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思 維

7.1 考點精講

考點1  思維概述

一、思維的定義及特征

1.定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語實現的、能揭示事物本質特征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識過程。

2.特征:間接性和概括性

(1)間接性是指人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測事物過去的進程,認識事物現實的本質,推知事物未來的發展。

(2)思維的概括性包含兩層意思:

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質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

將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加以概括,得出有關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結論。

(3)兩者的關系:思維的間接性是以人對事物概括性的認識為前提的。人之所以能夠根據屋頂潮濕作出曾下過雨的推斷,是因為知道下雨和屋頂潮濕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結果,而這種認識正是先由思維的概括性所獲得的。因此,思維的概括反映和間接反映的特點是密切聯系的。

二、思維的種類

1.根據思維過程中的憑借物的不同,可將思維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1)動作思維

動作思維是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也稱操作思維或實踐思維。

(2)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

(3)抽象思維(又稱邏輯思維)

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的思維。

2.根據思維探索目標的方向不同,可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1)聚合思維

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集中思維、輻合思維、會聚思維,是指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朝著同一個方向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其主要特點是求同。

(2)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分散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其主要特點是求異與創新。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和獨特性是發散思維的三個主要特點。

3.根據思維的結果是否經過明確的思考步驟和對過程有否清晰的意識,可分為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

(1)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一種非邏輯思維,它是人腦對于突然出現的新問題、新事物和新現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斷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直接的領悟性的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覺思維是邏輯思維的凝聚或簡縮,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簡縮性、突然性等特點。

(2)分析思維

分析思維也稱邏輯思維,它嚴格遵循邏輯規律,逐步進行分析與推導,最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結論。

4.根據思維的創新程度,可分為常規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1)常規性思維

常規性思維也稱再造性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其創造性水平低,對原有知識不需要進行明顯的改組,也沒有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往往缺乏新穎性和獨創性。

(2)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異、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它既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結合,也是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的結合;它不僅包括抽象思維,而且也離不開創造性想象。

三、思維和語言

1.思維和語言的聯系

(1)從思維的特點看

思維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系。思維之所以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語言本身具有概括性、間接性和社會性等功能。如果語言不具備這些功能,人的思維,特別是抽象思維就難以進行。但是語言不是思維的惟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惟一手段。人們還可以利用其他符號系統和表象來思考,用手勢、表情來表達思想。

(2)從思維的內容和結果看

思維和語言也有密切聯系。思維以語言作為客觀刺激物,特別當具體刺激物不在眼前時,語言就成為思維活動的有效刺激物。思維借助于語言、詞來實現。但語言也離不開思維,語言要依靠思維的內容和結果予以充實、發展。只有當語言的那些物質形式被思維內容和結果豐富起來時,語言才能成為一定對象的符號和具有一定意義的標志。

(3)從思維的種系發生來看

思維和語言是同步發生的。思維和語言都是在勞動創造人的過程中同步產生的。即“已經形成的”人的思維和“已經形成的”人的語言是同步發生的,并且互為存在標志,否則,便不是人的社會性思維,也不是人的真正語言。

(4)從思維的個體發展歷史來看

思維和語言也是密切聯系的。兒童思維的發展表明,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抽象思維是借助語言實現的。5個月的兒童,能根據顏色和形狀區別物體,能對事物進行較低級的概括,但這仍然屬于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只有在兒童2歲左右掌握語言之后,抽象思維才逐漸發展起來。

2.思維和語言的區別

思維和語言雖然有密切聯系,但是思維不是語言,語言也不是思維,它們是兩種相互獨立的現象。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從本質特征來看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種包含物質內容的心理現象,而語言則是由一定的物質形式與概括的內容所構成的信息符號系統,是一種包含精神內容的物質現象,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或思想的直接現實。這是思維和語言的根本區別。

(2)從生理機制來看

雖然思維活動和語言活動都體現著大腦和感官的整合效應,但思維器官主要是大腦,語言器官則主要是眼、耳、喉、口腔等的感覺器官或效應器官。語言器官的損傷或先天發育不良會使人喪失語言能力,但不一定或不會使人喪失思維能力。

(3)從思維和語言與客觀事物的關系來看

語言同客觀事物的關系是標志和被標志的關系,其間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系;思維同客觀事物的關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其間有必然的內在聯系。

(4)從思維和語言的構成因素來看

語言的基本因素是詞,思維的基本因素是概念。但是同一個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而同一思想也可用不同的詞表達。

(5)從思維和語言規律的性質來看

語言的語法規則與人類的思維規律不同。語法規則因民族而異,具有民族性。而思維規律則不然,不論任何民族其思維規律都是由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實踐,以達到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目的。

四、思維與非理性因素

1.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指理性或理智之外的因素,主要是指情緒、情感、意志、動機、態度、興趣、性格等因素。

2.非理性因素對思維的影響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層次的非理性因素,但是它們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并對思維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制約和影響。例如,動機強弱與思維活動就有密切聯系。研究表明,動機太強或太弱對思維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只有適中的動機強度才使思維達到最佳狀態。

考點2  概念及其形成

一、概念的定義

概念是人腦對現實的對象和現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質特征的反映。

1.概念與詞的關系

(1)聯系:概念是用詞來標志的。如果沒有詞,概念就不可能存在。

(2)區別:概念并不等于詞,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概念賦予詞以一定的意義和內容。但是,概念是心理現象,詞是概念的物質標志,兩者不能混淆。不同的詞可代表同一概念,同一詞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有些詞甚至不表示概念,只表示關系或聯系。

2.概念與表象的關系

(1)聯系: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礎上產生的。每一個具體概念幾乎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感性形象,稱為概念的表象原型,否則概念就是空洞的。

(2)區別:概念和表象在性質和概括程度上是有區別的。表象是關于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而概念則是關于事物本質屬性或內部關系的反映。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它的概括水平較低,它既有事物的本質特征,也有事物的非本質特征,是一種感性的形象的概括。而概念具有非直觀性和抽象性,它只包括事物的本質特征,而舍棄了非本質特征,有較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3.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每一個概念都有它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處延是指具有該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一切事物。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內涵越多,外延越小。

二、概念的種類

1.根據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屬性的抽象和概括的程度,可分為具體概念與抽象概念

(1)具體概念

具體概念指按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的概念。

(2)抽象概念

抽象概念指按事物內部的、本質的特征形成的概念。

2.根據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屬性的數量及其他們的相互關系,可分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關系概念

(1)合取概念

合取概念指根據一類事物中單個或多個相同屬性形成的概念。這些屬性在概念中必須同時存在。

(2)析取概念

析取概念指根據不同的標準,由單個或多個屬性的結合形成的概念。

(3)關系概念

關系概念指不是根據事物的特征和屬性,而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的概念。

3.根據概念形成的途徑,可分為前科學概念和科學概念

(1)前科學概念

前科學概念又稱日常概念,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人際交往和個人積累經驗的過程形成的。日常概念受個人生活范圍和知識經驗的限制,概念的內涵中常常包含著事物的非本質屬性,往往存在片面性,甚至有錯誤。

(2)科學概念

科學概念指在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概念。

4.根據概念的外延特征,可分為單獨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

(1)單獨概念

單獨概念指關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個事物,而它的內涵仍然帶有概括的性質,它是人們有關某一特定事物的各種知識經驗的概括。

(2)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指關于一類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全部同類的個體。

(3)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的外延是一些事物組成的集合體。

5.根據概念的內涵,可分為實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1)實物概念

實物概念指關于事物的整體的概念,它反映完整的客體的本質屬性。

(2)抽象概念

抽象概念不是關于事物的整體,而是關于事物的某個屬性、狀態與其他事物聯系的概念。

6.根據概念的人為性,可分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自然概念  

自然概念指現實事物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決定的。 

(2)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指對某些自然概念的模擬,它是由實驗者人為地將事物的幾個屬性結合起來而創造的一種概念。

三、概念的功能

1.減少情境的復雜性

恰當運用概念,可以減少情境的復雜性,從而促進人們的學習、解決問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經驗傳遞。

2.認清事物

人們對事物認識不夠明確,因而常有誤認或混淆的現象。認識不清,可能是由于不當的類化或辨識不清所致。概念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

3.增加經驗的意義

有些知識經驗,在納入概念之前常常因孤立而缺乏意義。

4.增加對事物間關系的了解

概念將事物依其共同屬性而分類,依其屬性的差異而區別,因而概念的形成,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事物間的從屬或相對關系。

5.使知識經驗系統化

概念是對一類事物共有本質特征的抽象和概括。概念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可形成不同的概念體系,使人們的知識經驗系統化。

四、概念的形成

1.概念形成的過程

(1)抽象化

概念形成的第一步是了解事物的屬性。要了解事物的屬性就需要對具體事物的各種特征予以抽象化。

(2)類化

概念的形成,除了從具體事物抽象其屬性外,并將類似的屬性加以認同。此種認同作用,亦即刺激的類化作用。類化時只顧及某些屬性的相似性,而忽略其他屬性間的差異性。否則,由于世界上難于尋找完全相同的兩種事物,概念的形成便會發生困難。

(3)辨別

概念的形成,從發覺屬性(抽象化)到認同屬性(類化),必須同時認知事物屬性間的差異性(辨別),以便分類。

2.影響概念形成的因素

學生過去的經驗、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關特征與無關特征、變式、下定義和概念體系。

考點3  問題解決

一、問題解決的定義

1.定義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問題解決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認知操作過程。要求運用新穎獨特方法的問題解決叫做創造性問題解決;使用現有方法的問題解決叫做常規性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2)必須有一系列操作程序,包括一系列的心理操作程序,否則就構不成問題解決的條件;

(3)必須有思維認知成分的參與。

3.對問題的分類

一類屬于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另一類屬于未定答案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問題解決者尋找操作系列以達到目標的過程。認知心理學把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分為三種狀態:初始狀態、中介狀態和目標狀態。

1.初始狀態是指問題解決者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最初狀態;

2.問題解決者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稱為目標狀態;

3.將初始狀態轉變為目標狀態,其間必須通過各種操作而產生各種不同的狀態,這種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之間的各種狀態稱為中介狀態。

上述三種狀態統稱為問題空間或狀態空間。

問題解決就是從初始狀態,經過各種中介狀態,最后達到目標狀態的過程。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問題解決者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客觀情境或刺激模式。一般說來,問題情境與個體的認知結構的差異越大,問題就越難解決;反之,問題則容易解決。問題情境對問題解決的影響,大體上可歸納為下述幾個方面:

(1)問題情境中物體和事件的空間排列不同,能促進或妨礙問題的解決

一般說來,解決問題所必需的物體都在問題解決者的視野之中,問題就容易解決;反之則困難。

(2)問題元素的空間集合方式不同,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也不一樣

(3)問題情境中所包含的物體或事實太少與太多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2.認知結構的限制

認知結構是指個人面對問題時,對問題的認識、看法、印象等方面的心理反應。如果對問題能形成清楚明確的認知結構,就會使問題順利解決,反之則不然。要突破認知結構的限制,致使問題順利地獲得解決,必須從認知結構擴大或重組著手,突破原來的思路。

3.定勢

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這種準備狀態有時有助于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

4.功能固著

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否改變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適應新的需要,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關鍵。可是這個關鍵卻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觀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5.動機和情緒狀態

(1)耶克斯和多德森曾對作業績效與動機和喚醒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并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過高或過低的動機水平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問題解決。在一定范圍內問題解決的效率隨著問題解決者動機的增強而提高,但是動機強度超過了一定限度之后,問題解決的效率反而越來越低。動機太弱,注意力容易被無關因素所干擾,心理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問題解決效率也很低。(如圖7-1所示)

(3)要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根據耶基斯—多德遜定律,問題解決者應保持適當的情緒狀態。

圖7-1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考點4  創造性思維

一、創造性思維及其特點

1.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獨創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是人類意識發展水平的標志。

2.特點

創造性思維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新穎性

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的思維活動,它要求打破慣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改組或重建,創造出個體前所未知的或社會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新穎性是創造性思維最本質的特征。

(2)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結合的產物

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完整過程,是從發散思維到聚合思維,再從聚合思維到發散思維的多次循環、不斷深化才得以完成的。只有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協調活動,才有可能發現事物之間的新聯系,提出新假設,解決新問題。當然,也不能否認在創造性活動中,發散思維更為重要。

(3)創造性想象的積極參與

創造性想象的積極參與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因為創造性想象提供的是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創造性思維成果具體化。所以文藝作品中新形象的創造,科學研究中新假說的提出,新機器的發明等都離不開創造性想象。

(4)靈感狀態

靈感狀態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又一典型特征。靈感是指人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某種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產生的心理狀態。它是人在以全部精力集中去解決思考中的問題時,由于偶然因素的觸發而突然出現的頓悟現象。任何創造性思維,都離不開靈感。

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是指在問題情境中,新的思維從萌發到形成的整個過程。英國心理學家華拉斯(G.Wallas)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說。

1.準備期

準備期是指創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知識經驗,搜集有關資料和信息,為創造作準備。

2.醞釀期

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和資料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的時期。在醞釀期,當思考者遇到新問題而進行各種嘗試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時,思考者可能把問題暫時擱置一邊而從事其他活動。創造性思維的醞釀期多屬潛意識過程,這種潛意識的思維活動極可能孕育著解決問題的新觀念,一旦醞釀成熟就會脫穎而出,使問題得到解決。

3.豁朗期

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稱靈感期。靈感的產生有時候是突然的,甚至是戲劇性的,有時產生于半睡眠狀態,有時產生于正從事其他(如散步、釣魚、聽音樂、旅行等)活動的時候。

4.驗證期

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或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于完善的時期。豁朗期得來的觀念必須加以驗證。在驗證期間,或從邏輯角度在理論上求其周密、正確;或是付諸行動,經觀察實驗而求得正確的結果。在這個時期,思維者可以對豁朗期的觀念加以修正,使創造工作達到完美的地步。

三、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1)正確的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重要動力,也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要把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活動結合起來,自覺主動地學習,并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積極開展創造性思維活動。

(2)興趣能激勵人們深入地鉆研和思考問題。因此,它也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因素之一。一個人對于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思考該事物的奧秘,發現創造的秘訣。因此,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對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其重要作用。

(3)求知欲也是激發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因素之一。求知欲旺盛的人,對于所面臨的問題決不滿足于現成的答案或書本上的結論,而是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索,尋找問題的答案,試圖發現新問題,作出新解釋。求知欲與好奇心有關。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發對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是十分必要的。

2.運用發展創造性思維策略,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各種發展創造性思維的策略,更好地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改變傳統的評定學習成績的觀念,鼓勵學生創造性行為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去領會或發現事物間的聯系。教師的責任是啟發、協助、鼓勵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4.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能力主要是要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分析的內容、要點寫在黑板上,跟學生一起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是培養學生聚合思維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5.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

引導學生參加創造性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小組、興趣小組、文藝小組等,是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

推薦閱讀
  1.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2. 2020年山東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3. 2020年山東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2020年北京市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5. 2020年青海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6. 2020年江蘇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7.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核心考點趣味100問
  8.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2019年陜西省公開招聘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0. 結構化面試(教師招聘考試系列叢書)
  11. 2020年廣東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專用教材(2016)
  13. 2020年浙江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4.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5. 2020年湖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通河县| 德钦县| 和硕县| 内丘县| 抚州市| 府谷县| 隆化县| 东安县| 中宁县| 西丰县| 汤原县| 什邡市| 日喀则市| 娄底市| 册亨县| 安国市| 定襄县| 建阳市| 民丰县| 永平县| 无极县| 泗阳县| 抚宁县| 镇安县| 德阳市| 防城港市| 望谟县| 邵武市| 宁河县| 和平县| 郯城县| 岢岚县| 中方县| 新竹市| 绥阳县| 延吉市| 义乌市| 中西区| 鄄城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