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中級)《中國文化基礎知識》筆記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6544字
- 2021-01-08 19:53:09
3.2 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一、填空題
1.母系氏族社會的人們按母系血緣分成若干氏族,每個氏族都以圖騰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區別的族號,這個族號就成為該氏族成員的______。
【答案】姓
【解析】中國的姓氏產生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那時的人們按母系血緣分成若干氏族,每個氏族都以圖騰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區別的族號,這個族號就是“姓”。據《說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薄案刑於?,其實就是知母不知父的意思。
2.“高宗純皇帝”中,“高宗”是______號;“純”是______號。
【答案】廟;謚
【解析】廟號是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如“高祖”、“太祖”、“世祖”等;謚號是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如文、武、景等。在這里,“高宗”為乾隆的廟號,“純”為謚號。
3.______是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而給與褒貶或同情的稱號。
【答案】謚號
【解析】謚號是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
4.皇帝死后,一般有兩個正式稱號,一是謚號,另外一個是______。
【答案】廟號
【解析】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5.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______,而對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稱為______。
【答案】廟號;尊號
【解析】廟號是帝王死后,其繼承者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號,始于商代,明確稱謂于漢代;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
6.______又稱尊號,始于唐武后中宗之世,是頌揚帝王和皇后的稱號。
【答案】徽號
【解析】徽號是中國封建時代尊崇,頌揚帝、后的稱號,又稱尊號。尊號既有生前奉上的,也有死后奉上的。
7.號也叫別字,李白自號______,陶潛自號______。
【答案】青蓮居士;五柳先生
【解析】號是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別稱。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陶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
8.皇族成員中,皇帝的父親尊奉為______,皇帝的女兒封號______。
【答案】太上皇;公主
【解析】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封號。
9.唐代將“觀世音”改為“觀音”是避______的諱;清朝將“玄武大帝”改為“真武大帝”、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是避______的諱。
【答案】李世民;康熙帝
【解析】唐朝人避諱李世民的“世”字,把“觀世音”改為“觀音”;清朝時為避康熙帝玄燁之諱將“玄武大帝”改為“真武大帝”、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
二、選擇題
1.下列帝王稱號中屬于廟號的有:( ?。?。[2012年真題]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宋太祖
D.唐高宗
E.崇禎帝
【答案】CD
【解析】廟號,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一般的廟號如:太祖、高祖、世祖、熙祖、太宗、高宗、顯宗、孝宗等,他們的使用通常代表了后世對其的評價,比如:高祖和太祖這兩個廟號通常給開國皇帝;高宗這個廟號一般制造王朝中衰的國君;孝宗這個廟號只有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
2.下列有關帝王稱號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2012年真題]
A.明代的帝王大都只有一個年號,只有明英宗例外
B.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是元封,最后一個年號是宣統
C.北魏太武帝、明永樂帝都是年號
D.漢文帝、周文王都是謚號
E.唐玄宗、漢高祖都是廟號
【答案】ADE
【解析】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后繼者稱宗,唐玄宗、漢高祖都是廟號。謚號是后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謚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主義行德曰元等,這是美謚;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等,這是惡謚;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如唐高祖李淵的尊號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后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稱作改元,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后一個皇帝,改年號為宣統。北魏皇帝拓跋燾謚號太武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改年號為永樂。
3.古時姓與氏是分開的,以區別血統和子孫,二者混合為一大約是在( )時期。
A.先秦
B.秦漢
C.魏晉
D.隋唐
【答案】B
【解析】姓與氏混合為一大約在秦漢時代。到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二者已經沒有什么區別,表明在進入封建的大一統社會以后,姓氏原有的區別已經毫無意義了。
4.以下姓氏中,其來源與官職有關的是( )。
A.姜
B.韓
C.史
D.孟
【答案】C
【解析】以官職為姓。如司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錢、宗、帥等。
5.“青蓮居士”是誰的號?( ?。?/p>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歐陽修
【答案】A
【解析】古人在名字之外還有“號”,這又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獨特現象。李白因生長于青蓮鄉而號“青蓮居士”。
6.東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
A.西安
B.北京
C.洛陽
D.許昌
【答案】C
【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國和犬戎聯軍的攻打下,兵敗被殺,西周滅亡,其子周平王繼位,將都城東遷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史稱“東周”。
7.建于唐貞觀年間的裴氏宗祠是現存最早的宗祠,位于今( )境內。
A.江蘇
B.江西
C.廣東
D.山西
【答案】D
【解析】裴氏祠堂又稱晉公(晉公裴度,字中立,為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將入相,爵封晉公。)祠,建于唐貞觀三年,有前殿、后殿、狀元坊、碑廊等,規模宏大。位于今山西省聞喜縣。
8.古代對待嫁女子在姓上冠以排行,例:姜家大女兒應被稱為“孟姜”。請問“姬氏的三女兒”被稱為( ?。?。
A.伯姬
B.叔姬
C.季姬
D.仲姬
【答案】B
【解析】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姬氏的三女兒”排行為三,應為“叔姬”。
9.“清圣祖康熙皇帝”這一稱謂涉及到( ?。﹥煞N名號。
A.謚號、廟號
B.廟號、尊號
C.尊號、謚號
D.廟號、年號
【答案】D
【解析】廟號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中一般含有“宗”或“祖”字。如清圣祖即為廟號。年號是指用于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志,稱為“奉正朔”。年號的字數一般為兩字,如康熙。也有少數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謚號是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的稱號,如“武”帝,“哀”公、“文”王等。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從唐代起,皇帝有尊號。唐以前,天子尊稱皇帝,嗣位皇帝尊稱前帝為太上皇,前皇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無其他稱號。
10.古人常在名和字外還有號(又稱別號),一般為尊稱或美稱,如李白的號是( ?。?。
A.青蓮居士
B.稼軒
C.放翁
D.東坡居士
【答案】A
【解析】李白(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B項,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C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詩人。D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據統計,我國現存姓氏有( ?。┒鄠€。
A.3000
B.3500
C.22000
D.250000
【答案】B
【解析】據統計,我國現存姓氏有3500多個,而歷史上出現過的姓氏有2.2萬多個。
12.古時人們常用帝王的( )來代稱當時在位的皇帝。
A.謚號
B.廟號
C.尊號
D.年號
【答案】D
【解析】年號是皇帝用以紀年而設置的稱號。A項,謚號是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據死者生前事跡而加給的稱號。B項,廟號是帝王死后,其繼承者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號。C項,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
13.“文”這個謚號是表示( ?。?。
A.表揚
B.貶義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謚號分為三種:①表示贊美的美謚;②表示同情的平謚;③表示貶義的惡謚。上謚,即表揚類的謚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B項,表示變異的謚號有:厲、靈、煬等。C項,表示同情的謚號有:懷、悼、哀、閔、殤。
14.古人在人際交往中,下對上、平輩之間,稱( ?。?。
A.名
B.字
C.綽號
D.別號
【答案】B
【解析】古人在人際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體”的嚴肅性,一般用于謙稱、卑稱。上對下、長對少方可稱名,下對上、平輩之間、稱字不稱號,在一般情況下直呼對方的名,是不禮貌的。
15.“明英號”、“永樂大帝”、“漢哀帝”分別屬于( ?。?/p>
A.謚號、年號、廟號
B.廟號、謚號、年號
C.廟號、年號、謚號
D.年號、廟號、謚號
【答案】C
【解析】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明清兩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故往往就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號永樂,稱“永樂皇帝”;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如漢武帝等;廟號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名號。
16.下列幾個朝代,根據王朝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定國名的是( )
A.秦、漢、隋、唐
B.晉、隋、唐、魏
C.蜀、吳、明、清
D.隋、唐、蜀、吳
【答案】B
【解析】晉、隋、唐、魏是根據王朝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定國名的。
17.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稱建元元年,“建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
A.廟號
B.年號
C.謚號
D.尊號
【答案】B
【解析】年號是指用于紀年的名號,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西漢漢武帝劉徹的“建元”。
18.在中國古代,根據皇帝一生的所作所為給予相應稱號是( ?。?。
A.廟號
B.年號
C.謚號
D.徽號
【答案】C
【解析】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謚號是后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評定的一種稱號,根據皇帝一生的所作所為給予相應稱號,有褒貶之意;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組成的特殊稱號;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
19.周文王、漢高祖、康熙依次為帝王的( )。
A.廟號、尊號、謚號
B.尊號、年號、謚號
C.謚號、廟號、年號
D.謚號、尊號、年號
【答案】C
【解析】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對前代帝王多不稱姓名或尊號,都稱廟號、謚號或年號。C項,周文王是謚號,漢高祖是廟號,康熙是年號。
20.皇帝的母親和姑母依次稱為( )。
A.皇太后、長公主
B.太皇太后、大長公主
C.皇太后、大長公主
D.太皇太后、長公主
【答案】C
【解析】皇帝的母親和姑母依次稱為皇太后和大長公主。而太皇太后,是中國古代人對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稱呼;皇帝的女兒為公主,姐妹為長公主。
21.中國古代的“避諱”起源于( ?。?。
A.周朝
B.秦朝
C.春秋戰國時期
D.漢朝
【答案】A
【解析】中國古代,人們言談和書寫時遇到君父尊親的名字要設法回避,用別的詞語來代替,這就叫避諱。避諱始于周代,行于秦漢,盛于隋唐,嚴于兩宋,茍于清代,民國成立后廢除。
22.帝王死后,其繼承者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為某祖、某宗,這就是( ?。?。
A.謚號
B.徽號
C.年號
D.廟號
【答案】D
【解析】廟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指帝王死后,其繼承者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號。A項,謚號,為中國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B項,徽號,是尊號的別名,即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稱號。C項,年號,是中國古代獨創發明的產物,發起于中國古代新皇登基,為了區別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據自己的思想,起一個新的年號。
23.謚號為“忠肅”的是( )。
A.于謙
B.岳飛
C.張蒼水
D.錢謬
【答案】A
【解析】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謚曰忠肅,著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B項,岳飛,字鵬舉,謚號武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即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C項,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南明儒將、詩人。D項,錢謬,字具美,五代政治家,吳越國的創立人,謚號武肅王。
24.下列謚號中,不屬于平謚的是( )。
A.懷
B.悼
C.哀
D.康
【答案】D
【解析】中國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生前事跡和品德,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表彰,即稱為“謚法”,始于西周中葉稍后。從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號均自稱??纪踔?,方有謚法。謚法規定了若干個有固定涵義的字,大致分為三類: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屬于批評的有:煬、歷、靈等;屬于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D項,“康”不屬于平謚。
25.湯滅夏后,以“商”作為國名,后( ?。┻w殷。
A.武丁
B.帝乙
C.太甲
D.盤庚
【答案】D
【解析】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后,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26.與避諱不相符的說法是( ?。?/p>
A.用改名、缺筆等辦法來回避
B.用改字、缺筆等辦法來回避
C.始于周期,苛于清朝
D.給古文獻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答案】A
【解析】避諱是中國歷史上,必須回避君主、尊長“名諱”的一種要求,通常只限于君主、尊長之本名,其字號則無必要。避諱,始于周期,至唐、宋和清朝,極為盛行,且隨著君主專制的加強逐漸嚴苛。古人常需避諱,他們在小心謹慎之中總結了種種避諱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改字法、缺筆法和空字法,次要則有兩種避名稱字和改變稱呼。避諱的采用,在歷史文獻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27.太皇太后是指( )。
A.皇帝的母親
B.皇帝的正妻
C.皇帝的祖母
D.皇后的母親
【答案】C
【解析】太皇太后,是中國古代人對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稱呼,也就是對尚還在世的先帝母親(嫡母和生母)的尊稱,原來是皇太后,再晉為太皇太后。
28.皇帝一詞始于( )。
A.商湯
B.秦始皇
C.漢武帝
D.唐太宗
【答案】B
【解析】秦始皇初并天下后,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因此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9.“汝南堂”是( )姓的堂號。
A.汪
B.陳
C.楊
D.丘
【答案】B
【解析】“堂號”是古代大家族為紀念家族歷史,立“堂號”而為信。汝南堂是陳、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等姓氏的堂號。
30.王安石又稱“王臨川”,這里的“臨川”是稱王安石的( ?。?。
A.名
B.字
C.號
D.地望
【答案】D
【解析】王安石,宋代詩人,漢族,字介甫,晚號半山,謚號“文”,世稱王文公,因身居臨川(今臨川區鄧家巷)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
31.( )以后,人們以“氏”為“姓”,“姓”和“氏”開始合二為一。
A.南北朝
B.戰國
C.秦代
D.漢代
【答案】C
【解析】在中國上古時期——先秦時代,姓和氏是被嚴格地加以區別的,隨著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氏族貴族日趨瓦解,具體表現就是戰國時期姓氏制度發生混亂;秦的統一,基本結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舊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盡,姓和氏開始合二為一;經過秦末大亂,社會進入西漢,姓氏就完全融為一體。
32.孔明是諸葛亮的( )。
A.姓
B.名
C.字
D.號
【答案】C
【解析】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
33.下列中國古代四位皇帝的稱號中,使用謚號的是( ?。?/p>
A.漢高祖
B.漢文帝
C.唐高宗
D.永樂帝
【答案】B
【解析】謚號始于周初,是指帝王死后,其繼嗣者及臣下根據其平生事跡和品行特點所給予的相應稱號。秦廢而不用,漢初恢復,以后遂成定制。謚號所用之字多為褒揚溢美之詞,包括文、武、景、惠、莊、烈、昭、敬、英、成等。A項和C項,使用的廟號。D項,使用的是年號。
34.中國古代帝王有不同的稱號,“高宗”、“太宗”這樣的稱號應該是帝王的( ?。?。
A.謚號
B.廟號
C.尊號
D.年號
【答案】B
【解析】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A項,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C項,尊號是指封建社會對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即為尊號,又稱“徽號”。D項,年號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
35.漢文帝名“恒”,于是將“恒山”改稱“常山”。這種避諱方式稱為( ?。?。
A.圣諱
B.家諱
C.私諱
D.國諱
【答案】D
【解析】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屬于當時的“國諱”或“公諱”。避至圣先師孔子和亞圣孟子的名諱,屬于避圣諱;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
36.下列全國以國名為姓氏來源的一組是( )。
A.夏、陶、西郭
B.吳、秦、宋
C.司馬、木、屠
D.周、東門、陳
【答案】B
【解析】吳、秦、宋是典型的以國名為姓;西郭、東門是以地名為姓;木、陶、屠是以職業為姓;司馬是以官民為姓。
37.用年號來稱呼皇帝的情況始于( ?。?/p>
A.唐宋時期
B.宋元時期
C.明清時期
D.秦漢時期
【答案】C
【解析】年號,是帝王用于紀年的名號,為中國古代首創,始于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在位往往多次改元,對皇帝的稱呼也多用廟號或尊號,直到明代,一位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常將年號作為皇帝的代稱,而不以廟號稱呼。
38.漢高祖劉邦中的“高祖”是( ?。?/p>
A.廟號
B.謚號
C.年號
D.字號
【答案】A
【解析】廟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以題廟室的名號,始于商代,自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B項,謚號,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C項,年號,是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D項,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別名。
39.唐代把“觀世音”改為“觀音”是避( ?。┑闹M。
A.唐太宗
B.周世宗
C.元世祖
D.清世祖
【答案】A
【解析】“諱”是指帝王、“圣人”、長官及尊者的名字。中國古代用到這些字必須設法避開或改寫,稱“避諱”。避諱方法有四種:①改字法;②空字法;③缺字法;④改變口頭稱呼的讀音法。A項,唐太宗,名李世民,改稱觀音是避李世民的諱。B項,周世宗,名柴榮。C項,元世祖,名忽必烈。D項,清世祖,名愛新覺羅·福臨。
40.文、武、景、惠等屬于( ?。?。
A.廟號
B.尊號
C.謚號
D.年號
【答案】C
【解析】謚號是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而給予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如漢文帝、漢武帝。A項,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世祖。B項,尊號是皇帝、皇太后在世時的稱呼,如唐玄宗在天寶年間尊號為“圣賜靈府天寶皇帝”。D項,年號是中國古代用于紀年的,如建安、貞觀。
41.《太祖實錄》“貞觀之治”“文景之治”中的太祖、貞觀、文景依次為( ?。?。
A.徽號、廟號、年號
B.廟號、年號、謚號
C.年號、謚號、徽號
D.謚號、徽號、廟號
【答案】B
【解析】廟號,為古代帝王死后,其神主奉祀于太廟所用的稱號,一般有宗、祖兩字;年號為皇帝記錄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謚號始于周初,為帝王死后,其繼嗣者及臣下根據其平生事跡和品行特點所給予的相應稱號;徽號是對帝王、皇后表示崇敬和褒揚的稱號。B項《太祖實錄》中的“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屬于廟號;貞觀是唐太宗在位的年號;文景分別是漢文帝、漢景帝,屬于謚號。
42.以下姓氏中以國名為來源的一組是( )。
A.陳、魏、許、宋
B.蔡、齊、燕、王
C.張、李、許、陳
D.陳、宋、黃、劉
【答案】B
【解析】中國的姓源于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作為一個血緣家族的稱號,氏隸屬于姓。姓氏的主要來源于:①封國名;②謚號;③爵位名;④官名;⑤居住地。A項,均是諸侯國名。C項,李不是國名。D項,均是諸侯國。
43.中國的避諱制度始于( ?。?。
A.周朝
B.清朝
C.漢朝
D.唐朝
【答案】A
【解析】避諱起源于周?!蹲髠鳌坊腹暧涊d“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避諱之風至唐、宋和清朝,極為盛行
44.明朝歷史上一般是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有兩個年號的皇帝是( ?。?/p>
A.朱元璋
B.朱瞻基
C.朱祁鎮
D.朱翊鈞
【答案】C
【解析】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代皇帝,1435年即位,曾先后使用了正統和天順兩個年號。A項,朱元璋,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年號為洪武。B項,朱瞻基,是明朝的第四個皇帝,年號為宣德。D項,朱翊鈞,的年號為萬歷,是明朝的第十三個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45.中國歷史上對周公、孔子一類人物名字的避諱屬于( )。
A.國諱
B.公諱
C.私諱
D.圣諱
【答案】D
【解析】圣諱指避諱圣人或帝后的名字。清·葉名灃《橋西雜記·避孔子諱》:“《金史》:明昌中,詔周公、孔子名俱令回避……此近代避圣諱之始?!?/p>
46.在古代氏的得名較為復雜,因祖先的官位而得名的是( ?。?。
A.魯
B.公孫
C.司徒
D.卜
【答案】C
【解析】中國的姓源于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作為一個血緣家族的稱號。氏隸屬于姓。姓氏的主要來源于:①封國名;②謚號;③爵位名;④官名;⑤居住地。司徒一姓,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司徒,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47.《清高宗實錄》、“文景之治”、《永樂大典》三個專名中的“高宗”、“文景”、“永樂”分別是( )。
A.廟號、謚號、年號
B.廟號、尊號、年號
C.謚號、年號、年號
D.尊號、謚號、廟號
【答案】A
【解析】謚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尊號,是指皇帝在世時使用的尊稱;年號,是指帝王在位時用于紀年、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的名號。A項,清高宗是廟號;文景是指漢文帝和漢景帝,是謚號;永樂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的年號。
48.在下列姓氏來源的選項中,完全以先人謚號為姓氏的一組是( ?。?。
A.莊、武、穆、宣
B.金、錢、廖、王
C.陶、屠、巫、卜
D.東門、南宣、西郭、江
【答案】A
【解析】謚號,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有褒的美謚,憐的平謚,貶的惡謚三種。美謚如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惡謚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平謚如懷、悼、哀、閔、殤,含有同情的意味。A項,莊、武、穆、宣都屬美謚。B、C、D三項所列都是姓氏。
49.清太祖是努爾哈赤的( ?。?。
A.謚號
B.廟號
C.尊號
D.年號
【答案】B
【解析】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如清太祖。A項,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如周貞定王。C項,尊號是指封建社會對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即為尊號,如太上皇。D項,年號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如乾隆皇帝。
50.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別號是( ?。?。
A.放翁
B.東坡
C.半山
D.山谷道人
【答案】C
【解析】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A項,放翁是南宋詩人陸游的別號。B項,東坡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別號。D項,山谷道人,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別號。
51.“建安”是屬于帝王的( ?。?/p>
A.廟號
B.年號
C.謚號
D.尊號
【答案】B
【解析】年號,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其中“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A項,廟號,是指皇帝的神主(靈牌)奉祀于太廟所用的稱號。C項,謚號,是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D項,尊號,是指封建社會對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的稱號。
52.“陳國”是根據( )定的國名。
A.發跡地名
B.吉祥文義
C.國君姓氏
D.建立政權所在地
【答案】C
【解析】陳國,又稱陳朝、南朝陳、南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由陳霸先所創建。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國君姓氏重合,僅陳朝一家。
53.涿州北城門聯“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為( ?。┗实鬯}。
A.順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答案】D
【解析】涿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親題“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
54.漢朝國號名稱的來由( ?。?/p>
A.根據原來的部落
B.根據發跡地
C.根據吉祥文義
D.根據社會上流行的口號
【答案】B
【解析】國號的來由大致有五個:①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②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③源于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④源于宗族關系;⑤寓意吉祥。秦末農民起義中,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封地為漢中、巴蜀,后來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建立漢朝,國號定為“漢”。
55.“嘉靖”是屬于帝王的( )。
A.廟號
B.年號
C.謚號
D.尊號
【答案】B
【解析】年號,是指帝王在位時用于紀年、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的名號,“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A項,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C項,謚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D項,尊號,是指皇帝在世時使用的尊稱。
56.“天子”一稱在我國( )朝代開始出現。
A.夏
B.商
C.西周
D.東周
【答案】C
【解析】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疤熳印弊钤绯霈F于西周,是西周地位最高的統治者。
57.“漢哀帝”中的“哀”這一稱號屬于( )。
A.廟號
B.尊號
C.謚號
D.陵號
【答案】C
【解析】謚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漢哀帝”中的“哀”屬于謚號。A項,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B項,尊號,是指皇帝在世時使用的尊稱。D項,陵號,歷代已故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稱號,
58.“高宗純皇帝”、“乾隆皇帝”、“周貞定王”三個專名中的“高宗”、“乾隆”、“貞定”依次分別是( )。
A.廟號、年號、謚號
B.廟號、尊號、年號
C.謚號、年號、廟號
D.尊號、謚號、廟號
【答案】A
【解析】廟號,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含有“宗”或“祖”字,如高宗純皇帝即為廟號;年號,是指用于紀年的名號;謚號,是在中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B項和D項的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
59.“萬歷”是屬于帝王的( )。
A.廟號
B.年號
C.謚號
D.尊號
【答案】B
【解析】萬歷(1573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從隆慶二年明穆宗駕崩,朱翊鈞即位改元萬歷,至萬歷四十八年駕崩,共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60.根據《中華姓氏大辭典》和2007年4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出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 )姓源于河南。
A.97
B.85
C.73
D.91
【答案】C
【解析】根據《中華姓氏大辭典》和2007年4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出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3個姓源于河南。
61.周代男子姓名講究排行,下列名字中排行最大的名字是( )。
A.季路
B.叔向
C.仲尼
D.伯禽
【答案】D
【解析】古人排序時用孟、伯、仲、叔、季。孟與伯,表示第一個;仲表示第二個;叔與季,有“以后”的意思。
62.在下列姓氏來源的選項中,完全以先人謚號為姓氏的一組是( ?。?/p>
A.莊、武、穆、宣
B.金、錢、廖、王
C.陶、屠、巫、卜
D.東門、南宣、西郭、江
【答案】A
【解析】莊、武、穆、宣都屬古代謚號,作為姓氏使用是明顯的以先人謚號為氏。
63.下列全都是以政權所在地定國名的是( ?。?。
A.蜀、吳
B.商、周
C.隋、唐
D.陳、漢
【答案】A
【解析】古代定立國名的慣例,一般按照以下幾個原則:①原來的部族名;②發跡地;③封爵;④發跡地特產,如“遼”即契丹語“鑌鐵”;⑤讖語,如齊(金刀利刃齊刈之);⑥吉祥文義,如元;⑦建立者的姓氏;⑧社會上流行口號,如明;⑨同音通假,如清;⑩所建政權所在地。蜀、吳是政權所在地地名。B項,商、周是族名。C項,隋、唐是封爵名。D項,陳是姓氏,漢是發跡地。
64.“汝南堂”是( )姓的堂號。
A.汪
B.陳
C.楊
D.丘
【答案】B
【解析】“堂號”也叫“郡號”,郡是行政區域的建置,也是一個姓氏發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遠流長,懼有所失,因此立“堂號”而為信。依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邀請專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叭昴咸谩笔瞧渲兄唬悺⒆?、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潁州府。A項,汪氏的堂號是“越國堂”,唐代汪華封越國公。。C項,楊姓是“關西堂”的堂號。D項,丘姓的主要堂號是:“河南堂”、“吳興堂”、“扶風堂”、“敦睦堂”、“硯耕堂”、“思敬堂”、“忠實堂”等。
65.周代男子“字”前表示排行的字中表示排行第二的是( ?。?。
A.伯
B.叔
C.季
D.仲
【答案】D
【解析】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
66.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稱( ?。?。
A.謚號
B.廟號
C.尊號
D.年號
【答案】C
【解析】謚號,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的稱號,如“武”帝,“哀”公等。B項,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C項,尊號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稱號。D項,年號是指用于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
67.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是( )。
A.謚號
B.廟號
C.年號
D.徽號
【答案】C
【解析】年號,是指帝王在位時用于紀年、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的名號。A項,謚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B項,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D項,尊號,是指皇帝在世時使用的尊稱。
68.下列哪個屬于廟號( ?。?。
A.周平王
B.宋太祖
C.慈禧
D.乾隆
【答案】B
【解析】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多以“高祖”、“太宗”稱呼。
69.漢朝時,劉邦在河北先分封異姓王,其中劉建為( ?。?。
A.常王
B.燕王
C.代王
D.趙王
【答案】B
【解析】西漢初年,劉邦分封的異姓王分別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后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同姓王分別為:齊王劉肥、楚王劉交、荊王劉賈、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趙王劉如意、梁王劉恢、代王劉仲、淮陽王劉友。
70.漢朝時,劉邦在河北先分封異姓王,其子如意為( )。
A.常王
B.燕王
C.代王
D.趙王
【答案】D
【解析】西漢初年,劉邦分封的異姓王分別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后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同姓王分別為:齊王劉肥、楚王劉交、荊王劉賈、淮南王劉長、燕王劉建、趙王劉如意、梁王劉恢、代王劉仲、淮陽王劉友。
71.用年號來稱呼皇帝的情況始于( ?。?。
A.唐宋時期
B.宋元時期
C.明清時期
D.秦漢時期
【答案】C
【解析】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為記載自己在位的年數而確立的名號,始于西漢武帝,以后的皇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改年號紀年,稱“改元”。先秦、秦漢、兩晉、隋朝,多用謚號稱呼皇帝。唐宋元時期多用廟號,明清多用年號。因為明清皇帝的年號一經確立,很少更改,故以年號稱呼之。
72.將皇帝的女婿稱為“額駙”是從( )開始的。
A.清代
B.漢代
C.明代
D.唐代
【答案】A
【解析】皇帝的女婿,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三國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魏晉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非實官。清代稱皇帝的女婿為額駙。
73.下列國名中,根據封爵定國名的是( ?。?。
A.唐
B.齊
C.明
D.周
【答案】A
【解析】根據封爵定國名的有晉(司馬炎曾被封為晉王)、隋(楊堅曾被封為隋王)、唐(李淵曾被封爵唐國公)、魏(三國曹丕襲位魏王);根據原來的部族定國名的有商、周、秦;以社會流傳的口號定國名的有明(“彌勒降生,明王出世”)。
74.周代男子“字”前的“伯、仲、叔、季”表示( ?。?。
A.大小
B.字
C.氏
D.排行
E.號
【答案】D
【解析】周代男子“字”前的“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伯禽”、“叔向”、“季路”。“字”后加“父”或“甫”表示性別。如“仲山甫”、“仲尼父”等。春秋時普遍方式是加“子”字,如“子產”(公孫僑)、“子有”(冉求)、“子淵”(顏回)等。
75.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會,其作用是( ?。?/p>
A.明貴賤
B.別婚姻
C.表贊美
D.取名字
【答案】B
【解析】“姓”代表氏族的血統,起源于母系社會,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志。
76.古人常在名和字以外還有號,又稱別號,一般為尊稱或美稱,如陸游的號是( ?。?。
A.青蓮居士
B.稼軒
C.放翁
D.東坡居士
【答案】C
【解析】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A項,李白,號青蓮居士。B項,辛棄疾,號稼軒。D項,蘇東坡,號東坡居士。
77.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劉備,名備,字玄德。一般情況下,名供長輩稱呼,用來自稱則有謙恭之意?!氨凹鹤鹑恕笔侵腥A民族的傳統美德。劉備與曹操會面時,他的自稱和對曹操的稱呼應是( ?。?。
A.備、操
B.玄德、操
C.備、孟德
D.玄德、孟德
【答案】C
【解析】劉備見曹操自稱“備”有謙恭之意,稱呼曹操時用曹操的字“孟德”,顯尊重、親切。
78.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主人公郭靖、楊康名字來自歷史上的“靖康之變”?!熬缚怠笔侵福ā 。?。
A.河南開封
B.宋欽宗年號
C.宋徽宗廟號
D.宋高宗謚號
【答案】B
【解析】靖康(1126~1127年)是宋欽宗的年號,也是北宋的最后一個年號。
79.2010年春節期間,一條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節來臨,恭祝家庭順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學業乾隆,成績嘉慶,前途道光,財富咸豐,德才同治,心情光緒!”請根據相關的導游知識判斷:康熙、雍正、乾隆等稱號應屬( ?。?。
A.陵號
B.年號
C.謚號
D.廟號
【答案】B
【解析】康熙、雍正、乾隆分別是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的年號。
80.王安石又稱“王臨川”,這里的“臨川”是稱王安石的( ?。?/p>
A.名
B.字
C.號
D.地望
【答案】D
【解析】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北宋撫州臨川人?!芭R川”即為王安石“地望”。
81.“隋煬帝”的“煬”屬于( ?。?/p>
A.謚號
B.廟號
C.尊號
D.全稱
【答案】A
【解析】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謚號始于西周,屬于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屬于貶斥的有煬、厲、靈、幽等。
82.古代帝王陵寢的名號叫陵號,始于( ?。?。
A.秦朝
B.商朝
C.東漢
D.西漢
【答案】D
【解析】封建帝王陵寢的名號叫陵號,始于西漢,如長陵、陽陵、杜陵、霸陵等。
83.周文王、漢高祖、皇太后、康熙分別是( ?。?。
A.廟號、尊號、年號、謚號
B.尊號、年號、廟號、謚號
C.謚號、廟號、尊號、年號
D.謚號、尊號、廟號、年號
【答案】C
【解析】周文王的“文”指謚號,謚號不獨立使用,多與廟號結合;漢高祖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皇太后屬于尊號;康熙則為年號。
84.謚號、廟號、年號分別始于( ?。?。
A.西周、商代、漢代
B.商代、西周、唐代
C.西周、漢代、商代
D.商代、西周、宋代
【答案】A
【解析】謚號始于西周,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廟號始于商代,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年號始于漢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是指用于紀年的名號。
85.“大長公主”是指皇帝的( )。
A.平輩姊妹
B.長輩姑母
C.長輩姨嬸
D.外甥女
【答案】B
【解析】漢代開始皇帝之女稱作公主,皇帝的姊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母稱大長公主。
86.“武”這個謚號是屬于( ?。?/p>
A.褒揚
B.貶斥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謚號始于西周,屬于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屬于貶斥的有煬、厲、靈、幽等。
87.廟號始于商代,而一般認為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則始于( ?。?/p>
A.漢代
B.周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A
【解析】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漢代以后,其標志前綴先是“祖”或“宗”字,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稱“祖”,如“高祖”、“太祖”、“世祖”等。南北朝開始,至唐朝無帝不稱“宗”。明、清時前幾個皇帝有都稱“祖”的現象,如“明太祖”、“明成祖”,“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等。
88.清高宗愛新覺鑼·弘歷又稱乾隆皇帝,請問:高宗、乾隆分別是指帝王的( ?。?/p>
A.謚號、廟號
B.謚號、年號
C.廟號、尊號
D.廟號、年號
【答案】D
【解析】高宗、乾隆分別是指帝王的廟號和年號。
89.“后”、“王”的稱謂源自( )社會。
A.原始
B.封建
C.奴隸
D.西周
【答案】A
【解析】奴隸社會中最高統治者可稱為“后”、“王”、“天子”?!昂蟆薄ⅰ巴酢钡姆Q謂源自原始社會;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都成為“王”。
90.太平興國為( )的年號。
A.明太祖
B.宋太宗
C.清太祖
D.光武帝
【答案】B
【解析】宋太宗的年號是太平天國。
91.根據發跡地定國名的是( ?。?/p>
A.漢
B.晉
C.唐
D.明
【答案】A
【解析】根據發跡地定國名的有漢(劉邦從漢中起兵戰勝項羽建立西漢)。B項和C項,晉(司馬炎曾被封為晉王)、隋(楊堅曾被封為隋王)、唐(李淵曾被封爵唐國公)、魏(三國曹丕襲位魏王)是根據封爵定國名的。D項,明是以社會流傳的口號定國名的,“彌勒降生,明王出世”。
92.下列朝代中,每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的朝代是( )。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案】D
【解析】自清代開始,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清高宗只用乾隆。
93.姓在中國古代早期是一個氏族的號,如黃帝姓( )。
A.姬
B.姜
C.風
D.贏
【答案】A
【解析】姓在中國古代早期是一個氏族的號,如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商族姓“子”、周族姓“姬”等等。在奴隸社會中貴族有姓,平民和奴隸無姓。
94.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都稱為( ?。?。
A.后
B.王
C.天子
D.皇帝
【答案】B
【解析】奴隸社會中最高統治者可稱“后”、“王”、“天子”;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都稱為“王”。
95.每一政權國號名稱雖然是人命名的,但取名總有某種依據。例如“清”是按( ?。┒▏?。
A.吉祥文義
B.同音通假
C.發跡地
D.社會上流行口號
【答案】B
【解析】清是以同音通假定國名的。A項,根據吉祥文義定國名的有元(《易》爻辭:“大哉乾元”)。C項,根據發跡地定國名的有漢(劉邦從漢中起兵戰勝項羽建立西漢)。D項,以社會上流傳的口號定國名的有明(“彌勒降生,明王出世”)。
96.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不能直接稱呼自己長輩的名字是當時流行的一種規矩。凡遇與自己長輩名字相同的字,則需要用改字或缺筆等辦法來躲開。這一規矩稱之為( ?。?。
A.國諱
B.公諱
C.禁忌
D.私諱
【答案】D
【解析】“避諱”就是不直接說出或寫出君主或尊長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長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缺筆或改變讀音的辦法來回避。每一朝代的皇帝之名是當時的“國諱”或“公諱”;孔丘之名唐后各代均避諱,稱圣諱;長上之名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
97.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相繼建立過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其中的陳( ?。?。
A.以發跡地定國名
B.以封爵定國名
C.以文義命名
D.以姓氏命名
【答案】D
【解析】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國名的有陳(南朝陳為陳霸先建立)。A項,根據發跡地定國名的有漢(劉邦從漢中起兵戰勝項羽建立西漢)。B項,根據封爵定國名的有晉(司馬炎曾被封為晉王)、隋(楊堅曾被封為隋王)、唐(李淵曾被封爵唐國公)、魏(三國曹丕襲位魏王)。C項,根據吉祥文義定國名的有元(《易》爻辭:“大哉乾元”)。
98.明太祖是朱元璋的( )。
A.廟號
B.尊號
C.謚號
D.年號
【答案】A
【解析】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明太祖是朱元璋的廟號。B項,尊號是指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又稱為“徽號”,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等。C項,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D項,年號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
99.中國歷史上“明”國號的由來是( ?。?/p>
A.根據吉祥文義定
B.按同音通假定
C.以社會上流行口號定
D.根據發跡地定
【答案】C
【解析】明朝“國號“是以社會上流傳的口號定國名的,有“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之說。A項,根據吉祥文義定國名的有元(《易》爻辭:“大哉乾元”)。B項,按同音通假定國名的有清(同“后金”之“金”)。D項,根據發跡地定國名的有漢(劉邦從漢中起兵戰勝項羽建立西漢)。
100.“帝”字從( )始與謚號結合后,也成為廟號,如“漢文帝”、“魏文帝”、“晉文帝”等。
A.商代
B.周代
C.秦代
D.漢代
【答案】D
【解析】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帝”字從漢代始與謚號結合后,也成為廟號,如“漢文帝”、“魏文帝”、“晉文帝”等。
101.下列幾個朝代,根據王朝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定國名的是( ?。?。
A.秦、漢、隋、唐
B.晉、隋、唐、魏
C.蜀、吳、明、清
D.隋、唐、蜀、吳
【答案】B
【解析】國號名稱的主要由來:①根據原來的部落、部落聯盟的名稱定國名,如商、周、秦;②根據發跡地定國名,如西漢、宋;③根據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定國名,如晉、隋、唐、魏;④根據吉祥文義定國名,如明;⑤以同音通假定國名,如清;⑥根據政權所在地定國名,如蜀、吳。
102.清代親王之女稱( )。
A.格格
B.多羅格格
C.和碩格格
D.固山格格
【答案】C
【解析】清代皇帝之女不稱“格格”,只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國公”等人之女才依次稱為和碩格格、多羅格格、固山格格、格格等。
103.( )為帝王的尊號和廟號。
A.太上皇、漢高祖
B.乾隆皇帝、明太祖
C.皇太后、建武中元
D.高皇帝、萬歲通天
【答案】A
【解析】尊號是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又稱誒“徽號”,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等;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
104.“烈”這個謚號的性質是屬于( )。
A.表揚
B.貶義
C.同情
D.其他
【答案】A
【解析】謚號是一些相對固定的字,大致分三類:①表揚性質的,有文、武、景、惠、烈、昭、康等;②批評性或帶貶義的,有厲、靈、幽等;③表示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
105.下列( )屬于廟號。
A.周平王
B.宋太祖
C.慈禧
D.乾隆
【答案】B
【解析】廟號是指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芍?,宋太祖屬于廟號。A項,周平王是謚號。C項,慈禧為尊號。D項,乾隆是年號。
106.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謚號是( ?。?。
A.孝端
B.孝誠
C.孝恭
D.孝慈
【答案】D
【解析】謚號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包括朝鮮、越南、泰國、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據其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而給予的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明太祖的皇后是孝慈高皇后馬氏。
107.皇帝的母親和姑母依次稱為( ?。?。
A.皇太后、長公主
B.太皇太后、大長公主
C.皇太后、大長公主
D.太皇太后、長公主
【答案】C
【解析】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皇帝的姑母稱為大長公主,皇帝的祖母稱為太皇太后,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
108.“長公主”是皇帝的( ?。?/p>
A.姊妹
B.大女兒
C.外甥女
D.姑母
【答案】A
【解析】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姑母稱為大長公主。
109.下列中國古代四位皇帝的稱號中,使用謚號的是(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唐高宗
D.永樂帝
【答案】B
【解析】謚號始于周初,為帝王死后,其繼嗣者及臣下根據其平生事跡和品行特點所給予的相應稱號。秦廢而不用,漢初恢復,以后遂成定制。謚號所用之字多為褒揚溢美之詞,包括文、武、景、惠、莊、烈、昭、敬、英、成等,多數帝王的謚號與其一生的所作所為并不相符,甚至是虛偽的吹捧。但有的也含有同情或貶損之意,如漢哀帝的“哀”、隋煬帝的“煬”等。
110.下列謚號中,不屬于平謚的是( ?。?。
A.懷
B.悼
C.閔
D.恭
【答案】D
【解析】謚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一般分為美謚、惡謚、平謚三種形式,具體為美謚如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等;惡謚如厲、靈、煬等;平謚如懷、悼、哀、閔、殤等。
111.中國古代的“避諱”起源于( )。
A.周朝
B.秦朝
C.春秋戰國時期
D.漢朝
【答案】A
【解析】避諱始于周朝,行于秦漢,盛于隋唐,嚴于兩宋,苛于清代,民國成立后廢除。
112.帝王死后,根據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廟祭祀,并追尊為某祖、某宗,這就是( ?。?。
A.謚號
B.徽號
C.年號
D.廟號
【答案】D
【解析】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A項,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B項,徽號是指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稱號。C項,年號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
113.古人常有字、號(或稱“別號”),如辛棄疾字幼安,號( ?。?。
A.易安
B.稼軒
C.子昂
D.希文
【答案】B
【解析】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114.“周文王”、“漢高祖”、“皇太后”、“康熙”分別屬于( )。
A.廟號、尊號、年號、謚號
B.尊號、年號、廟號、謚號
C.謚號、廟號、尊號、年號
D.謚號、尊號、廟號、年號
【答案】C
【解析】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如 “漢高祖”、“明太祖”;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如“周文王”、“周貞定王”;年號是指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如“康熙”、“乾隆”;封建社會對帝后在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稱號即為尊號,如“太上皇”、“皇太后”。
115.下列謚號中,屬于平謚的是( ?。?/p>
A.厲
B.煬
C.靈
D.閔
【答案】D
【解析】謚號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分為三類。屬于表揚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康等,如“經緯天地日文”、“威強睿德日武”、“布義行剛日景”、“柔質慈民日惠”;屬于貶義的有煬、厲、靈、幽等,如“好內遠禮日煬”、“殺戮無辜日厲”等;屬于表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如“恭仁短折日哀”。ABC三項表貶義。
116.“開皇之治”、“文景之治”、“《清高宗實錄》”蘭個專有名詞中的“開皇”、“文景”、“高宗”依次分別是( ?。?/p>
A.謚號、廟號、年號
B.年號、廟號、謚號
C.年號、謚號、廟號
D.徽號、年號、廟號
【答案】C
【解析】年號是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褒揚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等。廟號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以題廟室的名號。廟號始于商代,自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
117.清朝的乾隆皇帝的全稱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其中“乾隆”、“高宗”、“純”分別是( )。
A.廟號、謚號、年號
B.廟號、徽號、年號
C.年號、廟號、謚號
D.徽號、謚號、廟號
【答案】C
【解析】年號是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廟號始于商代,自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謚號是指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和品德給予的評定褒貶的稱號,用一些固定的字來表達。
118.明成祖的年號是( ?。?。
A.洪武
B.永樂
C.建文
D.宣德
【答案】B
【解析】明成祖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直至其去世只用了一個年號。A項,“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C項,“建文”是朱元璋長孫朱允炆所用年號。D項,“宣德”是明成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
119.慶典時加給帝王及皇后的尊號叫( ?。?。
A.謚號
B.廟號
C.徽號
D.年號
【答案】C
【解析】古代為頌揚皇帝、皇太后、皇后的功德所上名號稱“尊號”,又稱“徽號”。一般說來,皇帝初登基或遇重大慶典,朝臣照例要為皇帝(有時也包括皇太后、皇后)上尊號。
120.“山陵崩”或“駕崩”是指( )死亡。
A.天子
B.諸侯
C.大夫
D.士人
【答案】A
【解析】死,在古漢語里也是有等級的,不同職級有不同稱謂,如大夫死為“卒”,天子死為“薨”?!榜{崩”是再后的叫法,也做崩、山陵崩,賓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種委婉說法。
121.“衍圣公”是( ?。┵n給孔子46代孫孔宗愿的封號。
A.宋仁宗
B.宋憲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答案】A
【解析】為了張揚禮教,自西漢平帝起各朝皆給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襲封號,宋仁宗至和二年封孔子46代孫孔宗愿為衍圣公,后代沿用該封號。
122.古代對已經過世的母親稱謂錯誤的是( )。
A.先母
B.先慈
C.先考
D.先妣
【答案】C
【解析】古代對已經過世的母親稱謂主要有先母、先慈、先妣。C項,先考是對已離世的父親的稱呼。
123.清代以前帝王的姑母稱為( )。
A.公主
B.長公主
C.大長公主
D.公主
【答案】C
【解析】公主為皇帝女兒的封號,皇帝的姐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124.戰國時秦國及秦王朝對平民的稱呼是( ?。?。
A.百姓
B.黎民
C.黔首
D.庶人
【答案】C
【解析】黔首是戰國時秦國及秦王朝對平民的稱呼。A項,古代庶民無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百姓是貴族的通稱,戰國后演化為平民。B項,黎民來自于被打敗的九黎人,泛指平民。D項,周代統治族居住在國中及國郊,稱為國人。國人中的上層為卿、大夫、士,下層為庶人。
125.中國哪位皇帝壽命最長( ?。?。
A.李世民
B.乾隆
C.康熙
D.劉邦
【答案】B
【解析】乾隆帝弘歷,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慶四年。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126.以下姓氏中以國名為來源的一組是:( ?。?。
A.陳、魏、許、宋
B.蔡、齊、燕、王
C.張、李、許、陳
D.陳、宋、黃、劉
【答案】B
【解析】姓氏是指家族系統的稱號,為姓和氏的合稱。中國的姓源于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作為一個血緣家族的稱號。氏隸屬于姓。自秦漢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姓在母系氏族社會以后,逐漸增多,來源極廣。主要來源于封國名、謚號、爵位名、官名、居地、職業等。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為重耳的簡稱;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B項,蔡、齊、燕、王都為國名。AC兩項,許不是國名,D項,黃、劉不是國名。
127.在奴隸社會中女子稱姓,男子稱( ?。?。
A.名
B.字
C.氏
D.號
E.夫
【答案】C
【解析】氏是姓的分支,姓不變化而氏的變化很大,隔一兩代就可能改變。A項,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命名。B項,名和字往往有意義上的聯系,如義相同或相近:屈平,字“原”(屈原)等。D項,號也叫別號、別字,可以自取,字數較自由,取號之風盛于唐以后的宋,以后文人幾乎無不取號。
128.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其名號即為( )。
A.謚號
B.尊號
C.年號
D.徽號
E.廟號
【答案】E
【解析】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漢代以后,其標識字首先是“祖”、“宗”字。A項,謚號的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跡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謚號不獨立使用,或與廟號結合,或為全稱的組成部分。B項,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頌揚作稱號即為尊號。C項,年號是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D項,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頌揚作稱號即為尊號,又稱“徽號”,如“太上皇”、“皇太后”等。
129.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為( ?。?/p>
A.陵號
B.尊號
C.廟號
D.徽號
E.年號
【答案】E
【解析】年號是封建帝王即位后為紀年而設置的稱號,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A項,封建帝王陵寢的名號叫陵號,始于西漢,如長陵、陽陵、杜陵、霸陵等。B項,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頌揚作稱號即為尊號。C項,帝王死后,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漢代以后,其標識字首先是“祖”、“宗”字。D項,封建社會對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頌揚作稱號即為尊號,又稱“徽號”,如“太上皇”、“皇太后”等。
130.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號,始于( )時期,我國歷史上正式改元是從此開始。
A.周文王
B.秦始皇
C.漢高祖
D.漢武帝
【答案】D
【解析】年號,是中國古代獨創發明的產物,除用于紀年以外,還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年號真正使用的開創制度,當發源于中國漢朝皇帝漢武帝劉徹,從此在中國長達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
131.秦人姓贏,原居今甘肅?。ā? )部一帶。
A.東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答案】A
【解析】秦人姓贏,原居隴右(今甘肅東部)一帶。秦襄公因救援幽王和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春秋時秦國以雍城(今鳳翔縣南)為都。秦穆公時,勵精圖治,國力大大增強,滅掉秦以西的戎狄部落,成為西方大國,因此被稱為“秦秋五霸”之一。
132.蔡倫的封號是( )。
A.博望候
B.龍亭候
C.武侯
D.留候
【答案】B
【解析】蔡倫(約61~121年),字敬仲,永平十八年(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宦者,建初元年(76年)任小黃門。蔡倫先后因侍奉4個幼帝,官至中常侍,封為龍亭侯。B項,張騫曾被封為博望候。C項,諸葛亮曾被封為武侯。D項,張良曾被封為留侯。
133.張騫、蔡倫、張良、諸葛亮的封號依次是( ?。?/p>
A.博望侯、龍亭侯、留侯、武侯
B.龍亭侯、博望侯、留侯、武侯
C.留侯、武侯、龍亭侯、博望侯
D.留侯、龍亭侯、武侯、博望侯
【答案】A
【解析】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他運籌帷幄,佐劉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武鄉侯指諸葛亮,建興元年,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死后謚號忠武侯。博望候指張騫,元朔六年,張騫隨衛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就被封龍亭縣的五百戶為其采邑,蔡倫為龍亭侯。
134.( )為帝王的尊號和廟號。
A.太上皇、漢高祖
B.周貞定王、明太祖
C.皇太后、建武中元
D.高皇帝、萬歲通天
【答案】A
【解析】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號,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后世多稱為漢高祖。B項,周貞定王是周元王兒子的謚號,明太祖是朱元璋的謚號。C項,皇太后是中國古代皇帝法定母親的尊號,建武中元是漢武帝劉秀的第二個年號。D項,高皇帝是漢劉邦的尊號,萬歲通天是武則天的年號。
三、術語解釋題
1.郡望
答:郡望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為人們所仰望,實際指某一姓氏的社會影響。由于推崇高門大姓,人們注意出身,看重門第,便產生了“郡望意識”。
2.年號
答:年號是指中國古代帝王為記載自己在位的年數而確定的名號,始于西漢武帝,以后的皇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改年號紀年,稱“改元”,皇帝的年號多用兩個字。元代以前,皇帝的年號常因出現“祥瑞”或發生重大事件等原因而更改,因而一個皇帝可能有多個年號。明清時期,皇帝的年號一經確立,一般不再更改,一個皇帝通常只有一個年號,古后人常以年號作為該皇帝的代稱。
3.謚號
答: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4.避諱
答: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一種特有的歷史現象?!爸M”是指帝王、“圣人”、長官以及尊者的名字,平時用到這些字時必須設法避開或改換,叫避諱。按照所避諱字的不同,一般將避諱分為“國諱”、“家諱”和“圣諱”三種。
歷代避諱方法有三種:①改字法,是對帝王及尊者之名改用其他代替。如漢代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改“恒山”為“常山”。②空字法,是將應當避諱的字空出來不寫,或空圍“口”,或作“某”,或直書“諱”字。如東漢許慎在作《說文解字》時,對當世皇帝漢安帝劉祜以及上至光武帝劉秀凡五代帝王之名,皆取空字法,只作“上諱”二字,不解釋它們的形、音、義。③缺筆法,是對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筆不寫。如清圣祖(康熙)名玄燁,清代人為避諱,凡遇“玄”均少寫最后一點。另外,封建主義還有“諱嫌名”的做法。即與所避之字聲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也要避諱,如唐代詩人李賀,其父名李晉肅,“晉”與“進”同音,因“諱嫌名”而不得考進士。避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體現。
四、論述題
1.漢語中與“名”、“姓”有關的成語甚多,請任舉三例,并簡單分析一下古代的“姓”、“名”、“字”與今天我們常說的“名字”之間的關系。
答:(1)與“名”、“姓”相關的成語
二姓之好、改名易姓、顯姓揚名。
(2)“姓”、“名”、“字”與“名字”之間的關系
①姓
a.姓氏是標志社會結構中一種血緣關系的符號。中國姓氏的產生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那時的人們按母系血緣分成若干氏族,每個氏族都以圖騰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區別的族號,這個族號就是“姓”。《說文解字》中說:“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
b.而現在人們常說和常用的不再是母系氏族時期的從女的“姓”,而是父親的姓氏。
②字
字是古代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字”的這一意義在現在已經不再使用,而“字”往往和“名”一起使用,表示“姓名”的意義。
③名
古代,人們在姓氏之外,還會取“名”、“字”和“號”?!懊钡母拍畲蟾旁谑献迳鐣鸵呀洺霈F了,《說文解字》中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薄抖Y記·檀弓上》記載:“幼名,冠字”。注疏說:“名以名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初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字由名演化而來,所以統稱為“名字”。名一般用于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而字則用于下對上、少對長或對他人尊稱。
總之,現在人們常用的“名字”只是古代的“名”,它和古代的“姓”、“名”、“字”相比,意義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2.古代對不同年齡有哪些稱謂?
答:古人對特定的年齡階段,有專門的稱謂,從小到大依次為:
(1)襁褓:原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后來以此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總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頭發扎成髫,稱為總角;
(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為兒童頭上扎起來下垂的短發;
(5)束發、成童:十五歲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髫;
(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7)及笄:女子十五歲左右,古代女子十五歲時就把頭發簪起;
(8)弱冠:指男子二十歲;
(9)而立:三十歲;
(10)不惑:四十歲;
(11)知天命、半百:五十歲;
(12)花甲:六十歲;
(13)古?。浩呤畾q;
(14)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15)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16)期頤:一百歲。
3.中國古代皇族、皇戚的稱呼。
答:皇族、皇戚為最高統治階級的代表,對他們具有專門的稱呼,且不同的朝代稱呼也具有差異。具體為:
(1)對皇帝的稱呼:在原始社會稱“后”、“王”,西周出現“天子”,自秦始皇始稱“皇帝”;
(2)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后;
(3)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
(4)皇帝的母親:稱皇太后;
(5)皇帝的正妻:稱皇后;
(6)皇帝的諸妾:稱統稱嬪妃,有美人、貴人、才人、昭儀、婕妤、貴妃、貴嬪等稱號;
(7)皇帝的諸子中,皇位的法定繼承人稱:皇太子,又稱太子;
(8)皇帝的女兒:稱公主;
(9)皇帝的姊妹:稱長公主(漢代);
(10)皇帝的姑媽:稱大長公主;
(11)皇帝的女婿:稱駙馬,清朝稱額駙。
4.“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請寫出詞中講到的幾個封建帝王的帝號全稱和名字,并說出其所處朝代或所屬民族的帝王陵墓形式。
答:“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為毛主席著名的詞句,其中涉及封建帝王的帝號全稱和名字,及其朝代或所屬民族的帝王陵墓形式分別如下:
(1)帝號全稱及名字
①秦始皇,嬴政;
②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劉徹;
③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李世民;
④宋太祖,年號“建隆”,趙匡胤;
⑤謚號為圣武皇帝,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2)陵墓形式
①秦漢兩代,方上;
②唐代,以山為陵;
③宋代,恢復方上,但規模較?。?/p>
④元朝帝王一般實行蒙古族密葬。
5.古代對避諱有哪些要求?
答: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一種特有的歷史現象。“諱”是指帝王、“圣人”、長官以及尊者的名字,平時用到這些字時必須設法避開或改換,叫避諱。按照所避諱字的不同,一般將避諱分為“國諱”、“家諱”和“圣諱”三種。
(1)國諱
如秦始皇嬴政時,改正月為端月,其父名子楚,《呂氏春秋》就改楚為荊;漢高祖劉邦時,改邦為國。
(2)避圣人、尊者諱
漢淮南王劉安之父劉長,避長而用修。
(3)避惡人諱
“人自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恥姓秦”,即恥于與南宋奸臣秦儈同姓。
(4)其他忌諱
古人諱言錢而日“孔方兄”,諱言大小便日“更衣、出恭”,諱言死則日“駕崩、仙逝、坐化、作古”等。
6.清朝人關后的第二位皇帝玄燁的全稱是:“圣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請在全稱中劃分出廟號、徽號、謚號,指出該皇帝的年號,并對上述四種稱號加以概括解釋。
答:(1)廟號是圣祖。廟號為古代帝王死后,其神主奉祀于太廟所用的稱號。最早在商朝即已出現,秦始皇棄而不用,后代開始沿用。
(2)徽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仗柺亲鹛柕膭e名,即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稱號。
(3)謚號是仁。謚號始于周初,為帝王死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秦廢而不用,漢初恢復,以后遂成定制。
(4)年號:康熙。年號為皇帝記錄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
7.中國姓氏產生于什么時候?“姓”與“氏”的區別在哪里?
答:(1)中國姓氏的產生
中國的姓氏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會。那時的人們按母系血緣分成若干氏族,每個氏族都以圖騰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區別的族號,這個族號就是“姓”。“氏”的產生比“姓”要晚一些,這是因為同一母系血統的氏族子孫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為若干支族遷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個支族都要有一個區別于其他支族的稱號,這個稱號就是“氏”。一個氏族分成多少個支族,就有多少個氏。進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區別以外,又帶上了濃厚的階級色彩,特別是氏,都是由統治者賜封而得來的。姓與氏混合為一,大約在秦漢時代。
(2)“姓”與“氏”的區別
姓代表母系血統,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姓區別血統,氏區別子孫。這就是姓與氏在最初階段的根本區別。
8.中國姓氏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答:中國姓氏的來源相當復雜,主要有:
(1)最早產生的姓,即原有意義上的姓,后人以姓為氏。它們多帶女字旁,如姜、姬、姚、姒、贏等。
(2)以國邑為氏。如魯、衛、晉、虞等。
(3)以官職為姓。如司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錢、宗、帥等。
(4)以祖父或父親的名或字為氏,這是宗法制的明顯特點之一。如牛、關、柯、豐等。
(5)以排行次第為氏,這也是宗法制的一種體現。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為子孫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則可稱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號、謚號為氏。爵號以王、侯二氏最為突出。謚號如文、武、穆、宣、閔、簡等。
(7)以居住地為氏。這一類人沒有資格得到封賞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為氏。如西門、東郭、東方等。
(8)以職業或技能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為氏。這類姓氏不多,但卻很有意思。如李、林、昃等。
(10)避諱改氏和皇帝賜姓。如姬改為周、淳于改為于等。
(11)由少數民族的稱呼轉化而來,成為漢姓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宇文、鮮于、尉遲、慕容、長孫、賀蘭等。
9.中國人的“名”與“字”有哪些區別與聯系?
答:古代的中國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來,所以統稱為“名字”。由于故人注重禮儀,因此稱名稱字大有講究。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或對他人尊稱,在多數情況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禮貌的。從歷代的取字情況看,名與字有密切關系,也可以說是“因名取字”,古人稱為“名之與字,義相比附”,這“義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條原則。
(1)中國人的“名”與“字”的區別
①名與字意義相反。如鄭公孫黑字子皙,皙為膚色白,黑與白字義相反。
②名與字的意義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為水,辛為金,名壬字辛,取水生于金之意。
(2)中國人的“名”與“字”的聯系
①名與字意義相同。如楚國大詩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與原同義。
②名與字的意義相關。如魯國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屬老二,故字仲尼。
- 2019年中國農業銀行招聘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機電工程與實務:通關精要及真題全解(2014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名師通關精要”系列輔導叢書·第1版)
- 2019年下半年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銀行管理(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
- 綜合素質(中學)標準命題預測試卷及專家詳解(國家教師資格統一考試精品教材系列·2014最新版)
- 2019年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全國導游基礎知識
- 2014銀行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真題分章練習·沖刺模擬試卷:銀行業專業實務公司信貸
- 神機妙算大比拼
- 古琴藝術考級教材
- 2014銀行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真題分章練習·沖刺模擬試卷:銀行業專業實務風險管理
- 2019年統計師《統計工作實務(中級)》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浙江導游基礎知識
- 2019年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甘肅導游基礎知識
- 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點精講·真題自測:社會工作綜合能力(2017初級)
- 2019年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四川導游基礎知識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視頻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