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4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真題及詳解

考試時間:120分鐘  考試總分:150分

一、單項選擇(本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

1.噬菌體、藍藻、酵母菌三種生物具有(   )。

A.纖維素

B.蛋白質

C.細胞膜

D.細胞核

【答案】B

【解析】噬菌體又名“細菌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組成;藍藻是原核生物,無細胞核,但含有蛋白質;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具備四個選項中所有結構。故噬菌體、藍藻、酵母菌三種生物都具有蛋白質。

2.變形蟲可吞噬整個細菌,這一事實說明細胞膜具有(   )。

A.選擇透過性

B.一定流動性

C.小分子物質通過的通道

D.大分子物質通過的通道

【答案】B

【解析】變形蟲可吞噬整個細菌屬于胞吞方式,其原理是:當細胞攝取大分子時,利用細胞膜的流動性,首先是大分子或顆粒附著在細胞膜表面,這部分細胞膜內陷形成小囊,包圍著大分子。然后小囊從細胞膜上分離下來,形成囊泡進入細胞內部。

3.豌豆種子萌發早期,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這是因為(  )。

A.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強

B.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強

C.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強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強

【答案】A

【解析】豌豆種子萌發早期,種皮尚未破裂,種子內部缺氧,導致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強,因而CO2的釋放量要比O2的吸收量多。

4.連續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其間期的特點是(   )。

A.細胞沒有變化

B.染色體隱約可見

C.核膜解體,核仁逐漸消失

D.細胞內進行著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

【答案】D

【解析】連續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中,其間期內進行著復雜的化學變化,主要是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從而實現染色體的復制,間期的染色質在光學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的。核膜解體,核仁逐漸消失是前期的特點。

5.自養生物與異養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區別在于(   )。

A.是否需要光

B.是否需要H2O

C.能否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

D.能否直接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答案】D

【解析】同化作用(又稱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物質,并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即生物利用能量將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謝途徑。自養生物指能夠利用無機物合成自身的有機物的生物,如藍藻、硝化細菌、綠色植物等。異養生物指只能從外界攝取現成有機物的生物,如絕大多數動物、真菌等。因此自養生物與異養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區別在于能否直接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6.10粒水稻種子在成熟過程中干物質的呼吸速率的變化過程如圖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圖1

A.水稻種子在胚乳中累積有機物

B.種子成熟早期的代謝比較旺盛

C.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質積累

D.種子成熟后期的干物質合成速率比較快

【答案】D

【解析】干物質在開花后的35天內幾乎保持不變,故D項錯誤。A項,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其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B項,由圖可知,開花20天前,呼吸速率增強,代謝比較旺盛。C項,呼吸速率的下降意味著有機物的消耗減少,就有利于干物質的儲存即干物質的積累。

7.水稻種子在萌發時,長時間缺氧引起“爛芽”的主要原因是(  )。

A.酒精中毒

B.乳酸中毒

C.丙酮酸中毒

D.二氧化碳中毒

【答案】A

【解析】水稻種子在萌發時,由于長時間缺氧而進行無氧呼吸,從而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能導致植物細胞腐爛,即發生“爛芽”現象。

8.各類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若要增加產量,可以相對增加空氣中某種物質含量,這種物質是(  )。

A.氧氣

B.氮氣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光合作用中暗反應的效率,增加有機物的含量,進而增加植物的產量。

9.正常情況下,女性的卵細胞中,常染色體的數目和性染色體為(   )。

A.22,X

B.22,Y

C.23,X

D.23,Y

【答案】A

【解析】正常情況下,在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常染色體有22對,性染色體只有1對。男性體細胞中,那一對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在女性體細胞中的那一對染色體是相同的,都是X染色體,可以簡記為:男,22對+XY;女,22對+XX。由于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男性產生兩種精子22常+X、22常+Y,女性只產生一種卵細胞:22常+X。

10.果蠅體內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是(   )。

A.受精卵

B.精細胞

C.體細胞

D.精原細胞

【答案】B

【解析】染色體組是指攜帶生物遺傳所需的整套遺傳物質。正常情況下果蠅屬于二倍體,其體細胞包含兩個染色體組,受精卵和精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的數目相同,而由于減數分裂產生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只有一個染色體組。

11.為了降低某種真菌對果樹的毒害,園藝家引入了另一種形態結構和生物特性與該真菌相似,但毒性相對較低的真菌,從而使果樹增產,兩種真菌的種間關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競爭

D.捕食

【答案】C

【解析】引入的另一種真菌與原來的真菌由于形態結構、生理特征相似,故它們之間會因爭奪養料和生存空間而發生斗爭,這種種間關系稱為競爭。

12.某地區不同海拔區域的植物類型和蝶類物種多樣化研究結果見下表: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各垂直帶植被類型與該地區氣候特征無關

B.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垂直氣候特征有關

C.不同海拔的植被類型的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

D.不同海拔植被類型的差異反映了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

【答案】B

【解析】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垂直氣候特征有關,常綠闊葉林最適合蝶類物種生存。A項,各垂直帶植被類型與該地區氣候特征有關;C項,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不是群落演替,而是群落的一種更替現象;D項,不同海拔的植被類型的差異不是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這不是一個群落的內部空間上的配置,而是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

13.切橘子、西瓜等水果時流出的汁液主要來自(   )。

A.液泡

B.細胞膜

C.細胞核

D.細胞質基質

【答案】A

【解析】液泡中有細胞液,細胞液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各種蔬果汁中含有的各種有味道的物質以及豐富的營養物質,就來自于細胞中液泡的細胞液。

14.如果圖2中草原生態系統的草能量能夠提供10000KJ的能量,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那么鷹占據的營養級能量得到的最高能量值是(   )。

A.10KJ

B.100KJ

C.200KJ

D.400KJ

【答案】D

【解析】

能量傳遞效率=第二營養級流入第三營養級的能量/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100%。圖中鷹占有第三營養級和第四營養級,要使鷹獲得能量最高值,則能量傳遞效率按20%計,假定鷹只處于第三營養級,鷹所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為:1000×20%×20%=400KJ。

15.在食物鏈中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一定是(   )。

A.生產者

B.初級消費者

C.次級消費者

D.三級消費者

【答案】C

【解析】營養級是食物鏈中營養物質的傳輸環節,而組成食物鏈的是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生產者是營養傳遞的起點,應為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以生產者為食的,應為第二營養級;次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屬于第三營養級。

16.生態系統中,抵抗力穩定性最低的是(   )。

A.北極苔原

B.溫帶草原

C.熱帶雨林

D.溫帶闊葉林

【答案】A

【解析】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反之越高。北極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稀少,營養結構簡單,其生產者是地衣,其他生物都是直接依靠或間接地依靠地衣來維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積損傷,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其抵抗力穩定性最低。

17.一年生枝條中,扦插容易成活的是(   )。

A.帶葉帶芽的枝條

B.帶葉去芽的枝條

C.去葉取芽的枝條

D.去葉帶芽的枝條

【答案】D

【解析】扦插枝條要注意兩點:一是要降低蒸騰作用,二是要產生生長素促進其生根。枝條去葉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從而提高成活率;帶芽是因為芽產生的生長素多,可以促進根部和其它部位的生長。所以去葉帶芽的枝條扦插最易成活。

18.現代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   )。

A.自然選擇

B.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D.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答案】C

【解析】現代生物進化的理論核心是自然選擇說。現代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其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19.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對維持其親代和子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過程是(  )。

A.有絲分裂與受精作用

B.細胞增殖與細胞分化

C.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

D.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D

【解析】親代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通過受精作用,使子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相同,由此維持親代和子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恒定。

20.與米酒、酸奶和腐乳制作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制作前都要對原料進行滅菌處理

B.制作過程中微生物都要分解有機物

C.制作過程中微生物都進行無氧呼吸

D.使用的菌種分別是酵母菌、醋酸桿菌,乳酸菌。

【答案】B

【解析】米酒、酸奶和腐乳在制作過程中微生物都要分解有機物。A項,腐乳在制作前不需要對原料進行滅菌處理;C項,腐乳在制作過程中一直都需要氧氣,其制作原理是毛霉的有氧呼吸;D項,米酒、酸奶和腐乳制作中,使用菌種分別為酵母菌、醋酸桿菌和毛霉。

21.對“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進行教學內容分析時,不屬于教學重點的是(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答案】D

【解析】植物沒有系統,故本題選擇D項。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由細胞生成組織、結構。植物體結構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不同的組織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種子,由這六大器官直接構成綠色開花植物植物體。可見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2.屬于社區課程資源的是(  )。

教材少年宮動物園科研機構學校圖書館學生已有知識

A.

B.

C.

D.

【答案】B

【解析】與生物課程有關的社區課程資源有:社區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動植物標本館、動物園、植物園、少年宮、科技館、生物科學研究機構、良種站、養殖場、高等院校、衛生防疫站、醫院、園林綠化部門、環境問題突出或環保先進的企業。因此少年宮、動物園、科研機構屬于社會資源;教材、學校圖書館、學生已有知識屬于學生資源。

23.某教師想研究教學問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他首先要做的是(  )。

A.檢索文獻

B.寫出論文報告

C.制定課題計劃

D.分析處理數據

【答案】A

【解析】生物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步驟是選題、查閱文獻、制定研究計劃、搜集并整理資料、分析研究、撰寫報告。由題意可知,該老師想研究教學的問題,說明已定選題,接下來首先要做的是查閱文獻。

24.某版本的教科書中有大量的“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體現教科書編寫的特點是(   )。

A.活動設計突出探究性學習

B.內容組織突出并再現了科學發展的過程

C.評價方式注重多樣化及學生的自我評價

D.知識引入注重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

【答案】A

【解析】“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等欄目屬于探究活動,該活動突出探究性學習,即使學生通過類似于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

25.圖3所示的選擇題的評價層次屬于(   )。

圖3

A.識記

B.理解

C.應用

D.分析

【答案】A

【解析】生物知識的評價表如下:

其中,識記水平的評價教學要求是記住知識要點,能夠說出它們的大意,能夠在有關情境中識別它們,與題意相符。

二、簡答題(本題2題,每題15分,共30分)

26.很多植物可以通過營養器官產生后代,我們將新鮮的土豆用清水洗去泥土,選擇明顯的芽眼,用小刀剜下一塊帶“芽眼”的組織塊(圖4)

圖4

問題:

(1)平常使用的“土豆”(馬鈴薯)是植物的_______(填器官名稱),其中富含的營養成分是_______(6分)

(2)將“芽眼”塊培養成子代植物,需要合適的土壤,適當的水分,并需要_______和_______(6分)

(3)如果剜下的“芽眼”基部附帶的組織塊過小,種植過程中可能導致_______。(3分)

【答案】

(1)莖;淀粉

(2)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

(3)芽萎縮

【解析】

(1)土豆是植物的塊莖,其中富含淀粉。

(2)芽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需要合適的土壤,適當的水分,還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光照等。

(3)“芽眼”基部附帶的組織塊的作用是提供營養物質,如果組織塊過小,營養物質過少,芽可能萎縮甚至死亡。

27.圖5為葉綠體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

圖5

問題:

(1)圖中的結構上分布有_____和與_____相關的酶,可以將光能轉化為_____(6分)

(2)圖中1階段中H2O在光下被分解釋放的______,產生的是_____和NADPH,可用于II階段的反應(6分)

(3)圖中C5與CO2在光下結合形成C3,再經過一系列復雜過程,最終合成的是_____。

【答案】(1)色素;光合作用;活躍的化學能

(2)氧氣;ATP

(3)有機物

【解析】(1)結構是基粒,含有色素和與光合作用相關的酶,可以將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

(2)I階段是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反應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所以,是氧氣,是ATP。

(3)II階段是暗反應階段,主要反應是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C3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反應后,合成有機物。

三、材料分析題(本題2題,每題20分,共40分)

28.材料:在“開花和結果”一節課的教學中,某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從花店購買的月季、百合、康乃馨、勿忘我等鮮花,接著又讓學生分享各自帶來的鮮花照片,然后教師又用多媒體展示給大家不同類型花的圖片和花展視頻,整節課學生處于花的海洋之中,這是一節五彩繽紛的花的展示課。

問題:(1)上述材料中,教師使用了哪些教學媒體?(6分)

(2)指出該教師運用媒體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14分)

答:(1)上述材料中,教師運了實物、圖片、圖像和視頻動畫。

(2)該教師運用媒體的不足之處

該教師在講解同一個知識點時,重復運用了大量相同的教學媒體,用到了實物,又展示了圖片,然后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花展視頻,這只是花的展示課,并沒有回到教學的重點上來。

改進措施

上述材料所用到的教學媒體,保留1~2個就可以。在講解這堂課之前,可以展示花的實物,讓學生有美的感受,從而想知道花是如何開放的。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植物開花及受精過程,使學生對植物開花和結果的過程有更深的理解。

29.材料:“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入手,讓學生細細咀嚼饅頭,感受咀嚼味道的變化。教師提出問題,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饅頭變甜的?學生各自猜想,有的說因為嘴巴里有牙齒,是由于牙齒咀嚼形成的;有的說嘴巴里面有舌頭,是舌頭攪拌形成的;有的說是因為口腔中的唾液。然后老師讓他們分組做實驗,找到饅頭經過咀嚼后變甜的原因。

問題:(1)上述材料中教師用的是什么類型的教學政策?教師采用這一政策的優點?

(2)教師使用這種教學政策需要注意哪些要求?

答:(1)上述材料中教師運用的是探究性學習策略。

探究式教學比較強調維持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與科學探究有關的各種技能以及對科學概念、原則和規則的理解。該教學政策主要有以下五個優點: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

保持學生的好奇心;

讓學生參與需要高水平認知和技能的活動;

使學生形成積極對待科學的態度;

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經驗。

(2)探究性學習需要結合學科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先前經驗來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牢固的知識基礎和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包括創造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需要具有以下要求:

明確主題;

保持學生的好奇心;

培養學生探究未知自然的積極態度;

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學得的知識是科學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識;

使學生有效地形成認識自然基礎的科學概念。

四、教學設計題(本題1題,30分)

30.“小腸結構”是初中生物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地理解小腸皺襞和絨毛為什么能增大吸收面積,教師給學生準備了紙板、布(或紙)、膠水、膠布、剪刀等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和制作小腸結構模型。

問題:(1)畫出小腸壁結構圖模型,體現制作過程和材料的處理辦法,并標注結構名稱。

(2)設計模型制作的教學方案。

答:(1)小腸壁結構圖模型的制作

制作四層小腸壁

取四塊相同的紙板,在其縱切面上用白紙和彩色筆分別畫出四層壁的縱切圖,注意用不同顏色讓學生形成視覺差,并標上名稱:粘膜層,粘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如圖1所示:

圖1

制作皺襞和絨毛

將白紙折成扇子狀,作為小腸內層皺襞。另取一張寬度相同但長度較短的白紙,作為小腸的外表面。將折好白紙的一邊用雙面膠與長度較短的白紙上的一邊固定。里面折好的白紙要長些,外面平整的白紙要短些,這樣才能形成內表面積和外表積的大小對比。這樣的結構要做兩個,一個用于繼續制作,另一個用于作面積大小的對比。

將布條剪成條狀,用針縫到皺褶上面,縫好之后將相連的布條剪斷,這樣使布條呈絨毛狀。同時留一部分的布條作為面積的對比。將里面褶皺的白紙的底部用雙面膠固定在外面的白紙上,然后將制作好的小腸壁按生物學順序組裝,橫切面疊放,豎切面外露,排列順序從上至下依次為粘膜層,粘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再將制作的小腸皺襞固定到黏膜上方。至此,模型制作即告完成。如圖2所示。

皺襞

圖2

(2)設計模型制作的教學方案

在觀察小腸壁結構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用此模型結合實物解剖,采取如下的教學過程:

首先組織學生先認識四層壁,根據小腸四層壁縱切面示意圖對照顯微鏡觀察,并搞清楚它們的順序。

認識皺襞和絨毛。組織學生認真觀察結構,發現其不同的形態,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并總結:表面隆起的是皺襞,皺襞上的那些針狀物是絨毛,顯微鏡中是毛狀。

理解皺襞和絨毛增大了小腸的吸收面積。組織學生制作模型,在過程中,學生通過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對比,可以直觀地看出小腸的特殊結構——絨毛和皺襞使消化的面積增加。此時再出示掛圖,講述絨毛的內部結構,最后點明絨毛實際上是皺襞突起,所以絨毛也增大了吸收面積。

這種教具操作簡單,直觀性強,將微觀結構用宏觀顯示,幫助學生看到實物無法觀察到的現象,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與形象思維的能力。

注:本試題部分題目不全,我們正在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完整版試題,如有更新,學員可通過自動升級獲取最新內容。

推薦閱讀
  1.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招聘考試(經濟金融類)專業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2. 2019年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高級)《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語言學》筆記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3.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2016)
  5. 2020年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6. 2020年甘肅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7. 2020年黑龍江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8.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9. 2020年湖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0. 2020年山東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2019年河南省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13.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素質歷年真題+考前必做試卷(中學)(2016移動互聯版)
  15. 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真題分析與全真模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车险| 旬邑县| 曲靖市| 四会市| 乌兰察布市| 嘉义县| 任丘市| 崇州市| 马公市| 乌苏市| 平乡县| 翼城县| 大同县| 砀山县| 永嘉县| 巩义市| 台州市| 大石桥市| 五常市| 英超| 图片| 仙居县| 治多县| 吴川市| 东辽县| 略阳县| 重庆市| 兴山县| 延吉市| 墨竹工卡县| 澄城县| 连城县| 青海省| 汝南县| 磴口县| 新津县| 宜黄县| 台山市| 南郑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