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遼寧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 圣才學習網主編
- 5951字
- 2021-01-06 20:01:01
第7章 技能的形成
7.1 考點精講
考點1 技能的一般概述
1.技能概念
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聯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研究表明,合乎法則的熟練技能具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征:
(1)流暢性,即技能的各動作成分以整合的、互不干擾的方式和順序運作;
(2)迅速性,即操作者能適時快速地做出準確的反應;
(3)經濟性,即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生理和心理能量較小;
(4)同時性,即熟練的活動的各成分或者兩個無關的活動可以同時被執行;
(5)適應性,即能夠適應各種變化的條件,顯示其活動的穩定與靈活。
2.技能特點
(1)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
(2)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于動作經驗,不屬于認知經驗的知識;
(3)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3.技能的種類
(1)操作技能
①操作技能的含義
操作技能又稱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樂方面的吹拉彈唱,體育方面的球類、體操、田徑等。
②操作技能的特點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與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特點。
a.就動作的對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動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
b.就動作的進行而言,操作動作的執行是通過肌體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
c.就動作的結構而言,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結構上具有展開性。
③操作技能的分類
操作技能本身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a.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與肌肉運動強度不同,可以分為細微型操作技能與粗放型操作技能;
b.根據動作的連貫與否,可以分為連續型操作技能與斷續型操作技能;
c.根據動作對環境的依賴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閉合性操作技能與開放性操作技能;
d.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徒手型操作技能與器械型操作技能等。
(2)心智技能
①心智技能的含義
心智技能又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一種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閱讀技能、運算技能、記憶技能等都是常見的心智技能。
②心智技能的特點
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a.對象具有觀念性
與操作技能不同,心智活動的對象是客體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是知識、信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屬于觀念范疇,因此,心智活動的對象具有觀念性。
b.執行具有內潛性
心智活動的執行,既不像操作活動那樣以外顯的形式通過肢體運動來實現,也不像言語活動那樣可以借助于言語器官或口腔肌肉的運動信號來覺察活動的存在,它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內部默默地進行的,只能通過其作用對象的變化而判斷其存在。
c.結構具有簡縮性
心智活動不像操作活動那樣必須將每一個動作實際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語那樣必須把每個字詞一一說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斷的,是高度省略和簡化的。
③心智技能的分類
加涅根據學生學習的結果,將心智技能分為智慧技能與認知策略兩種。
a.智慧技能,指運用規則對外辦事的能力。
b.認知策略,指學生內部組織起來的,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過程的技能,也稱為認知技能。
4.技能的作用
(1)技能可以提高活動效率
技能是合法則的活動方式,不是一般的隨意動作或無規則的動作,正是由于這種特性,它能夠對活動進行調節與控制。它可以控制動作的執行順序和執行方式,可以使個體的活動表現出穩定性、靈活性,能夠適應各種變化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
(2)技能是獲得經驗、解決問題、變革現實的前提條件
經驗獲得的過程是通過一系列的心智動作實現的。通過心智活動,對感性經驗進行加工,形成更高級的理性經驗。技能調節著經驗獲得的過程,決定著經驗獲得的速度、水平,是經驗獲得的手段。
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包含著一系列的心智活動和外部操作活動,從形成問題表征、確定問題的性質與類型、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到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都是通過各種心智與操作動作實現的,而合法則的心智與操作技能保證了問題的順利解決,也達到了變革現實的目的。
考點2 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1)操作的定向
①操作定向的含義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與要求,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像的過程。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操作活動的自我調控機制。即準確而清晰的定向映象可以有效地調節和控制實際的操作活動,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動作,注意或利用有關的信息。
②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
在操作定向階段形成的映象應包括兩方面:一是有關操作動作本身的各種信息,即對操作活動的結構要素及其關系的認識和對操作活動方式的認識等;二是對與操作技能學習有關或無關的各種內外刺激的認識與區分,如有哪些反饋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2)操作的模仿
①操作的模仿:即實際再現出特定的動作方式或行為模式。
②操作模仿階段的動作特點
a.動作品質。動作的穩定性、準確性、靈活性較差,主要是由于學習者還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清晰的內部調節系統。所謂內部調節系統,主要是指根據動作映象和動覺體驗等來調控操作動作,在模仿階段,由于學習者缺乏充分的動覺經驗,其作用的發揮必然受到限制。
b.動作結構。各個動作要素之間的協調性較差,互相干擾,相互銜接不連貫,常有多余動作產生。不能有意識地調配個別動作來完成動作系統,也難以改變動作之間的聯系,以組成新的技術動作結構。
c.動作控制。主要靠視覺控制,動覺控制水平較低,不能主動發現錯誤與糾正錯誤,動作分配較窄,表現為顧此失彼。
d.動作效能。完成一個動作往往比標準速度要慢,要花費較大的體力與精力來從事某項活動,個體經常感到疲勞、緊張。
(3)操作的整合
①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下來,并使各動作成分相互結合,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②操作整合階段動作的特點
a.動作品質。當外界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動作可以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精確性和靈活性,但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動作的這些特點都有所降低。
b.動作結構。動作的各個成分趨于分化、精確,整體動作趨于協調、連貫,各動作成分間的相互干擾減少,多余動作也有所減少。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根據要求將部分動作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動作。
c.動作控制。視覺控制不起主導作用,逐漸讓位于動覺控制。肌肉運動感覺變得較清晰、準確,并成為動作執行的主要調節器。
d.動作效能。效能有所提高,疲勞感、緊張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減少,但沒有完全消除。由于動作銜接、轉化不熟練、不靈活,所以表現出完成一個動作時快時慢,不穩定。
(4)操作的熟練
①操作的熟練:指所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行達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動化。
②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特點
a.動作品質。動作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穩定性和準確性,在各種變化的條件下都能順利完成動作。
b.動作結構。各個動作之間的干擾消失,銜接連貫、流暢,高度協調,多余動作消失。
c.動作控制。動覺控制增強,不需要視覺的專門控制和有意識的活動,視覺注意范圍擴大,能準確地覺察到外界環境的變化并調整動作方式。
d.動作效能。心理消耗和體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現為緊張感、疲勞感減少,動作具有輕快感。
2.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示范、講解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準確的示范與講解有利于學習者不斷地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象,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節動作的執行。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某種技能。一般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動作的精確性、速度、協調性等會逐步提高。為了促進操作技能的形成,過度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過度學習的量越大越好,過分的過度學習甚至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使個體疲勞、沒有興趣,使錯誤動作定型化等。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一般來講,反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覺系統提供的感覺反饋;二是外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前者是個體通過自身的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獲取的反饋信息,尤其是動覺反饋信息最有代表性。后者是教師、教練、示范者、錄像、計算機等外部信息源對學習者的操作結果及其操作過程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動覺是復雜的內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主要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如緊張、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這些有關肌肉活動的各種感知覺等與視覺、聽覺有所不同,如果不經過訓練,它們很難為個體明確地意識到,并經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處于被掩蓋的地位。因此,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動覺訓練,以提高其穩定性和清晰性,充分發揮動覺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考點3 心智技能的形成
1.有關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論探討
(1)加里培林的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
①動作的定向階段;
②物質與物質化階段;
③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④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⑤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①認知階段;
②聯結階段;
③自動化階段。
2.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擬
目前,我國心理學界一般認為,用心理模擬法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經過兩個步驟,即創擬確立模型和檢驗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關鍵。
3.心智技能的分階段形成
(1)原型定向
①含義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質化”了的心智活動方式或操作活動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明確活動的方向。
②教學要求
a.要使學生了解活動的結構,即了解構成活動的各個動作要素及動作之間的執行順序,并了解動作的執行方式。這樣,學生對于活動才能有一個完整的映象,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b.要使學生了解各個動作要素、動作執行順序和動作執行方式的各種規定的必要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c.采取有效措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獨立性。構成活動的動作不能以現成的形式教授,而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獨立性,師生共同總結各步動作及其執行順序。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各動作劃分的原因及動作順序的合乎法則性,從而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d.教師的示范要正確,講解要確切,動作指令要明確。
(2)原型操作
①含義
原型操作就是依據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
②教學要求
a.要使心智活動的所有動作以展開的方式呈現。即教師要指導學生依據心智活動的原型,把構成這一活動的所有動作,依次按照一定的順序做出,不能有遺漏或缺失。而且每個動作完成之后,教師要及時檢查,考查動作是否能正確完成,對象是否發生了應有的變化。
b.要注意變更活動的對象,使心智活動在直覺水平上得以概括,從而形成關于活動的表象。心智技能作為合法則的活動方式,其適用范圍應具有廣泛性。采用變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學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內化。
c.要注意活動的掌握程度,并適時向下一階段轉化。我們強調原型操作階段應以展開的方式出現,但這并不是說最終不要簡縮。當學生連續多次能正確而順利地完成有關動作程序時,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轉向內化階段,以免活動方式總停留在展開水平,阻礙心智活動的進行。
d.為了使活動方式順利內化,動作的執行應注意與言語相結合,一邊進行實際操作,一邊用言語來標志和組織動作的執行。因為心智技能作為一種心智活動方式,是借助于內部言語進行的,而內部言語必須以外部言語為基礎。
(3)原型內化
①含義
原型內化,即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減縮的形式的過程。
②教學要求
a.動作的執行應遵循由出聲的外部言語到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再到內部言語的順序,不能顛倒。
b.在開始階段,操作活動應在言語水平上完全展開,即用出聲或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過程(此時已沒有實際操作)。然后,再逐漸縮減,其中包括省略一些不必要的動作成分或合并有關的動作。
c.在這一階段也要注意變換動作對象,使活動方式得以進一步概括,以便廣泛適用于同類課題。
d.在進行由出聲到不出聲、由展開到簡縮的轉化過程中,也要注意活動的掌握程度,不能過早轉化,也不宜過遲,而應適時。
4.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任何學習任務的完成均依賴于主體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取決于主體對學習任務的自覺需要。對學習任務缺乏自覺的學習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學習積極性,而自覺學習需要的產生往往同對學習任務的必要性的認識及體驗分不開。
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難以認識的特點,主體難以體驗其必要性。因而,在主體完成這一學習任務時,往往缺乏相應的學習動機及積極性。為此,在培養工作中,教師應采取適當措施,以激發主體的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養,開始于主體所建立起來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階段,一切教學措施都要考慮到有利于建立完備、獨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①完備性,指對活動結構(動作的構成要素、執行順序和字形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②獨立性,指應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獨立地來確定或理解活動的結構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師給予學生現成的模式。
③概括性,是指要不斷變更操作對象,提高活動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擴大其遷移價值。
定向映象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不同,則活動的定向基礎就有差異,就會影響到心智技能最終形成的水平。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內部言語而實現的,因此言語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語在不同的階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
①言語在原型定向與原型操作階段,其作用在于標志動作,并對活動的進行起組織作用。這時的培養重點在于使學生了解動作本身,利用言語來標志動作,并鞏固對動作的認知,切不可忽視對動作的認識而片面強調言語標志練習。學生過于注意言語而忽視動作,對心智技能的形成起阻礙作用。為此,一定要在學生熟悉動作的基礎上再提出言語要求,以言語來標志所學動作,并組織動作的進行。
②言語在原型內化階段,其作用在于鞏固形成中的動作表象,并使動作表象得以進一步概括,從而向概念性動作映象轉化。這時言語已轉變成為動作的體現者,成為加工動作對象的工具。所以,這時培養的重點應放在考查言語的動作效應上。在這一階段,不僅要注意主體的言語動作是否正確,而且要檢查動作的結果是否使客觀性對象發生了應有的變化。此外,要隨著心智技能形成的進展程序,不斷改變言語形式,如由出聲到不出聲,由展開到簡縮,由外部言語轉向內部言語。
- 2019年青海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綜合能力測試題庫【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青海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綜合能力測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
- 2020年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安徽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四川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綜合基礎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西藏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青海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素質歷年真題+考前必做試卷(幼兒園)(2016移動互聯版)
-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海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貴州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河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基金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與業務規范》歷年真題詳解與考前押題試卷(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