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復習指南

第一章 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概述

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管理規定>的通知》,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有關事項如下:

一、報考科目

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三科。報名參加考試的考生,必須一次同時報考三科。初級會計電算化考試軟件采用財政部組織研發的科目實務操作環境軟件。

二、考點設置

全市共設立9個考點:渝中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永川區、合川區、萬州區、涪陵區、黔江區、重慶財政學校。

三、考試時長

每科考試時間均為60分鐘,三科連續考試,分科計算成績,考試科目先后順序由考試系統自動確認。

四、考試題型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科目試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案例分析題。

《會計基礎》科目試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

《初級會計電算化》試題分理論和實務操作兩部分,理論部分試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實務操作部分試題題型為:財務軟件操作題。

五、報名條件

根據《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申請參加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1.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

2.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3.具備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

4.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符合上述條件的重慶戶籍人員、在重慶全日制大中專院校就讀的非重慶戶籍學生、在重慶居住或務工的其他非重慶戶籍人員可報名。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不得報名并參加考試,否則考試成績無效:

1.因有《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所列違法情形,被依法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之日起5年內(含5年)不得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2.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3.因考試違紀被限制考試的人員,在限制考試期間不得報考。

六、報名方式

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實行網上報名和網上繳費。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自行登錄“重慶會計之家”(http://www.cqczkj.gov.cn/)網站首頁,進入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報名系統,完成報名和繳納報名考務費,繳費成功后即為報名成功。為確保填報信息無誤,考生不得委托培訓機構或他人代報。

七、報名及考試時間

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一年內進行四次,上下半年各兩次,請考生關注“重慶會計之家”相關的通知公告,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名進行考試。另外,根據各考點容納考生數量,每次報名均采用額滿為止方式。報名時間內,報名人數滿額后,報名系統自行關閉,本次報名即告結束。

八、考場安排

按照考生自行填報的具體考點,由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軟件系統隨機自動生成具體考場和考試時間。考生應在本期考試開始前5個工作日內,自行登錄報名系統,查看具體考場、考試時間和打印準考證。信息填報錯誤的考生,可在報名結束后至本期考試開始一個工作日之前,憑身份證到重慶市財政局會計人員服務大廳更正,過期不予受理。

九、考試要求

考生必須持準考證和第二代身份證(香港、澳門、臺灣居民,憑居民身份證;外籍人士,憑護照)進入考場參加考試,無第二代身份證和準考證,以及準考證信息錯誤的考生不能參加考試。考試開始前20分鐘進入考場,考試開始30分鐘后不得進入考場。每科目考試開考30分鐘后,應考人員可提前交卷。本場最后一門科目交卷后,應考人員應當盡快離開考場。

考生進入考場,首先進行身份驗證,對號入座,將身份證和準考證放置在座位計算機桌右上角待監考人員隨時檢查,并將隨身攜帶的與考試無關的物品放在指定處。考試系統將在規定的時間打開、關閉,考生在計算機上答題過程中,要做好數據保存,愛護考場內設備。如果故意損壞設備,應照價賠償,沒有進行數據保存或操作錯誤,導致成績有誤,自行承擔責任。

十、違紀違規處理

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考點、考場,都配備多臺高清攝像頭,進行不間斷攝像。若有替考、作弊、夾帶、交頭接耳等違紀違規行為,一律按《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進行處理。

十一、考試成績查詢和成績合格單打印

考試成績合格分數線,由重慶市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根據財政部設定的考試合格標準確定。考試成績于當期考試結束后8個工作日內在“重慶會計之家”網站上公布,考生自行在網上查詢成績,成績合格者自行在網上打印成績合格單。

十二、考試收費

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報名考務費,仍按重慶市物價局(渝價〔2005〕507號)規定執行,每科50元。

十三、證書辦理

考試合格者登錄“重慶會計之家”網站填寫并打印《重慶市會計人員基本信息表》,持成績合格單、第二代身份證(香港、澳門、臺灣居民,憑居民身份證;外籍人士,憑護照)和相關證書原件及復印件1份,在成績公布之日起6個月內到單位所在地的區縣財政局辦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無工作單位的人員,到戶籍或暫住證所在地的區縣財政局辦理證書;在校學生,到學校所在地的區縣財政局辦理證書。

十四、考試大綱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科目考試大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

二、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會計法律

(二)會計行政法規

(三)會計部門規章

(四)地方性會計法規

第二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行政管理

(一)會計工作行政管理體制

(二)會計工作行政管理的內容

1.制定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

2.會計市場管理

3.會計專業人才評價

4.會計監督檢查

二、會計工作的自律管理

(一)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二)中國會計學會

(三)中國總會計師協會

三、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一)單位負責人的職責

(二)會計機構的設置

(三)會計人員的選拔任用

(四)會計人員回避制度

第三節 會計核算

一、總體要求

(一)會計核算依據

(二)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二、會計憑證

三、會計賬簿

四、財務報表

五、會計檔案管理

(一)會計檔案的內容

(二)會計檔案的管理部門

(三)會計檔案的歸檔

(四)會計檔案的移交

(五)會計檔案的查閱

(六)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七)會計檔案的銷毀

第四節 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與要求

(二)內部控制

1.內部控制的概念與目標

2.內部控制的原則

3.內部控制的責任人

4.內部控制的內容

5.內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三)內部審計

1.內部審計的概念與內容

2.內部審計的特點與作用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的概念

(二)財政部門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三、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的概念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三)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范圍

第五節 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

一、會計機構的設置

(一)辦理會計事務的組織方式

(二)會計機構負責人的任職資格

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

(一)會計工作崗位的概念

(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的要求

三、會計工作交接

(一)交接的范圍

(二)交接程序

(三)交接人員的責任

四、會計從業資格

(一)會計從業資格的概念

(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適用范圍

(三)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

(四)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

五、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與職務

(一)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二)會計專業職務

第六節 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概述

(一)行政責任

(二)刑事責任

二、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等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二章 結算法律制度

第一節 現金結算

(一)現金結算的概念

(二)現金結算的特點

二、現金結算的渠道

三、現金結算的范圍

四、現金使用的限額

第二節 支付結算概述

一、支付結算的概念與特征

(一)支付結算的概念

(二)支付結算的特征

二、支付結算的主要法律依據

三、支付結算的基本原則

(一)恪守信用,履約付款

(二)誰的錢進誰的賬,由誰支配

(三)銀行不墊款

四、辦理支付結算的要求

(一)辦理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二)支付結算憑證填寫的要求

第三節 銀行結算賬戶

一、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與分類

二、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一個基本賬戶原則

(二)自主選擇銀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原則

(三)守法合規原則

(四)存款信息保密原則

三、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變更與撤銷

(一)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

(二)銀行結算賬戶的變更

(三)銀行結算賬戶的撤銷

四、違反銀行賬戶管理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第四節 票據結算方式

一、票據結算概述

(一)票據的概念與種類

(二)票據的特征與功能

(三)票據行為

(四)票據當事人

(五)票據權利與責任

二、支票

(一)支票的概念及適用范圍

(二)支票的種類

(三)支票的出票

1.支票的絕對記載事項

2.支票的相對記載事項

3.出票的效力

(四)支票的付款

1.提示付款期限

2.付款

3.付款責任的解除

(五)支票的辦理要求

1.簽發支票的要求

2.兌付支票的要求

三、商業匯票

(一)商業匯票的概念和種類

(二)商業匯票的出票

1.出票人的確定

2.商業匯票的絕對記載事項

3.商業匯票的相對記載事項

4.商業匯票出票的效力

(三)商業匯票的承兌

1.承兌的程序

2.承兌的效力

3.承兌不得附有條件

(四)商業匯票的付款

1.提示付款

2.支付票款

3.付款的效力

(五)商業匯票的背書

(六)商業匯票的保證

1.保證的當事人

2.保證的格式

3.保證的效力

四、銀行匯票

(一)銀行匯票的概念和適用范圍

(二)銀行匯票的記載事項

(三)銀行匯票的基本規定

(四)銀行匯票申辦和兌付的基本規定

五、銀行本票

(一)銀行本票的概念

(二)銀行本票的適用范圍

(三)銀行本票的記載事項

(四)銀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

第五節 銀行卡

一、銀行卡的概念與分類

(一)銀行卡的概念

(二)銀行卡的分類

二、銀行卡賬戶與交易

(一)銀行卡交易的基本規定

(二)銀行卡的資金來源

(三)銀行卡的計息和收費

(四)銀行卡申領、注銷和掛失

第六節 其他結算方式

一、匯兌

(一)匯兌的概念和分類

(二)辦理匯兌的程序

(三)匯兌的撤銷和退匯

二、委托收款

(一)委托收款的概念

(二)委托收款的記載事項

(三)委托收款的結算規定

1.委托收款辦理方法

2.委托收款的注意事項

三、托收承付

(一)托收承付的概念

(二)托收承付的結算規定

(三)托收承付的辦理方法

四、國內信用證

(一)國內信用證的概念

(二)國內信用證的結算方式

(三)國內信用證的辦理基本程序

第三章 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 稅收概述

一、稅收的概念與分類

(一)稅收概念與作用

1.稅收的概念

2.稅收的作用

(二)稅收的特征

1.強制性

2.無償性

3.固定性

(三)稅收的分類

二、稅法及構成要素

(一)稅法的概念

(二)稅法的分類

(三)稅法的構成要素

1.征稅人

2.納稅義務人

3.征稅對象

4.稅目

5.稅率

6.計稅依據

7.納稅環節

8.納稅期限

9.納稅地點

10.減免稅

11.法律責任

第二節 主要稅種

一、增值稅

(一)增值稅的概念與分類

1.增值稅的概念

2.增值稅的分類

(二)增值稅的征稅范圍

1.征稅范圍的基本規定

2.應稅服務的具體內容

3.征收范圍的特殊規定

(三)增值稅的納稅人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2.小規模納稅人

(四)增值稅的扣繳義務人

(五)增值稅稅率

1.基本稅率

2.低稅率

3.零稅率

4.征收率

(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八)增值稅的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

2.納稅期限

3.納稅地點

二、營業稅

(一)營業稅的概念

(二)營業稅的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

(三)營業稅的稅目和稅率

1.營業稅稅目

2.營業稅稅率

(四)營業稅應納稅額

(五)營業稅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納稅期限

3.納稅地點

二、消費稅

(一)消費稅的概念

(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

(三)消費稅納稅人

(四)消費稅的稅目與稅率

1.消費稅稅目

2.消費稅稅率

(五)消費稅應納稅額

(六)消費稅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納稅期限

3.納稅地點

四、企業所得稅

(一)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二)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三)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四)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1.收入總額

2.不征稅收入

3.免稅收入

4.準予扣除的項目

5.不得扣除的項目

6.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的稅前扣除

7.虧損彌補

(五)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1.納稅地點

2.納稅期限

3.納稅申報

五、個人所得稅

(一)個人所得稅概念

(二)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1.居民納稅義務人

2.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三)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和稅率

1.個人所得稅應稅項目

2.個人所得稅稅率

(四)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財產轉讓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五)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1.自行申報

2.代扣代繳

第三節 稅收征收管理

一、稅務登記

二、發票開具與管理

(一)發票的種類

(二)發票的開具要求

三、納稅申報

(一)直接申報

(二)郵寄申報

(三)數據電文申報

(四)簡易申報

(五)其他方式

四、稅款征收

(一)查賬征收

(二)查定征收

(三)查驗征收

(四)定期定額征收

(五)核定征收

(六)代扣代繳

(七)代收代繳

(八)委托征收

(九)其他方式

五、稅務代理

六、稅務檢查

七、稅收法律責任

八、稅務行政復議

第四章 財政法規制度

第一節 預算法律制度

一、預算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預算法》

(二)《預算法實施條例》

二、國家預算

(一)國家預算的概念

(二)國家預算的作用

(三)國家預算的級次劃分

(四)國家預算的構成

1.中央預算

2.地方預算

3.總預算

4.部門單位預算

三、預算管理的職權

(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

3.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二)各級財政部門的職權

1.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職權

2.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的職權

(三)各部門、各單位的職權

1.各部門的職權

2.各單位的職權

四、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

(一)預算收入

(二)預算支出

五、預算組織程序

(一)預算的編制

1.預算年度

2.預算草案的編制依據

3.預算草案的編制內容

(二)預算的審批

(三)預算的執行

(四)預算的調整

六、決算

七、預決算的監督

第二節 政府采購法律制度

一、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政府采購法

(二)政府采購部門規章

(三)政府采購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

二、政府采購的概念與原則

(一)政府采購的概念

(二)政府采購的原則

三、政府采購的功能與執行模式

(一)政府采購的功能

(二)政府采購的執行模式

1.集中采購

2.分散采購

四、政府采購當事人

(一)采購人

(二)供應商

(三)采購代理機構

五、政府采購方式

(一)公開招標

(二)邀請招標

(三)競爭性談判

(四)單一來源

(五)詢價

六、政府采購的監督檢查

(一)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

(二)集中采購機構的內部監督

(三)采購人的內部監督

(四)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

(五)政府采購活動的社會監督

第三節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一、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

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

(一)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概念

(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構成

三、財政收支的方式

(一)收繳方式

1.直接繳庫

2.集中匯繳

(二)支付方式

1.財政直接支付

2.財政授權支付

第五章 會計職業道德

第一節 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一、職業道德的特征與作用

(一)職業道德的概念

(二)職業道德的特征

(三)職業道德的作用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特征

三、會計職業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功能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四、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關系

(一)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聯系

(二)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區別

第二節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一、愛崗敬業

(一)愛崗敬業的含義

(二)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二、誠實守信

(一)誠實守信的含義

(二)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三、廉潔自律

(一)廉潔自律的含義

(二)廉潔自律的基本要求

四、客觀公正

(一)客觀公正的含義

(二)客觀公正的基本要求

五、堅持準則

(一)堅持準則的含義

(二)堅持準則的基本要求

六、提高技能

(一)提高技能的含義

(二)提高技能的基本要求

七、參與管理

(一)參與管理的含義

(二)參與管理的基本要求

八、強化服務

(一)強化服務的含義

(二)強化服務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含義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形式

(一)接受教育(外在教育)

(二)自我修養(內在教育)

三、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1.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教育

2.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教育

3.會計職業道德警示教育

4.其他教育

四、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接受教育的途徑

1.崗前職業道德教育

2.崗位職業道德繼續教育

(二)自我修養的途徑

第四節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組織與實施

一、財政部門的組織推動

二、會計行業的自律

三、企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

四、社會各界的監督與配合

第五節 會計職業道德的檢查與獎懲

一、會計職業道德檢查與獎懲的意義

二、會計職業道德檢查與獎懲機制

1.財政部門的監督檢查

2.會計行業組織的自律管理與約束

3.激勵機制的建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曲麻莱县| 翼城县| 新民市| 施秉县| 客服| 调兵山市| 武宁县| 昭平县| 湛江市| 白玉县| 彭山县| 沙洋县| 靖西县| 苍溪县| 略阳县| 高平市| 凉山| 河东区| 沙田区| 达孜县| 福安市| 仲巴县| 兴国县| 共和县| 醴陵市| 伊吾县| 克东县| 连山| 鸡东县| 高雄市| 北流市| 班玛县| 容城县| 乳山市| 惠州市| 县级市| 页游| 武强县| 伊春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