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安徽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學習網主編
- 11137字
- 2021-01-06 19:39:14
三、安徽省情
(一)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和區域面積
(1)地理位置
安徽,簡稱“皖”,地處我國東南部,跨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安徽毗鄰六省,北部一隅與山東省相接,東部與江蘇省毗連,南鄰浙江省、江西省,西接湖北省、河南省。
(2)區域面積
安徽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為1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5%。長江、淮河橫貫其間,將全省分為淮北(亦稱皖北)、江淮(亦稱皖中)、江南(亦稱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區。
2.人口民族
(1)人口
①人口數量
安徽是一個人口大省,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安徽省常住人口為5950.1萬人,2015年安徽省的常住人口為6143.6萬。
②人口分布
安徽省人口的分布密度,大體上按淮北平原、沿江圩區、江淮丘陵區、皖南山區、皖西山區的順序依次減少。
(2)民族
安徽基本屬于漢族聚居區,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0.5%,各少數民族散居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狀態。
3.行政區劃
安徽省的省會為合肥市。截至2016年1月1日,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地級市)、6個縣級市、44個市轄區、55個縣。
表2-18 安徽省行政區劃

4.地貌氣候(掌握)
(1)五大地貌單元
安徽省的地貌呈現多樣性特征,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地貌單元,即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皖南山區。
①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位于省境北部,包括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區和淮河以南沿淮湖泊洼地,地勢大體由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根據地貌類型特征,淮北平原又可分為黃泛平原、河間平原、沿淮湖泊洼地平原和淮北丘陵四部分。
a.黃泛平原
黃泛平原位于宿州、阜陽、毫州、淮北四市的北部,系黃河泛濫形成。位于碭山、蕭縣北部干涸的黃河故道是安徽省梨、蘋果、泡桐等農林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b.河間平原
河間平原位于淮河以北中南部地區,是由淮河左岸多條大致平行的支流,如洪河、潁河等沉積形成的傾斜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c.沿淮湖泊洼地平原
沿淮湖泊洼地平原是一個以灘地、水面為主的洼地平原,汛期常為洪水淹沒,為淮河中游主要行蓄洪區。
d.淮北丘陵
淮北丘陵位于淮北平原東北部,一般海拔50~100米,少數丘陵海拔較高。
②江淮丘陵
江淮丘陵位于省境中部、淮河中游平原以南,地貌主要由丘陵、臺地和一部分鑲嵌其間的河谷平原組成。江淮丘陵地貌類型的分布區域為:
a.東部
皖東丘陵,海拔多在100~200米,以低丘為主;
b.中部和西部
主要是臺地,中間有丘陵分布;
c.西部
大別山的山前地區,地表主要由沉積臺地、剝蝕臺地、谷地等組成。
③皖西大別山區
皖西大別山區位于江淮之間西部,由于山區內的丘陵也占有一定的面積,故稱其為皖西丘陵山地更為確切。皖西丘陵山地是安徽兩個山丘群集區之一,全區根據其地貌類型特征的不同,可分為中、南、北三部分:
a.中部
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密集區,區內山高、谷深、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b.北部
低山丘陵區,由于山丘間有一定范圍的盆地和深谷地發育,是修建大型水庫的良好場所。
c.南部
以低山為主,偶有中山出現,如天柱山,雖已接近皖西丘陵山地之南緣,但主峰仍高達1488.4米。
④沿江平原
沿江平原位于省境中南部長江兩岸,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地貌形態特征,沿江平原可分成沿江西部丘陵湖沼平原、巢湖盆地、沿江東部水網圩區平原三部分。
a.沿江西部丘陵湖沼平原
位于銅陵以西長江兩岸,雖以平原為主,但多湖泊、山丘。其北部主要地貌類型為崗地,中部為低山丘陵,南部是以安慶為中心的沿江狹長平原,湖泊眾多,主要湖泊有龍感湖、菜子湖、升金湖等。
b.巢湖盆地
由巢湖和寬窄不等的環湖平原組成,四周丘陵臺地圍繞,形態相當完整。
第一,巢湖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廣闊,對沿岸城市用水,尤其是省會合肥市的用水,以及農業灌溉的意義十分重大。
第二,巢湖盆地,尤其是在巢湖沿岸地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自然風光綺麗多彩。
c.沿江東部水網圩區平原
即銅陵以下沿江平原,系長江及其支流和眾多湖泊沉積而成的海拔大多在10米以下的低平原,地勢坦蕩,河網交織,湖塘棋布,主要湖泊有石臼湖、南漪湖等。
⑤皖南山區
皖南山區位于省境南部,總面積為3.12萬平方公里。皖南山區是安徽重要的林、茶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產茶區之一,聞名遐邇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均產自該區。皖南山區按其地貌特征,可分為北部低山丘陵帶、中部低山中山帶、屯溪盆地、南部低山中山帶、東北部丘陵帶等。
a.北部低山丘陵帶
以丘陵為主,低山次之。丘陵和低山的基巖組成十分復雜,其中對地貌形態有突出影響的是灰巖。灰巖從西到東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普遍發育,溶洞中的石筍、石鐘乳、石柱絢麗多姿,著名溶洞有貴池大王洞、廣德太極洞以及石臺蓬萊仙洞等。這些溶洞西連江西彭澤龍宮洞,東鄰江蘇宜興諸洞,構成了我國長江下游喀斯特溶洞富集帶。
b.中部低山中山帶
為皖南山區的核心,著名的黃山、九華山、牯牛降等都位于本地帶。由于新生代(距今約6500萬年)以來地殼隆起十分顯著,因而這一地帶成為一片高起山地,尤其是在堅硬的花崗巖和部分變質巖分布地區,山體高度更大,如黃山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的海拔高度分別達1864米、1860米和1810米。
c.屯溪盆地
又稱休屯盆地,位于黃山、天目山、白際山之間,其內部和外緣均有山丘。
第一,盆地中部地勢比較平坦,沉積、堆積較厚,水源豐富,加之北有黃山山地屏障,冬季受寒潮影響較小,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可以栽培柑橘。
第二,屯溪盆地不僅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而且山水秀麗,如休寧的齊云山。
d.南部低山中山帶
位于省境東南邊緣,即皖浙、皖贛邊界線上,在地貌上為山丘群集區。
e.東北部丘陵帶
包括皖贛鐵路兩側及以東的寧國、廣德、宣州、郎溪諸縣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區。低山、丘陵、臺地、谷地、盆地等地貌類型皆有,但以丘陵為主,平原分布比較破碎,是皖南丘陵山地與宣城—蕪湖平原的過渡地區。
(2)氣候
①氣候分布
安徽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大致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②氣候特點
a.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梅雨顯著,秋高氣爽,冬季寒冷。
b.由于地處中緯度地帶,天氣形勢多變,地形多樣,冷暖氣團活動頻繁,降水年際變化大,旱、澇、風、雹、凍等災害較頻繁。
c.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年平均日照1800小時~250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00天~250天,年平均降水量773毫米~1670毫米,且在分布上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丘陵少的特點。
5.河湖水系
(1)主要河流
安徽省河流眾多,水系發達,自北向南分屬淮河、長江、新安江流域。三大干流的主要支流有30多條,湖泊總數多達500多個。其中,大型湖泊(面積達60平方公里以上)12個,主要分布于長江與淮河兩岸,總面積約175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前列。
①長江
a.長江安徽段長約416公里,人稱“八百里皖江”。
b.沿岸平原廣布,多支流和湖泊,水流緩慢,多汊道和江心洲。其中江心洲多達40多個,銅陵張家洲面積最大,約70平方公里。無為蘿卜洲最小,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
c.長江水情變化明顯,每年四五月形成短期春汛,6月進入雨汛,翌年一二月水位最低。該段河流含沙量低,終年不凍,通航條件好。
②淮河
a.淮河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經安徽省北部,注入洪澤湖。
b.淮河安徽段屬淮河中游段,北岸是面積遼闊的淮北平原,南岸是綿延東西的江淮丘陵。沿岸多湖泊洼地,支流眾多。河床平緩,河槽較淺,水面較寬,汛期易遭澇災。
③新安江
a.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皖南山區,上源率水出休寧縣六股尖,在屯溪匯合橫江等水后稱新安江,流經坑口、深渡、溪口等至省界街口鎮入浙江省千島湖,再經銅官水庫至梅城匯入錢塘江。
b.新安江源于多雨的黃山山區南緣,水資源及水能蘊藏量極為豐富,河床多由卵石、巖石組成,干支流灘多、水淺、流急,對航運非常不利,現新安江航道只能分段通航。
④青弋江
青弋江是長江南岸支流,源于黟縣美溪河,北流接清溪河,經石臺縣、黃山區注入陳村水庫,出水庫后始稱青弋江,經涇縣、宣城、南陵、蕪湖等市縣,在清水鎮匯水陽江后急轉向西,于蕪湖市注入長江。
⑤杭埠河
巢湖水系河流,位于安徽省中部,源于岳西縣,流經舒城縣,在肥西縣三河鎮與豐樂河匯合,東流入巢湖。杭埠河長145公里,流域面積4050平方公里。上游河道寬淺多沙,下游河道彎曲,河床淤塞,宣泄不暢,汛期易患水災,流域內有龍河口水庫。
⑥滁河
滁河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最大的支流,源于肥東縣中北部丘崗地區,流經全椒、巢湖、含山、和縣、滁州、來安及江蘇省江浦、六合等縣、市,于大河口注入長江。滁河長269公里,流域面積7976平方公里。其上游多為崗巒起伏的崗丘地帶,中下游多為平原、圩區。
⑦史河
淮河南岸支流,位于大別山北麓,源于金寨縣西南豫、皖交界的伏牛嶺,北流至犁花尖,始稱史河。史河經霍邱、河南固始等縣,至三河尖注入淮河,全長220公里,流域面積6720平方公里,安徽省境內長120公里。山區河流支流較多,水淺流急,水力資源豐富,上游還有梅山水庫。
⑧淠河
淠河是淮河南岸最大支流,位于安徽省中部。東淠河始于岳西大別山北麓,西淠河源于金寨縣天堂寨,至六安市兩河口匯合,始稱淠河。淠河流經霍邱、壽縣,于正陽關注入淮河,全長260公里。東淠河上建有磨子潭和佛子嶺水庫,西淠河上游有響洪甸水庫。
⑨潁河
潁河是淮河北岸支流,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上源有兩個,分別是始于河南登封嵩山的潁水和始于河南魯山的沙河。以潁水為源,潁河流經河南登封、禹州、臨潁、周口、項城、沈丘和安徽界首、太和、阜陽、潁上等縣市,至潁上縣沫河口鎮注入淮河,長557公里(以沙河為源,則長619公里),在安徽境內為212公里。
(2)主要湖泊
①巢湖
a.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流域總面積約913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省第一大湖。
b.巢湖湖岸曲折,港汊較多,入湖河流主要有兆河、杭埠河、豐樂河、上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等,裕溪河為巢湖入江河道。
c.巢湖盛產水生生物,魚蝦種類眾多,其中以巢湖白蝦、銀魚、湖蟹最為著名。姥山、孤山兩個湖心島是著名的風景旅游點。
②龍感湖
a.龍感湖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北岸,跨宿松縣和湖北黃梅縣,東通黃大湖、泊湖,經華陽河入長江。湖盆為斷陷洼地,由長江改道古河床淤積而成。
b.龍感湖水產資源豐富,以產鯉魚、鳊魚、鰱魚、青魚和蝦著名,湖區可通航。
③升金湖
升金湖位于東至縣與貴池區交界處,長江南岸,由上、中、下三湖連接而成。其中,上、下湖的水禽資源豐富,有4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有13種,如白頭鶴、白鸛、小天鵝等。
1986年,升金湖被列為國家重點水禽自然保護區,為全國珍貴水禽保護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3)著名的水利工程
①治淮工程
a.背景
第一,公元11世紀之前,淮河是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灌溉、航運都較便利,沿岸經濟也比較發達。
第二,公元1194年之后,黃河奪淮入海,帶來大量泥沙,使淮河的河床逐漸淤塞變淺,下游入海河道被淤積墊高到超出兩岸平地數米。
b.治淮工程
新中國成立后,安徽境內的淮河中游地區興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第一,在史河、淠河上游山區,先后建造了佛子嶺、梅山、響洪甸、磨子潭四座大型水庫。
第二,在淮河中游沿岸,利用湖泊洼地開辟了十多處行洪區,建起了蒙洼、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四個蓄洪區。
第三,沿淮一帶修建了控制涵閘4000多座,培修加固干支流堤防長約7000公里。
②淠史杭灌溉工程
a.淠史杭灌溉工程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丘陵地區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也是治淮主要重點骨干工程之一。
b.淠史杭灌溉工程地處安徽省中西部,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個毗鄰灌區的總稱。
③駟馬山引江工程
駟馬山引江工程主要是引長江水源解決皖東丘陵區的農田灌溉問題。
④長江干支流整治工程
長江在安徽境內流域面積約6.6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秋浦河、青弋江、水陽江、華陽河、裕溪河、滁河等。新中國成立后,安徽境內的長江河段興建了大量的治淮工程,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開展實施水陽江防洪治理、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整體推進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建設,提升長江重要支流防洪能力。
⑤安豐塘的歷史
安豐塘,古稱芍陂,又稱期思陂,中國淮河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中部,史載由春秋時期楚國丞相孫叔敖建于楚莊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時候被譽為“天下第一塘”,與后來的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隋唐以后設置安豐縣,因此被稱為安豐塘。1988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安豐塘成為安徽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安徽省歷史述要
1.省名來歷和建省時間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安徽省,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巡撫衙門駐安慶。安徽省名分別取安慶府與徽州府第一字,簡稱“皖”。
2.安徽省區劃演變
(1)秦代
秦代實行郡縣制,安徽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2)兩漢時期
①西漢,安徽省先后分屬為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荊國、淮陽國、梁國。
②東漢,安徽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豫州。
(3)三國時期
三國鼎立時期,安徽省分屬孫吳、曹魏兩國。
(4)隋唐
①隋統一中國后,安徽省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鐘離、弋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等郡。
②唐代,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
(5)宋元
①北宋,安徽省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
②南宋,金朝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③元代,安徽先后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6)明清
①明代,安徽分屬廬州府(合肥)、鳳陽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廣德府。其中,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②清代,安徽省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巡撫衙門駐安慶,這是安徽建省之始。
(7)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省會設在合肥。
3.主要歷史事件
(1)大澤鄉起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被秦王朝征發到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守邊境,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時,遇到大雨,不可能按期趕到漁陽。按照秦法,誤期將被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起義。起義軍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陳勝、吳廣舉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旗幟。
(2)垓下之戰與霸王別姬
①楚漢之爭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十二月(約于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即楚漢之爭。最后,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
②霸王自刎
公元前202年,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夜聞四面皆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于是訣別愛姬虞夫人,連夜突圍南逃。渡淮后至烏江岸邊,自感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遂自刎而亡。
(3)魏、吳江淮之戰
東漢末年,北方曹操和南方孫權為爭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江淮地區,進行了長達10年的戰爭,史稱魏、吳江淮之戰。
(4)八公山與淝水之戰
①八公山位于壽縣,俯瞰淮河、淝水,形勢十分險要。
②淝水之戰,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前秦八十余萬大軍。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5)宋、金順昌—柘皋之戰
宋、金順昌—柘皋之戰是公元1140年至1141年南宋與金在順昌(今安徽阜陽)、柘皋(今安徽巢湖)進行的戰役。順昌—柘皋戰役粉碎了金兵南侵的企圖,對穩定宋金的對峙局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6)太平軍三河大捷
三河之戰是1858年太平軍與湘軍于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發生的一次激戰。三河戰役是太平天國后期太平軍在安徽三河鎮殲滅湘軍精銳李續賓部的一次著名戰役,也是太平天國戰爭史上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著名范例。
(7)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晚清自救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至90年代清廷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口號,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①安慶內軍械所
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安慶軍械所”,1861年由曾國藩創設于安徽懷寧黃石磯、安慶大觀亭。安慶內軍械所是清末洋務運動最早官辦的新式兵工廠,是清政府創辦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軍工作坊。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后(今江蘇南京),軍械所遷往天京,改建為金陵內軍械所。
②淮軍
“淮軍”是晚清時期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漢人軍隊,是中國軍隊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國防力量,先后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的運動。
(8)皖南事變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000余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到長江以南地區,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全體指戰員經數日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1000余人突出重圍外,犧牲3000多人,被俘3600多人,失蹤1000多人,軍長葉挺前往談判被扣,項英、周子昆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9)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是解放戰爭從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的一個偉大轉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跡,起到了戰略進攻的先鋒作用。該部12.4萬名指戰員為人民解放戰爭建立的卓越功勛將永垂青史。
(10)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敵我雙方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是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經歷了三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發生在徐州以東的碾莊,主要是殲滅自海州西撤的黃百韜兵團;
②第二階段集中在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等率指揮部進駐的宿縣小李莊(今濉溪縣祁集鎮),主要是對黃維兵團的作戰;
③第三階段為殲滅徐州傾巢西逃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
(11)渡江戰役與安徽
渡江戰役,是繼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此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余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這一勝利,為進軍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加速了全國的解放。在渡江戰役中,安徽處于重要地位。1949年3月22日,總前委鄧小平、陳毅、譚震林等移駐蚌埠郊區燕山鄉孫家圩子,研究渡江戰役作戰問題。為便于指揮整個渡江戰役,4月初,總前委從孫家圩子移駐肥東瑤崗村。
4.主要歷史遺址
(1)繁昌縣人字洞遺址
位于蕪湖繁昌縣孫村鎮癩痢山南坡,該人類活動遺址距今約240萬年,日前該遺址發掘出土了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
(2)和縣龍潭洞遺址
位于馬鞍山和縣陶店鄉汪家山北坡,和縣龍潭洞發掘的距今大約三四十萬年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化石,填補了“猿人”化石在我國東部地區的空白,表明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在安徽繁衍生息。
(3)潛山縣薛家崗遺址
地處安慶潛山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潛山縣發掘的距今大約一萬年新石器時代的薛家崗遺址,代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一種新的文化面貌,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像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4)凌家灘遺址
位于馬鞍山含山縣凌家灘村,含山縣凌家灘發掘的大約距今5500年~53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巢湖流域中心聚落遺址,出土了大量遠古文明時期的精美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其將中華文明史的源頭至少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中華“遠古文明的曙光”。
(5)尉遲寺遺址
位于亳州蒙城縣,蒙城尉遲寺發掘的大約距今5000年左右新石器晚期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內涵最為豐富的遺址,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聯盟最高首領所居住的村寨和城堡,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
5.主要名人
(1)古代人物
①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今潁上人,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由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命為卿,尊稱“仲父”,被譽為“華夏第一相”。約生活于前年至之間
②老子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楚國苦縣(今一般指亳州渦陽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學思想和受他影響逐步形成的道家學說,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所撰寫的《道德經》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③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張良是一位富有政治遠見的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重新統一中國,協助劉邦完成一統天下的帝業,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④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208年),字元化,沛國譙郡(今亳州)人,東漢末年醫學家。他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藥、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發明麻沸散,創世界最早使用麻醉術之先例,還創立了“五禽戲”。
⑤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亳州)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軍事著作,善寫作,今有新本《曹操集》行世。
⑥周瑜
周瑜(公元175~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舒城縣)人,三國吳名將,指揮并打勝了著名的赤壁之戰。周瑜出身士族,精通音樂,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諺。
⑦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今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為官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嚴于律己,執法如山,時人謂“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百姓譽之為“包青天”。
⑧畢昇
畢昇(約公元970~1051年),北宋歙州(今安徽歙縣一帶)人,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者。宋慶歷年間,畢昇首創膠泥活字印刷技術,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
⑨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明王朝的建立者——明太祖,幼名重八,后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稱帝,建都應天府,國號明,年號洪武。洪武三十一年病卒,廟號太祖,葬孝陵。
⑩戚繼光(公元1528~1588年),祖籍安徽定遠,明抗倭名將、軍事家,出身將門之家。歷任參將、總兵、上將軍等職,率部抵抗倭寇,著有《練兵實紀》等軍事理論著作。
?漸江(公元1610~1664年),本姓江,名韜,安徽歙縣人,明末清初畫家、詩人。明亡后為僧,法名弘仁,號漸江。其與石溪、朱耷、石濤并稱為“四大名僧”,與查士標、汪之瑞、孫逸合稱“海陽四家”(或“新安四家”),擅畫山水。
?吳敬梓(公元1701~1754年),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晚年自號“文木老人”,清代小說家、詩文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戴震(公元1724~1777年),字東原,安徽休寧隆阜(今黃山屯溪)人,清代思想家、學者、古文字學家,《四庫全書》纂修官。哲學上提出世界是“氣”的變化過程,強調從考察具體事物去認識事物的根本規律,反對理學家“理在事先”的命題。提出“理在欲中”的見解,反對“以理殺人”。著有《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等,校勘《水經注》等。
?姚鼐(公元1731~1815年),字姬傳,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其生平著作被后人總編為《惜抱軒全集》。
?王茂蔭(公元1798~1865年),字椿年,安徽歙縣人,清朝貨幣理論家、財政學家,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著有《皖省褒忠錄》《王侍郎奏議》10卷。
(2)近代人物
①程長庚(公元1811~1880年),名椿,字玉珊,安徽潛山縣人,清代杰出的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被尊稱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其在表演上塑造了許多成功的藝術形象,有“活魯肅”之稱,同余三勝、張二奎并稱京劇“老生三杰”。
②胡光墉(公元1823~1885年),字雪巖,安徽績溪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富可敵國的晚清著名徽商。
③李鴻章(公元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代表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④劉銘傳(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號大潛山人,安徽合肥人。所部號“銘軍”,為淮軍主力之一。1885年10月臺灣設省,劉銘傳為臺灣省第一任巡撫。
⑤丁汝昌(公元1836~1895年),字雨亭,安徽廬江人。清末海軍將領,官至北洋海軍提督,甲午海戰中兵敗自盡。
(3)現代人物
①黃賓虹(公元1865~1955年),字樸存,號虹廬,后更號賓虹,安徽徽州歙縣人。近現代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精通詩文、書法、金石、篆刻之學,對畫論、畫史有研究,見解精辟,主要有《黃山畫家源流考》《金石書畫編》《虹廬畫談》等。
②陳獨秀(公元1879~1942年),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因發表《揚子江形勢論略》被譽為“皖城名士”。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更名為《新青年》),該雜志宣傳倡導科學(“賽先生”)、民主(“德先生”),發起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陳本人被譽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③陶行知(公元1891~1946年),原名文浚、知行,安徽歙縣人,著名教育家。早年入金陵大學讀書,1914年赴美留學,獲政治學碩士學位,著有《中國教育改造》《齋夫自由談》等。
④胡適(公元1891~1962年),字適之,安徽徽州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1910年留學美國,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獲哲學博士學位。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白話文學史》(上)等。
⑤朱光潛(公元1897~1986年),字孟實,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著有《西方美學史》《談美書簡》等。
⑥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原名嘉祥,安徽涇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遵義會議上,支持確立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會后與毛澤東、周恩來組成三人指揮小組,負責紅軍作戰行動。
⑦孫立人(公元1900~1990年),字撫民,安徽舒城人。1942年,任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率部赴緬甸作戰,獲“仁安羌大捷”,救出被日軍包圍的英國盟軍7000多人,被譽為“東方隆美爾”。
⑧戴安瀾(公元1904~1942年),安徽無為縣人。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等職,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昆侖關戰役等,屢建奇功。
⑨闞維雍(公元1900~1944年),祖籍合肥市肥東縣。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6集團軍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歷任團長、副師長、軍參謀長、少將師長等職。國民政府于1945年10月追晉其為陸軍中將師長,并在桂林為其舉行國葬。
⑩趙樸初(公元1907~2000年),安慶太湖人,著名的佛學家、社會活動家及書法家,愛國宗教領袖,民進創始人之一,著有《佛教常識答問》等。
?鄧稼先(公元1924~1986年),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學部委員等職。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被譽為“兩彈元勛”。1986年5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7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楊振寧(公元1922~),美籍華人,祖籍安徽合肥。194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后歷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等職,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粒子理論、統計力學及場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與李政道一起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年歸國居住。
?嚴鳳英(公元1930~1968年),女,安徽桐城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唱腔被國內外同行譽為“嚴派”。1954年主演《天仙配》,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榮獲演員一等獎。
?許海峰(公元1957~),馬鞍山和縣人。1979年參加縣射擊訓練隊,1982年入選安徽省隊,1984年入選國家隊。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夏季奧運會上力克群雄,穩居男子自選手槍慢射冠軍寶座,成為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打破了中國人在奧運會上與金牌無緣的尷尬局面,實現了“零的突破”。
- 2020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海南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廣東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陜西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預測試卷: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高分強化試卷(2017最新版)
- 2020年甘肅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沖刺提分系列: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密押試卷(2017新大綱)
- 2020年政法干警招錄考試專業綜合Ⅱ《中國憲法學》(碩士類)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事業單位:計算機專業知識歷年真題及專家命題預測試卷(2016-2017最新版)
- 2020年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河北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6新大綱)
- 2020年西藏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