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基礎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 圣才學習網主編
- 4757字
- 2021-01-06 19:52:42
第8章 言 語
8.1 考點精講
考點1 言語概述
一、語言與言語
1.語言
語言是以詞為基本結構單位,以語法為構造規則的符號系統。它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音義統一的人類交際工具。
2.言語
言語是人們在交際中對語言的運用。它是在個體身上進行的活動,即個體借助語言這種交際工具來傳遞信息的過程,也就是理解語言和用語言來表達思想的過程,它必須遵從這種語言的規范。
3.言語與語言的聯系
(1)言語離不開語言,個體只有遵循語言中的詞匯和語法結構規則,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語言也離不開言語。任何一種語言都必須通過人們的言語活動才能發揮它的交際工具的作用。語言的發展、完善、更新,都離不開人們的言語活動。如果某種語言不再被人們用來進行交際,它就會逐漸從社會中消失。因此,人們的言語活動及其產物是語言客觀存在的基礎。
二、言語
1.言語的功能
(1)交際功能
言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過程,是言語活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言語交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①廣義的言語交際
a.人的內向交流,即內心的“主我”與“客我”的交流;
b.人際交際,即個人間的交際;
c.群體交際,即群體內成員之間及群體之間的交際;
d.大眾傳播,即借助印刷媒體(書刊)和電子媒體(廣播、電視、網絡)進行信息交流。
②狹義的言語交際,是指個人之間直接進行的交際。
③言語交際的功能
a.傳達信息、溝通思想、交流情感、滿足心理需求;
b.對人際關系與心理活動起重要作用。
(2)思維功能
人的思維活動表現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思維活動中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都離不開言語這個工具。同時,思維活動的結果,也是用言語來表達和記錄的。因此,離開了言語,失去了憑借,思維活動是無法進行的。
(3)調節功能
言語的調節功能指言語對人的心理與行為的調節作用。包括:
①言語的自我調節功能,即個體通過內部言語調節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
②言語的個體調節功能,即通過人際間的交談調節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和行為。
(4)創造功能
言語活動具有非常生動和多樣化的創造功能。在言語活動中,人們使用有限數量的語詞和語法規則,但能產生或理解無限數量的語句,而這些語句都是他們以前未曾說過或聽到過的。言語活動的創造功能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2.言語活動的特點
(1)目的性
盲目的言語活動是沒有意義的,人們使用語言,正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滿足某種交際的需要。
(2)開放性
人們在交際中使用的句子種類繁多,而每個句子都是由聲音和單詞構成,因此,言語活動中就有無限擴展語言信息的特點。
(3)規則性
言語活動受語言規則制約,這是因為人們在說話、寫作時,要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才能正常順利地進行交流。
(4)離散性
說話時所運用的語詞,實質上是由一系列離散的數種有限的單元所構成。
(5)社會性和個體性
語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具有較大的穩定性。而言語則是個體運用語言而進行的交際活動的過程。因此,言語是一種心理現象,具有個體差異性和多變性。不僅每個人有自己的言語風格,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其言語表達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三、言語的種類
言語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外部言語中包括口頭言語(對話及獨白言語兩種)和書面言語。
1.對話言語
對話言語包括聊天、座談、辯論、質疑等談話方式,是由兩個或幾個人直接進行交際的言語活動,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言語形式。對話言語有以下四個特點:
(1)合作性
對話的雙方必須能相互理解,同時,相互支持,做出相應的反應,對話言語才能順利地進行。
(2)情境性
對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情境對于對話有很大的影響。
(3)簡略性
對話中,往往用簡單句,甚至單詞句即可達到表達自己思想的目的,而對方也能意會。這時,對話的情境、動作、表情等對其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4)反應性
對話言語中,話題往往缺乏預計性,無法加以事先控制、安排,往往由具體的情境氣氛而引發。
2.獨白言語
獨白言語包括講演、授課、作報告等談話方式,是由個人獨自進行的言語活動。獨白言語的特點:
(1)獨白言語要求連貫,前后呼應,語法結構要嚴謹、完整、具有邏輯性。
(2)獨自言語主要是說話者自己吐露詞句,談論自己說話的主題,而沒有交談者的應答來支持。
(3)獨白言語要求事先有一定的準備和計劃。
3.書面言語
書面言語是一個人用文字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言語。書面言語的特點包括:
(1)展開性
書面言語無法借助于表情和動作來加強其表現力,因此,作者除了借助言語本身,還以充分展開的形式和適當的修辭表達,讀者則根據上下文結構來體驗作者的情感。
(2)隨意性
人們寫作時,允許字斟句酌,閱讀時,又可以反復琢磨和推敲,因此,作者或讀者都可以隨意控制調節感知書面言語的速度,隨意地使用書面言語。
(3)計劃性
書面言語的展開性、隨意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其計劃性。常表現為提綱,腹稿等形式。
4.內部言語
內部言語是一種自問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時的言語活動,是言語的一種特殊形式,與外部言語不同,它是一種不出聲的默語。內部言語有兩大特點:
(1)隱蔽性
通過記錄內部言語活動時發音器官的運動發現,內部言語具有言語發音隱蔽性的特點。實驗證明,內部言語所執行著的信號功能類似于出聲言語,兩者性質是相同的。
(2)簡略性
內部言語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往往可以簡略或壓縮至一個詞或一個短語詞組來代替一系列完整的句子。
考點2 言語活動的生理機制
一、言語的發音機制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和肺。語音一般在呼氣時產生,而僅有少數言語的某些語音是吸氣產生的。
2.喉頭和聲帶
喉頭下連氣管,上接咽部,是由幾塊軟骨構成的一個精巧的小室,小室中間就是聲帶,聲帶是主要的發音體,由附在喉頭上的兩片黏膜形成。聲帶是主要的發音體,聲帶松緊不同就可以產生音高的變化。
3.口腔、鼻腔和咽腔
這些器官都包括有腔室,能起共鳴器的作用。
二、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1.布洛卡區(言語運動中樞)
(1)布洛卡區損傷引起的失語癥通常稱為運動性失語癥或表達性失語癥。
(2)患有布洛卡失語癥病人的特點:①閱讀、理解能力相對保留,但言語的生成不流暢;②布洛卡失語癥病人的言語呈電報式,無法將幾個短語成分協調地構建成一個句子;③患者的復述能力總是受損,命名出現言語重復現象;④布洛卡失語癥患者朗讀困難,書寫也有明顯障礙;⑤布洛卡失語癥患者幾乎總是伴有右側輕偏癱和右側同側偏盲。
2.威爾尼克區(言語聽覺中樞)
(1)威爾尼克區損傷引起的失語癥,稱為接受性失語癥或聽覺性失語癥、威爾尼克失語癥。
(2)患有威爾尼克失語癥病人的特點:①聽覺器官正常,但音素聽覺失調,不能分辨語音,即“言語的聲音不識癥”或“感覺性失語癥”;②對詞的音素組成相對保留,但對它的意義的認知卻受到嚴重的損害;③威爾尼克失語癥患者可能表現為言語過多(多語癥),此現象也稱為言語壓迫;④患者沒有其他神經癥,但偶見右側視野缺損。
3.角回(言語視覺中樞)
當角回損傷時,病人能說話,對口語也能理解;病人能看到字形,卻不能理解字詞的意義,從而產生閱讀障礙,稱為視覺性失語癥。
5.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與言語活動
(1)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對稱性,也稱大腦半球功能專化、功能單側化或優勢半球,是指大腦功能趨向一側化,即某些功能偏向左半球或右半球。
(2)兩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語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該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等。而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等則定位于右半球。
考點3 言語的感知和理解
一、口頭言語的感知
1.言語語音的分析
(1)從發音器機制看語音作用
①語音由人的運動分析器發出,自然有其生理學規律。
②從聲學上講,語音是復合音,可用音高、音長、響度和音色等要素來衡量。
(2)利用語圖研究語音
語音是復合音,借助語圖儀,可以將組成語音的基礎和附加的單純音——陪音區分開來,而獲得語音的音圖(即可見言語),這其中包括不同聲音頻率與振幅范圍。
(3)分析語音在言語中的意義
人工分析語音時,常用到“音位”的概念。音位是指在語言中具有區別語義屬性的最小語音單位。音位是從語音學角度來尋找辨詞的指標,各種語言都有一套自己的音位系統。
2.影響口語知覺(即言語知覺)的各種因素
(1)語音類似性
要能聽清口語中心字詞,就要能分清語音,而分辨不同音位的區別性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2)語音強度
在一定范圍內,言語辨別的正確率隨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一定范圍則沒有一定的影響。
(3)噪聲掩蔽
由于噪音,語音強度必須加強才能被感知,這即是噪音對語音的掩蔽,這種掩蔽效果與信噪比(信號與噪聲的比率)有關。
(4)上下文作用
日常生活中,有強噪聲干擾掩蔽時,盡管語音低于噪聲強度,但人卻仍可聽懂語音。這與上下文或語境對語音感知的作用大有關系。
(5)句法、語義的作用
米勒(G.Miller)等人經過實驗研究,證明了句法、語義信息對語言感知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與上下文因素的影響相類似。
二、書面言語的感知
書面言語的感知是指人們通過視覺系統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對字詞做出正確判斷與分辨。書面言語的感知主要包括單詞再認、閱讀和言語的理解。
1.單詞再認
(1)單詞字形辨認服從于整體知覺性原則,單詞再認是由直接的感覺信息和各種非感覺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并不僅僅依賴于單詞的物理特征。
(2)實驗研究表明,對單詞再認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是:單詞的使用頻率、單詞的部位信息、單詞的筆畫數量與字形結構、單詞的語音和上下文共五類影響因素。
2.閱讀
(1)閱讀是指人對句子及段落意義所含信息的接收。通常取閱讀速度及閱讀正確率作為語言文字感知的指標,多數情況下,取控制其閱讀正確率的閱讀速度作為語言文字感知的指標。
(2)實驗研究表明,影響閱讀速度的有視知覺廣度、知識經驗以及閱讀技能形成等多方面的原因。
3.言語的理解
言語的理解是指在感知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與字形)的基礎上,通過一個人的過去經驗,而對語義加以理解的過程。語義是言語的內容、內容表征、概念及命題的形式。
(1)言語理解的三個階段:知覺階段,分析階段和應用階段。
(2)影響因素:言語的理解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表現在材料的形式、語言環境以及個體狀態等方面。人們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人的知識經驗、言語材料的組織結構及語境對言語的理解有顯著關系。
考點4 兒童的言語發展
1.牙牙學語階段
嬰兒學會說話前,能發出很多聲音:哭、笑、叫等等。但在5~6個月左右,嬰兒所發出的牙牙語類似于成人語言中所使用的聲音,并能將輔音和元音相結合而連續發出。在牙牙學語階段,嬰兒常發出這種聲音,有時,沒有別人在場,也是如此。
2.單詞句階段
兒童在1周歲左右,開始能說出有意義的單詞,對經常接觸的人或物,能在不同情況下正確稱呼,表現出了一定的分化和概括能力。但講字吐詞十分緩慢,最初說出的單詞只是作為事物或動作的一般標志,隨后不久開始出現單詞句。單詞句指兒童用一個單詞來表達比該詞更為豐富的意思。
3.雙詞或三詞組合階段
從1歲半到2歲開始,兒童出現了由雙詞或三詞組合在一起的語句,如“媽媽鞋鞋”等,這種句子雖比單詞句表達的意思要明確一些,但其形式是斷續、簡明和不完整的。兒童雙詞句的發展起先比較緩慢,以后的發展則急劇增加,在比較短的時期內逐漸出現了詞的大量組合,并開始能適當地用單詞或兩個詞組合起來粗略地表達語義關系。
4.完整句階段
很多兒童在2歲前說出的話還不是真正的句子。到2~3歲間,他們學會了說出有主語和謂語的句子,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句。盡管在此階段,兒童言語的發展速度都很快,但每個兒童的言語發展速度間則有很大差異。兒童的言語發展到3~5歲時,變得異常復雜化了。大約到5歲時,兒童開始使用具有成人語句特點的兩種句子“修飾句”及“反義疑問句”。
-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吉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5年西藏自治區教師資格考試《學前教育學》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黑龍江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河南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 2020年吉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通用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重慶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青海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精講梳理(中學)
- 2020年天津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