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題

1.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

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考研真題及詳解

第一部分 政治經濟學(50分)

一、(10分)怎樣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兩種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答:(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上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包含了以下幾點內容:

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一定時期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生產者普遍使用的生產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動工具。

正常的生產條件不是過去的,也不是將來的,而是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

在現有正常生產條件下,由于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存在區別,同種商品生產所需要的時間也會不同。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是一個不斷擴大規模的再生產過程。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還有另一種含義,即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這是指社會總勞動中按一定比例用來生產社會需要的某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不同商品的供求狀況會直接影響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生產條件,如果供給超過需要過大時,優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下降,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上移動;反之,如果需要超過供給過大時,劣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上升,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下移動。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是通過生產條件的變化實現的,因此,決定價值的仍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3)兩種含義的相互關系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具有相關性:共同決定商品的價值。如果說第一種含義是價值決定的基礎,那么,第二種含義則是價值的實現。

兩種含義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區別:第一種含義是從社會生產條件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則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所決定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第二種含義所決定的則是部門總商品的價值;第一種含義涉及勞動消耗,第二種含義則涉及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實際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便成為經濟調節的目標,由于社會總勞動時間是有限的,因此,經濟調節的目標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配置到各個部門。

二、(15分)社會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指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答:(1)社會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組成的有機整體。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互相制約、互相依賴,構成生產總過程的矛盾運動。

(2)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相互關系

生產與消費

a.生產決定消費

第一,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如果沒有生產創造出來的各種物質資料,就不會有人們的各種消費活動。物質資料的數量和種類,決定了消費的水平和結構。

第二,生產決定了消費的方式。生產出什么樣的消費用具,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消費方式。

第三,生產的性質決定了消費的性質。資本主義生產不同于社會主義生產,因而資本主義消費也不同于社會主義消費。

b.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首先,消費使生產得到最終實現。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不進入消費,它就不是現實的產品。

其次,消費為生產提供目的和動力。如果沒有消費,生產也就失去了意義,人們就不會去從事各種生產活動。

生產與分配

a.生產決定分配

首先,被分配的產品只是生產的成果,因而生產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可分配產品的數量。

其次,生產的社會性質決定了分配的社會形式,如資本主義生產就決定了有利于資本家階級的分配形式。

b.分配對生產也有反作用

與生產相適應的分配制度,會推動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的發展。

生產與交換

a.生產決定交換

生產過程中,社會勞動分工的程度,決定了交換的范圍和規模。分工愈細,交換范圍愈廣,交換規模愈大。

b.交換對生產也有反作用

交換的發展,又會推動社會勞動分工的發展。比如,商品交換的發展,就有利于促進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化,有利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大農業的轉化。

三、(10分)論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活勞動創造價值,因此要求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發展勞動、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就需要允許各種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多層次和不夠高的狀況是分配方式呈現多樣性的最深層次的原因。

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利于調動社會廣大成員的積極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動員起來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2)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內容

按勞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參加社會勞動,在全社會范圍內,社會在對社會總產品做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唯一的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進行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與按勞分配不同的一種分配方式。它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產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會財富。一般地說,投入資本得到利潤,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人勞動得到工資,投入資金得到利息。

四、(15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請對三中全會的上述觀點進行具體闡述。

答: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的依據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控制國有經濟命脈,在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全國而言,要堅持公有資產在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但在個別地區、個別部門可以有差別。也就是說公有資產在社會資產中占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是相對于社會資產的總體而言,并不排除在個別部門、個別地區非公有資產占數量優勢。第二,公有資產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關鍵是要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整體質量,提高公有制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對于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創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現階段我國所有制結構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是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商獨資經濟。其主要特征是:一是企業生產資料歸私人支配,生產經營由私人進行管理和決策;二是除個體經濟外,一般都以雇傭勞動為基礎;三是依法納稅后,企業的經營成果歸企業自主支配。

鼓勵、支持和引導私營、個體經濟和外商獨資經濟健康發展,是由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因此要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以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

第二部分 微觀經濟學(50分)

五、(10分)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說明環境污染問題,并說明對環境污染的控制是否越嚴厲越好,為什么?

答:(1)環境資源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無論是作為生產性的環境資源(如牧場),還是作為服務性容量資源的大氣環境(如良好的生態系統),都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這使環境資源產權較其他資產產權更難明晰清晰,從而導致環境問題的市場失靈,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另外,環境問題中存在外部性,使邊際私人成本和邊際社會成本存在差異,從而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環境污染問題屬于負外部性問題,負外部性指某個人(生產者或消費者)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危害,但他自己卻并不為此而支付足夠抵償這種危害的成本。一般而言,在存在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從而使得污染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量,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2)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嚴厲越好。如圖1-1所示,是某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則為其邊際成本曲線。在負外部性下,社會的邊際成本高于私人的邊際成本,它由虛線表示,可以看成邊際外部不經濟。競爭廠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其產量為;但使社會利益達到最大的產量應當使社會的邊際收益(可以看成為價格)等于社會的邊際成本,即應當為。因此,生產的外部不經濟造成產品生產過多,超過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

圖1-1

若政府對環境污染進行控制,假定對污染企業增加環境稅,當時,此時廠商的邊際成本變為,此時社會產量為最優產量。若政府加大控制力度,使得,此時,社會產量為,顯然,經濟未達到帕累托最優,引起社會福利的損失。因此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嚴厲越好,對環境污染的控制有其最優的控制水平。

六、(15分)老王開了一家冰粥店,冰粥的價格非常依賴于天氣狀況。如果天氣晴朗,每碗冰粥要賣30元:如果下雨,每碗冰粥只能賣20元。而且,冰粥必須頭一天晚上熬制,第二天賣掉,否則就會變質。冰粥店每天的成本函數為,其中,為冰粥的產量(單位為碗)。在當晚生產第二天的冰粥之前,老王并不清楚第二天的天氣情況,只能推測第二天是晴天和雨天的概率各為50%。

1.為了實現期望利潤最大化,老王每天應該生多少碗冰粥?(5分)

2.假設老王的效用函數為,其中為利潤。請問,老王的風險態度是什么類型?他的期望效用水平為多少?(5分)

3.假設老王通過天氣預報可以準確地知道第二天的天氣狀況,但是不能改變冰粥的價格。請問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期望效用水平是多少?天氣的不確定性給他帶來了多少效用損失?(5分)

解:(1)晴天時,老王的利潤為:

雨天時,老王的利潤為:

因此,老王的期望利潤函數為:

期望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且。故老王每天應該生產20碗粥。

(2)由效用函數可得:,故老王的風險態度為風險規避型。

由(1)可知,晴天時,老王利潤水平為;雨天時,老王利潤水平為

。因此老王的期望效用為:

(3)晴天時,老王利潤函數為;,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

。此時

同理可得:

故老王的期望效用水平為:

因此,天氣的不確定性給老王帶來的效用損失為:

七、(13分)已知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請寫出在()時變化對于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其中分別代表兩種物品的價格,代表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如果從4上升為保持不變,那么為了使該消費者效用水平(用表示)保持不變,應該如何對該消費者進行補償?

解:(1)由消費者效用函數可得: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為:

時,可得:,代入預算約束線,可得:。此時消費者效用為:

從4上升為時,可得:,從而。此時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為

時,為保持原效用不變,此時消費者支出最小化問題為:

即求:

支出最小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從而

故總效應為:

替代效應為:

收入效應為:

(2)為使效用保持不變,由(1)可知,此時消費者收入至少為:

故應該給予消費者收入補償:

八、(12分)一家壟斷廠商具有不變的邊際成本,其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具有不變的需求彈性2。該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回答以下問題:

1.求該廠商制定的壟斷價格。此價格與競爭價格相比,有何差異?(4分)

2.如果政府對這個壟斷廠商每單位產量征收元的從量稅,那么此時價格是多少?與問題1中沒有稅收的情況相比,價格有何變化?如果改為對利潤征收稅率為的利潤稅,價格又將如何變化?(4分)

3.回到問題1中沒有稅收的情況。如果政府想使壟斷廠商生產社會最優產量,考慮對該廠商的邊際成本進行補貼,那么該選擇怎樣的補貼水平?(4分)

解:(1)廠商壟斷定價規則是:,則有廠商指定的壟斷價格(記為)為:

在競爭市場下,產品價格等于廠商的邊際成本,即競爭價格為:

可知,壟斷價格高于競爭價格,記

(2)若政府對壟斷廠商每單位產量征稅元,則壟斷廠商的邊際成本變為,從而此時的價格為:

與問題1中相比,價格上升,

若政府改為征收利潤稅,則利潤稅并不改變壟斷廠商的邊際成本,邊際成本仍為,此時廠商的壟斷價格仍為:

(3)若政府使壟斷廠商生產社會最優產量,則有:

從而可得:

因此政府應對壟斷廠商每一單位產出補貼:

總補貼為:為社會最優產量。

第三部分:宏觀經濟學(50分)

九、(12分)假定一個經濟的消費函數是,投資函數為,經濟中貨幣的需求函數為,中央銀行的名義貨幣供給量為,其中表示消費、投資和總產出,單位是10億,表示利率,按照百分率計量。假設經濟的一般價格水平為

1.推導這個經濟的曲線。(4分)

2.推導這個經濟的曲線。(4分)

3.推導這個經濟的總需求函數。(4分)

解:(1)由兩部門經濟國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化簡可得經濟的曲線方程為:

(2)由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可得:

化簡可得經濟的曲線方程為:

(3)聯立曲線方程和曲線方程有:

消去利率可得總需求函數為:

十、(14分)假定產出是根據含有失業率的生產函數來表示的。在上式中,為資本,為勞動力,為自然失業率。國民儲蓄率為,勞動力增長率為,資本折舊率為

1.請把人均產出()表示為人均資本()和自然失業率的函數。(5分)

2.計算該經濟的穩態的人均資本和人均產出。(5分)

3.失業通過哪兩種途徑影響穩態的產出水平?(4分)

解:(1)由生產函數兩邊同時除以勞動力則有:

,則有:

其中,表示人均產出,表示人均資本,表示自然失業率。

(2)穩態時有,即:

解得穩態人均資本為:

從而穩態的人均產出為:

(3)由(2)可知,穩態時人均產出水平為,可知失業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影響穩態的產出水平:

失業通過影響自然失業率進而影響穩態產出水平。由可知,失業持續增加,導致上升,從而會使得穩態人均產出減少。

失業通過影響勞動力增長率進而影響穩態人均產出。由可知,失業增加,會導致勞動供給減少,勞動增長率下降,穩態產出減少。

十一、(12分)什么是貨幣政策規則?請列出其中的三種并簡述之。

答:貨幣政策規則是相對于貨幣政策操作中相機抉擇而言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制定政策,即提前公告政策如何對各種情況做出反應并承諾始終遵循其公告,那么政策就是按規則來實施的。反之,如果政策制定者在事件發生時自由地作出判斷并擇時制定政策,該政策就是斟酌處置的,也稱為相機抉擇的。經濟學家提出的三種政策規則是:

(1)貨幣主義的單一政策規則

貨幣主義提出,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按平均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再加上人口增長率來規定并公開宣布一個長期不變的貨幣增長率,是貨幣政策唯一的最佳選擇。貨幣主義的這一以貨幣供給量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標,而排除利率、信貸流量、準備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議被稱為單一的政策規則。

(2)名義GDP目標制

根據這種規則,中央銀行宣布一個計劃的名義GDP路徑。如果名義GDP的增加高于這個目標,中央銀行就降低貨幣增長率,以抑制總需求。如果名義GDP的增加低于這個目標,中央銀行就提高貨幣增長率,以刺激總需求。由于名義GDP目標允許根據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調整貨幣政策,所以,大多數經濟學家相信,這種政策規則會比貨幣主義政策規則使產出和物價更穩定。

(3)通貨膨脹目標制

根據這種規則,中央銀行將預先宣布通貨膨脹率目標(通常是低的),然后當實際通貨膨脹率背離這一目標時調整貨幣供給。與名義GDP目標一樣,通貨膨脹率目標也把經濟與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分開。此外,通貨膨脹率目標政治上的優點是易于向公眾作出解釋。

十二、(12分)為了應對上個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美聯儲上世紀80年初期開始緊縮貨幣供給。這項政策的結果是通貨膨脹率從70年代末的11.3%下降到1983年的3%。另一個結果是3個月期國債的名義利率先是在1981年上升到了14%,然后逐漸下降,最后在1986年下降到了6%。請解釋為什么緊縮的貨幣政策會產生上述名義利率走勢。

答:(1)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進而穩定物價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費雪方程式是反映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關系的方程。如果表示名義利率,表示實際利率,而表示通貨膨脹率,那么,費雪方程式可以寫為:。費雪方程式說明名義利率可以由于兩個原因而變動:由于實際利率變動或由于通貨膨脹率變動。

(2)美聯儲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名義利率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勢的原因在于:

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由于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要通過影響利率,再影響投資,然后才能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因而,貨幣政策的作用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會充分得到發揮,其外部時滯時間較長。

a.在緊縮性貨幣政策實施初期,緊縮性貨幣政策對物價水平影響較小,但對實際利率影響較大,如圖1-2所示。美聯儲減少名義貨幣供給,在物價一定的情況下,從而使得實際貨幣余額減少,從而實際利率上升。實際利率大幅度上升,而通貨膨脹率在短期下降幅度有限,從而使得名義利率大幅度上升,1981年上升到了14%。

圖1-2 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實際利率的影響

b.在緊縮性貨幣政策實施后期,貨幣政策的效果開始顯現,緊縮性貨幣政策使得實際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水平降低,此時通貨膨脹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實際利率上升的幅度,從而使得名義利率下降。

貨幣中性。在短期,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變量能夠產生影響,導致實際利率上升,產出下降,但由于滯脹的慣性,對物價水平的影響有限,因此實際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導致名義利率上升。然而在長期,由于貨幣中性,經濟處于充分就業的產出水平,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變量沒有影響,但會引起物價水平的同比率變動,通貨膨脹率下降,從而導致名義利率下降。

推薦閱讀
  1. 劉家林《中國新聞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2.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數學分析》(第4版)(下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新聞傳播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新聞學專業)》題庫【歷年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0小時高清視頻】
  5.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6. 李心天《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7. 范健《商法總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8. 馮達文《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9.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10.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1. 鄭超然《外國新聞傳播史》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2. 竺乾威《公共行政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6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陳后金《信號與系統》(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5. 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北碚区| 禹城市| 株洲市| 锦屏县| 松桃| 灵宝市| 德格县| 安化县| 洪洞县| 托克托县| 无为县| 五河县| 平阴县| 当阳市| 富顺县| 永顺县| 吴川市| 盐山县| 高陵县| 眉山市| 凤凰县| 栾城县| 甘谷县| 高唐县| 嘉峪关市| 临安市| 米脂县| 扬中市| 钦州市| 英吉沙县| 海丰县| 神木县| 阳原县| 淅川县| 泸州市| 安康市| 井陉县| 修水县| 丰都县|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