原因在于:

財產權和人身權是民法中兩類基本的權利,財產權可以分為債權、物權等各項制度,人格權也可以成為一項獨立存在的制度。

人格權法和主體制度有密切聯系,但主體的人格和人格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人格權的侵害不僅僅涉及對人格的侵害,而且也會造成對公民人身利益甚至財產利益的損害,它涉及民法中的許多內容,并非單純的主體制度所能概括的。

人格權制度不能夠完全為侵權責任制度所概括。盡管侵權責任法能夠為人格權提供保障,但人格權的確認,是侵權責任法所不能解決的。

(5)知識產權制度

知識產權制度具有特殊性,但仍然是一種民事權利,其本質屬性是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結合,所以我國未來民法典中,應包含知識產權法的內容。

(6)侵權責任制度

侵權法是保障民事權利的法律。

侵權責任法應從債法中獨立

大陸法的債法體系主要是以合同法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將侵權法置于債法之中,極不利于侵權法的發展。

民事責任制度的獨立性問題

債是特定的債務人對特定的債權人所應負的義務,而責任是不履行義務的后果,債與責任的概念的區別,可以成為侵權責任與債務分離的原因,但不應成為民事責任單獨設立的根據。

單設民事責任的缺陷在于:a.使責任與義務分離;b.在立法技術上缺乏邏輯性;c.現行《民法通則》關于民事責任的規定,主要規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基本規則及其共同的規則,然而民事責任并不限于這兩種責任,還包括締約上的過失責任。各種責任形式的個性遠遠大于其共性,這就決定了將各種責任在各項制度中分別作出規定,應較之于將各種責任集中作出規定更合理,且集中規定也十分繁雜,很難統一。

(7)財產繼承制度

財產繼承制度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財產繼承權主要發生在具有一定身份關系的自然人相互之間,并且主要是家庭成員相互間基于扶助、贍養、撫育而產生的財產關系在一方死亡時的體現,因此,民法調整財產關系的一些原則并不能完全適用于財產繼承權關系。

4.案例分析:

劉某某與王某某是朋友,劉某某在某市的郊區經營一個服裝廠。2004年2月25日,兩人在飯桌上協商于“2004年2月26曰”這一日期簽訂一份服裝廠轉讓協議書。協議書中約定:劉某某于2004年2月26日將其所擁有的服裝廠整體一次性轉讓給王某某,王某某在2004年2月29日前支付劉某某服裝廠轉讓費31.5萬元。同時雙方約定,任何一方違約后,應支付對方違約金4萬元。2月26日,雙方簽訂了該服裝廠的轉讓合同,并在服裝廠完成了清點移交。2月27日,王某某在支付25萬元轉讓款后,得知劉某某曾于2月25日下午和晚上偷運走廠內價值5萬余元的服裝和部分設備:于是王某某以此為由,要求抵扣未付的轉讓費。劉某某以服裝廠在2月26日之前應當歸其所有,而立王某某在接收服裝廠時,并沒有對此提出異議為理由,拒絕抵扣。

試分析本案中劉某某和王某某各享有哪些民事權利,其性質如何?

答:(1)劉某某享有的民事權利主要有:要求王某某在2004年2月29日前支付服裝廠轉讓費31.5萬元的權利——請求權。

(2)王某某享有的民事權利主要有:

要求劉某某2004年2月26日將其所擁有的服裝廠整體一次性轉讓給他——請求權。

要求劉某某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請求權。

要求抵扣未付的轉讓費的權利——抗辯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浏阳市| 灌阳县| 梓潼县| 赣榆县| 子长县| 新竹市| 神木县| 盐池县| 陇南市| 融水| 鹤庆县| 普定县| 天全县| 榕江县| 梁平县| 泸州市| 仙桃市| 涟水县| 庄浪县| 雅安市| 鄂托克旗| 临沧市| 鱼台县| 万安县| 崇文区| 吉木乃县| 中山市| 临西县| 大洼县| 武穴市| 定西市| 黔西| 大余县| 义马市| 镇沅| 棋牌| 临西县| 阳城县| 肇州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