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課后習題

模塊一 楊月蓉《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課后習題

上編 語法

第1章 語法概說

1.什么是語法?怎樣理解語法的抽象性?

答:(1)語法的含義

語法是詞的構造、變化規則和組詞成句的規則的總和。其中,詞的構造、變化規則是詞法,組詞成句的規則是句法。

(2)語法的抽象性

詞法和句法都是從無數的語言現象中抽象概括出來的。

例如“漢語雙音節動詞可以重疊,其重疊形式是‘ABAB’”,這個規則是概括了很多雙音節動詞的重疊現象得出的:“打聽——打聽打聽”、“休息——休息休息”、“了解——了解了解”等等。

在概括語法規則時,舍棄了各個詞的具體意義,只抽象出一般的、普遍的規則。

例如“風把門吹開了。”“警察把小偷帶走了。”“哨兵把敵人打死了。”這些句子的意義各不相同,但都是主謂句,都有介詞“把”引進動作的對象,詞語排列順序都是“(名+‘把’+名+動)”。于是概括出漢語中的“把”字句。

2.有人說漢語有好多種語法。他說的“語法”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

答:(1)這里的“語法”指的是語法學家的語法學說,即語法學家對客觀的語法規則的主觀認識。由于各人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分析時掌握的材料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深度不同,這樣同一種語法在不同的語法學家的著作中就可能呈現不同的情況,產生一些分歧,像漢語中詞與短語的分界、詞類劃分、單句復句的區別等都是漢語語法研究中長期爭論未決的問題。

(2)這種現象實際是說語法學家對客觀語法規則的主觀認識不同。其產生的原因是:

由于各人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分析時掌握的材料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深度不同,同一種語法在不同的語法學家的著作中就可能呈現不同的情況,產生一些分歧。

從語法學家的主觀意圖來說,他們總是力求全面正確地反映客觀存在的語法規律,但是主觀認識與客觀規律之間總有一定的距離,人們認識反映客觀規律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逐步深化、不斷發展的過程。

由于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動態的,在緩慢變化著,因此,人們對語法規律的認識過程永遠不會完結,絕對正確的語法學說是不存在的,要求所有人意見完全一致也是不現實的。

3.什么是語法意義?語法意義與詞匯意義有什么不同?

答:(1)語法意義是由語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意義。如“調查調查”有表示動作時間短暫的意義,這種意義是由動詞重疊這種語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語法意義。

(2)語法意義和詞匯意義的不同:

詞匯意義是客觀事物或現象在人腦中的概括反映。

如“調查”的詞匯意義是:“為了了解情況而進行考察。”

語法意義是由語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意義,它表示類的意義,一般可以類推。

如“調查方言”與“方言調查”不同,前者兩個詞之間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后者兩個詞之間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這也是語法意義,它在詞與詞的結合中由語序表現出來。

4.什么是語法形式?漢語有哪些重要的語法形式?

答:(1)語法形式是語法意義的表現形式。世界上各種語言的語法形式不盡相同,不同的語法形式形成各種語言不同的語法特點。

(2)漢語重要的語法形式可以分為兩類:

顯性語法形式,是指可以從聽覺或字面感知的語法形式,如語序、虛詞、重疊、語調、重音、停頓等;

隱性語法形式,是指不能從聽覺或字面上感知,要經過一定的語法分析才能發現的語法形式,如結構的層次、可能的變換形式等。

5.語序和虛詞在漢語句法結構中有些什么重要作用?

答:語序和虛詞是漢語表達語法意義的兩種重要的語法形式。

(1)語序是指詞在短語或句子中的排列順序。語序在漢語句法結構中的作用表現在:

漢語中,詞的排列順序比較固定,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語序,說出的就不成話。

例如“圖書館、他、到”有六種排列順序,但只有“他到圖書館”合乎漢語語序。

相同的詞,用不同的語序排列,詞與詞的結構關系往往不同。

例如“我看”是主謂短語,“看我”則是動賓短語。

有時語序顛倒,結構關系不變,但詞與詞的語義關系改變,詞匯意義完全不同。

例如 “人民愛總理”和“總理愛人民”都是主謂短語,但“人民”在前句中是動作的施事,在后句中是動作的受事。

不同的語序有時還能表示說話人對事物的不同認識或評價。

例如“客來了”中,客是有定的,含有說話人早就知道要來客的意思;而在“來客了”中,客是無定的,有客人意外來臨的意思。

(2)虛詞的作用

虛詞是專門表示語法意義的語法成分,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虛詞在漢語句法結構中的作用表現在:

有的詞語之間如果沒有虛詞就不能組合。

例如“小王(的)書”、“激動(得)哭起來”,去掉虛詞都不成話。

有的詞語之間沒有虛詞,雖然也能成立,但結構關系不明顯。

例如“我們老師”可以是偏正短語或者復指短語,但是如果說成“我們的老師”就沒有歧義了。

相同的詞語,用或不用虛詞,用不同的虛詞,都可能使結構關系不同。

例如,“借書”與“借的書”,前者是動賓短語,后者用了“的”,是偏正短語;“張老師和學生”與“張老師的學生”,前者用的“和”,是聯合短語,后者用的“的”,是偏正短語。

虛詞常被看作表示某種結構關系的標志。

例如,“的”是定中結構的標志,“得”是述補結構的標志,“地”是狀中結構的標志。

6.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的關系怎樣?

答:語法形式是語法意義的表現形式。語法意義是由語法形式表現出來的意義。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相輔相成。

(1)語法形式是表現語法意義的,不表示任何語法意義的形式不是語法形式。

例如,我們說漢語中重疊是一種語法形式,是因為動詞、形容詞和量詞重疊都能表示出某種語法意義。有些詞也有字面重疊的形式,如“剛——剛剛、常——常常”,但這些重疊形式沒有增加語法意義,只是構成了另一個詞,這種重疊就不是語法形式,只是一種構詞方式。

(2)語法意義要通過語法形式才能表現出來,沒有相應的語法形式的意義不是語法意義。

例如,“吃了飯就出發。”和“吃完飯就出發。”前句的完成意義是用虛詞“了”表示的,屬于語法意義;后句的完成意義是用動詞“完”表示的,屬于詞匯意義。

(3)不同語言的語法意義和語法形式有不同的情況。

例如,同樣是表達動作發生過去的意義,英語用動詞加后綴“—ed”的詞形變化表示;漢語用動詞加虛詞“了、過”的形式。

(4)一種語言中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又不是一一對應的,一種語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種語法意義,不同語法形式又可以表示多種語法意義。

例如,“學習文件”既可以表示偏正關系,又可以表示動賓關系,而顯性語法形式沒有什么不同。“我的朋友”與“我朋友”都是偏正關系,但語法形式有所不同。

7.語法關系和語義關系有什么不同?

答:語法關系和語義關系的不同體現在:

(1)語法關系是由語序、虛詞等語法形式反映出來的結構關系,如主謂關系、動賓關系、聯合關系、偏正關系、中補關系等。

例如“小李不吃了”這句話表現的語法關系是主謂關系。

(2)語義關系是在詞的組合中所隱含的客觀事物或現象相互之間的關系,如動作與施事、受事、時間、地點、工具等。

例如同是“小李不吃了”這句話表現的語義關系是施事與動作關系。

8.漢語語法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對漢語語法研究有什么影響?

答:(1)漢語語法主要有四大特點:

漢語缺乏形態變化,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漢語中大多數實詞可以作多種句子成分;

漢語中詞、短語和句子的構造原則具有一致性;

漢語有比較豐富的量詞和語氣詞。

(2)漢語語法特點對漢語語法研究的影響,表現在:

漢語語法研究中語序和虛詞的研究意義重大;

漢語中一種詞可以充當多種句子成分,一種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種詞類的詞充當,所以漢語不能單純根據詞在句子中的功能劃分詞類,確定詞性;

詞和短語的基本構造方式一致,掌握了一種單位的構造規則,就很容易掌握另一種單位的構造規則。同時又給詞和短語的區分帶來一定困難,如“小菜”和“小球”,前面一個是詞,后面一個是短語,但它們都是偏正結構,沒有外在形式標志可供辨別。

漢語中短語和句子具有結構上的一致性,所以任何單句我們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短語,把句子分析看成是短語結構分析。

漢語語法研究中,量詞、語氣詞研究也很重要。

9.下面每組句子在結構上有相同之處,請歸納出它們的結構規則,并各仿造一句。

外邊跑進來一個人。

橋上開過去一輛重型卡車。

屋頂上掉下一塊瓦。

棉花被雨淋濕了。

這個建議被大家否決了。

剛買的杯子被小劉摔破了。

答:(1)左邊三個句子都是存現句,其結構規則是:“處所名詞+動詞+人物名詞”,表示“某地存在、出現、消失了某人、某物”。例如:教室里飛進來一只鳥。

(2)右邊三個句子都是被字句,其結構規則是:“名詞1+被+名詞2+動詞+了”。其中,“名詞2-動詞-名詞1”是“施事-動作-受事”的關系。例如:我的糖果被小紅吃了。

10.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虛詞如果去掉之后,哪些不成話,哪些意義和結構不變,哪些意義或結構發生了變化?

我和老王根本不在乎這些。

這篇文章運用了象征的手法。

我回北京住了幾天。

“這種蘿卜多少錢一斤?”“五毛了。”

她是個有心計的姑娘。

孩子的脾氣真不小。

你的腿腳不靈便,摔倒了怎么辦?

答:(1)不成話的句子有;“的”去掉后,“有心計”由原來的形容詞變成了動賓短語。不能再起修飾作用,因此不成句。

(2)意義和結構不變的句子有

(3)意義或結構發生變化的句子有

把“和”去掉后,“我”和“老王”作為并列主語的關系消失。“我”失去獨立性,成為“老王”的修飾語。

把“了”去掉后,“了”表示已完成的意義消失。

“了”在這里傳達了說話者的主觀感情,如表示對價格上漲的不悅。將“了”去掉,這句話就僅是對價格的客觀陳述。

“的”去掉之前,陳述重點在“脾氣”,“孩子”僅作修飾語。將“的”去掉之后,“孩子”在句中的地位提升,與“脾氣”等同了。

“的”去掉之前,句子主要表達的意思是“你的腿腳不方便”。去掉之后,句子著重表達的是“你摔倒了怎么辦?”

11.下面兩個句子在不同地方停頓能表示不同的意義和結構,請用標點符號表示出幾種可能的停頓。

小李他不愿意走了

我們叫老師快點兒

答:(1)中可能的停頓有:a.小李,他不愿意走了。b.小李他,不愿意走了。

(2)中可能的停頓有:a.我們叫老師快點兒。b.我們叫:老師,快點兒。

12.下面的詞哪些有表示某種語法意義的重疊形式,哪些沒有?請歸納出它的規律。

火  風  天  想  跑  個  了解  但是  矮  薄  胖  老實  簡單  介紹  雪白 

筆直  和  條  從  并且

答:(1)普通名詞、連詞、介詞都沒有表示語法意義的重疊形式,如:火、風、但是、和、從、并且。

(2)單音節量詞及準量詞可以重疊表示遍指,重疊形式為“AA”,如:天、個、條。

(3)形容詞重疊可以表示程度加深,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形式為“AA”,如:矮、薄、胖; 雙音節性質形容詞重疊形式是“AABB”,如:老實、簡單;雙音節狀態形容詞的重疊形式是:“ABAB”,如:雪白、筆直。

(4)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的短暫或者嘗試態,單音節動詞的重疊形式為“AA”,如:想、跑;雙音節動詞的重疊形式為“ABAB”,如:了解、介紹。

13.指出下面各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在句子中充當的成分,并說明它們與動詞的語義關系:

門終于打開了。

小王打開了門。

這把鑰匙打不開那道門。

答:(1)中“門”是主語,它是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受事。

(2)中“小王”是主語,是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施事;“門”是賓語;是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受事。

(3)中“這把鑰匙”是主語,是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工具;“那道門”是賓語,是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受事。

推薦閱讀
  1. 陳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2.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812社會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3.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4.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專項突破·英語翻譯與寫作一本通關(5周秒殺寫譯大全)(第5版)
  5. 鄧學鈞《路基路面工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6. 同濟大學數學系《工程數學—線性代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真題考研匯編
  8. 202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鄭超然《外國新聞傳播史》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0. 黎詣遠《宏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616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2. 徐雙敏《行政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13. 楊世銘《傳熱學》(第4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14. 西安交通大學金禾經濟研究中心844中級宏觀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15. 邵津《國際法》(第4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5小時高清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化市| 永康市| 金湖县| 榆树市| 定州市| 大英县| 平江县| 岳阳县| 阜宁县| 通海县| 鄱阳县| 孝感市| 嵩明县| 稷山县| 修文县| 平遥县| 桐梓县| 长垣县| 句容市| 云南省| 泌阳县| 潮州市| 邢台市| 夏邑县| 卢湾区| 汉中市| 南江县| 龙胜| 云浮市| 鄂温| 乃东县| 兴海县| 和田市| 陆川县| 田东县| 民权县| 夏河县| 大厂| 武宁县| 亚东县|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