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復習指南

第一章 湖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概述

根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73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管理規定》(財會〔2013〕19號)和《湖北省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施辦法》(鄂財會規〔2013〕9號)的有關規定,湖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有關事項如下:

一、報考條件

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遵守會計和其它財經法律、法規;

(二)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具備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

因有《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所列違法情形,被依法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之日起5年以內不得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二、組織形式

全省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上、下半年各舉行一次。考試由省財政廳統一組織,實行無紙化考試。各市、州、直管市、林區(以下簡稱“各地”)財政局負責本轄區的考務工作。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點原則上設在市州級以上城市,考點設置應滿足無紙化考試要求,考點與上年度相比發生變化的,應提前報省財政廳會計處備案。

三、報名時間

上半年考試報名時間:3月15日~24日(網上繳費截止時間為3月24日20:00);下半年報考時間:9月19日~28日(網上繳費截止時間為9月28日20:00)。上述時段內(含雙休日)每天8:00~22:00接受報名。

四、報名方式

全省統一實行網上報名,具體方式為:

(一)報名準備

1.提前準備好電子登記照,文件類型為.JPG格式,例如:XXX.JPG;像素寬114,高156;文件大小不得超過10KB;照片應為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藍、紅、白色底)證件電子照,照片必須清晰完整。照片需顯示雙肩、雙耳、雙眉、額頭,不得佩戴首飾,不得上傳全身照、風景照、生活照、藝術照、側面照、不規則手機照等。因照片不符要求導致不能參加考試的,會計考試管理機構不承擔相關責任。

2.具有中國銀聯所支持的銀行卡,并開通網上支付功能。

(二)登錄報名網站

登錄湖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網上報名系統,按照操作流程謹慎操作。報名網址:

1.湖北省財政廳公眾網(網址:http://www.ecz.gov.cn);

2.湖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網上報名系統(網址: http://221.232.128.77/hbwsbm/)。

(三)填報個人信息

考生本人應按照屬地原則(工作地、戶口所在地、全日制在校學生中高等院校所在地)就近選擇報考行政區域會計考試管理機構,如實填寫每項報名信息并仔細核對,按系統要求上傳電子相片。不允許中介機構和他人代理報名;不允許跨省、市(州)、縣(區)報名,弄虛作假者將取消考試資格,并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四)網上繳費

所有考生直接通過網絡繳納報名費。繳費時請考生慎重操作,不辦理退考退費。需要發票的考生,在報名時間結束后15日內到所在市州會計考試管理機構登記并領取發票。

(五)報名成功確認

網上繳費成功后,系統提示報名完成??忌鷦毡卦诰W上繳費結束1個小時后登錄報名網站確認報名是否成功,如有疑問可向所在市、州會計考試管理機構咨詢。

(六)錯誤信息更正

報名成功后發現填報信息有誤的,可在準考證打印截止前,由考生本人攜帶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到所屬市、州會計考試管理機構申請更正,逾期不予辦理??荚嚥捎枚矸葑C激活考試系統,因信息有誤導致不能參加考試者,會計考試管理機構不承擔相關責任。

(七)準考證打印

報考人員登錄網址http://221.232.128.77/hbwsbm/,在報名系統中憑本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和驗證碼進入系統,自行打印準考證。準考證應采用激光打印機打印,確保相片、姓名、準考證號、身份證號等要素清晰無誤,準考證正面、背面不得載有任何其它信息。

上半年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為5月16日9:00至5月25日17:00;下半年為11月7日9:00至16日17:00。

上述時段以外,系統關閉,考生將不能打印準考證。

五、考試安排

(一)考試科目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

(二)考試時間

三個科目實行連續考試、分別計時,每個科目考試時間為60分鐘。上一科目考試完畢,交卷后進入下一科目考試。

上半年考試時間:5月28日至6月5日;

下半年考試時間:11月19日至11月27日。

具體考試時間、場次安排由各市、州會計考試管理機構結合實際在上述時間段內自行選擇。

考生應持有效身份證件和從網上報名系統中打印的紙質準考證,嚴格按照準考證上確定的時間、考場和其它要求參加考試,不得自行修改準考證上的任何信息,不得改變準考證的字體、式樣、相片等。

(三)考務日程

1.各地會計資格考試管理機構在報名截止后20日內,在考務管理系統中完成考區合并、考試統計、考場預測、考場編排、準考證生成等工作。

2.各市州會計資格考試管理機構,在考試開始前2天從網上報名系統中下載考生信息,在考試開始前1天從省級試卷下發服務器中接收考試試卷信息;在每天考試結束后3日內通過會計人員綜合信息集成管理系統向省財政廳報送考生考試信息。

3.省財政廳于全省考試結束后15日內公布考試成績,考生可以通過湖北省財政廳公眾網(網址:www.ecz.gov.cn)和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成績查詢系統(網址:http://221.232.128.78:8899/)查詢。我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采用財政部題庫和標準答案,全省統一判分,實行無紙化考試后,實現了試題客觀化和評卷自動化,不受理查卷申請。

4.考試合格者自公布成績起6個月內,可憑有效身份證原件、網上打印的考試成績單,到網上報名時選擇的屬地會計考試管理機構辦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六、考試收費

根據省財政廳《關于調整會計資格考試收費標準的通知》(鄂財會發[2015]24號)精神,我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報名費標準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3科共150元。

七、考試大綱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科目考試大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

二、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會計法律

(二)會計行政法規

(三)會計部門規章

(四)地方性會計法規

第二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行政管理

(一)會計工作行政管理體制

(二)會計工作行政管理的內容

1.制定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

2.會計市場管理

3.會計專業人才評價

4.會計監督檢查

二、會計工作的自律管理

(一)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二)中國會計學會

(三)中國總會計師協會

三、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一)單位負責人的職責

(二)會計機構的設置

(三)會計人員的選拔任用

(四)會計人員回避制度

第三節 會計核算

一、總體要求

(一)會計核算依據

(二)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二、會計憑證

三、會計賬簿

四、財務報表

五、會計檔案管理

(一)會計檔案的內容

(二)會計檔案的管理部門

(三)會計檔案的歸檔

(四)會計檔案的移交

(五)會計檔案的查閱

(六)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七)會計檔案的銷毀

第四節 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與要求

(二)內部控制

1.內部控制的概念與目標

2.內部控制的原則

3.內部控制的責任人

4.內部控制的內容

5.內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三)內部審計

1.內部審計的概念與內容

2.內部審計的特點與作用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的概念

(二)財政部門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三、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的概念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三)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范圍

第五節 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

一、會計機構的設置

(一)辦理會計事務的組織方式

(二)會計機構負責人的任職資格

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

(一)會計工作崗位的概念

(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的要求

三、會計工作交接

(一)交接的范圍

(二)交接程序

(三)交接人員的責任

四、會計從業資格

(一)會計從業資格的概念

(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適用范圍

(三)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

(四)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

五、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與職務

(一)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二)會計專業職務

第六節 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概述

(一)行政責任

(二)刑事責任

二、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等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二章 結算法律制度

第一節 現金結算

(一)現金結算的概念

(二)現金結算的特點

二、現金結算的渠道

三、現金結算的范圍

四、現金使用的限額

第二節 支付結算概述

一、支付結算的概念與特征

(一)支付結算的概念

(二)支付結算的特征

二、支付結算的主要法律依據

三、支付結算的基本原則

(一)恪守信用,履約付款

(二)誰的錢進誰的賬,由誰支配

(三)銀行不墊款

四、辦理支付結算的要求

(一)辦理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二)支付結算憑證填寫的要求

第三節 銀行結算賬戶

一、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與分類

二、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一個基本賬戶原則

(二)自主選擇銀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原則

(三)守法合規原則

(四)存款信息保密原則

三、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變更與撤銷

(一)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

(二)銀行結算賬戶的變更

(三)銀行結算賬戶的撤銷

四、違反銀行賬戶管理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第四節 票據結算方式

一、票據結算概述

(一)票據的概念與種類

(二)票據的特征與功能

(三)票據行為

(四)票據當事人

(五)票據權利與責任

二、支票

(一)支票的概念及適用范圍

(二)支票的種類

(三)支票的出票

1.支票的絕對記載事項

2.支票的相對記載事項

3.出票的效力

(四)支票的付款

1.提示付款期限

2.付款

3.付款責任的解除

(五)支票的辦理要求

1.簽發支票的要求

2.兌付支票的要求

三、商業匯票

(一)商業匯票的概念和種類

(二)商業匯票的出票

1.出票人的確定

2.商業匯票的絕對記載事項

3.商業匯票的相對記載事項

4.商業匯票出票的效力

(三)商業匯票的承兌

1.承兌的程序

2.承兌的效力

3.承兌不得附有條件

(四)商業匯票的付款

1.提示付款

2.支付票款

3.付款的效力

(五)商業匯票的背書

(六)商業匯票的保證

1.保證的當事人

2.保證的格式

3.保證的效力

四、銀行匯票

(一)銀行匯票的概念和適用范圍

(二)銀行匯票的記載事項

(三)銀行匯票的基本規定

(四)銀行匯票申辦和兌付的基本規定

五、銀行本票

(一)銀行本票的概念

(二)銀行本票的適用范圍

(三)銀行本票的記載事項

(四)銀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

第五節 銀行卡

一、銀行卡的概念與分類

(一)銀行卡的概念

(二)銀行卡的分類

二、銀行卡賬戶與交易

(一)銀行卡交易的基本規定

(二)銀行卡的資金來源

(三)銀行卡的計息和收費

(四)銀行卡申領、注銷和掛失

第六節 其他結算方式

一、匯兌

(一)匯兌的概念和分類

(二)辦理匯兌的程序

(三)匯兌的撤銷和退匯

二、委托收款

(一)委托收款的概念

(二)委托收款的記載事項

(三)委托收款的結算規定

1.委托收款辦理方法

2.委托收款的注意事項

三、托收承付

(一)托收承付的概念

(二)托收承付的結算規定

(三)托收承付的辦理方法

四、國內信用證

(一)國內信用證的概念

(二)國內信用證的結算方式

(三)國內信用證的辦理基本程序

第三章 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 稅收概述

一、稅收的概念與分類

(一)稅收概念與作用

1.稅收的概念

2.稅收的作用

(二)稅收的特征

1.強制性

2.無償性

3.固定性

(三)稅收的分類

二、稅法及構成要素

(一)稅法的概念

(二)稅法的分類

(三)稅法的構成要素

1.征稅人

2.納稅義務人

3.征稅對象

4.稅目

5.稅率

6.計稅依據

7.納稅環節

8.納稅期限

9.納稅地點

10.減免稅

11.法律責任

第二節 主要稅種

一、增值稅

(一)增值稅的概念與分類

1.增值稅的概念

2.增值稅的分類

(二)增值稅的征稅范圍

1.征稅范圍的基本規定

2.應稅服務的具體內容

3.征收范圍的特殊規定

(三)增值稅的納稅人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2.小規模納稅人

(四)增值稅的扣繳義務人

(五)增值稅稅率

1.基本稅率

2.低稅率

3.零稅率

4.征收率

(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八)增值稅的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

2.納稅期限

3.納稅地點

二、營業稅

(一)營業稅的概念

(二)營業稅的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

(三)營業稅的稅目和稅率

1.營業稅稅目

2.營業稅稅率

(四)營業稅應納稅額

(五)營業稅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納稅期限

3.納稅地點

二、消費稅

(一)消費稅的概念

(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

(三)消費稅納稅人

(四)消費稅的稅目與稅率

1.消費稅稅目

2.消費稅稅率

(五)消費稅應納稅額

(六)消費稅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納稅期限

3.納稅地點

四、企業所得稅

(一)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二)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三)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四)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1.收入總額

2.不征稅收入

3.免稅收入

4.準予扣除的項目

5.不得扣除的項目

6.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的稅前扣除

7.虧損彌補

(五)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1.納稅地點

2.納稅期限

3.納稅申報

五、個人所得稅

(一)個人所得稅概念

(二)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1.居民納稅義務人

2.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三)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和稅率

1.個人所得稅應稅項目

2.個人所得稅稅率

(四)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財產轉讓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五)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1.自行申報

2.代扣代繳

第三節 稅收征收管理

一、稅務登記

二、發票開具與管理

(一)發票的種類

(二)發票的開具要求

三、納稅申報

(一)直接申報

(二)郵寄申報

(三)數據電文申報

(四)簡易申報

(五)其他方式

四、稅款征收

(一)查賬征收

(二)查定征收

(三)查驗征收

(四)定期定額征收

(五)核定征收

(六)代扣代繳

(七)代收代繳

(八)委托征收

(九)其他方式

五、稅務代理

六、稅務檢查

七、稅收法律責任

八、稅務行政復議

第四章 財政法規制度

第一節 預算法律制度

一、預算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預算法》

(二)《預算法實施條例》

二、國家預算

(一)國家預算的概念

(二)國家預算的作用

(三)國家預算的級次劃分

(四)國家預算的構成

1.中央預算

2.地方預算

3.總預算

4.部門單位預算

三、預算管理的職權

(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

3.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二)各級財政部門的職權

1.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職權

2.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的職權

(三)各部門、各單位的職權

1.各部門的職權

2.各單位的職權

四、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

(一)預算收入

(二)預算支出

五、預算組織程序

(一)預算的編制

1.預算年度

2.預算草案的編制依據

3.預算草案的編制內容

(二)預算的審批

(三)預算的執行

(四)預算的調整

六、決算

七、預決算的監督

第二節 政府采購法律制度

一、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政府采購法

(二)政府采購部門規章

(三)政府采購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

二、政府采購的概念與原則

(一)政府采購的概念

(二)政府采購的原則

三、政府采購的功能與執行模式

(一)政府采購的功能

(二)政府采購的執行模式

1.集中采購

2.分散采購

四、政府采購當事人

(一)采購人

(二)供應商

(三)采購代理機構

五、政府采購方式

(一)公開招標

(二)邀請招標

(三)競爭性談判

(四)單一來源

(五)詢價

六、政府采購的監督檢查

(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

(二)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

(三)采購人的內部監督

(四)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

(五)政府采購活動的社會監督

第三節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一、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

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

(一)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概念

(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構成

三、財政收支的方式

(一)收繳方式

1.直接繳庫

2.集中匯繳

(二)支付方式

1.財政直接支付

2.財政授權支付

第五章 會計職業道德

第一節 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一、職業道德的特征與作用

(一)職業道德的概念

(二)職業道德的特征

(三)職業道德的作用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特征

三、會計職業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功能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四、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關系

(一)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聯系

(二)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區別

第二節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一、愛崗敬業

(一)愛崗敬業的含義

(二)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二、誠實守信

(一)誠實守信的含義

(二)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三、廉潔自律

(一)廉潔自律的含義

(二)廉潔自律的基本要求

四、客觀公正

(一)客觀公正的含義

(二)客觀公正的基本要求

五、堅持準則

(一)堅持準則的含義

(二)堅持準則的基本要求

六、提高技能

(一)提高技能的含義

(二)提高技能的基本要求

七、參與管理

(一)參與管理的含義

(二)參與管理的基本要求

八、強化服務

(一)強化服務的含義

(二)強化服務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含義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形式

(一)接受教育(外在教育)

(二)自我修養(內在教育)

三、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1.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教育

2.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教育

3.會計職業道德警示教育

4.其他教育

四、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接受教育的途徑

1.崗前職業道德教育

2.崗位職業道德繼續教育

(二)自我修養的途徑

第四節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組織與實施

一、財政部門的組織推動

二、會計行業的自律

三、企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

四、社會各界的監督與配合

第五節 會計職業道德的檢查與獎懲

一、會計職業道德檢查與獎懲的意義

二、會計職業道德檢查與獎懲機制

1.財政部門的監督檢查

2.會計行業組織的自律管理與約束

3.激勵機制的建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酒泉市| 成安县| 历史| 丁青县| 桑植县| 汽车| 芜湖市| 三门峡市| 墨竹工卡县| 革吉县| 宽甸| 东至县| 南溪县| 汶川县| 海丰县| 邢台县| 喀什市| 枣强县| 宁武县| 汤原县| 博野县| 台东市| 通江县| 望谟县| 福州市| 寻甸| 和田市| 东兰县| 郯城县| 太原市| 元朗区| 石泉县| 胶南市| 称多县| 衡东县| 卢湾区| 慈利县| 台南县| 雷山县|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