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含歷年真題)
- 圣才電子書
- 15字
- 2020-10-27 14:36:10
第二部分 普通話水平測試核心講義
第1章 普通話語音知識
一、語音概說
(一)語音的性質
1.語音的定義
語音是人類說話的聲音,是有意義內容的語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說是語言的物質外殼。
(1)語音同其他聲音一樣,產生于物體的顫動,具有物理屬性;
(2)語音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還具有生理屬性;
(3)更重要的是,語音要表達一定的意義,什么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么樣的意義,必須是使用該語言的全體社會成員約定俗成并共同遵守的,所以語音又具有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語音的本質屬性。
2.語音的物理屬性
語音同其他聲音一樣,是一種物理現象,具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種要素。
(1)音高
音高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決定于發音體顫動的快慢。在一定時間內顫動的快慢即指顫動次數的多少,稱作“頻率”。在一定時間內顫動快、次數多,頻率就高,聲音也就高,反之則低。漢語普通話中“四聲”的差別主要是由音高決定的。
(2)音強
音強是指聲音的強弱,它與發音體顫動幅度的大小有關。發音體顫動的幅度稱作“振幅”。振幅大,聲音就強,反之則弱。發音體振幅大小又取決于發音時用力的大小。語音的強弱是由發音時氣流沖擊聲帶力量的強弱來決定的。語言中的重音、輕音是由于音強不同所致。
(3)音長
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它決定于發音體顫動的時間的久暫。發音體顫動時間持續久,聲音就長,反之則短。
(4)音色
音色又稱“音質”,是指聲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別主要決定于物體顫動所形成的音波波紋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條件主要有以下三種:
①發音體不同;
②發音方法不同;
③發音時共鳴器形狀不同。
在漢語中,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聲調主要是由音高構成的,聲調能區別意義。音強和音長在語調和輕聲里也起重要的作用。
3.語音的生理屬性
語音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來的,它受到生理條件的制約,具有生理屬性。發音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嗓子),咽腔、鼻腔和口腔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由肺、氣管、胸腔、橫膈膜構成的,能呼出氣流,氣流是語音的動力。
(2)喉頭和聲帶(嗓子)
①喉頭由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兩塊杓狀軟骨組成,呈圓筒形,下接氣管,上通咽腔。
②聲帶位于喉頭的中間,是兩片富有彈性的帶狀薄膜。呼出的氣流通過聲門使聲帶顫動發出聲音,控制聲帶松緊的變化就可以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來。
(3)咽腔、鼻腔和口腔
三者都能起共鳴器的擴大聲音的作用。調節成多種多樣的語音主要靠口腔內各器官起作用。
4.語音的社會屬性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作為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也是一種社會現象。語音的表意功能是社會賦予的,是由使用同一種語言的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語音這一屬性表現在以下方面:
(1)音義結合的固定性
同樣的語音形式可以用來表示不同的意義,同樣一個意義又可以有多種語音形式。
(2)語音的系統性
不同的語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語音系統,從物理和生理屬性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語言中可能認為是相同的音。
(二)語音單位
1.音素
(1)音素的定義
音素是最小的語音單位,它是從音色的角度劃分出來的。普通話共有32個音素。
(2)音素的分類
音素可以分為輔音和元音兩大類:
①輔音是氣流在口腔或咽頭受阻礙而形成的音素,也稱子音。如b、m、f、d、k、zh、s等。
②元音是氣流顫動聲帶,在口腔、咽頭不受阻礙而形成的音素,也稱母音。如ɑ、o、e、i、u等。
(3)輔音和元音的主要區別
①從受阻與否看:發輔音時,氣流通過咽頭、口腔的時候受到某個部位的阻礙;發元音時,氣流通過咽頭、口腔不受阻礙。這是元音和輔音最主要的區別。
②從緊張度看:發輔音時,發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別緊張;發元音時,發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緊張狀態。
③從氣流強弱看:發輔音時,氣流較強;發元音時,氣流較弱。
④從響亮度看:發輔音時,聲帶不一定顫動,聲音一般不響亮;發元音時,聲帶顫動,聲音比輔音響亮。
2.音節
音節由音素構成,是交談時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1)每發一個音節時,發音器官的肌肉,特別是喉部的肌肉都明顯地緊張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緊張度增而復減,就形成一個音節。
(2)一個音節可以只有一個音素,也可以由幾個音素合成。一般說來,一個漢字表示一個音節。但兒化音節例外,如“花兒”,兩個漢字只記錄一個音節。
3.聲母、韻母、聲調
按照漢語音韻學傳統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個音節分成前后兩段,即分析成聲和韻兩段,前段為聲母,后段為韻母,貫通整個音節的音高變化稱作聲調。
(1)聲母,位于音節前段,主要由輔音構成。有的音節不以輔音開頭,元音前頭那部分是零,習慣上稱作“零聲母”。聲母和輔音不是一個概念。雖然聲母由輔音充當,但有的輔音不作聲母,只作韻尾,如“ɡuānɡ”(光)中的nɡ。輔音在音節開頭的是聲母,在音節末尾的是韻尾。
(2)韻母,位于音節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輔音構成。韻母和元音不相等。韻母有的由單元音或復元音構成,有的由元音帶輔音構成。
(3)聲調是指依附在聲韻結構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音高變化。
4.音位
音位是一個語音系統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也就是按語音的辨義作用歸納出的音類。
(三)記音符號
1.記音方法
為了給漢字注音和記錄漢語,人們采用過多種記音方法,主要可分三大類:
(1)用漢字記音。從前流行過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是用一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如果遇到沒有同音字的情況就無法注音,于是后來就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稱為反切法。
(2)用創制于五四運動前后的“注音符號”(最早稱為注音字母)來記音。它在給漢字注音和推廣“國語”方面起過很好的作用。
(3)用羅馬字拼音字母來給漢字注音和記錄漢語,有威妥瑪式方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簡稱“國羅”)、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簡稱“北拉”)等,現在用《漢語拼音方案》。
(4)此外還用國際音標來記錄語音。
2.《漢語拼音方案》
《漢語拼音方案》是在過去各種記音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我國人民創制各種漢語記音與漢字注音法的經驗總結。漢語拼音方案的用途有:
(1)漢字的注音工具
用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注音都有很大的缺陷,前兩種要以認識大量漢字為基礎,如果沒有易識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難以注音。注音符號曾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它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夠準確,書寫也不夠方便。《漢語拼音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各種缺點,能夠準確地給漢字注音。它采用國際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為廣大群眾所掌握,又便于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2)普通話的拼寫工具
推廣普通話,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是國家統一和人民團結的需要。學習普通話光靠口耳是不夠的,必須有一套記音符號,以幫助教學,矯正讀音。事實證明,《漢語拼音方案》正是推廣普通話的有效工具。
(3)其他用途
《漢語拼音方案》還可以用來作為我國各少數民族創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礎,用來幫助外國人學漢語,用來音譯人名、地名和科學術語,以及用來編制索引和代號,等等。
3.國際音標
(1)含義
國際音標是1886年成立于英國倫敦的國際語音學會為了記錄和研究人類語言的語音而在1888年制訂的一套記音符號。
(2)內容
國際音標共有一百多個符號,符合“一個符號一個音素,一個音素一個符號”的原則,至今已經過多次修訂。
(3)優點
①符號簡明,比較科學、細致;
②可以補漢語拼音字母之不足。
(四)聲調符號
聲調符號的標記如下所示: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ˉˊˇˋ
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輕聲不標。
(五)隔音符號
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如pi’ɑo(皮襖)。
二、輔音與聲母
(一)輔音的發音
輔音發音的不同是由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不同決定的。
1.輔音的發音部位
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稱作發音部位。按發音部位分,普通話輔音可以分為七類,如表1-1所示。
表1-1輔音的分類
2.輔音的發音方法
輔音的發音方法是指,發音時喉頭、口腔和鼻腔節制氣流的方式和狀況。可以從阻礙的方式、聲帶是否顫動、氣流的強弱等三個方面來觀察。
(1)看阻礙的方式
根據形成阻礙和解除阻礙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普通話輔音分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五類,如表1-2所示。
表1-2輔音的發音
(2)看聲帶是否顫動
發音時聲帶顫動的是濁音,又稱帶音;聲帶不顫動的是清音,又稱不帶音。濁音共有m、n、nɡ、l、r五個,其余輔音都是清音。
(3)看氣流的強弱
塞音、塞擦音有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分別。
①送氣音:發送氣音時,肺部(聲門以下)呼出的氣流比較強。普通話有六個送氣音:p、t、k、q、ch、c。
②不送氣音:發不送氣音時,肺部呼出的氣流比較弱。普通話有六個不送氣音:b、d、ɡ、j、zh、z。
(二)聲母的發音
普通話聲母22個,其中輔音聲母21個,零聲母1個。
1.零聲母
在普通話里有一些音節沒有輔音聲母,習慣上稱它為“零聲母”。普通話零聲母可以分為兩類:開口呼零聲母和非開口呼零聲母。
(1)開口呼零聲母
開口呼零聲母音節,書面上不用漢語拼音表示,但當該音節處于其他音節后面時,在其左上方使用隔音符號“’”。如傲岸(ào’àn)、偶爾(ǒu’ěr)、恩愛(ēn’ài)。
(2)非開口呼零聲母
非開口呼零聲母即除開口呼以外的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三種韻母自成音節的起始方式,實際發音都帶有輕微的摩擦。
①齊齒呼零聲母音節漢語拼音用隔音字母y開頭,如洋溢(yánɡyì)、游泳(yóuyǒnɡ)。
②合口呼零聲母音節漢語拼音用隔音字母w開頭,如忘我(wànɡwǒ)、慰問(wèiwèn)。
③撮口呼零聲母音節漢語拼音用隔音字母y開頭,如淵源(yuānyuán)、孕育(yùnyù)。
零聲母可以寫作“”,一般注音不能寫在韻母前頭。
2.聲母的發音全面描寫
表1-3聲母的發音全面描寫
(三)聲母辨正
分辨不同的聲母必須從發準語音和記住字音兩方面入手。會發語音就是須懂得輔音聲母的發音原理,記住字音就是記住哪些漢字讀某聲母。
1.分辨n和l
(1)發音要領
要讀準輔音聲母n和l,關鍵在于控制軟腭的升降。
①n和l發音的共同點:都把舌尖抵住上齒齦,口腔展開。
②n和l發音的不同點:發n時,軟腭下垂,讓氣流完全從鼻腔出來,形成鼻音;發l時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舌身收窄,氣流由舌頭兩邊流出,不帶鼻音。
(2)辨正練習
①詞語對比練習(n—l)
男女(nánnǚ)——襤褸(lánlǚ)無奈(wúnài)——無賴(wúlài)
河南(hénán)——荷蘭(hélán)允諾(yǔnnùo)——隕落(yǔnlùo)
鬧災(nàozāi)——澇災(làozāi)惱怒(nǎonù)——老路(lǎolù)
泥巴(níba)——籬笆(líbɑ)濃重(nónɡzhònɡ)——隆重(lónɡzhònɡ)
腦力(nǎolì)——勞力(láolì)老農(lǎonónɡ)——老龍(lǎolónɡ)
②繞口令練習
從南邊來了個牛奶奶,手里提著六斤牛奶。
從北邊來了個劉奶奶,手里拿著六個榴蓮。
牛奶奶要吃拿著榴蓮的劉奶奶手里的榴蓮,
劉奶奶要喝提著牛奶的牛奶奶手里的牛奶。
劉奶奶不讓提著牛奶的牛奶奶吃榴蓮,
牛奶奶不讓拿著榴蓮的劉奶奶喝牛奶。
劉奶奶打了牛奶奶一榴蓮,
牛奶奶潑了劉奶奶一臉牛奶。
2.分辨zh、ch、sh和z、c、s
(1)發音要領
①zh、ch、sh的發音:將舌尖向上翹起,抵住硬腭前部,口腔自然展開。
②z、c、s的發音:舌尖輕輕抵住上齒背,逐漸放開,形成一條窄縫,氣流從中擠出。
(2)辨正練習
①詞語對比練習(zh、ch、sh組—z、c、s組)
智力(zhìlì)——自立(zìlì)站住(zhànzhù)——贊助(zànzhù)
主婦(zhǔfù)——祖父(zǔfù)老張(lǎozhānɡ)——老臧(lǎozānɡ)
魚翅(yúchì)——魚刺(yúcì)春裝(chūnzhuānɡ)——村莊(cūnzhuānɡ)
插嘴(chāzuǐ)——擦嘴(cāzuǐ)小炒(xiǎochǎo)——小草(xiǎocǎo)
詩人(shīrén)——私人(sīrén)收集(shōují)——搜集(sōují)
篩子(shāizi)——塞子(sāizi)商業(shānɡyè)——桑葉(sānɡyè)
②繞口令練習
a.zh—z
早招租,晚招租,總找周鄒鄭曾朱。
b.ch—c
紫瓷盤,盛魚翅,一盤熟魚翅,一盤生魚翅。遲小池拿了一把瓷湯匙,要吃清蒸美魚翅。一口魚翅剛到嘴,魚刺刺進齒縫里,疼得小池拍腿撓牙齒。
c.sh—s
三山屹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時春。
3.分辨f和h
(1)發音要領
①f的發音:f是唇齒音,上齒靠在下唇上面構成阻礙,并留有縫隙,氣流從中擠出,摩擦成音。
②h的發音:h是舌根音,舌面后部與軟腭構成阻礙,氣流從縫隙間擠出成音。
(2)辨正練習
①詞語對比練習(f—h)
附注(fùzhù)—互助(hùzhù)防線(fánɡxiàn)——航線(hánɡxiàn)
幅度(fúdù)——弧度(húdù)廢話(fèihuà)——會話(huìhuà)
舅父(jiùfù)——救護(jiùhù)翻騰(fānténɡ)——歡騰(huānténɡ)
乏力(fálì)——華麗(huálì)防蟲(fánɡchónɡ)——蝗蟲(huánɡchónɡ)
②繞口令練習
風吹灰飛,灰飛花上花堆灰。風吹花灰灰飛去,灰在風里飛又飛。
4.幾種特殊的聲母辨正
①把方言中跟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的z、c、s、ɡ、k、h改成j、q、x;
②把方言中濁音改為清音;
③讀準普通話零聲母的字;
④讀好擦音h。
5.聲母容易誤念的字音
除上述幾類聲母誤念和缺陷外,還有少數字音的聲母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存在差異。這類字音雖然不多,但也要注意分辨、掌握。認讀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音的聲母。
邊塞(biānsài)剎那(chànà)抽搐(chōuchù)醇厚(chúnhòu)
豆豉(dòuchǐ)發酵(fājiào)反省(fǎnxǐnɡ)訃告(fùɡào)
化纖(huàxiān)浣衣(huànyī)機械(jīxiè)緘默(jiānmò)
校對(jiàoduì)拉纖(lāqiàn)蟯蟲(náochónɡ)蹣跚(pánshān)
翩躚(piānxiān)乳臭(rǔxiù)商埠(shānɡbù)牲畜(shēnɡchù)
遂心(suìxīn)畜牧(xùmù)芫荽(yánsui)肇事(zhàoshì)
三、元音與韻母
(一)元音的發音
普通話的元音分為單元音(10個)和復元音(13個)兩類。
1.單元音的發音
單元音就是發音時口形(包括舌位、唇形、開口度)始終不變的元音。它有三類:
(1)舌面元音
普通話的舌面元音有七個,即ɑ、o、e、ê、i、u、ü。舌面單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口形及舌位造成的。
發音時,舌頭較高的部位稱為“舌位”,口腔開合的程度稱為開口度。舌位可伸前縮后,可抬高降低(開口度可大可小),唇形可圓可不圓。可以根據以下三個方面來觀察元音。
①看舌位的高低(開口度大小)。舌位的降低和抬高同口腔的開閉(即開口度的大小)有關,舌位越高開口度越小,舌位越低開口度越大。根據舌位的高低和開口度的大小可以把元音分為高元音(即閉元音)、半高元音(即半閉元音)、半低元音(即半開元音)、低元音(即開元音)等。
②看舌位的前后。可以分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③看唇形的圓展。可以分為圓唇元音、不圓唇元音。
舌面元音發音狀況如表1-4所示。
表1-4舌面元音的發音
(2)舌尖元音
舌尖元音發音狀況如表1-5所示。
表1-5舌尖元音的發音
舌尖元音-i[]和-i[
]的發音狀況不同,音值也不同。這兩個單元音都不形成字音,舌尖前元音-i[
]只出現在輔音聲母z、c、s的后面,舌尖后元音-i[
]只出現在輔音聲母zh、ch、sh、r的后面。它們跟舌面元音i[i]出現條件不同,舌面元音i[i]絕不出現在z、c、s和zh、ch、sh、r的后面。
(3)卷舌元音
①含義:er是個舌尖上翹帶有卷舌色彩的央元音e[],稱卷舌元音。
②特點:不與聲母相拼,自成音節,如ér(兒)、ěr(爾)、èr(二);附在別的音節后面,構成“兒化”,如huār(花兒)。
③er[]的發音情況:卷舌、央、中、不圓唇元音。
2.復元音的發音
普通話共有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等13個復元音。
(1)定義
復元音是指發音時舌位、唇形都有變化的元音。即復元音的發音是由甲元音的發音狀況(開口度、舌位、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或由乙元音再快速滑到丙元音。
(2)發音特點
①從一個元音的發音狀況快速向另一個元音的發音狀況過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開閉、唇形的圓展,都是逐漸變動的,不是突變的、跳動的,中間應該有一串過渡音;
②同時氣流不中斷,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發的音圍繞一個中心形成一個整體。
(3)分類
①前響復元音
a.定義:前音響亮的稱作“前響復元音”。
b.包括ɑi[ai]、ei[ei]、ɑo[ɑu]、ou[ou]四個。
c.發音特點:發前頭的元音后立刻滑向后頭的元音,后者音值含混,只表示舌位滑動的方向。
②后響復元音
a.定義:后音響亮的稱作“后響復元音”。
b.包括iɑ[iA]、ie[i]、uɑ[uA]、uo[uo]、üe[y]五個。
c.發音特點:發音時,前頭的元音輕短,只表示舌位從那里開始移動,后頭的元音清晰響亮。
③中響復元音
a.定義:中音響亮的稱為“中響復元音”。
b.包括iɑo[iɑu]、iou[iou]、uɑi[uai]、uei[uei]四個。
c.發音特點:發音時,前面的元音輕短,中間的元音清晰響亮,后面的元音音值含混,只表示舌位滑動的方向。
(二)韻母的發音
普通話的韻母共39個,主要由元音構成,或由元音加鼻輔音構成。韻母的分類如下:
1.按開頭的元音發音口形進行分類
可分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類,簡稱“四呼”。
(1)開口呼
韻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頭的韻母屬于開口呼,有15個。即ɑ、o、e、ɑi、ei、ɑo、ou、ɑn、en、ɑnɡ、enɡ、ê、-i(前)、-i(后)、er。
(2)齊齒呼
i或以i起頭的韻母屬于齊齒呼,有9個。即i、iɑ、ie、iɑo、iou、iɑn、in、iɑnɡ、inɡ。
(3)合口呼
u或以u起頭的韻母屬于合口呼,有10個。即u、uɑ、uo、uɑi、uei、onɡ、uɑn、uen、uɑnɡ、uenɡ。
(4)撮口呼
ü或以ü起頭的韻母屬于撮口呼,有5個。即ü、üe、üɑn、ün、ionɡ。
2.按結構特點進行分類
可分為單元音韻母、復元音韻母和帶鼻輔音韻母三類。
(1)單元音韻母
由單元音形成的韻母,有10個。即ɑ、o、e、ê、i、u、ü、-i(前)、-i(后)、er。
(2)復元音韻母
由復元音形成的韻母,有13個。即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
(3)帶鼻輔音韻母
又稱鼻音尾韻母,由元音和鼻輔音韻尾構成的韻母,有16個。即ɑn、iɑn、uɑn、üɑn、en、in、uen、ün和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onɡ、ionɡ。
①發音要點
a.元音同后面的鼻輔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由元音的發音狀態向鼻輔音過渡,鼻音色彩逐漸增加,最后,發音部位閉塞,形成鼻輔音。
b.鼻輔音韻尾發音時,除阻階段不發音,即發“惟閉音”。
②分類
a.前鼻尾韻母:ɑn、en、in、ün、iɑn、uɑn、uen、üɑn。
b.后鼻尾韻母:ɑnɡ、enɡ、inɡ、onɡ、iɑnɡ、uɑnɡ、uenɡ、ionɡ。
nɡ[]的發音情況:舌面后、濁、鼻音。發音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舌面后部后縮抵住軟腭,氣流振動聲帶后從鼻腔通過。
3.按韻尾的情況進行分類
(1)無韻尾韻母
沒有韻尾的稱為無韻尾韻母,例如,ɑ、er、i、io、uo、uɑ、ie等15個。
(2)元音韻尾韻母
有元音i、u作韻尾的稱為元音韻尾韻母,例如,ɑi、iɑo、ou、iou等8個。
(3)鼻音韻尾韻母
有鼻音n、nɡ作韻尾的稱為鼻音韻尾韻母,例如,ɑn、onɡ等16個。
(三)韻母的結構
1.概述
韻母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者的輕重長短并不一致。
(1)韻頭
韻頭只有i、u、ü三個,都是高元音,出現在韻腹前面。發音輕而短,只表示復元音韻母發音的起點。韻頭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所以曾稱為介音或介母。
(2)韻腹
韻腹是韻母的主干,比起韻頭、韻尾來,聲音最清晰響亮,所以也稱“主要元音”。充當韻腹的元音有:ɑ、o、e、ê、i、u、ü、-i(前)、-i(后)、er。所有的元音都能出現在韻腹位置上。
(3)韻尾
韻尾是韻腹后面的音素。發音較短,而且模糊。韻尾只限于韻腹后頭的n、nɡ、i、u四個。
2.押韻和韻轍
(1)押韻
①含義:押韻也稱壓韻,是指韻文(詩、詞、歌、賦、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韻”的字。
②要求:押韻的字只要求韻腹和韻尾相同,不要求韻頭(介音)也都相同。
(2)韻轍
①含義:明清以來,北方民間戲曲把“韻”稱作“轍”(車軌的意思),把押韻稱為“合轍”,人們于是把“韻”和“轍”合稱“韻轍”。
②合轍押韻的作用:合轍押韻可以使韻文音調和諧悅耳,富于音樂節奏,誦唱順口,好唱易記。
③十三轍:明清以來北方說唱文學中押韻時廣泛運用的是“十三轍”。十三轍就是十三韻。五四運動以后,人們作現代詩或民歌也有依據韻書《中華新韻》(黎錦熙等編)十八韻的。
④小轍兒:北方戲曲里還有兩道“小轍兒”。由于北方口語詞兒化的結果,不同韻的字(兒化后)變成同韻的字。人們根據兒化音變之后的異同,把十三轍歸納合并成幾道“小轍兒”。
(四)韻母辨正
1.分辨鼻音尾韻母
(1)發音要領
①發韻尾n時,舌尖輕輕抵住上齒齦,氣流從鼻腔發出;
②發韻尾nɡ時,舌面后部輕輕抵住軟腭,氣流從鼻腔發出。
(2)辨正練習(n—nɡ)
惋惜(wǎnxī)——往昔(wǎnɡxī)清真(qīnɡzhēn)——清蒸(qīnɡzhēnɡ)
瓜分(ɡuāfēn)——刮風(ɡuāfēnɡ)診治(zhěnzhì)——整治(zhěnɡzhì)
人民(rénmín)——人名(rénmínɡ)忠臣(zhōnɡchén)——忠誠(zhōnɡchénɡ)
臨時(línshí)——零食(línɡshí)陳舊(chénjiù)——成就(chénɡjiù)
信服(xìnfú)——幸福(xìnɡfú)頻繁(pínfán)——平凡(pínɡfán)
2.分辨i和ü
(1)發音要領
①發i時,口微開,兩唇呈扁平形,上下齒相對,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
②發ü時,在發好i的基礎上,舌位不動,慢慢把嘴唇攏成圓形,就能發出ü聲。
(2)辨正練習(i—ü)
意見(yìjiàn)——預見(yùjiàn)通信(tōnɡxìn)——通訊(tōnɡxùn)
小姨(xiǎoyí)——小魚(xiǎoyú)前面(qiánmiàn)——全面(quánmiàn)
名義(mínɡyì)——名譽(mínɡyù)比翼(bǐyì)——比喻(bǐyù)
白銀(báiyín)——白云(báiyún)協會(xiéhuì)——學會(xuéhuì)
心智(xīnzhì)——熏制(xūnzhì)潛水(qiánshuǐ)——泉水(quánshuǐ)
3.分辨o和e
(1)發音要領
o和e的發音情況大致相同,區別在于o發音時唇形攏圓,e發音時唇形展開扁平。
(2)辨正練習(o—e)
叵測(pǒcè)——特色(tèsè)磨破(mópò)——磕破(kēpò)
破格(pòɡé)——合格(héɡé)大佛(dàfó)——大河(dàhé)
4.分辨u和ü
(1)發音要領
u和ü的區別在于:ü舌位在前,u舌位在后。而且ü的圓唇與u的圓唇形狀略有不同,u最圓,ü略扁;u雙唇向前突出,ü不太突出。
(2)辨正練習(u—ü)
技術(jìshù)——繼續(jìxù)劃船(huáchuán)——劃拳(huáquán)
順道(shùndào)——訓導(xùndǎo)傳說(chuánshuō)——勸說(quànshuō)
5.分辨enɡ和onɡ
首先要發準這兩個韻母,記字音時再記住韻母“onɡ”不能與唇音聲母b、p、m、f相拼構成音節,遇到唇音聲母的字,一律改讀為“enɡ”。
6.避免韻頭i或u的丟失
普通話唇音聲母和n、l聲母是跟ei韻母拼合的,其他聲母則跟uei韻母拼合,只有極個別字例外;普通話舌尖前音聲母只跟 uei韻母拼合,不跟ei韻母拼合。掌握這些規律有助于防止韻頭的丟失。
四、聲調
(一)聲調
聲調是依附在音節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構成。聲調是整個音節的音高格式,由于音節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形成得以表示不同意義的語素,所以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
(二)調類和調值
漢語聲調可以分為調類和調值。
1.調類
調類是聲調的種類,就是把調值相同的字歸納在一起所建立的類。普通話有四種基本的調值,就可歸納出四個調類。
(1)普通話音節中,調值為55的歸為一類,稱為陰平;
(2)調值為35的歸為一類,稱為陽平;
(3)調值為214的歸為一類,稱為上聲;
(4)調值為51的歸為一類,稱為去聲。
2.調值
(1)定義
調值是指音節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形式,即聲調的實際音值或讀法。
(2)語音特點
①調值主要由音高構成,音的高低決定于頻率的高低。人們發音時是靠著控制聲帶的松緊來調節聲音的高低的。聲調是指相對音高。音高變化形式和升降幅度就是構成調值的“相對音高”。相對音高就是用比較的方法確定的同一基調的音高變化形式和幅度。
②構成調值的相對音高在讀音上是連續的、漸變的,中間沒有停頓,沒有跳躍。
(3)五度標記法
五度標記法是趙元任創制的,是用五度豎標來標記調值相對音高走勢的一種方法。畫一條豎線,分作四格五度,表示聲調的相對音高,并在豎線的左側畫一條短線或一點,表示音高升降變化的形式。根據音高變化的走勢,制成五度標調符號,有時也采用兩位或三位數字表示。
圖1-1普通話調值五度標記圖
(三)普通話的聲調
普通話的全部字音分屬四種基本調值。
1.陰平(第一聲)
最高而平,即由5度到5度,表示聲音比較高,而且基本上沒有升降的變化,調值55。因此,陰平調又稱高平調或55調。例如:
交叉(jiāochā)囂張(xiāozhānɡ)參加(cānjiā)豐收(fēnɡshōu)
播音(bōyīn)香蕉(xiānɡjiāo)咖啡(kāfēi)江山(jiānɡshān)
2.陽平(第二聲)
由中音升到最高音,即由3度升到5度,是個高升的調子,調值35。因此,陽平調又稱高升調或35調。例如:
兒童(értónɡ)團結(tuánjié)人民(rénmín)模型(móxínɡ)
聯合(liánhé)靈活(línɡhuó)臨時(línshí)豪華(háohuá)
3.上聲(第三聲)
由低音先降到最低音后升到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調,調值214。因此,上聲調又稱降升調(凹調)或214調。例如:
古典(ɡǔdiǎn)領導(lǐnɡdǎo)奶粉(nǎifěn)展覽(zhǎnlǎn)
導演(dǎoyǎn)理想(lǐxiǎnɡ)友好(yǒuhǎo)廣場(ɡuǎnɡchǎnɡ)
4.去聲(第四聲)
由最高音降到最低音,即由5度降到1度,是個全降的調子,調值為51。因此,去聲調又稱全降調或51調。例如:
大廈(dàshà)宴會(yànhuì)建造(jiànzào)示范(shìfàn)
樹立(shùlì)慶賀(qìnɡhè)快報(kuàibào)駕馭(jiàyù)
普通話四種基本聲調的調型可以簡單歸結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四)古今調類和四聲平仄
1.古今調類比較
普通話的調類系統來自古代漢語的調類系統。在我國南朝齊梁之間,就有人把古漢語分為四類聲調,即平、上、去、入。后來語音發展變化,又按聲母的清濁各分為陰調和陽調兩類,清聲母字歸陰調,濁聲母字歸陽調。
(1)普通話的陰平聲字,大致跟古清聲母的平聲字相當;
(2)陽平聲字,大致跟古濁聲母的平聲字相當;
(3)上聲字包括古清聲母上聲字和部分濁聲母上聲字(指聲母是邊音、鼻音和今讀零聲母的陽上字);
(4)去聲字包括了古去聲字和另一部分古濁聲母上聲字。
(5)古代入聲調類在普通話里已經消失了,古清聲母入聲字在普通話里分別讀成陰平、陽平、上聲或去聲,古濁聲母入聲字在普通話里讀成去聲或陽平。
2.四聲與平仄
(1)古代詩詞講究“平仄”
①“平”就是古代四聲“平上去入”中的平聲,調值不升不降。
②“仄”就是其中上、去、入三聲的總稱,是不平的意思。
在古代詩詞中有規律地交替使用這兩大類聲調,可使詩詞音調抑揚頓挫,悅耳動聽,使人有音樂旋律的美感。
(2)古聲的演變
在普通話里,古入聲已經消失了,但還有曲折的上聲和高降的去聲,它們屬于仄聲;陰平(高而平)、陽平(高而揚)屬于平聲。這或者可以作為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平仄。
3.古入聲字的改讀
(1)古入聲字演變到現在,有的方言已經消失了,有的方言還有。方言中入聲字的特點:有的有塞音韻尾,有的是喉塞音,但也有韻尾不用塞音、讀音不短促的。
(2)普通話是沒有入聲的,古入聲字分歸于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去了。
五、音節
(一)音節概述
1.音節的含義
音節是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由一個或幾個音素按一定的規律組合而成。一般來說,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節。但也有例外情況:
(1)兒化詞:兩個漢字一個音節。例如,“花兒”(huār)。
(2)合音詞:一個漢字兩個音節。例如,“瓩”(qiānwǎ)。
2.音節的分類
音節按照它的結構形式分兩大類,即一般音節和特殊音節。
(1)一般音節
一般音節指聲母、韻母、聲調都全的音節,如“rén”(人)。
(2)特殊音節
特殊音節指聲、韻、調不齊或有特殊標志的音節。主要有零聲母音節、輕聲音節、兒化音節和輔音音節。
①零聲母音節:韻母自成音節時,沒有聲母。如“兇惡”的“惡”(è)。
②輕聲音節:念輕聲的音節沒標調號。如“石頭”的“頭”(tou)。
③兒化音節:普通話的兒化音節主要是由詞尾“兒”字音變而來。兒化現象的“兒”字不單獨自成音節,而是與前一個音節合并成一個音節。如“活兒”(huór)。
④輔音音節:m、n、nɡ這三個輔音自成音節主要存在于口語中,表感嘆、應答等。如呣(m)。
3.音節的結構
音節一般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組成,其中韻母又包含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和韻尾三部分。普通話音節的結構方式如表1-6所示。
表1-6普通話帶調音節結構類型表
4.音節的特點
(1)一個音節音素為1~4個
一個音節最多可以用四個音素符號來拼寫,也可以用一至三個音素符號拼寫。
(2)元音在音節中占優勢
每個音節總要有元音,元音符號可以多至三個,并且須連續出現,分別充當韻頭、韻腹和韻尾。如果一個音節只有一個音素,這個音素除極個別例外都是元音。例外是口語中m、n、nɡ三個鼻輔音可以獨立成為一個音節,表示嘆詞“呣”“嗯”等。
(3)音節可以沒有輔音
輔音大都在音節的開頭或末尾出現,在音節末尾出現的輔音只限于n和nɡ。沒有兩個輔音相連的音節;zh聲母、nɡ韻尾都是雙字母的音素符號,表示一個輔音音位。
(4)音節不能缺少韻腹和聲調
漢語音節都有聲調,都有韻腹(主要元音);可以沒有輔音聲母、韻頭和韻尾。
①韻腹是音節中的主要元音,充當韻腹的元音有ɑ、o、e、ê、i、u、ü、er、-i([]、[
])。
②韻腹前面的元音就是韻頭(介音),可以充當韻頭的只有高元音i、u、ü。
③韻腹后面的音素就是韻尾,可以充當韻尾的只有高元音i、u和鼻輔音n、nɡ。
(二)拼音
把分析出來的聲母、韻母拼合起來,韻母中包含所拼字音的聲調,構成一個帶調音節,就是拼音。
1.拼音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聲母要用本音;
(2)聲母、韻母之間不要有停頓;
(3)要念準韻頭。
2.拼音的方法
(1)雙拼法
①聲韻雙拼法,即用聲母和韻母兩個部分進行拼音。
②聲介與韻合拼法,即先把聲母和韻頭合成一個部分,然后跟韻進行拼音,這種拼法只適用于有韻頭的音節。
(2)三拼法
用聲母、韻頭、韻身三部分進行連讀。這種方法也只適用于有韻頭的音節。
(3)整體認讀法
整體認讀法是先做好發聲母的準備,然后讀帶聲調的韻母。
3.普通話的聲韻拼合規律
普通話聲母和韻母的組合是有規律的,普通話聲、韻組合關系的總體情況如表1-7所示。
表1-7普通話聲韻配合簡表
注:“+”表示全部或局部聲韻能相拼,空白表示不能相拼。
(1)普通話聲韻拼合的主要規律
①雙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韻母拼合,不能跟撮口呼韻母拼合。雙唇音拼合口呼限于u。
②唇齒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組聲母能跟開口呼、合口呼韻母拼合,不能跟齊齒呼、撮口呼韻母拼合。唇齒音拼合口呼限于u。
③舌面前音同上述四組聲母相反,只能跟齊齒呼、撮口呼韻母拼合,不能跟開口呼、合口呼韻母拼合。
④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韻母拼合。零聲母音節在四呼中都有。
(2)從韻母出發得出普通話聲韻拼合的另一些規律
①“o”韻母只拼雙唇音和唇齒音聲母,而uo韻母卻不能同雙唇音或唇齒音聲母相拼。
②“onɡ”韻母沒有零聲母音節,“uenɡ”韻母只有零聲母音節。
③“-i”[]韻母只拼“z、c、s”三個聲母,“-i”[
]韻母只拼“zh、ch、sh、r”四個聲母,并且都沒有零聲母音節。
④“er”韻母不與輔音聲母相拼,只有零聲母音節。
(三)音節的拼寫規則
《漢語拼音方案》對普通話音節的拼寫有如下具體的規定:
1.隔音字母y、w的用法
漢語拼音字母y(讀yɑ)和w(讀wɑ)是隔音字母。它只起避免音節界限發生混淆的作用。
(1)韻母表中i行的韻母,在零聲母音節中,如果i后面還有別的元音,就把i改為y;如果i后面沒有別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上y。
(2)韻母表中u行的韻母,在零聲母音節中,如果u后面還有別的元音,就把u改為w;如果u后面沒有別的元音,就在u前面加上w。
(3)韻母表中ü行的韻母,在零聲母音節中,不論ü后面有沒有別的元音,一律要在ü前面加上y。加y后,ü上兩點要省寫。
2.隔音符號的用法
“ɑ、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號“’”隔開。如(fān’àn)翻案——(fānàn)發難。
3.省寫
(1)韻母iou、uei、uen的省寫
iou、uei、uen前面加輔音聲母的時候,寫成iu、ui、un。如x—iou→xiū(修)。
(2)ü上兩點的省略
①ü跟n、l以外的聲母相拼時都省寫兩點。如j—üé→jué。
②韻母ü單獨出現在聲母n、l后面時不能省寫是因為如果省了,這些音節就會發生混淆。如lǚ(旅)→lǔ(魯)。
4.標調法
(1)聲調符號一般要標在一個音節的主要元音(即韻腹)上。如yǐn(飲)。
(2)在iu、ui這兩個韻母中,聲調符號規定標在后面的u或i上面,因為-iu、-ui是iou、uei的省寫形式,其韻腹o、ê與韻尾u、i結合緊密。如chuíliǔ(垂柳)。
(3)調號恰巧標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點要省去。如yī(衣)。
(4)輕聲音節不標調。如luóbo(蘿卜)。
5.詞的連寫和大寫
(1)同一個詞要連寫,詞與詞一般分寫。句子或詩行開頭的字母要用大寫。
(2)專用名詞和專用短語中的每個詞開頭字母要大寫。
(3)標題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寫,也可以每個詞開頭的字母大寫;有時為了簡明美觀,可以省略聲調符號。
六、音變
(一)變調
有些音節的聲調在語流中連著念會起一定的變化,與單念時調值不同,這種聲調的變化稱作變調。音節變調多數是受后一個音節聲調的影響引起的。在普通話中,最常見的變調有下列幾種:
1.上聲的變調
(1)上聲不變調的一般規律
①單念:上聲單念時,不受其他音節影響,念原調。如“敏”(mǐn)。
②用在詞末和句末:上聲的音變主要是受后一個音節的影響而發生音變。因此,詞末和句末的上聲后沒有其他音節就不受影響,念原調。如“樂曲”(qǔ)。
③句中的邏輯停頓,不受后一個音節的影響,念原調。
(2)上聲變調的基本規律
上聲音節單念時調值是214,在下列情況下,調值變為35或21。
①兩個上聲相連的變調
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調值從214變為35。這種語音變化屬于逆行異化。要注意,在原為上聲現改讀為輕聲的字音前頭,則有兩種不同的變調。
a.214+輕聲→35+輕聲。例如,捧起、等等、哪里、老鼠。
b.214+輕聲→21+輕聲。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是表示親屬稱謂上聲字重疊時,例如,姐姐、奶奶;第二是上聲+“子”,例如,嫂子、毯子;第三是一批口語詞,例如,耳朵、寶寶。
②三個上聲相連的變調
三個上聲相連,前兩個上聲的變調視詞語內部的語義停頓而定。可分兩種,如表1-8所示。
表1-8三個上聲相連的變調
③多個上聲相連的變調
如果連著念的上聲字不止三個,要根據詞語的語法結構和語義緊密度劃分出語義停頓來,由語義停頓確定出語義段,再根據上述規律進行變調。
④上聲與非上聲相連的變調
在非上聲(陰平、陽平、去聲)的前面,調值由214變21,在原為非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變調情況也相同。
2.去聲的變調
(1)去聲不變調的一般規律
去聲在非去聲前不變調。如“系統”(xìtǒnɡ)。
(2)去聲變調的基本規律
去聲的變調只限于兩個去聲連用在一起時,前一個去聲發生音變,調值由51變為53。如“電話”,原調值為51+51,音變的調值為53+51。
3.“一、不、啊”的變調
“一、不”在音變中有相同之處,單念或用在詞句末尾均不變調。
(1)“一”的音變規律
“一”的音變規律如表1-9所示。
表1-9“一”的音變情況
①在去聲前變陽平
一旦(yídàn)一定(yídìnɡ)一樣(yíyànɡ)一致(yízhì)一句(yíjù)
一切(yíqiè)一件(yíjiàn)一段(yíduàn)一再(yízài)一度(yídù)
②在非去聲前變去聲
a.陰平前
一顆(yìkē)一篇(yìpiān)一生(yìshēnɡ)一天(yìtiān)一杯(yìbēi)
b.陽平前
一盒(yìhé)一同(yìtónɡ)一旁(yìpánɡ)一年(yìnián)一直(yìzhí)
c.上聲前
一起(yìqǐ)一點(yìdiǎn)一手(yìshǒu)一準(yìzhǔn)一碗(yìwǎn)
③嵌在相同的動詞中間變輕聲
聽一聽(tīnɡyitīnɡ)看一看(kànyikàn)笑一笑(xiàoyixiào)
談一談(tányitán)拖一拖(tuōyituō)試一試(shìyishì)
(2)“不”的音變規律
“不”的音變規律如表1-10所示。
表1-10“不”的音變情況
①在去聲前變陽平
不怕(búpà)不但(búdàn)不對(búduì)不利(búlì)不過(búɡuò)
不會(búhuì)不錯(búcuò)不幸(búxìnɡ)不適(búshì)不屑(búxiè)
②嵌在相同的動詞中間變輕聲
會不會(huìbuhuì)去不去(qùbuqù)好不好(hǎobuhǎo)走不走(zǒubuzǒu)
③在可能補語中讀輕聲
吃不了(chībuliǎo)記不住(jìbuzhù)看不清(kànbuqīnɡ)做不好(zuòbuhǎo)
(3)“啊”的音變規律
“啊”在語境中,因表意的不同,在普通話中的讀音也有多種。“啊”在句中所表現的語法詞性有語氣詞和嘆詞。
①語氣詞“啊”的音變規律
“啊”ā[A55]做語氣詞,出現在句尾,它發音時往往受前字讀音的影響而產生音變。其音變規律如表1-11所示。
表1-11語氣詞“啊”的音變規律表
②嘆詞“啊”的音變規律
嘆詞“啊”一般獨立成句或其后有它的語氣詞,往往出現在中心句前。其音變規律如表1-12所示。
表1-12嘆詞“啊”的音變規律表
4.“七、八”的變調
“七、八”在去聲前調值可以變35,也可不變,其余場合念陰平原調值55。如七歲、八塊(念35或55),七天、八兩(念55)。
(二)輕聲
1.定義
輕聲是變調,不是第五種聲調,它是四聲的一種特殊音變,即四聲在一定條件下變成比原調又輕又短的聲調變體。輕聲沒有固定的調值,它的調值取決于前一音節的聲調。
2.性質
(1)輕聲是一種特殊音變,其變化與語音的四種物理屬性都有關系,但主要由音強決定。
(2)輕聲的特點是:發音時用力特別小,音強特別弱。除此之外,音長變短,音色也有某些變化。
(3)輕聲有一定的依附性,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節后面才有輕聲。
3.輕聲的調值
輕聲在物理上表現為音長變短、音強變弱、音高受前一音節影響而不固定,輕聲本身沒有固定的音高,它的調值取決于前一音節的聲調,它只記一個高低度的調值。用五度標調符號表示,大致情況如圖1-2所示:
圖1-2輕聲的調值變化
一般地說,上聲字后頭的輕聲字的音高比較高,陰平、陽平字后頭的輕聲字偏低,去聲字后頭的輕聲字最低。
4.輕聲對聲母、韻母的影響
(1)對聲母的影響
使不送氣的清塞音、清塞擦音聲母濁音化。例如,好的[p]→[d
]。
(2)對韻母的影響
①較高或較低的元音向央元音靠攏:例如,媽媽[mA55m2]、鼻子[pi35dz
3];
②前響復元音變成單元音:ɑi[]、ei[e]、ɑo[
]、ou[o]。例如,眉毛[mei3 5m3];
③高元音單韻母[i]、[u]、[y]如果處在擦音、塞擦音之后,輕讀時往往清音化,即韻母已不發音。例如,豆腐[tou51f1]。
5.讀輕聲的音節
(1)助詞“的、地、得、著、了、過”
他的(tāde)悄悄地(qiāoqiāode)寫得好(xiědehǎo)
看著(kànzhe)來了(láile)看過(kànɡuo)
(2)語氣詞“吧、嘛、呢、啊”
放心吧(fànɡxīnbɑ)好嘛(hǎomɑ)你呢(nǐne)是啊(shìɑ)
(3)疊音詞和單音節動詞重疊的后一音節
猩猩(xīnɡxinɡ)媽媽(māmɑ)看看(kànkɑn)太太(tàitɑi)
(4)雙音節動詞重疊式ABAB的第二、四音節
研究研究(yánjiuyánjiu)考慮考慮(kǎolükǎolü)打掃打掃(dǎsɑodǎsɑo)
(5)名詞后綴“子、兒、頭、們”
桌子(zhuōzi)骨朵兒(ɡūduor)石頭(shítou)我們(wǒmen)
(6)表示方位的詞或語素
馬路上(mǎlùshɑnɡ)口袋里(kǒudàili)腳下(jiǎoxiɑ)樹下(shùxiɑ)
(7)動詞、形容詞后面表示趨向的詞“來、去、上、下、出、回、開、起”
進來(jìnlɑi)拿來(nálɑi)出去(chūqu)考上(kǎoshɑnɡ)
坐下(zuòxiɑ)看出(kànchu)拉開(lākɑi)抬起(táiqi)
(8)一批常用的雙音節詞,第二個音節習慣上讀輕聲
包袱(bāofu)簸箕(bòji)窗戶(chuānɡhu)動靜(dònɡjinɡ)
吩咐(fēnfu)風箏(fēnɡzhenɡ)胳膊(ɡēbo)關系(ɡuānxi)
護士(hùshi)伙計(huǒji)客氣(kèqi)咳嗽(késou)
力量(lìliɑnɡ)亮堂(liànɡtɑnɡ)螞蚱(màzhɑ)蘑菇(móɡu)
牡丹(mǔdɑn)腦袋(nǎodɑi)噴嚏(pēnti)清楚(qīnɡchu)
掃帚(sàozhou)石榴(shíliu)事情(shìqinɡ)算盤(suànpɑn)
體面(tǐmiɑn)稀罕(xīhɑn)喜鵲(xǐque)先生(xiānshenɡ)
消息(xiāoxi)行李(xínɡli)應付(yìnɡfu)云彩(yúncɑi)
招呼(zhāohu)
(9)下面詞語里加點的一律讀輕聲
黑不溜秋(hēibuliūqiū)傻不愣登(shǎbulènɡdēnɡ)啰里啰嗦(luōliluōsuō)
葡萄糖(pútɑotánɡ)獅子狗(shīziɡǒu)
6.輕聲的作用
(1)區別詞義
冷戰(lěnɡzhàn)——指國際間進行的戰爭形式之外的敵對行動;
冷戰(lěnɡzhɑn)——指因寒冷或害怕渾身突然發抖。
是非(shìfēi)——指事理的正確與錯誤;
是非(shìfei)——指糾紛、口舌。
(2)區分詞性
對頭(duìtóu)——形容詞,指說話正確;
對頭(duìtou)——名詞,指敵對的人。
地道(dìdào)——名詞,指在地面下挖成的通道;
地道(dìdɑo)——形容詞,指真正、純粹。
(3)區分詞與詞組
東西(dōnɡxī)——詞組。
東西(dōnɡxi)——詞。
(4)增強語言的節奏感
語流中輕聲的輕、短、模糊和四聲的重、長、清晰構成了錯落有致、富于變化的節奏,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
(三)兒化
1.定義
“兒化”指在一個音節中,韻母帶上卷舌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這種卷舌化了的韻母就稱作“兒化韻”。
2.兒化韻的發音
普通話韻母中,單韻母的ê沒有兒化音,er本身就是e的兒化音讀法,除此之外都可以“兒化”。
(1)兒化的發音特點
韻母兒化時的主要特點是翹舌作用,即舌頭向上翹起的發音。從生理角度說,韻母自身的發音趨勢和這種舌頭上抬的動作是否一致是決定韻母兒化時有無音變的關鍵。
(2)兒化韻的音變規律
兒化韻的音變規律如表1-13所示。
表1-13兒化音變規律簡表
兒化韻母音變的結果,是伴隨脫落、增音、更換和同化等現象。音變主要表現在韻尾,其次是韻腹,對韻頭、聲母無影響。
3.兒化的作用
(1)區別詞義
有的詞兒化后具有不同的意義。例如:
頭(腦袋)→頭兒(領頭的)信(信件)→信兒(消息)
(2)區分詞性
兼動、名兩類的詞或形容詞,兒化后就固定為名詞;有的名詞、動詞兒化后借用為量詞。例如:
畫(動詞/名詞)→畫兒(名詞)堆(動詞)→一堆兒(量詞)
蓋(動詞)→蓋兒(名詞)尖(形容詞)→尖兒(名詞)
此外,有些代詞、副詞、動詞和重疊的形容詞也有兒化現象。例如,那兒、玩兒、慢慢兒。
(3)表示感情色彩
表示細小、輕松或表示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例如,小河兒、小曲兒、小孩兒。
七、語音規范化
語音的規范化,主要是根據語音發展的規律來確立和推廣標準音。
(一)確立正音標準
漢民族共同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這在1955年就已經明確了。然而在北京語音內部,還存在著一些分歧的現象,這種分歧現象對學習和推廣普通話是不利的。
1.北京語音的內部分歧的類型
(1)北京口語的土音成分,如把“蝴蝶”讀作“hútiěr”。
(2)北京話里異讀詞,即習慣上有幾種不同讀音的詞。如扔(rēnɡ、lēnɡ)。
2.北京話里一字多音產生的原因
(1)文白異音。即讀書音和口語音不同。
(2)方音影響。有的方言詞的讀音為北京音所吸收,而同北京話原有的讀音并存,因而造成異讀。
(3)訛讀影響。有些字被人讀錯了,影響擴大,正誤并存,形成異讀。
(4)背離規律。有些詞按語音發展規律應讀某音,但又出現了一個不合規律的讀法,兩音并存。
(二)推廣標準音
推廣標準音是語言規范化的另一方面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發音符合普通話的語音規范。它對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北京人或者北京話說得比較好的人,應該盡量符合標準。每個北京人說的話并不一定都符合正音的標準,還必須努力克服土音土調的影響。
(2)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不論基礎如何,都應該從嚴要求自己。
(3)一般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語音,則應從實際出發,不能要求一下子就想說得很標準,也不能滿足于“差不多”,而是應要求自己逐漸向標準靠攏。
- 2019年下半年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
- 銀行業專業人員初級職業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個人貸款歷年真題及全真密押模擬試卷(新大綱)
- 注冊物業管理師執業資格考試實戰輔導及權威預測:物業管理實務(2014版)
- 銀行業專業人員初級職業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個人貸款(新大綱)
- 銀行業專業人員初級職業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公司信貸(新大綱)
- 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點精講·真題自測: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2014中級)
-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通用教材: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
- 社會工作實務(中級)2010-2016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婦產科主治醫師考試過關必做30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6年5月心理咨詢師(二級)理論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天津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行政職業能力》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北京市數字編輯《數字編輯基礎理論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2000題
- 2019年經濟師《運輸經濟(民航)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8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價格鑒證師《法學基礎知識》過關必做1200題(含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