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發展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冰山理論

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本我:快樂原則

自我:現實原則

超我:道德原則

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驅動力,就像一口沸騰著本能和欲望的大鍋。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泄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

自我(ego)處于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

弗洛伊德理論特點:

1.強調性本能對于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作用

2.強調早年經歷對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作用

埃里克森同意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劃分,但他對自我的理解不同于弗洛伊德。他并不主張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展的動力都歸結為“性”的方面,而是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認為人格發展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

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他認為,個體均面臨一個發展危機(psychosocial crisis),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沖突。

(1)信任對懷疑(0~1.5歲):母親的愛撫

(2)自主對羞恥(1.5~3歲):自己做事情

(3)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成年人

(4)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學習

(5)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

(6)友愛親密對孤獨(青年晚期18~30)

(7)繁殖對停滯(中年期和壯年期30~60)

(8)完美無憾對悲觀絕望(老年期):總結人生

自我同一性:

這一階段大體相當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個體此時開始體會到自我概念問題的困擾,也即開始考慮“我是誰”這一問題,體驗著角色同一與角色混亂的沖突。

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關自我形象的一種組織,它包括有關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的一貫經驗和概念。

我是誰?

一、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將來的我

二、想象中的我,現實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

三、物質的我,精神的我,社會的我

繁殖:

不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產能力和創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本階段個體面臨撫養下一代的任務,并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發展順利的個體表現為家庭美滿,富有創造力;反之則陷入自我專注,只關心自己的需要與舒適,對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頹廢消極。

2.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教育價值

首先,埃里克森從理論上探討了文化和社會因素對人發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埃里克森從整體上,從個體心理發展的各個層面及其相互關系中考查了人的社會性發展和道德等的形成發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們的發展歷程。

第三,埃里克森的理論闡釋了個體從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發展,體現研究人的終生發展的觀念,比較符合人的發展實際,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發展的心理學家。

(二)個性和社會化發展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生正處于第四階段(6~12歲):勤奮對自卑:爭取讓學生都能夠獲得學業成就感。

中學生正處于第五階段(12~18歲):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教師幫助學生獲得自我同一性

馬西亞:

獲得角色同一性,個體在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的機會和自己的情況后,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并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同一性拒斥,即個體并非充分考慮自己的各種體驗和各種可能的選擇,而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父母或其他權威人士;

同一性迷亂,有些個體未能成功地選擇或沒有嚴肅地考慮這些選擇,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和人生目標未能形成定論,產生迷亂;

同一性延遲,即由于內心斗爭而導致未能在本時期獲得同一性,這就是埃里克森所說的同一性危機。

二、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與自尊

(一)自我意識

1.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思維及行為活動的內容、過程及結果的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覺察

2.自我意識包括兩個方面:主體我和客體我

比如,我覺得我自己棒極了。

3.自我意識從知情意三方面分析:

自我認識: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

自我體驗:自尊心、自信心

自我調節: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控制

自我意識的發展

1歲末 將自己與客體分開,知道自己的名字,掌握代名字“我”

3歲之后,尤其是小學階段發展起來,自我意識進入客觀化時代。開始進行自我評價

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的。內省

初中自我意識高漲,高中生獨立意識強烈,在心理上區分了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

每個人對自己的意識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首先是形成對外部世界、對他人的認識,然后才逐步認識自己。

(二)自我概念

個體對自己的綜合看法。

是在過去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的;

主要受到他人的強化和評價的影響。

自我概念是一個復合體,包含諸多維度,比如自信、自尊、自我概念的穩定性、自我定型。

(三)自尊

自尊(self-esteem)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價值或者個體是否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教育心理學家古柏史密斯(Coopersmith,1976) 提出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三個先決條件。

重要感(sense of significance),指個人覺得他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義的。學生的重要感主要來自與人交往的社會關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的關愛和在學校受到教師及同學的接納,就會使他們產生重要感。

成就感(sense of competence),指個人能在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中表現出成就,而且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

力量感(sense of power),指個人感覺到自已有處理事務和適應困境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桂东县| 奎屯市| 石台县| 澜沧| 海口市| 抚州市| 得荣县| 大厂| 黑龙江省| 独山县| 鄂尔多斯市| 新巴尔虎右旗| 玛沁县| 海宁市| 沾化县| 湛江市| 海伦市| 齐河县| 通许县| 将乐县| 淮南市| 奉节县| 麦盖提县| 呼伦贝尔市| 北宁市| 怀安县| 延边| 博爱县| 弋阳县| 宁晋县| 红桥区| 建始县| 文成县| 宜川县| 仙居县| 红河县| 松滋市| 互助| 东方市|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