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

2014年中央財經大學803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第一部分 微觀經濟學(75分)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替代效應

【分析】考查對斯勒茨基替代效應的理解,注意是由商品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一定為非正的。

【圣才答案】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替代效應一定是非正的。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替代效應是負的,即由替代效應引起的需求變動方向總是與價格變動的方向相反:如果價格上升,由替代效應引起的需求就會下降;如果價格下降,由替代效應引起的需求就會上升。

2.經濟租金

【分析】此名詞較難理解,注意結合例子說明。此時要素收入減去次優用途上的收入,剩余部分為經濟租金。

【圣才答案】

經濟租金指支付給生產要素的報酬超出為獲得該要素而必須支付的最低報酬的部分。經濟租=要素收入-機會成本(次優用途上的收入)。目前總的趨勢是把它看成是由于不同體制、權力和組織設置而獲得的“超額利潤”。經濟租是指基于經濟權力而產生的租。

如圖1-1所示,假定產品價格為,則廠商將生產,不變投入要素貢獻的“利潤”就表示為圖1-1中的方框面積,這塊面積就是經濟租金。

23-7

圖1-1 經濟租金

-租金=0

或者:

租金=

可以看出,正是經濟租金的存在使得利潤趨于零。

例如,一塊土地可能被所有者以每年30000美元租給一家商業建立工廠或者以每年20000美元租給一個農民放牛。在所有者把土地租給企業建立工廠的情況下,租金是30000美元,但是經濟租是10000美元,即30000美元減去土地次優使用時的20000美元。

3.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

【分析】對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的考查,注意前提條件性狀良好的消費者偏好。

【圣才答案】

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給定性狀良好(連續的、凸的、嚴格單調的)的消費者偏好,任何一個帕累托最優配置都可以從適當的初始配置出發,通過完全競爭市場來實現,即效率與均衡問題。也就是說,帕累托最優可以通過瓦爾拉斯式的競爭性均衡來實現。

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表明分配與效率的問題可以分開考慮,通過稅收等分配手段,在不影響價格體系的前提下,不會影響有效均衡的實現。

4.公共物品

【分析】對公共物品定義的考查離不開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注意二者的區別。

【圣才答案】

公共物品指對所有涉及的消費者都必須供應同樣數量的物品,即每個人必定消費相同數量的這種物品。與私人物品相對應,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兩個特性:

(1)非排他性。一種公共物品可以同時供一個以上的人消費,任何人對某種公共物品的消費,都不排斥其他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

(2)非競爭性。公共物品可以同時為許多人所消費,增加一名消費者的消費的邊際成本為零,即一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不會減少可供別人消費的量。

由于公共物品既沒有排他性又沒有競爭性,所以能夠從公共物品獲益的人可以避開為公共物品付出費用,這稱為“搭便車問題”。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們總是希望由別人來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來,一般需要政府的行動。

二、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什么是正常商品?什么是普通商品?為什么正常商品一定是普通商品?

【分析】此題的另一種考查方法是:什么是低檔商品?什么是吉芬商品?為什么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檔商品?兩種問法可以對應回答。

【圣才答案】

(1)當收入增加時,對商品的需求也增加,這樣的商品稱為正常商品,即需求數量的變動總是與收入的變動方向保持一致,即有:

(2)普通商品指商品的需求與價格反方向變動的商品,即有:

(3)如果一種商品是正常商品,即消費者對該種商品的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變動,此時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就會相互加強,所以,價格變動必定會導致需求反方向變動,從而該商品一定是普通商品。

2.什么是價格歧視?什么是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價格歧視?在第三級價格歧視中,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定價準則是什么?

【分析】這道題目一共有三問,建議考生分點回答,條理清晰。在對一二三級價格歧視解釋時,可以借助例子說明。

【圣才答案】

(1)價格歧視是指由于壟斷者具有某種壟斷力量,因此,壟斷者可以對自己所出售的同類產品索取不同的價格,以使自己所獲利潤達到最大值。壟斷廠商實行價格歧視,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市場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區分開。   不同的消費者群體或不同的銷售市場是相互隔離的。

(2)一級價格歧視也被稱為完全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將每一單位產品都賣給對其評價最高,并愿意按最高價格支付的消費者,這是帕累托有效的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也稱為非線性定價,是指廠商按不同的價格出售不同單位的產品,即每單位的價格取決于購買的數量,例如:電的單價通常取決于購買的電量;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廠商將消費者分為獨立組別,對不同組別的消費者按不同的價格出售產品,但是同一組別消費者所購買的不同單位的價格是相同的,例如學生票和老年人票。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是帕累托無效的。

(3)在第三級價格歧視中,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定價準則是,即兩個市場的邊際收益相等且等于邊際成本。證明如下:

假設壟斷廠商能夠區分兩組人,并且能夠按不同的價格向他們出售某種產品。假設每個市場的消費者都不能轉手倒賣這種產品,令分別表示第1組和第2組的反需求曲線,令表示生產成本。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問題:

廠商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最優解必定滿足:

3.假設經濟體中有個消費者和3種消費商品,3個消費品中有2個為公共物品(),剩下1個為私人物品()。請問任一個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間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條件是什么?兩個公共物品間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條件是什么?

【分析】這道題是考查公共物品提供的薩繆爾森規則,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36章“公共物品”附錄有相應的數理證明,屬于容易被忽略的知識點,考生需特別注意。

【圣才答案】

(1)任何一個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間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條件是個人的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之間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之和等于多提供一個單位公共物品所增加的邊際成本。即。其中,表示第個消費者消費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表示第個消費者消費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

邊際替代率視作對一個額外單位公共物品的邊際支付意愿。因此,實現有效配置的條件即邊際支付意愿相加之和必須等于多提供一單位公共物品的邊際成本。這一條件可以與私人物品之間有效配置的條件相對比。就私人物品而言,每個人的邊際替代率必須等于邊際成本;就公共物品而言,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相加之和必須等于邊際成本。在私人物品情形中,每個人可以消費不同數量的私人物品,但他們對邊際消費量的評價必定全都相同,否則他們就會進行交換。在公共物品的情形中,每個人的消費量必定相同,但他們對邊際消費量的評價可以不同。

(2)兩個公共物品間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條件是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之和之比等于邊際成本之比,即:

這可以由兩式做比值得到。

三、計算題(每小題11分,共33分)

1.某消費者在收入允許范圍內,根據商品的價格選擇相應的消費量。下表顯示的是該消費者三年的消費組合(三年收入水平不同),

HWOCRTEMP_ROC230

該消費者這三年的消費行為是否符合顯示偏好強公理?

【分析】此題為第七章顯示偏好公理處的典型題目。需要掌握答題的基本步驟:計算列表格;比較標星號;公理找矛盾。

【圣才答案】

該消費者這三年的消費行為符合顯示偏好強公理。分析如下:

根據給出的該消費者三年的消費組合可得每個消費束按各組價格計算的費用,如表1-1所示。

表1-1 每個消費束按各組價格計算的費用

未命名

從表1-1可以看出,消費束2顯示偏好于消費束1和消費束3,消費束1顯示偏好于消費束3,滿足偏好的傳遞性。因此,該消費者這三年的消費行為符合顯示偏好強公理。

2.假設某商品需求函數為,供給函數為

(1)該商品的市場均衡價格和銷售量是多少?(2分)

(2)如果政府對該商品征收每單位商品4元的數量稅,市場均衡的銷售量是多少?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和生產商接受的價格分別是多少?稅收負擔如何分配?(3.5分)

(3)如果商品供給函數變為,題目(1)和(2)中的答案該如何變化?(5.5分)

【分析】這是一道基礎題目,較為簡單。市場均衡結合稅收負擔的考查,注意區分從量稅和從價稅。

【圣才答案】

(1)聯立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可得:

解得:均衡價格

代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可得銷售量為80。

(2)如果政府對該商品征收每單位商品4元的數量稅,均衡條件應滿足。聯立以下四個方程:

聯立解得:

即市場均衡的銷售量為74,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為每單位13元,生產商接受的價格為每單位9元。每單位商品4元的稅,其中消費者承擔3元,生產者承擔1元。

(3)聯立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可得:

解得:均衡價格

代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可得銷售量為85。

如果政府對該商品征收每單位商品4元的數量稅,均衡條件應滿足。聯立以下四個方程:

聯立解得:

即市場均衡的銷售量為79,消費者支付的價格為每單位10.5元,生產商接受的價格為每單位6.5元。每單位商品4元的稅,其中消費者承擔3元,生產者承擔1元。

可以看出,由于供給曲線斜率不變,所以稅負的轉嫁程度不變,因為稅負的轉嫁程度取決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斜率。

3.假設企業A和B生產同種商品,消費者無法區分兩個企業的產品。企業A的生產邊際成本為10,企業B的生產邊際成本為8。他們的固定成本均為0。市場需求函數為

(1)如果企業A和企業B進行伯特蘭競爭,那么納什均衡條件下的市場價格是多少?(4分)

(2)每個企業的利潤分別為多少?(3分)

(3)該均衡是否為帕累托有效?(4分)   

【分析】廠商寡頭壟斷四種類型(產量領導、價格領導、聯合定產、聯合定價)的計算題必須掌握。題型可以多種多樣,但計算的模式流程都是一定的。此題的伯特蘭競爭屬于聯合定價,等同于完全競爭。此題為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第十講“策略性博弈與納什均衡”課后習題第一題原題。

【圣才答案】

(1)當兩個生產成本不相同的企業進行伯特蘭競爭時,通常認為,低成本企業(本題中生產邊際成本為8的企業B)按照略低于高成本企業(本題中生產邊際成本為10的企業A)的成本價進行定價,即企業B定價略低于10,從而獲取整個市場份額。因此,為任意小的正數。

(2)根據(1)知,企業B獲取整個市場份額,從而獲得全部的利潤。企業A退出市場,因此利潤為0。企業B利潤為:

(3)這個結果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因為廠商B的產品的價格高于它的邊際成本,所以如果廠商B和消費者可以為額外1單位的產品協商一個介于8到之間的價格,那么廠商B的利潤和消費者的剩余就都可以得到提高,同時又不損害廠商A的剩余(因為A的利潤還是零)。

第二部分 宏觀經濟學(75分)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6分)

1.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

【分析】古典二分法是一個與貨幣中性相關的概念,答題重點在于貨幣供給的變動不影響實際變量。

【圣才答案】

古典經濟學把變量分為實際變量和名義變量,這稱為“古典二分法”。實際變量是用實物單位衡量的變量,例如數量和實際國民收入;名義變量是用貨幣表示的變量,例如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率。古典二分法的產生是由于在古典經濟理論中,貨幣供給的變動不影響實際變量。這種貨幣對實際變量的無關性稱為貨幣中性。在現實中,在長期,貨幣供給不會對實際變量產生影響;而在短期,貨幣供給量會對實際變量產生影響。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觀點,它簡化了經濟理論,考察實際變量而不考慮名義變量。

2.節儉悖論(Paradox of thrift)

【分析】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名詞,需要考生特別注意。概念并不難,只需用凱恩斯國民收入理論解釋一下。

【圣才答案】

傳統的觀點認為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是凱恩斯卻提出了與之相矛盾的觀點。根據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國民產出由包含消費支出的總需求決定,也就是說,消費支出的增加會引起國民產出的增加,消費支出的減少會引起國民產出的減少,即消費變動與國民產出變動呈正向變動關系。同時由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知道消費與儲蓄具有互補關系,因而可得出儲蓄變動與國民產出變動呈反向變動關系。也就是說,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產出,使國家經濟衰退,對于社會來講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產出,使經濟繁榮,對于社會來講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儉悖論”。

3.持久收入假說(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

【分析】持久收入理論是解釋消費函數之謎的一種方法,重點在于區分永久收入和暫時收入,并且強調了消費取決于人們的預期。(向前看的消費者的消費決策不僅取決于現期收入,還跟他們預期未來將得到的收入有關。)

【圣才答案】

持久收入假說由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持久收入假說認為人的收入會有暫時性變動。于是,現期收入分為持久收入和暫時收入兩部分,即

弗里德曼認為消費主要取決于持久收入,即,因為消費者對收入暫時變動的反應是通過儲蓄和借貸來穩定消費。

平均消費傾向

從弗里德曼消費函數和平均消費傾向的式子可以得出:

(1)在短期,收入波動由暫時收入決定。當暫時收入上升時,平均消費傾向暫時性地下降,反之當暫時收入下降時,平均消費傾向暫時性地上升。所以,高收入年份也是平均消費傾向低的年份。

(2)長期中,平均消費傾向取決于永久收入,不發生明顯的變化。

4.債務緊縮理論(Debt-deflation theory)

【分析】未預期到的通貨緊縮將會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重新分配財富,由此改變國民收入,重點在于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邊際支出傾向不同。

【圣才答案】

債務緊縮理論是用于解釋未預期到的物價下降對收入的抑制作用的理論。該理論指出未預期到的物價下降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再分配財富,使債權人變得更加富有而使債務人變得更加貧窮。如果債務人和債權人有相同的支出傾向,則物價下降不會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但實際上債務人和債權人的支出傾向是不同的,該理論假設債務人的支出傾向高于債權人,那么債務人減少的支出比債權人增加的支出多。因此,物價下降的凈效應是支出的減少、曲線的緊縮性移動以及國民收入的減少。

五、論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1.請介紹一種能對經濟起到“自動穩定器”作用的宏觀經濟政策,并結合模型闡述其作用的機制。

【分析】這道題是對財政政策中“自動穩定器”作用的考查,稅收、財政轉移支付等都具有這一作用,分析其一即可。

【圣才答案】

自動穩定器是指在對稅收和財政支出做出一定的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財政對社會經濟具有內在的自動穩定的功能。

財政的自動穩定功能主要通過兩方面來實現:自動調整的稅收和財政轉移支付的自動增減。這里,只要分析稅收對經濟起到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在現代稅制中,所得稅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所得稅一般是實行累進稅率。當經濟高漲也別是過熱時,大多數居民家庭收入隨之增加,因而不僅有更多的人進入繳納所得稅的行列,還有許多人將按更高的稅率繳稅。其結果是,政府所得稅收入不僅增加,其增幅還會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幅度,表現在模型中,如圖1-2所示,表現為曲線的左移。這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和投資的增長,即抑制總需求的進一步擴張,使經濟增長降溫。這也就是說,當經濟高漲時,表現為曲線的右移(從右移到),但由于所得稅效果的存在,會給曲線一個向左移的力量(從左移到),從而部分的抵銷經濟高漲的效果。

圖1-2 自動穩定器

假如經濟衰退,情形正好相反,由于居民稅后可支配收入減少的幅度小于總收入下降的幅度,使得模型中曲線在經濟衰退時左移的幅度減少,自然對經濟的下降趨勢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公司或企業的所得稅的作用機制與個人所得稅類似。

財政內在穩定器作用的大小,取決于稅收結構及其水平。但總的來說,它的作用很有限。內在穩定器只能對經濟的劇烈波動起到某種遏制、緩解作用,而不能改變經濟波動的大趨勢。

2.請用粘性價格理論說明為什么總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

【分析】對總供給曲線向上傾斜的解釋有三種,分別是粘性價格、粘性工資和不完全信息,考生應當都理解并掌握,注意區分。

【圣才答案】

黏性價格模型強調了企業不能迅速地根據需求變動調整它們索取的價格。由于長期合約,或調整成本過高,企業不能及時調整價格,對應的總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向右上方傾斜。

企業合意的價格取決于兩個宏觀經濟變量:物價總水平。物價總水平越高,企業定價越高;總收入水平

。總收入越高,需求越大,企業定價越高。

假設有兩種類型的企業,一些企業的價格有伸縮性,另一些企業的價格是黏性的,它們根據預期的經濟狀況事先確定自己的價格。

(1)當價格有伸縮性時,企業的定價公式為:,其中,為合意價格對總產出變動的反應程度。該式說明合意價格取決于物價總水平與總產出變動

(2)價格黏性企業的定價公式為:,式中,代表一個變量的預期值。假設企業預期產出處于其自然率水平,從而,那么,該類企業的定價公式為:,即具有價格黏性的企業根據自己對其他企業收取價格的預期設定自己的價格。

(3)加權決定兩種企業并存時的價格水平:。其中,為價格黏性企業所占比例,為價格有伸縮性企業的比例。整理得總供給曲線的方程式:,式中

當產出水平增加時,需求增加,價格有伸縮性的企業將提高價格。因此,實際價格水平與預期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正向相關。

六、計算題(第一小題15分,第二小題20分,共35分)

1.考慮一個只有兩期的經濟(第一期和第二期)。經濟中有兩個消費者(消費者A和消費者B)和一種商品。假設消費者在第一期的收入為,在第二期的收入為。兩個消費者第一期的消費均按照如下的規則進行:

其中為消費者在第一期的消費,為消費者一生全部收入的現值,。消費者在第二期的消費為,實際利率為

(1)給定,求。(8分)

(2)假設。求均衡利率和兩個消費者每期的消費。(7分)

【分析】此題目考查跨時期消費配置問題,同時注意,市場上A、B兩人可以進行交換,所以,第二小問暗含的條件是市場出清。

【圣才答案】

(1),將上式代入可得:

代入跨期預算約束方程可得:

(2)由市場出清條件可得:

即:

代入數值有:

解得:

2.考慮如下的模型:

(如果,則

另外,假設價格水平為

(1)推導方程和方程。(6分)

(2)求該經濟的均衡產出和均衡利率。實際利率為正的條件是什么?(6分)

(3)假設該經濟現在正在遭遇衰退,政府準備采用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在什么條件下有效?在什么條件下無效?為什么?(8分)

【分析】該題為對模型數理推導的考查,相關公式都已給出,所以題目并不難,考生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注意貨幣政策在模型中的應用以及流動性陷阱的含義。

【圣才答案】

(1)由三部門經濟產品市場均衡條件可得:

整理得:,此即為方程。

由貨幣市場均衡條件可得:

整理得:,此即為方程。

(2)聯立方程和方程可解得:均衡利率,均衡產出。實際利率為正的條件是,即

(3)貨幣政策在利率大于零時有效,在利率等于零時無效。之所以當利率等于零時貨幣政策無效,是因此:此時,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無法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從而刺激經濟。

流動性陷阱又稱凱恩斯陷阱或靈活陷阱,是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具體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的一種經濟狀態,即通過擴張性貨幣政策向經濟注入流動性不再能夠刺激經濟。當利率極低時,有價債券的價格會達到很高,人們為了避免因有價債券價格跌落而遭受損失,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債券,這意味著貨幣需求會變得完全有彈性,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會變成水平線。在此情況下,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這表現在模型中,為曲線趨于水平,此時擴張性貨幣政策移動曲線不能改變利率和總收入,即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宁陵县| 茶陵县| 永州市| 黎城县| 原平市| 新竹县| 安图县| 都匀市| 南华县| 洪洞县| 淳化县| 三河市| 额济纳旗| 赤壁市| 离岛区| 玛沁县| 海晏县| 晋城| 区。| 枝江市| 日照市| 丹巴县| 云南省| 塔河县| 庆阳市| 定西市| 蛟河市| 清涧县| 安达市| 额敏县| 洪雅县| 来宾市| 湖州市| 山阳县| 青州市| 应用必备| 景洪市| 阳新县| 南澳县|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