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題

2015年復旦大學824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每題8分)

1.主體和主體性

答:主體是指實踐和認識的人。主體作為現實的社會存在物,屬于統一的物質世界?主體在改造客體過程中也改造著自身?主體不同于主觀,主觀是主體的屬性;主體性是指主觀主義思想作風?片面夸大主觀作用,輕視客觀實際;對人對事只憑主觀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調查研究,憑想當然辦事?其特點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線性?

2.生產方式

答:生產方式又稱“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們謀得社會物質生活資料的方式,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生產力是它的內容,生產關系是它的形式?其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關系則相對穩定?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變革與之不相適合的生產關系,就會爆發社會革命,改變舊的生產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全部上層建筑?生產方式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矛盾?在這個矛盾的推動下,人類社會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等五種社會經濟形態,是生產方式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3.市民社會

答:市民社會是指馬克思主義以前資產階級思想家用來表示以財產關系為核心的社會關系的術語。馬克思主義用來指資產階級社會或資產階級社會的經濟關系。具體體現在:在古代西方,市民社會是指市民的共同體——國家,即政治社會。從19世紀開始,“市民社會”被用來指從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種種政治性支配下獲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階層之間的關系;黑格爾將市民社會看作是私人利益的體系,認為個人是市民活動的基礎,也重視在生產和交往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的作用,認為市民社會依附于國家;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把市民社會看作是市場經濟中人與人的物質交往關系和由這種交往關系所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

4.《反杜林論》

答:《反杜林論》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在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該書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過程,指出唯物辯證法使馬克思做出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而兩大發現又使社會主義學說從空想變成了科學。該書批判了杜林在科學分類問題上的經驗主義觀點,闡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經濟決定政治、歷史發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基本理論;它從理論體系和思想方法上徹底批判了杜林主義,而且全面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各國工人運動中對傳播馬克思主義起了重要作用,成為整個社會主義工人運動的銳利的思想武器。

5.三大社會形態

答:“三大社會形態”是馬克思根據社會關系的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系,把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概括為“三大社會形態”或“三個階段”。人的依賴關系:在此階段,人沒有獨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會共同體;物的依賴關系:在這一階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人的全面發展:在此階段,社會關系不再作為異己的力量支配人,人們在自由地社會關系中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為自由個性的人。

二、簡答題(每題15分)

1.談談《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寫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政治綱領,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和發展。

(1)《宣言》的徹底唯物主義性質

《宣言》是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去說明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的。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宣言》指出,自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與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階級的理論不同,《宣言》把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根源歸結于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宣言》還分析了資產階級時代的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是如何決定這個時代的政治的、精神的歷史發展的。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資產階級的政治上的成就相伴隨。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宣言》指出: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了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由此必然產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這說明了經濟的集中是政治集中的基礎,政治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由經濟的發展決定的。《宣言》還駁斥了資產階級的超階級觀點和永恒真理的說教,具體地考察了宗教、道德、哲學、教育、法等意識形態的階級實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

(2)《宣言》的歷史辯證法性質

《宣言》運用唯物辯證法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從產生、發展到滅亡的歷史必然性。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源在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現代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也不是憑空出現和永恒不變的。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和交換方式與封建所有制關系形成了矛盾運動。而且打破封建所有制關系,建立起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成為歷史的必然。現代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正是在這種矛盾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宣言》論證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歷史使命

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階級社會,它以新的資本主義剝削代替舊的剝削方式,階級關系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直接對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具有不同于以往階級斗爭的新特點。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發展的深刻分析,《宣言》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宣言》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使無產階級變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然后無產階級必須運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都集中在國家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統治并不是為了使這種統治永恒化,而是為了實現無產階級的最終目的: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對立,實現共產主義。隨著階級的消滅,無產階級的統治本身也將隨之消亡。

(4)評述

《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偉大綱領。它用新世界觀深刻地分析了最重大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和實踐、革命性和科學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統一。《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地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問世,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成為工人階級解放斗爭的指南。

2.為什么“自我異化和自我異化的揚棄走的是同一條道路”

答:“自我異化和自我異化的揚棄走的是同一條道路”這句話出自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是馬克思考察共產主義的出發點。

(1)含義

異化的過程是一個辯證的過程。

異化使人喪失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約束人的自由,控制人的發展;在異化的過程中,具有能動性的主體通過調控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克服異化,揚棄異化。

異化為異化的揚棄準備了物質條件、思想條件、組織條件。

異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人們通過異化勞動不斷為克服異化、揚棄異化準備物質條件,積累財富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認識異化的產生和揚棄的過程,還是無產階級不斷壯大,不斷開展斗爭的過程。

(2)具體分析

這句話實質上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對異化進行了剖析,即:異化是人類社會矛盾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活動,是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異化本身束縛了人的發展,但對異化的克服和揚棄又為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可見,異化雖然與自由對立,但其最終是朝向自由的。可以說,異化和異化的揚棄作為同一事物對立統一的雙方,其統一性表現為兩者相輔相成,同時產生并同時消亡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其對立性表現在兩者產生至消亡的歷史進程中始終進行著“異化——調整實踐活動,克服異化——異化……”的矛盾運動過程。人作為活動主體在這一歷史過程中通過異化與異化揚棄的矛盾而不斷實現自身的發展。

(3)評述

異化與異化揚棄是同一歷史過程中的兩個不同的方面,而這一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縱觀人類社會迄今為止的歷史發展,異化現象從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現后就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人類社會在異化與克服異化的過程中實現了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3.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是什么?

答: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因而考察社會歷史不能離開人及其活動。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唯心史觀的思想,運用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將“現實的人”確立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從而以“現實的人”為邏輯起點,闡明和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范疇體系。現實的人是指依據一定的物質條件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是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能動地表現自己的人。現實的人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的原因:

(1)“現實的人”是一切歷史活動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從橫向來看,生產關系、交換關系、家庭關系、階級關系、政治關系、民族關系、意識關系等等,不管如何復雜,都是由“現實的個人”構成的,都是“現實的個人”相互作用的產物;從縱向來看,人類歷史并不是“現實的個人”之外的抽象物,而是“現實的個人”一代代用自己的行動創造出來的。馬克思指出:“整個所謂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

(2)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制約歷史發展的基本矛盾之一。

當人類進行第一個歷史活動,即生產的時候,同時產生了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人與自然的矛盾,即生產過程中主體與客體的矛盾,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根本上決定著歷史前進的步伐。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類歷史的時候得出這樣的結論: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系。任何歷史記載都應從這些自然基礎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于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

4.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缺陷是什么?

答: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舊哲學,他們掩蓋其階級實質并局限于抽象的理論主題,只要求在理論上解釋世界。

(1)舊唯物主義的缺陷

舊唯物主義泛指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各種唯物主義,如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庸俗唯物主義等?舊唯物主義的缺陷:機械的、形而上學的、不徹底、不完備的。具體表現為:

舊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某種原始的實體即原子,認為它具有廣延性、不可分性、不變的質量、運動等特性。這實際上是不懂得一般與個別的辯證關系,用物質系統某一層次的某種具體形態(如機械運動)或某種屬性來定義物質,把它歸結為萬物的本原,不了解哲學的物質范疇應是概括物質世界所有層次、一切運動形態和共同屬性的最高抽象。

關于存在著某種“物的不變的實質”和“終極的、絕對的實體”的猜測,也帶有某種先入之見和主觀武斷的性質,是缺乏科學根據的。這種思想方式不了解運動、發展、變化是世界的本質,而是企圖找到不變的終極形態。

舊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不徹底、不完備的,它不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意義。因而不能把唯物主義貫徹于社會歷史領域,不能解釋社會運動的物質性。因此,舊唯物主義每每在接觸社會歷史領域的問題時,就滑向唯心主義。

(2)唯心主義哲學的缺陷

現代哲學唯心主義為了否認世界的物質性,宣揚精神一元論。

唯心主義者繼承貝克萊的思想,直接否定物質的客觀存在,說物質是“無”,完全否定了意識活動的物質基礎,。

歪曲現代物理學的成就,用相對主義的詭辯方法來否定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3)評述

全部舊哲學——無論是舊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根本缺陷可以歸結為一點,即完全不了解作為“感性活動”的人類實踐。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的這個著名論斷,引導了一場哲學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性變革。科學的實踐觀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全部舊哲學的分水嶺,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獲得決定性奠基的確切標志。

三、論述題(50分)

以馬克思的早期著作為依據,談談馬克思關于人的理論及其意義。

答:人是馬克思理論的出發點,馬克思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等早期著作中論述過關于人的理論。人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的含義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認為,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孤立存在,只能在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中才能生存和發展。生產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只有把人放在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中去考察,才能正確認識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問題包括兩個方面:

a.人與動物相區別

人的本質表現為勞動。馬克思認為,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區分人與動物,但一旦人們開始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的時候,人就把自己與動物區別開來了。勞動是人的本質活動,標志著人的生命活動的性質。

b.人與人相區別

人的本質是由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關系所決定的。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天生就具有的東西,也不是從所有個人身上抽象出來的共同性,現實的人總是從事實際活動,并處在特定社會關系中的人。因此,要真正達到對現實的人的認識,應深入到現實的社會關系中。

人的本質的實現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深刻揭示了人通過對象性的活動確證自身本質的過程。他指出,勞動在對象性的活動在中將人的本質外化,對象化于人的勞動產品之中,從而使人的本質在對象中顯現出來。因此,“一方面為了使人的感覺成為人的,另一方面,為了創造同人的本質和自然界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無論從理論方面還是從實踐方面來說,人的本質的對象化都是必要的。”只有通過這種對象性的活動,才能展現出人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

(2)人的價值

人是社會的人,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或意義,就是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可以分為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即人對社會的價值和對個人的價值。從根本上說,人的價值就在于,它是一種創造價值的價值。

個人價值的實現不是純粹的內省式的心理修養過程,而是實踐過程。人的實踐活動是在社會關系中進行的,是社會的活動。在實現人的個人價值的過程中,看起來似乎只是個人的東西,實際上總是與他人有關,具有社會的性質。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同自身的關系只有通過他同他人的關系,才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系。”任何個人都是在社會中生存和生活的,不可能脫離社會自我實現個人價值。

總之,馬克思關于人的理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馬克思在早期著作研究的期初上,在后來的著作中又將人的理論不斷深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会宁县| 寿阳县| 宁夏| 双峰县| 明星| 竹山县| 刚察县| 邢台县| 连云港市| 五指山市| 临安市| 运城市| 濉溪县| 句容市| 二连浩特市| 濮阳县| 安义县| 正镶白旗| 朝阳市| 邮箱| 康定县| 灌云县| 安西县| 新密市| 故城县| 安新县| 大英县| 多伦县| 万宁市| 日土县| 定边县| 静安区| 临武县| 湘西| 寿宁县| 永仁县| 剑川县| 岗巴县| 东方市|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