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宇《中國現代文學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8字
- 2020-09-28 17:27:41
第二部分 章節題庫
第一編 第一階段的文學
第1章 五四文學革命的興起與發展
一、填空題
11922年胡適的文章________可以看作是對新文學最早的研究。
【答案】《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解析】《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是胡適為上海《申報》五十周年紀念冊而作,目的是記載當時五十年新舊文學過渡時期的歷史,完稿于1922年3月,次年發表于《申報》五十周年紀念特刊《最近之五十年》。胡適繼承了傳統的史學精神,在實錄的基礎上自出機杼,從古文的末路、古文學的新變、白話小說的發達及缺點、文學革命這幾個方面來再現這五十年的文學,這既是一定程度上歷史事實的總結,也是在有意識地、有選擇地建構歷史,讓歷史說話。
2《新青年》從________(時間)起開始全部使用白話和新式標點。
【答案】1918年5月
【解析】《新青年》從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號起改用白話文,采用新式標點符號,刊登一些新詩,這對革命思想,的傳播和文學創作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到1918年5月起《新青年》全部以白話文編排,并使用新式標點符號。一時間,標點符號風靡全國。在《新青年》的影響下,一些進步刊物改用白話文。這又影響到全國用文言文的報紙,開始出現用白話文的副刊,隨后短評、通訊、社論也都采用白話文和新式標點。
31918,錢玄同和________的“雙簧信”正式拉開了新文學和封建復古派斗爭的序幕。
【答案】劉半農
【解析】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主張提出后,得到錢玄同、劉半農等人的響應。錢玄同和劉半農在《新青年》上發表了“雙簧信”,即由錢化名王敬軒給《新青年》寫信,模仿舊文人口吻,將他們反對新文學與白話文的種種觀點、言論加以匯集,然后由劉半農寫復信,逐一辯駁,因而引起廣泛的社會注意。
41899年,________在________文中,發出了“詩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號召。
【答案】梁啟超;《夏威夷游記》
【解析】《夏威夷游記》是梁啟超在1899冬赴美途中所作的日記,其中談到“詩界革命”。他的觀點為“予雖不能詩,然嘗好論詩。以為詩之境界,被千余年來鸚鵡名士占盡矣。雖有佳章佳句,一讀之似在某集中曾相見者,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詩則已,若作詩,必為詩界之哥侖布、瑪賽郎然后可……要之,支那非有詩界革命,則詩運殆將絕。雖然,詩運無絕之時也。今日者革命之機漸熟,而哥侖布、瑪賽郎之出世必不遠矣”。
51919年初,林紓連續發表文言短篇________、________對文學革命倡導者進行人身攻擊。
【答案】《荊生》;《妖夢》
【解析】1919年2月,林紓在上海《新申報》上的《蠡叟叢談》中發表文言小說《荊生》影射攻擊《新青年》的幾個編輯,以皖人田其美影射陳獨秀,以狄莫影射胡適,以浙江人金心異影射錢玄同。林琴南在小說里幻想出一個英雄“荊生”,讓這個偉丈夫尋釁鬧事痛打田、狄、金三人,發泄他維護舊禮教、反對新文化的積怨,從精神上滿足了衛道者們的私怨;3月,他又發表《妖夢》,寫某人夢游陰曹地府,見一所“白話學堂”,校中有三個“鬼中之杰出者”:校長元緒,影射蔡元培;教務長田恒,影射陳獨秀;副教務長秦二世,則指胡適。
6《文學革命論》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陳獨秀
【解析】1917年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革命論》,表明了堅定的文學革命的立場,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新文學的征戰目標。
7學衡派因創辦________雜志而得名。
【答案】《學衡》
【解析】1922年1月《學衡》雜志創刊,標志著學衡派的誕生。代表人物為當時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的教授梅光迪、吳宓、胡先骕。
8五四時期影響最大的兩個文學社團是_______和創造社。
【答案】文學研究會
【解析】文學研究會是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園成立,由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12人發起,會員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
9中國文學史的開端是以1917年( )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及( )發表《文學革命論》作為標志。
【答案】胡適;陳獨秀
二、選擇題
1下面作家中的( )不是“創造社”的成員。
A.陶晶孫
B.穆木天
C.徐祖正
D.耿濟之
【答案】D
【解析】創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2五四文學革命中,“人的文學”觀念的最先倡導者是( )。
A.胡適
B.魯迅
C.周作人
D.陳獨秀
【答案】C
【解析】1918年12月,周作人發表《人的文學》,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文學之本,試圖將19世紀歐洲文學發展中起過重大作用的人道主義直接移用于中國新文學,使文學革命內容更加具體化。
三、名詞解釋
1林蔡之爭
答:林蔡之爭指的是以林紓為代表的守舊派和蔡元培為代表的新文化陣營的論爭。最早代表復古主義文學思潮出來反對文學革命的是林紓,這位古文家極力反對以白話文代替文言,寫了《論古文白話之消長》《致蔡鶴卿太史書》,對白話文運動大張撻伐,視文學革命為洪水猛獸。又在《新申報》上發表《荊生》《妖夢》等文言小說,影射攻擊文學革命領袖。北大校長蔡元培在致林紓公開信《答林琴南書》中則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則,支持文學革命與新思潮的傳播,李大釗、魯迅也發文譴責“國粹家”歷史倒退行為。林紓所代表的守舊派對新文學的反攻,并沒有什么理論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擊和政治要挾的層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學陣線義無反顧的抗爭。林紓只能自嘆老邁、哿慨將來,哀哀地收場。
2《文學革命論》
答:《文學革命論》是陳獨秀于1917年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他勇敢地擎起“文學革命軍”之大旗,表明了更堅定的文學革命的立場,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新文學的征戰目標: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文章以文藝復興以來歐洲文明的進化為參照系,從內容到形式都對封建舊文學持批判否定態度,主張以革新文學作為革新政治、改造社會的利器,同時也肯定文學自身存在的價值。此文與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一起共同促進了文學革命的爆發。
3《文學改良芻議》
答:《文學改良芻議》發表于1917年1月的《新青年》,是文學革命正式發難的標志。胡適在文中具體深入地闡述了他的“八事”,即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仗、不避俗字俗語、須言之有物。他在闡述中不僅擊中了舊文學的要害,而且涉及文學的真實性、獨創性、時代性、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等重大問題。特別是文章提出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作為新文學的工具,因此,此文以“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成為中國新文學向舊文學宣戰的一份正式的宣言書。
四、論述題
1五四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五四文學革命標志著中國舊文學的終結、新文學的誕生,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1)文學觀念的全面更新。五四文學革命不僅否定了“文以載道”、“代圣賢立言”、游戲消遣等文學思想,而且否定了支撐這些學說的整個價值觀念系統。五四重新確立的文學觀念,不是舊模式的修補,而是新體系的建立。五四時期崛起的“人的文學”觀、“為人生”的文學觀、“自我表現”的文學觀,雖然名稱不同,但它們都從屬于民主、人道、自由的現代思想體系,體現了現代人對文學的要求。在這些新的文學觀念引導下,中國的新文學重新調整了文學與上層建筑、文學與社會生活、文學與創作主體、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等等一系列關系,從而帶來了中國文學整體的變革。
(2)創作主體的精神解放。由于五四文學革命從整體上以現代意識取代了封建意識,高揚人本主義的大旗,故而大大突出了創作主體在新文學中的地位,使新文學家的世界觀、人生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固有的思想禁區被突破,思維空間大大拓展,創作主體從封建教條的束縛下被解放出來。五四時期的新文學家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自由地選擇創作題材,自由地確立自己的創作主題,自由地追求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他們的人格能量和創造才情得到了極大的發揮,給中國文壇帶來了青春活力。
(3)文體形式的歷史變革。五四文學革命使漢語言文學的文體形式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現代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的正宗地位,運用白話、形式自由多樣的新詩取代了講究對仗、平仄、韻律、用典的舊詩,追求形散而神不散的現代散文取代了講究起承轉合的古文,話劇文學從無到有,小說的敘述視角、敘事結構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中國文學文體形式的這次歷史變革,是自覺的、全面的。因而,五四文學革命不僅是文學創作主體的一次大解放,也是文體的棄舊更新。
(4)與世界文學的全面對話。五四文學革命結束了中國文學封閉自鎖的狀態,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開端。它帶來了中國文學家之世界文學意識的覺醒,形成中外文化碰撞交匯的發展格局,五四新文學在與世界文學的交流中產生和發展,在與世界文學的全面對話獲得了觀照民族生活的全新眼光,獲得了藝術創造的精神營養和形式摹本。從此,中國文學真正匯入了世界文學的大潮。
2胡適與五四文學革命。
答:胡適是五四文學革命最主要的倡導者,他對五四文學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胡適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針對“今日文學之腐敗極矣”的現實,正式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并且明確指出改革舊文學的“八不主義”。這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公開倡導文學革命的文章。文章發表后在中國文化界引起了一場極大的反響,最先得到陳獨秀、錢玄同的呼應,同時也遭到林琴南等人的詆毀。面對舊派的指責,胡適對其進行批駁之后提出了以白話文學為正宗的主張。
(2)胡適提出國語文學的主張將五四文學革命引向了深入。首先,胡適的歷史進化文學觀打開了五四文學觀念的新思路。其次,胡適的現實主義文學觀對五四文學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第三,胡適的開放的文學觀為五四新文學注入了“少年血性湯”。
(3)標志五四文學革命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是各體新文學的建立,在這方面胡適同樣作了許多努力。他為新詩建設花的氣力最多,作品《嘗試集》是我國第一部新詩集。當時胡適敢用平白的語言去寫詩,這不僅是對文學傳統的挑戰更是對幾千年封建禮教的挑戰,是從文體上去推動一場思想文化革命。在他之后,劉半農,康白情、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等人開始用這種新詩體創作。《嘗試集》的出版使一些過去對用白話寫詩持懷疑態度的人也紛紛向文壇靠攏,新詩創作一時蔚然成風。
(4)新小說胡適也作了一定的貢獻。小說在中國長期遭到鄙視,胡適最早從文學的審美特征出發,在文學本體意義上提倡新小說。胡適十分看重短篇小說,1918年發表了《論短篇小說》。文章較早地對短篇小說作了界定,同時通過對中外文學發展總趨勢的分析來說明發展短篇小說的意義,還對小說中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這篇文章對促進新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創作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并曾經親自動手將西洋小說譯后給國人“作為創作的模范”,他還創作了新短篇小說《一個問題》。
(5)在戲劇建設方面,五四文學革命初期注重對舊戲劇的批判、介紹歐洲的話劇,但是理論非常豐富,創作卻十分貧乏,只有胡適的《終身大事》一部劇本,是值得稱道的。胡適主張在“取例”西洋戲劇的基礎上建立中國的新戲劇。《終身大事》反映現實社會問題,形式上仿照西洋話劇,完全不同于我國傳統的戲曲,對我國話劇的建立起了開路的作用。
綜上可見,五四文學革命經歷了醞釀、倡導、發展、推進等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胡適不僅在每一階段中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主張,而且參與主要實踐活動,寫出了很多作品,五四文學革命的成功與他的努力有直接的關系。
- 2014年經濟師《農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
- 王天一《外國教育史》(修訂本)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國際關系學院711國際關系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建寧《西方園林史:19世紀之前》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第2版)
- 張二震《國際貿易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劉守華《民間文學教程》(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879公共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歐陽光中《數學分析》(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第1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曼昆《宏觀經濟學》(第9版)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 中國政法大學701法學綜合(含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28小時高清視頻】
- 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GCT歷年真題及詳解—英語分冊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張千帆《憲法》(北大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5年考研政治1000客觀題突破200核心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