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 圣才學習網主編
- 6308字
- 2021-01-06 19:24:35
第9章 情緒和情感
9.1 考點精講
考點1 情緒和情感概述
一、情緒和情感
1.定義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
2.情緒和情感過程與認知過程的區別
(1)認知過程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緒和情感反映的則是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需要之間的關系。
(2)情緒和情感有積極與消極之分,這是有別于認知過程的另一特征。人對客觀事物采取不同的態度是以該事物是否滿足人的需要為中介的。一般地說,需要得到滿足就會引起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引起消極的情緒和情感。
二、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
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是指每一種情緒和情感都能找到與之對立的情緒和情感。在快感度、緊張度、激動度和強度上,情緒和情感都表現出互相對立的兩極。
1.在快感度方面,兩極為“愉快—不愉快”;
2.在緊張度方面,兩極為“緊張—輕松”,有實驗表明,緊張程度中等時,人的操作行為效果最佳,過度緊張或松弛都會降低操作效率;
3.在激動水平方面,兩極為“激動—平靜”;
4.在強度方面,兩極為“強—弱”。
由于情緒和情感具有以上四方面的兩極性,每兩極間又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情緒和情感的表現是復雜的、多樣的。這四種情緒和情感的兩極并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它們之間有一定的關聯。
三、情緒和情感的作用
1.適應功能
人的行為總伴隨著一定的情緒和情感狀態,情緒和情感是人適應生存的精神支柱。情緒和情感的適應功能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
(1)高等動物的情緒具有適應功能
表情的發展是情緒和情感的適應功能發展的標志。類人猿等高級靈長類動物,有著與人類相似的表情,可以表達喜、怒、哀、樂等基本情緒。這些基本情緒是高等動物在生存適應過程中發展、分化出來的。
(2)兒童的情緒和情感具有適應功能
嬰兒的情緒和情感是隨他們逐漸適應社會環境而發展起來的。哭是嬰兒最具特征的適應方式。嬰兒用哭聲告訴大人他身體不適、餓了。隨著要表達內容的增加、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大人交流的情緒反應也逐漸增加并產生分化。
(3)成人的情緒和情感具有適應功能
現代社會,由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社會變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環境的適應也成為人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情緒調節也就成了適應社會環境的重要手段。人們適應不良時往往會產生挫折感,導致焦慮和緊張。通過適當的情緒調節,降低焦慮和緊張,就能讓人更好地適應環境,克服困難。
2.動機作用
研究發現,適度的情緒興奮性會使人的身心處于最佳活動狀態,能促進主體積極地行動,從而增進行為的效率。一定情緒緊張度的維持有利于行為的進行,過于松弛或過于緊張對行為的進程和問題的解決不利。
3.組織作用
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具有調節和組織作用,消極的情緒和情感則有干擾、破壞作用。
(1)促成知覺選擇
知覺具有選擇性,情緒的偏好是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之一。
(2)監視信息的移動
對信息的監視實際上是注意的過程,但情緒和情感對維持穩定的注意起著重要作用。人們對有興趣、好奇的信息監視準確,而往往忽視自己厭惡、不感興趣的信息。
(3)影響工作記憶
情緒和情感對記憶的影響有兩個方面:①喜好影響記憶的效率,人們容易記住喜歡的事物,對不喜歡的記憶起來十分吃力;②使記憶的內容根據情緒進行歸類,在同樣情緒狀態下記住的材料更容易回憶出來。
(4)影響思維活動
過于親近和喜歡的容易偏聽、偏信,過度興奮的情緒狀態也會影響思維的進程和方向。
(5)情緒影響人的行為表現
憤怒往往使人沖動而導致不計后果的行為,畏懼往往令人退縮不前。
4.信號作用
情緒和情感有著明顯的外顯形式——表情是傳播情緒和情感信號的主要媒介。面部表情、聲音表情和身體姿勢都能顯示主體的情緒狀態。
四、情緒與情感的區別與聯系
1.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1)情緒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會性
①情緒更多是與生理需要滿足與否相聯系的心理活動,而情感則是與社會性需要滿足與否相聯系的心理活動。
②情緒是原始的,是人和動物(尤其是高級動物)所共有的,情感則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性。
(2)就人類個體而言,情緒發展在先,情感體驗產生于后
嬰兒最初的表情反應具有無條件反射的性質;而情感則是社會接觸過程中逐漸產生的。
(3)與情感相比,情緒不穩定
情緒是反應性、活動性的過程,會隨著情境的改變以及需要滿足情況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情感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對事物態度的反映,是構成個性心理品質中穩定的成分。
(4)情緒表現的外顯性和情感表現的內在性
情緒表現有明顯的沖動性和外部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緒的主要表現形式;而情感多以內在感受、體驗的形式存在。
2.情緒和情感的聯系
強烈的情緒反應中也有穩定的主觀體驗,而情感也多通過情緒反應表現出來。情緒和情感彼此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
(1)情緒是情感的基礎,情感離不開情緒
這表現在:①情感是在情緒的穩定固著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②情感通過情緒的形式表達出來。
(2)對人類而言,情緒離不開情感,是情感的具體表現
情感的深度決定著情緒表現的強度,情感的性質決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緒表現的形式。情緒發生過程中往往深含著情感因素。
五、情緒和情感的生理機制
情緒和情感是在大腦皮層支配下,皮層和皮層下神經過程協同作用的結果。
1.情緒狀態下機體的內部變化
個體作出情緒反應時呼吸、心率、血壓、血管容積、皮膚電反應、腦電反應及內外分泌腺反應均會發生變化。記錄這些變化可以作為描述情緒反應特性和強度的客觀指標。
(1)呼吸
人在平靜時每分鐘一般呼吸20次,憤怒時每分鐘可呼吸40~50次。
(2)血液循環
人在吃驚和恐懼等緊張情緒下,心率比平靜時增加20次,血壓也會升高,而血管容積則降低。
(3)皮膚電反應
人在等待重大的活動時,皮膚電阻降低,過度疲勞時,皮膚電阻增大。
(4)腦電反應
當人處于松弛狀態時,腦電活動表現為每秒波動10次的腦電波即α波。隨著情緒活動強度的增加,這種節律會消失,即產生α波阻抑。人在緊張和憂慮時,腦電波波幅降低,波動頻率增大,呈低振幅快波——β波。個體出現病理性情緒障礙時,則會出現高振幅慢波——θ波。
(5)內外分泌腺的反應
內分泌腺在情緒狀態中的反應較明顯的是,緊張和焦慮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
2.情緒和情感的中樞機制
(1)下丘腦
實驗表明,下丘腦后區是產生憤怒反應必不可少的區域,也與恐懼等逃避反應相關聯。如果下丘腦遭破壞,動物不能表現出充分協調的憤怒反應。奧爾茲等人發現,下丘腦等部位存在著“快樂中樞”和“痛苦中樞”,刺激這些部位,人和動物都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2)邊緣系統
邊緣系統是整合情緒體驗的重要區域。例如,切除雙側杏仁核可以降低動物兇暴的情緒反應。
(3)網狀結構
網狀結構與激活或喚醒有關,對呼吸和心血管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產生情緒的必要條件。
(4)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在情緒和情感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巴甫洛夫指出,動力定型的維持、發展和破壞會引起肯定或否定的情感。阿諾德認為,外部刺激要經過個體的評價和估量才引起有關情緒,而評估是在大腦皮層上進行的。人類可以通過第二信號系統來調節和控制情感。
考點2 情緒和情感的分類以及表情動作
一、情緒和情感的分類
按照需要是否獲得滿足使人產生的各種心理體驗,將情緒和情感分為基本情緒、與接近事物有關的情緒和情感、與自我評價有關的情緒和情感、與他人有關的情感體驗等4種狀態。
1.基本情緒
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緒。它們與基本需要相關聯,常常具有較高的緊張性。
(1)快樂
快樂是達到所盼望的目的后緊張解除時個體產生的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快樂的強度與達到目的的容易程度和或然性有關。
(2)憤怒
憤怒是愿望得不到滿足,實現愿望的行為一再受到阻撓引起的緊張積累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3)恐懼
恐懼是個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境時產生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是由缺乏處理可怕情境的能力所引起的。恐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個人的恐懼往往引起他人的恐懼與不安。
(4)悲哀
悲哀是個體失去某種他所重視和追求的事物時產生的情緒體驗。失敗、分離會引起悲哀。悲哀的強度取決于失去的事物對主體心理價值的大小,心理價值越大,引起的悲哀越強烈。
2.與接近事物有關的情緒和情感
與接近外界事物的愿望有關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有驚奇和興趣,而厭惡則是與之相反的情緒體驗。
(1)驚奇和興趣
驚奇和興趣是中等肯定程度的情緒體驗,它導致個體對事物的主動探究、了解和學習。面對陌生、奇特但并未發現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事物時,個體會產生驚奇感,進而就產生探究該事物的興趣。
(2)厭惡
厭惡是指與惡心、嘔吐等身體不適感相關聯的,具有強烈躲避傾向的、否定的情緒體驗。厭惡使人遠離引發的事物,厭惡的對象不一定能對個體造成威脅。厭惡與個體的文化背景相關聯,在一個民族習以為常的事物,往往會引起另一個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的強烈厭惡。
3.與自我評價有關的情緒和情感
自我評價是個體在社會中按照社會及個人的要求對自己及自己的行為進行的評價。害羞、驕傲與自罪是三種主要的與自我評價有關的情緒和情感。
(1)害羞
害羞是個體與周圍人和環境的相處過程中對自己作不太肯定評價時的情緒體驗。害羞常常伴隨著特定的表情動作,如臉紅、說話不流暢等。
(2)驕傲與自罪
驕傲是個體在了解到自己的行為符合理想自我要求時產生滿足感、自我肯定的情緒體驗;自罪是個體了解到自己達不到理想要求時所產生的自我否定的情緒體驗。當現實的自我滿足了理想自我的要求,個體就對自己很滿意,產生驕傲的情緒;如果現實自我不能滿足理想自我的要求,則產生自罪的情緒。
4.與他人有關的情感體驗
愛和恨是兩種極端的指向他人情感的基本體驗。愛和恨源于對他人的好感與厭惡,是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他人持久的情感傾向和態度。愛是肯定情感的極端,恨是否定情感的極端。
(1)愛
愛是對他人肯定的情感,它與喜歡相聯系,是與受他人吸引有接近欲望相關聯的情感。在愛的作用下,個體常常體驗到一種獻身感。愛有許多種,母愛、親情之愛、戀人之愛、對祖國和人民的愛,等等。一般來說,愛具有積極的意義,它促使人們為所愛的對象工作、學習、獻身。
(2)恨
恨是對他人否定的情感,它是與憤怒這一基本情緒相聯系,久而久之產生的情感體驗。恨這種情感體驗的結果是個體力求摧毀所恨的對象。不喜歡或厭惡等否定情感與恨不同,它們只導致個體遠離對象。恨的消極作用在于它的破壞性,它導致個體報復恨的對象,甚至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來摧毀對象。但是,恨也有積極的作用,如對敵人的仇恨可鼓舞將士奮勇殺敵。
二、表情動作
表情動作是情緒的外部表現形式,是一種獨特的情緒語言。表情動作主要有三類: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語表情。
1.三種主要的表情動作
(1)面部表情
由于面部表情能精細、準確地反映人的情緒,它是人類表達情緒最主要的一種表情動作。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除面部之外身體其他部位的表情動作。頭、手和腳是表達情緒的主要身體部位。
(3)言語表情
言語表情是情緒在言語的聲調、節速和速度上的表現。人在高興時音調輕快,悲哀時音調低沉節奏緩慢,憤怒時音量大、急促而嚴厲。
表情動作與言語一樣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三種主要表情動作中面部表情起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語表情往往是情緒表達的輔助手段。
2.表情的先天性和社會性
(1)表情的先天性
表情具有先天性的程序化的模式。達爾文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一書中對人和動物的表情作了詳細描述和比較研究。他指出,人和動物的表情在發生上有著共同的根源。
(2)表情的社會性
情緒表現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復雜性和強度逐漸增加并產生分化。這表現在兩個方面:①表情的復雜性增加;②表情的隨意性在社會環境中學習、提高。
考點3 心境、激情和應激
一、心境
1.定義
心境是一種深入的、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如得意、憂慮、焦慮等。
2.特點
(1)心境具有彌散性,處在某種心境中的人,往往以同樣的情緒狀態看待一切事物;
(2)心境持續的時間可以是幾小時、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差別甚大。
(3)心境往往由對人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引發產生。工作順逆、事業成敗、人際關系、健康狀況、環境的舒適與否都可能引起人的某種心境;
(4)主觀認識對心境的產生和持續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意義
心境對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和身體健康有很大影響。積極、良好、樂觀的心境會促進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高活動效率,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極、悲觀的心境則使人厭煩、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動效率,有礙于健康。學會對心境的調節控制,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重要。
二、激情
1.定義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性的情緒狀態。
2.發展階段
激情的發展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
(1)由于意志力減弱,身體變化和表情動作越來越失去控制,高度緊張使細微的動作發生紊亂;
(2)人失去意志的監督,發生了不可控制的動作和失去理智的行為;
(3)激情爆發后的平息階段。這時會出現平靜和疲勞現象,嚴重時甚至精力衰竭,對一切事物不關心,精神萎靡。
3.激情狀態的作用
(1)在激情狀態下,人的認識活動范圍縮小,控制力減弱,對自己行為的后果不能作出適當的估價;
(2)激情也有積極的一面,有些激情狀態也能推動人的活動,成為活動的強而有力的推動力。
三、應激
1.定義
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急狀況下出現的情緒狀態,是人對意外的環境刺激作出的適應性反應。
2.產生應激狀態的原因
(1)已有的知識經驗與面臨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沒有現成的辦法可以參考,需要進入應激狀態;
(2)已有經驗不足以應付當前的境遇而使人產生無能為力的失助感和緊張感。
3.應激狀態對人的活動的影響
(1)有時應激引起身心緊張有利于主體全力解決緊急問題;
(2)有時應激所造成的高度緊張又會阻礙認知功能的正常發揮。
4.應激能引發一般適應綜合癥
這種癥狀一般分三個階段:
(1)驚覺階段,應激初期,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上升,血糖和胃酸增加,機體處于適應性防御狀態;
(2)阻抗階段,有機體提高代謝水平,動員保護機制以抵消持續的情緒緊張;
(3)衰竭階段,緊張持續,有機體的適應性貯存全部耗盡。這時機體被自身防御作用損害,導致適應性疾病。
考點4 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個體根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標準,在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舉止、思想言論和意圖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道德情感在形式上可分為直覺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倫理性的道德感三大類。
1.直覺的道德感
直覺的道德感是由對某種情境的直覺感知引起的,具有迅速而突然的特點,對道德行為有迅速定向的作用。直覺的道德感通常缺乏明確的自覺意識,但仍然與個體過去的經驗有關。在經驗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輿論及個體對它們的態度。
2.形象性的道德感
形象性的道德感是通過形象思維發生作用的道德情感。在青少年期,個體的情感更容易與具體的形象相聯系。他們容易被英雄人物的品質和事跡所激勵,產生道德感。
3.倫理性的道德感
倫理性的道德感是在認識道德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的自覺的、概括性的情感。這種情感往往在青年期才開始產生并發揮作用。倫理性的道德感具有穩定性、持久性和深刻性的特點,具有動力作用,能增強人們對道德行為的控制力。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對認識活動成就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情感體驗。理智感是高級情感,是在認識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對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發展規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動有積極的作用。理智感是個體良好精神境界的體現,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對人們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有推動作用。
三、美感
美感是對事物美的體驗。它是人們根據美的需要,按照個人的審美標準對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情感體驗。美感的特點:愉悅的體驗;有傾向性的體驗。
- 2019年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高級)《現代漢語及古代漢語》筆記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理工類B級)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吉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福建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教育入學考試專業綜合考試題庫(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專用)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福建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山西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吉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通用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素質歷年真題+考前必做試卷(中學)(2016移動互聯版)
- 2020年湖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湖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河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安徽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