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課后習題詳解

一、概念題

1.人際傳播

答:人際傳播,是指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人際傳播,是人類最古老的信息交流方式,即使到了大眾傳播時代,它依然是最普通、最常見、最豐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多級信息傳播中的“終級”形式。與其他類型的傳播相比,人際傳播的特點是:傳播內容豐富多彩;傳播渠道、樣式、方法靈活多樣;傳播效率較高、互動性強。

2.群體傳播

答:群體傳播,是指群體成員之間和群體與群體間進行的信息交流傳播活動。群體可以分為一般群體和組織群體,組織群體即通常所指的組織。“組織是人們為了高效率的完成分散的個人或松散的群體所不能承擔的生產或社會活動而結成的協作體。”組織傳播,是指在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流活動。組織傳播的突出特點是傳收關系比較穩定。

3.大眾傳播

答:大眾傳播,是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大眾化傳播的基本特點是:傳播機構的制度化、組織化;傳播方式的系統化、規模化;傳播手段的現代化、影響的社會化;傳播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收受者的大眾化和不確定化等。

4.要素

答:要素,是指構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或組成系統的基本單元。最基礎的要素,即多一個不能、少一個不可。要素的基本特征在于,它們是各各離散的。但是只有就它們參與整體性聯系或就它們結合起來構成整體或總體而言,它們才是要素。即構成一個系統的結構要素應該是異質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是在一個系統的結構中發生有機聯系的。

5.模式

答:模式,是科學研究中以圖形或程式的方式闡釋對象事物的一種方法。模式是對現實的簡化,與現實事物完全一樣的模式無助于人們對實際的了解。新聞傳收模式,是指運用一定的圖形、符號、程式對現實新聞傳收活動情況的抽象、概括和反映。依照新聞傳播類型的宏觀構成,可以將人際新聞傳播、群體新聞傳播和大眾新聞傳播的模式概括為以下三種基本樣式:“點—點”模式;“點—面”模式;“面—面”模式。當代新聞傳播的主導模式仍然是點到面的傳播模式,但在這一總模式中,又有諸多不同的具體模式類型,把握這些具體類型才能對傳播模式形成比較真切的了解。

6.傳播內容

答:傳播內容,是指新聞傳播的對象,即新聞報道的對象、信息或內容(傳播內容在收受環節將轉換為新聞報道或新聞文本,實質上是一樣的),它是新聞傳收實踐和邏輯上的源頭(在收受環節將轉換為收受的對象),是新聞傳收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另外,事實與信息、傳播內容不能完全等同,傳播內容是對事實信息的再現和建構。

7.傳播者

答:傳播者,是指進行新聞傳播活動的人或主體,指那些在新聞傳播活動中主要從事采寫編評、制作、主持、傳播的工作者,是新聞傳收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一般而言,傳播者,是指通過新聞媒介發出新聞信息的人或主體。在組織主體意義上,傳播者是指新聞媒體。

8.傳播媒介

答:傳播媒介,是指傳送和收受新聞信息的通道或載體,即傳播者用來傳送新聞文本,收受者用來收受新聞信息的物質實體、物理工具、技術設備等,是新聞傳收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一般而言,傳播媒介是指用來傳送和收受新聞信息的一切中介工具。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媒介是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四大類;按照媒體的性質又可以將其分為紙媒、電子媒體和第五媒體。

9.收受者

答:收受者,是指收受新聞信息的人或主體,又稱受眾,是新聞傳收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具體包括:報紙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視的觀眾、網絡新聞的瀏覽者和手機新聞的接收者等。收受主體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媒介獲取新聞的活動,構成了新聞傳收的收受環節,它標志著新聞傳收活動從“傳送”到“收受”一個周期的基本完成。

10.傳收環節

答:傳收環節,是指新聞傳收過程構成完整傳播流程的各個不同階段。由于新聞傳收是是一個前后相繼的連續過程,在這一不間斷的流程中,在不同階段完成著不同的任務,因而完整的傳播流程被劃分為環環相扣的不同環節。一個環節完備的新聞傳收過程包括采選新聞信息的環節、創制新聞文本(作品)的環節、傳遞新聞文本的環節、收受新聞文本的環節、信息反饋環節。

11.傳收矛盾

答:新聞傳收的基本矛盾,是新聞傳收要素之間穩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把要素之間的諸多關系加以凝結和提煉,可以比較準確地說明新聞傳收基本矛盾的構成情況。新聞傳收的矛盾主要分為內在矛盾和外在矛盾:新聞傳收的內在矛盾,是指新聞傳收系統內部的矛盾;新聞傳收的外在矛盾,是指新聞傳收系統與其傳播環境(主要是社會環境)的矛盾。所有新聞傳播現象、傳播活動,都是在新聞傳收的內在矛盾與外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展開的。

12.內在矛盾

答:新聞傳收的內在矛盾,是指由新聞傳收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內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包括傳播主體與新聞內容間的矛盾(內容在源頭上表現為新聞事實,傳播中表現為新聞文本或新聞報道)、傳播主體與傳播媒介間的矛盾、收受主體與新聞內容間的矛盾、收受主體與媒介間的矛盾、傳播媒介與新聞內容間的矛盾。新聞傳收過程,是新聞傳收主體在一定的新聞傳收環境中解決這些內在矛盾的過程,新聞傳收內在矛盾的不同解決方法、解決水平,將產生不同的新聞傳收樣式和不同的新聞傳播水平,也將決定新聞傳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模式。

13.外在矛盾

答:新聞傳收的外在矛盾,是指新聞傳收系統與新聞傳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這種關系主要表現為:新聞傳收作為社會有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與整體的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新聞傳收系統與社會其他主要子系統,諸如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

14.反饋

答:反饋,是指新聞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之間的一種信息活動,不包括新聞傳播機構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的內反饋活動。新聞傳播中的反饋,是用新聞傳播的結果信息調整后續新聞傳播活動的過程,是互動傳播的基本構成環節。反饋信息的來源與獲取的途徑和方式包括:收受者自發的、比較零散的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發表的各種看法、意見、建議等,通常以信件(包括電子信件)、電話、上訪等方式進行;媒體主管部門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的監測與評估;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的分析和評價;新聞媒體自己的信息調查部門或委托專門的信息咨詢機構、輿論(民意)調查機構通過科學手段獲取系統化的、規模化的反饋信息。

二、簡答題

1.新聞傳收的要素構成與關系。

答:要素,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每一個都很重要。要素,其含義較為嚴格,它有最基礎素質的意思,即多一個不能、少一個不可。要素的基本特征在于,它們是各各離散的。但是只有就它們參與整體性聯系或就它們結合起來構成整體或總體而言,它們才是要素。構成一個系統的結構要素是異質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是在一個系統的結構中發生有機聯系的。

新聞傳收的要素構成與關系的不同說法:

(1)三要素說

三要素說認為,構成新聞傳收行為的要素有三個:作為傳播內容的事實(信息)、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收受者。甘惜分在《新聞理論基礎》中指出,新聞傳播實質上由事實——新聞報道者——新聞接受者構成。他把新聞報道者看作連接事實與新聞接受者的中介,這個中介“可能是一個了解內情的個人(他用和人通信的方式向他的親友報告新聞),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充當這個新聞報道者的最大最經常的角色的是專門的新聞機構——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臺和電視臺”。

(2)四要素說

四要素說是在三要素的基礎上,加入了“媒介”要素。黃旦在他的《新聞傳播學》中寫道,“構成新聞傳播必須具備四個基本因素,即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接收者,缺一不可。新聞傳播就是在這四個基本要素組成的結構內進行的。”

(3)五要素、七要素說

在傳播學中,一個完整的傳播過程應該由五個要素構成,它們是:傳播者、受傳者、訊息(訊息指的是由一組相互關聯的有意義符號組成,能夠表達某種完整意義的信息)、媒介、反饋。“這五種要素是傳播過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條件,在任何一種人類傳播活動中,它們都是缺一不可的。”

沙蓮香把構成大眾傳播的主要因素分為七個:發信者——把一定的知識、感情、意志等傳送出去的組織(由個人或集合體作為代表);符號化——把準備傳送的內容變為有意義的符號群;信息——用來進行傳遞的符號群;通道——大眾傳播媒體,媒體是信息的載體,通過媒體傳播信息;符號讀解——受信者對接受過來的符號群進行解釋,恢復原意;受信者——接受信息,對復原了的信息內容給予反應;反饋——把受信體的反應再送回去。

2.新聞傳收的環節構成與關系。

答:從新聞傳收的實踐邏輯出發,可以將環節完備的新聞傳收過程描述如下:

(1)采選新聞信息的環節

采選新聞環節,是指發現新聞信息、獲取新聞信息、選擇新聞信息的環節。該環節的最終目的是初步確定新聞報道的內容。采選新聞信息環節是新聞傳播源頭性的環節,是第一環節,同時也具有首要環節的意義,它給后續環節提供了基本的作業對象,具有奠基性的作用。采選新聞信息環節的核心任務是:發現新聞事實(信息);認識、評價不同事實或同一事實不同部分、側面的新聞價值;最終確定基本的報道內容。

(2)創制新聞文本(作品)的環節

創造制作新聞文本的過程,是指將采選到的新聞信息進行加工制作的過程,其核心是將選定的新聞信息進行符號化的過程,該環節的最終成果表現為新聞作品和完整的新聞產品。創制新聞文本(作品)的環節,對于現實的新聞傳播活動而言,包括兩個主要階段:

作品化階段。作品化,是指通過思維加工和符號再現的方式,將采選來的新聞信息加工成為可以傳播的新聞文本。

產品化階段。產品化,是指通過一定的物質手段(比如報紙的排版印刷等)將已經可以傳播的新聞文本進一步制作成為可以向收受主體直接提供的新聞產品。

(3)傳遞新聞文本的環節

該環節就是將已經制作好的新聞作品或產品,通過不同形態的媒介通道傳送到收受者那里,這標志著新聞傳播活動“傳”的任務的基本完成。

對傳統媒介而言,傳送新聞信息的方式,是指將新聞文本直接推送到新聞收受主體的面前。

對于網絡新聞傳播而言,傳播新聞文本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的“推式”傳送,而是一種信息儲備或提供,是為新聞信息的收受者建設一個龐大無比的信息資源庫,等待他們的“拉式”提取,建立互動平臺。

(4)收受新聞文本的環節

收受主體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媒介獲取新聞的活動,構成了新聞傳收的收受環節,它標志著新聞傳收活動從“傳送”到“收受”一個周期的基本完成。

新聞收受環節由兩個小的環節構成:“收”的環節。它的主要活動是接收新聞文本的外在形式與基本內容。“受”的環節。它是一種對收到的新聞文本內容進一步作出是否接受或接受到什么程度的決定的精神活動。收受新聞文本的這兩個內在環節,主要是邏輯上的劃分,在實際的收受活動中它們是交織在一起的。

(5)信息反饋環節

反饋,是指新聞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之間的一種信息活動,不包括新聞傳播機構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的內反饋活動。新聞傳播中的反饋就是用新聞傳播的結果信息調整后續新聞傳播活動的過程,是互動傳播的基本構成環節。

反饋信息的來源與獲取的途徑和方式:

收受者自發的、比較零散的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發表的各種看法、意見、建議等,通常以信件(包括電子信件)、電話、上訪等方式進行。

媒體主管部門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的監測與評估。

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的分析和評價。

新聞媒體自己的信息調查部門或委托專門的信息咨詢機構、輿論(民意)調查機構通過科學手段獲取系統化的、規模化的反饋信息。

3.新聞傳收的內部矛盾。

答:新聞傳收的內部矛盾,是指新聞傳收系統內部的矛盾。

(1)內部矛盾

新聞傳收系統,是由新聞傳收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系統內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諸如傳播主體與新聞內容間的矛盾(內容在源頭上表現為新聞事實,傳播中表現為新聞文本或新聞報道)、傳播主體與傳播媒介間的矛盾、收受主體與新聞內容間的矛盾、收受主體與媒介間的矛盾、傳播媒介與新聞內容間的矛盾,共同構成了新聞傳播的內部矛盾。這些具體的內在矛盾的展開便是新聞傳收的實現,新聞傳收的實現過程構成了傳播的具體流程和各個不同的環節。

(2)內部矛盾的解決

新聞傳收過程,是指新聞傳收主體在一定的新聞傳收環境中解決這些內在矛盾的過程,新聞傳收內在矛盾的不同解決方法、解決水平,將產生不同的新聞傳收樣式和不同的新聞傳播水平。新聞傳收內在矛盾的解決方式也將決定新聞傳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模式。以誰為主導(傳播者、收受者或者傳受雙方)來解決這些內在矛盾,將從根本上決定形成以誰為主導或為本位的新聞傳播理念;不同時代具有的解決這些內在矛盾的方式,將決定該時代基本的、主導的新聞傳收模式。新聞傳播自身的發展演變過程,從新聞傳收系統內部來看,正是這些內在矛盾不斷以新的方式解決的過程。

(3)新聞傳收的核心矛盾

新聞傳收面對的、需要解決的永遠是傳與收之間的矛盾,其核心就是傳播需要與收受需要之間的矛盾。所有其他矛盾的解決,最終都是為了解決好傳播者與收受者之間的關系。傳收矛盾是新聞活動中最基本的矛盾,也是總的矛盾或主要矛盾。

4.新聞傳播的外部矛盾。

答:(1)新聞傳收的外部矛盾的含義

新聞傳收的外部矛盾,是指新聞傳收系統與新聞傳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這種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大方面或兩個層次:

新聞傳收作為社會有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與整體的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

新聞傳收系統與社會其他主要子系統,諸如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

(2)新聞傳收外部矛盾的意義

新聞傳收系統與社會系統的整體相互作用關系,將決定新聞傳播在社會中的總體地位和作用。

新聞傳收系統與社會各個子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將決定新聞傳播具體影響或作用于社會的方式和程度。

新聞傳收的外在矛盾,將決定社會系統和其他社會子系統對新聞傳播的作用方式和程度。新聞傳收離不開社會整體環境,也離不開社會其他子系統的影響和作用。

5.新聞傳收的基本模式。

答:(1)新聞傳收的基本模式

依照新聞傳播類型的宏觀構成,可以將人際新聞傳播、群體新聞傳播和大眾新聞傳播的模式概括為以下三種基本樣式。

“點—點”模式

在這里,“點”是對新聞傳播者和收受者在同一量化標準下的幾何抽象,這種抽象的前提是新聞傳播者和收受者必須具有基本的對等性。

比如,個體對個體,群體對群體,組織對組織。因此,人際的新聞傳收、群體之間(包括嚴格的群體——組織)的新聞傳收模式,是典型的“點—點”傳收模式。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在群體(組織)傳播中,群體(組織)內成員之間的傳播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點到點傳播,群體之間的傳播是以群體為單元的點到點傳播。

“點—面”模式

在這里,“點”和“面”同樣是對傳播者和收受者的一種抽象,將傳播者抽象為“點”,將收受者抽象為“面”,其基本根據是傳播者與收受者在量上的巨大差別,在質上的不同存在方式。

比如,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新聞傳播,媒體機構是一種組織化的存在。職業的新聞傳播者在任何一個具體的媒體中都是嚴格的組織群體,相對收受者而言,它是由一定的人員構成的。而媒體的傳播對象是一種大眾化的存在,是邊界模糊、身份不確定的存在,社會大眾不會以嚴格的組織方式去收受媒體的新聞信息。因此,點到面的傳收模式是大眾化新聞傳播的典型模式。

“面—面”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針對網絡新聞傳播、手機新聞傳播中多人與多人之間傳與收現象。網絡新聞傳收、手機新聞傳收中既有點到點的傳收、點到面的傳收,同時也有“多人對多人”的傳收,這種情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民間或民眾之間的新聞活動中也是常態現象。這種現象創造了新的新聞傳收、信息傳收模式——面到面的傳收模式。

(2)融合模式

上述三種基本傳收模式在現實新聞傳收活動中是可以整合或融合的,即人們可以通過同一媒介系統,展開以上三種模式的傳收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永登县| 辽阳市| 罗山县| 长沙县| 纳雍县| 陆良县| 台东县| 深水埗区| 育儿| 涞水县| 长子县| 萝北县| 清河县| 宁河县| 喀什市| 贡觉县| 丹江口市| 莱州市| 清镇市| 汝州市| 保德县| 镇宁| 六枝特区| 开封市| 安多县| 紫云| 宁波市| 囊谦县| 宁都县| 苍梧县| 乐都县| 吉安市| 武穴市| 象山县| 滨州市| 清镇市| 屏东县| 阳城县| 保定市| 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