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8年重慶大學804微觀經濟學(含宏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從經濟分析的觀點看,資源配置問題說明的是(  )。

A.人們的需要和資源的供給是有限的

B.人們的需要和資源的供給是無限的

C.一種資源有多種利用最佳的用途

D.一種資源總有一種利用效果最佳的用途

【答案】D

【解析】人類的欲望即需要是無限的,相對于人類的無限欲望來說,資源是稀缺的。因此,資源配置問題,就是有效利用可選擇的有限資源,采用其效果最佳的用途,使人們的需要得到最大滿足。

2.關于政府稅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無論政府對誰征稅,對經濟活動的結果都是相似的,征稅的總量往往是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

B.對廠商征稅,使得供給減少,對消費者征稅,使得需求減少

C.稅負的分擔取決于供求彈性,需求彈性越大,消費者承擔的稅負越多

D.一般情況下,政府征稅會扭曲經濟

【答案】C

【解析】C項,稅負的大小取決于供求彈性的大小,一般而言,稅負更多的由缺乏彈性的一方承擔,更少的由富有彈性的一方承擔。若需求彈性越大,則消費者承擔的稅負越少。AB兩項,稅收的影響與征稅對象沒有關系,無論對生產者征稅還是消費者征稅,都會引起產品價格上升,從而使得供給和需求減少,一般而言,稅負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D項,在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有正常斜率的情況下,政府征稅往往造成無謂損失,扭曲經濟。

3.最低工資政策的結果是(  )。

A.勞動供給量增加,需求量減少,因此失業人口會增加

B.勞動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因此失業人口會增加

C.低收入者工資水平普遍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高

D.以上說法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最低工資政策會使得工資水平上升,從而使得勞動的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失業人口會增加。供給變動與供給量變動的區別在于,前者的變動是由價格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這些因素包括:生產技術、原材料的價格、預期、政策等;后者則是由自變量價格所引起。最低工資政策屬于工資外的其他因素,因此引起的是供給的變動。

4.關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同,收入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

B.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同,收入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因商品而異

C.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收入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同

D.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收入效應與價格變動方向因商品而異

【答案】

【解析】在商品價格變動的各種效應中,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的方向相反,即,但收入效應卻因商品類別而異:正常品的收入效應,也與價格變動的方向相反,即等;劣等品的收入效應,則與價格變動的方向相同,即。因此,商品價格變動的總效應,要根據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的方向及其大小而定。

5.鉆石比水的價格高的原因是(  )。

A.鉆石是炫耀性商品

B.根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物以稀為貴

C.人們消費鉆石的總效用遠大于人們消費水的總效用

D.以上說法均正確

【答案】B

【解析】一種商品的價格不是取決于該商品的總效用,而是取決于該商品的邊際效用。雖然人們從消費鉆石中獲得的總效用很小,或者說,鉆石的用處很小,但是,世界上鉆石的數量非常稀缺,其邊際效用很高,所以,鉆石的價格非常昂貴。相反,雖然人們從消費水中獲得的總效用非常大,或者說,水的用途很大,但是,世界上水資源的數量很充裕,其邊際效用非常低,所以,水的價格很便宜。

6.已知消費者的收入是100元,X的商品價格是10元,Y的商品價格是3元。假定該消費者打算購買7單位X和10單位Y,這時X商品和Y商品的邊際效用分別是50和18。如果要獲得最大效用,消費者應該(  )。

A.增加X,減少Y

B.增加Y,減少X

C.同時增加X和Y

D.同時減少X和Y

【答案】B

【解析】由題意有,則有:,因此,消費者應該減少X的購買量,增加Y的購買量,以便獲得更大效用。

7.若某個產量的長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但高于長期邊際成本,則可推斷(  )。

A.長期平均成本正在下降 

B.短期平均成本最小

C.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長期平均成本 

D.規模報酬處于遞減階段

【答案】A

【解析】當長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相交時,表明長期平均成本處于最低點。當

拉下,導致下降,處于規模經濟階段。

8.若生產函數為,且的價格相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則企業應該投入(  )。

A.較多的勞動和較少的資本

B.較少的勞動和較多的資本

C.等量的勞動和資本

D.不確定,還取決于成本

【答案】C

【解析】由生產函數,可得,由企業利潤最大化時要素使用原則

,可得:,即:。故企業應該投入等量的勞動和資本。

9.某完全競爭企業面臨的產品市場價格為12元,平均成本為15元,其中平均固定成本為4元,平均變動成本中有種原材料過去每個3元購進,現在市價已經上漲了40%,則該企業正確的決策是(  )。

A.以15元價格銷售   

B.短期內繼續生產

C.立即停產 

D.以12.6元價格銷售

【答案】C

【解析】由已知有:,則平均可變成本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后的平均可變成本變為:,則,因此企業應該立即停產。

10.某企業擁有A、B兩個工廠生產同一產品,邊際成本均處于上升階段,為使企業的生產成本最小,企業應該(  )。

A.分別讓A、B兩個工廠在平均成本最低點進行生產

B.選擇平均成本最低的工廠進行生產

C.讓A、B兩工廠分別生產一半的產品

D.按照邊際成本均等的原則分配產量

【答案】D

【解析】由于企業的邊際成本處于上升階段,此時遞增,為使的企業的總生產成本最小,此時企業應該在兩企業的邊際成本相等處安排生產。

11.豬肉實行最高限價以后,社會福利變化將是(  )。

A.消費者剩余增加,生產者剩余減少,社會剩余不確定

B.消費者剩余變化不確定,生產者剩余和社會剩余減少

C.消費者剩余變化不確定,生產者剩余增加,社會剩余不確定

D.消費者剩余減少,生產者剩余增加,社會剩余不確定

【答案】B

【解析】最高限價又稱限制價格,它是政府規定某些產品價格的上限,以便把價格壓到市場均衡水平以下,抑制價格上漲。實行最高限價后,生產者消費產品的價格下降,因此生產者剩余減少,同時,限制價格造成社會福利凈損失,社會剩余減少。但消費者剩余變化不確定,一方面,價格變化前后仍能購買到商品的消費者的剩余增加,而最高限價帶來的短缺使得一些消費者剩余變為零,因此,最終消費者剩余變化不確定。

12.某行業由一個大公司和若干個小公司組成,該行業的產品市場需求曲線為,若干個小公司的供給之和為20,大公司的邊際成本為30,則市場價格為(  )。

A.40

B.35

C.30

D.20

【答案】B

【解析】大公司面對的市場需求曲線為:,則,大公司的邊際收益為:

,又大公司的邊際成本為:,則由利潤最大化條件可得:,因此市場價格為:

13.斯威齊寡頭模型認為寡頭企業面臨的需求曲線是折彎狀的,其原因在于(  )。

A.存在價格剛性,價格下降導致眾人跟隨,價格提高無人跟隨

B.存在價格剛性,價格下降無人跟隨,價格提高導致眾人跟隨

C.不存在價格剛性,價格下降導致眾人跟隨,價格提高無人跟隨

D.不存在價格剛性,價格下降無人跟隨,價格提高導致眾人跟隨

【答案】A

【解析】拐折的需求曲線說明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輕易不變,具有價格剛性。當某個寡頭壟斷企業變動價格時,競爭對手并不隨之漲跌,而是跟跌不跟漲。

14.不完全競爭企業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是(  )。

A.邊際產品價值曲線    

B.邊際生產收益曲線

C.邊際支出曲線 

D.平均支出曲線

【答案】D

【解析】當要素市場不完全競爭時,要素的平均支出曲線即為企業的要素供給曲線。

15.假設我國有下列貨幣:貨幣流通量10000億,各項貸款74914億,庫存現金827億,金融債券30億,準備金2280億,則當年基礎貨幣為(  )。

A.84914億

B.88051億

C.10000億

D.12280億

【答案】B

【解析】基礎貨幣由銀行體系的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庫存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之外的社會公眾的手持現金等四部分構成。其公式為: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我國當年的基礎貨幣為:(億)。

二、計算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1.雙寡頭的需求曲線分別是:,邊際成本均為0,價格作為策略變量。

(1)如果兩企業同時制定價格,求納什均衡時兩企業的均衡數量、價格和利潤;

(2)如果企業1首先制定價格,然后企業2再制定價格,求(Stackelberg)均衡時兩企業的均衡數量、價格和利潤;

(3)如果你代表其中的一個企業,你面臨以下三種方式的博弈:

A.你與另外一企業同時制定價格;

B.你首先制定價格;

C.你的對手先制定價格。

你愿意選擇其中的哪一種方式?

解:(1)由,可得,則企業1的利潤函數為:

企業1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可得企業1的價格反應函數為:

 

同理,企業2的利潤函數為:

可得企業2的反應函數為:

 

聯立企業1和企業2的反應函數可得:

從而可得:

(2)若企業1先制定價格,則由(1)有,此時企業2的需求曲線為:

此時企業2的利潤函數為:

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

從而

企業1的利潤為:,企業2的利潤為:

(3)由(1)(2)可知,兩企業同時定價時,企業利潤為400;本企業先制定價格,則利潤為625;若讓對手先制定價格,則本企業的利潤為450。因此,為使得利潤最大化,應本企業首先制定價格。

2.假定貨幣需求為,貨幣供給為,消費,稅收,投資,政府支出,求:

(1)導出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資。

(2)若其他條件不變,政府支出增加20,收入、利率和投資有什么變化?是否存在“擠出效應”?為什么?

解:(1)由三部門經濟國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化簡可得曲線方程為:

由貨幣市場均衡條件可得:

曲線方程為:。說明曲線處于充分就業的古典區域。因此,均衡收入為

代入,可得均衡利率為:

此時投資為:

(2)若政府購買增加20,此時由國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化簡得新的曲線方程為:

將新的曲線方程與原曲線方程聯立,可得均衡收入為,均衡利率為

此時投資為:

政府購買增加20,使得投資減少:,故存在擠出效應。說明政府支出增加時,只會提高利率和完全擠私人投資,而不會增加國民收入,這是一種古典情況。

3.某專用儀器在兩鄰國1、2分別由A、B兩廠商壟斷,兩國之間禁止貿易,不考慮其他國家。兩國國內的生產總成本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如下方程所示:

(1)求:兩廠商的產量和價格。

(2)兩廠商聯合,并在兩市場實行差別價格,追求利潤最大化,求兩國內的均衡產出、銷量和價格。

(3)若兩廠商聯合并成功說服了政府在兩國之間建立自由貿易,運輸成本可忽略,求此時利潤水平。

解:(1)由已知可得壟斷廠商A、B的反需求函數分別為:

則廠商A的利潤函數為:

其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從而

壟斷廠商B的利潤函數為:

其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解得:,從而

(2)若廠商實行差別定價,聯合成本為,利潤最大化時有

,則有:

可得:。從而

(3)若兩廠商聯合,且進行自由貿易,則最終兩國產品價格相同。則總需求函數為:

反需求函數為:,從而總邊際收益為

記總產量水平為,廠商在兩個工廠之間的產量分配應根據等邊際成本原則,即:

可得:。因此

,由可得:

解得:。此時

,由可得:

解得:,不符合條件故舍去。

因此,若兩廠商聯合且自由貿易后的產量水平為331.25,價格為150.75。

則此時利潤水平為:

三、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公共品,為什么公共品會市場失靈?如何解決公共品的市場失靈?

答:(1)公共品也稱公用品或共用品,是指那些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公共品的非競爭性是指,對于任一給定的公共品的產出水平,增加額外一個人的消費,不會引起生產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所引起的邊際成本趨于0。公共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不論一個人是否支付這種產品的價格,他都可以使用這種產品。也就是說,這種產品提供給全社會所有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得益。

公共品的非競爭性意味著邊際成本幾乎等于0,那么邊際收益也應為0,可是邊際收益為0則意味著產品應該免費提供,顯然這在私人品市場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公共品的非排他性,決定公共品不適宜由私人生產,因為不能排他,使收費變得十分困難,“免費搭車”在所難免,生產者的收益難以保證。因此,公共品的特性,使其較難通過市場由私人提供。市場本身提供的公共品通常低于最優數量,即市場機制分配給公共品的資源常常不足。

(2)公共品導致市場失靈,政府介入成為必然,政府的職責之一就是提供社會所需要的公共品,但是政府并不是直接生產這些公共品,一般通過稅收價格等形式來補償生產公共品的私人企業。

2.簡述博弈論的定義,并以囚徒困境為例說明此時均衡解的概念與消費者、生產者的單方面最優決策有何不同?

答:(1)博弈論又稱為對策論或游戲論,它是研究理性的決策主體之間發生沖突時的決策及其均衡問題,也就是研究理性的決策者之間沖突和合作的理論。

囚徒困境是西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對策論案例。設想有兩名嫌疑同案犯A和B被警察抓獲,并分別關押審訊。他們完全清楚可能的結局:如果兩人均坦白供認,則雙方各判刑5年;如果兩人均抵賴,則雙方各判刑1年(或許因證據不足);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賴,則坦白者釋放,抵賴者重判8年。在這個對策中,結果有四種:A和B都坦白;A和B都抵賴;A坦白,B抵賴;A抵賴,B坦白。囚徒困境的收益矩陣如表1-1所示。

表1-1  囚徒困境模型(靜態)

通過囚徒困境可知,對于囚徒A而言,不管B選擇坦白還是抵賴,他選擇坦白都比選擇抵賴達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坦白為A的占優策略。同樣的道理,坦白也是B的占優策略。結果是,每個人都選擇坦白,各判刑5年,從而(坦白,坦白)也就構成了這個對策的占優均衡。

納什均衡是指在給定其他人所選策略的前提下,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把所有局中人選擇的最優策略組合起來,就構成納什均衡。在納什均衡點,局中人沒有理由單方面改變自己的行為策略。在囚徒困境中,(坦白,坦白)既是上策均衡,也是納什均衡。

(2)納什均衡解和消費者與生產者單方面最優決策的區別

不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均衡,他們都是獨立地作出選擇,與其他人的決策無關,因此他們都可以依靠自己的選擇來改善自己的處境。而納什均衡中,對局者雖然是自己單獨地作出選擇,但是最后的結局是所有對局者采取的策略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任何一方都無法依靠單方面的行動來改善自己的處境。

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選擇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時達到最優,并且在均衡狀態中實現了自身最大利益。而在博弈論中,同樣假定消費者和廠商都是理性的,他們的選擇在對手選擇既定的情況下都是最優選擇,但是他們在均衡狀態中并不能保證自己的最大利益。

消費者或生產者的均衡點是唯一的,離開這個均衡點,消費者和生產者都不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極大化。而在博弈論分析中,有可能存在多個均衡點,這些均衡點都是在給定對手選擇條件下對局者最佳選擇的結果。因此,消費者和生產者作為對局者不僅要在如何達到均衡的過程中作出選擇,而且還要在有可能出現的多個均衡中進行協商和選擇。

3.企業的預期是如何影響經濟的?

答:預期是經濟活動者對經濟變量未來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的一種事先估計,用數學公式表達,就是經濟變量(比如收入、價格、利率、利潤等)的數學期望。預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預期支配著人們的經濟活動,聯系著經濟事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宏觀經濟運行正是通過預期與微觀經濟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而預期是聯系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活動的重要紐帶。

理性預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對經濟變量做出的在長期中平均來說最為準確的,同時又與所使用的經濟理論和模型相一致的預期。假定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而公眾對此沒有覺察,并由此引起物價和工資上漲。這時,工人和企業都必須判斷這種上漲是局部性的還是全局性的。如果說,以前的價格水平一直很穩定,那么這次上漲就會被多數人認為是局部性的;相反,如果長期以來價格起伏很大,那么本次上漲就會被看做是全局性的。在人們尚未發現實情以前,會根據當前的物價和工資上漲來增加他們的產出和工作量。但這只是暫時的,人們最終會做出理性預期,發現實際工資并未增加。一旦水落石出,人們就會調整他們的預期,將產量和勞動供給恢復到自然率水平。因此,從長期看,本次貨幣供給增加對產量和勞動供給的沖擊就會消失,經濟將恢復至自然率水平,這就意味著增加貨幣供應這一貨幣政策是無效的。

4.從對稱信息與不對稱信息角度,簡要分析二手車市場的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并圖示之。

答:信息是一種資源,擁有充分的信息能夠使決策者作出最佳的選擇,但在現實中的世界里,每一位決策者擁有的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比如二手車市場:與完全競爭假設不同,現實市場的產品質量并非已知且價格既定,對交易雙方來說,有關產品質量的信息是不對稱的。

如圖1-1所示,在一個充斥假冒偽劣產品的市場上,賣者完全了解自己出售的二手車產品質量,并具有確定的供給曲線。但是,買者并不知道哪些是質量較好的,哪些是質量較差的,只能根據所買產品的實際質量,在事后確定一條“平均”的需求曲線。面對確定的市場價格,劣質的二手車品具有超額利潤,但優質的二手車卻收不回成本,只能退出市場。由于優質車退出,市場的“平均”質量下降,需求曲線從左移到,市場價格降到。這時,質量最差的二手車還有超額利潤,但質量較差的二手車已收不回成本,也只能退出。當優質車、質量較差的二手車都退出以后,市場剩下來的都是質量最差的二手車,需求曲線進一步左移到,這時便有行無市了。最終,逆向選擇使低質量產品驅逐高質量產品,破壞了市場。

圖1-1  二手車市場的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

四、分析論述題(20分)

前不久,我國許多地方豬肉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政府因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假定政府實施價格限制。請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該政策將對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以及全社會福利產生什么影響,并圖示之。

答:最高限價也稱為限制價格,是指政府出于穩定經濟、保障消費者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對某些商品的價格規定低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政府的價格上限管制所導致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剩余的變化如圖1-2所示。

(1)消費者剩余的變化

價格限制政策會使得一部分消費者利益受損,而另一部分消費者則可能得到好處。由于存在價格控制,生產和銷售量從降為,那些在配給制下買不到商品的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然而,那些仍然能買到商品的消費者(可能因為他們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方,或者他們愿意排隊等待)卻由于價格下降(由降至)得到好處。那些仍能買到商品的消費者剩余增加,如圖中矩形區域A,該矩形表示價格下降的幅度與在較低價格下消費者可以購得商品數量的乘積。然而,有些消費者不再能買到商品,他們的消費者剩余損失為陰影三角形區域B。該三角形度量了由于價格下降而導致的供給的減少與價格下降幅度乘積的一半,表示由于產出從降為導致的福利損失。因此,消費者剩余為

圖1-2  無謂損失

(2)生產者剩余的變化

在價格控制下,一些生產者(那些成本相對較低的廠商)仍然留在市場上,但是現在他們只得接受較低的價格。而其他生產者將退出市場。這兩類廠商福利都會損失。那些仍留在市場上生產數量商品的生產者,現在只得接受較低的價格,他們失去了矩形代表的生產者剩余。但是,總產量也下降了,三角形表示那些離開市場的生產者的福利損失與那些雖然留在市場但由于產量下降導致的福利損失之和。因此,生產者剩余的總變化為

。顯然,價格控制使生產者遭受損失。

(3)全社會福利的變化

消費者剩余的變化為,生產者剩余的變化為,所以,全社會剩余的總變化為

,從而有了無謂損失部分,如圖1-2中兩個三角形區域。無謂損失是價格控制造成的低效率;生產者剩余的損失超過了消費者剩余的增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福州市| 罗平县| 高要市| 金乡县| 上思县| 武汉市| 连城县| 镇赉县| 马公市| 三亚市| 白山市| 天气| 漾濞| 噶尔县| 台江县| 阳新县| 卢龙县| 罗甸县| 昌图县| 井研县| 迁西县| 贵阳市| 闸北区| 姚安县| 安义县| 乌兰县| 平塘县| 岳普湖县| 噶尔县| 沙坪坝区| 静海县| 青冈县| 烟台市| 马关县| 右玉县| 京山县| 本溪| 布尔津县| 定兴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