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充分就業下的政府財政

一、概念題

1.斟酌處置支出(discretionary spending)

答:斟酌處置支出是指政府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而調整的支出。斟酌處置支出包括對軍事、政府運作與多數教育和培訓項目的支出,以年為基礎作出決定。在美國,每年國會和總統都有權根據美國經濟狀況來改變這些支出的水平。

2.非斟酌處置支出(nondiscretionary spending)

答:非斟酌處置支出是指隨著經濟情況的變化而自動調整的支出。非斟酌處置支出包括兩部分:第一,政府為國債支付利息;第二,政府為權利津貼付款,當法律確定某種利益時,例如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和食品券,符合特定標準的個人就獲得了授權,那么支出就只由這些權利的花費來決定了。

3.權利津貼(entitlements)

答:權利津貼是諸如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之類由法律賦予個人的權利項目。法律規定了誰有資格享受這些項目并從中獲得多少津貼。權利津貼將自動地向符合標準的人提供津貼,例如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和食品券,符合特定標準的個人即可獲得。

4.財政赤字(fiscal deficit)

答:財政赤字又稱“預算赤字”,是指國家當年的財政支出超過當年的正常財政收入,入不敷出而出現的差額。對財政赤字及其解決辦法,不同的經濟學派有不同的看法和政策主張。凱恩斯學派對財政赤字的看法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周期論者,主張應以財政赤字的增減來調節經濟,以緩和經濟周期的波動;一是停滯論者,主張政府應持續擴大預算赤字,否則經濟不但不增長,反而將長期陷于停滯。弗里德曼把財政赤字的增長歸因于政府規模的擴大。他認為,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擴大預算開支;經濟繁榮時很少會自動削減預算開支。理性預期學派則反對政府干預經濟和功能財政,認為財政赤字產生的原因是政府部門的持續擴張。公共選擇理論者認為要限制財政赤字,一要限制政府開支,二要減稅。而供給學派認為,就財政赤字對需求的影響而言,政府預算赤字擴大就相當于民眾未來的稅負將會提高,公眾會減少目前的消費,沖減了預算赤字所形成的短期擴張效果。

5.財政盈余(fiscal surplus)

答:財政盈余與“財政赤字”相對,是指國家預算執行后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的余額。一般認為,財政盈余對于經濟而言,并不是有利的。在財政盈余下,收入大于支出,節余過多,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利。

6.國民儲蓄(national saving)

答:國民儲蓄是指國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即: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最終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也等于國內各機構部門儲蓄之和。國內各機構部門儲蓄等于相應機構部門的可支配收入減去其最終消費支出,它可能是正數,也可能是負數。當機構部門可支配收入大于其最終消費支出時,為正數;反之,則為負數。當儲蓄為正數時,剩余的收入一定用于增加機構部門的資產或減少其負債;當儲蓄為負數時,一定是減少了機構部門的資產,或者是增加了其負債,用于彌補當期可支配收入的不足;當儲蓄為零時,機構部門的最終消費支出與其可支配收入相等,其資產和負債不必發生變動。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沒有最終消費支出,它們的儲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國民可支配收入一般要大于最終消費支出,所以國民儲蓄一般為正數。

7.擠出(crowding out)

答:擠出即“擠出效應”,是指政府財政支出增加對減少私人支出,尤其是減少私人投資支出的作用。擠出效應的機制是:當政府的財政赤字是用發行債券的方式來彌補時,在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條件下,債券量增加所導致的價格下降就會引起貨幣市場的利率上升,私人投資相應減少。這意味著政府支出花費的資金“擠占”了私人投資使用的資金,故稱“擠出效應”或“擠占效應”。貨幣主義者在與新古典綜合派爭論中認為,當政府開支增加以刺激經濟時,如果為了防止通貨膨脹,貨幣供給量沒有相應增加,那么,實際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總需求和生產不會發生變化。所以,財政政策沒有刺激經濟的作用。

二、簡答題

1.財政支出與政府債務有什么關系?

答:當財政收入不足以彌補財政支出時便形成政府債務,政府債務(亦稱公債)是指政府憑借其信譽,政府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財政支出與政府債務是存量與流量之間的關系。其中,支出為流量,債務為存量。在稅收不變的情況下,支出越大,債務增量越大;支出越小,債務越小。

2.赤字增加對私人投資和實際利率的影響是什么?

答:(1)在封閉經濟中,赤字增加會擠出私人投資。

封閉經濟包括消費者、廠商和政府三個主體。此時,總需求。充分就業水平下,家庭得到總收入為加上來自政府的任何轉移支付。這一收入被用于消費()、付稅()或儲蓄():

其中表示在潛在產出水平下的儲蓄,表示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將代入得:

當資本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意愿投資加上政府赤字等于充分就業儲蓄。因此,當政府赤字增加時,國民儲蓄減少。儲蓄曲線向左平移,利率升高,因而私人投資必然下降。

(2)在開放經濟下,投資既可以來自于國民儲蓄,也可以來自對外借款:

國民儲蓄()+國外借款()=投資

政府赤字增加會減少國民儲蓄,在資本市場上表現為儲蓄曲線左移。實際利率升高,對小國開放經濟與大國開放經濟的影響不同:

在小型開放經濟中,資本的自由流動會使均衡利率回到原來的水平,因此利率和投資不變,但國外借款增加。

大國開放經濟下,國民儲蓄的下降,會使國際實際利率上升(國內利率也上升),投資水平下降。但對投資的影響比封閉經濟時小。

3.政府赤字和盈余是如何影響不同的世代的?

答:政府的預算赤字將影響未來幾代人,因為政府為了還清債務,會增加稅收,這會加重未來幾代人的負擔。相反,政府的預算盈余會減少未來幾代人的稅務負擔,因為政府需要償還的債務會比較少,從而征收的稅負會比較低。

4.指出20世紀90年代末消滅赤字的三個因素。

答:20世紀90年代末,聯邦預算發生轉變,1969年以來第一次出現盈余。消滅赤字的三個因素分別是:稅收的增加、斟酌處置支出的上限(例如對國防開支的上限)的設定使政府支出減少和美國經濟的繁榮使個人和企業交納的所得稅增加。

5.指出2001年以后回歸赤字的三個因素。

答:有三個因素促成了2001年以后政府財政赤字的回歸,分別是減稅導致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經濟不景氣促使政府支出增加、反恐戰爭導致的軍費開支增加。

三、分析與計算題

1.假定家庭將其可支配收入的5%儲蓄起來。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并增稅1000億美元,儲蓄將下降多少?消費將下降多少?投資會發生什么情況?(假定為封閉經濟)

解:封閉經濟的儲蓄投資恒等式為:

因為

,進而,

,即儲蓄和投資將下降50億美元,消費下降950億美元。

2.重做第1題,但假定家庭將其可支配收入的10%儲蓄起來。消費和投資將發生什么情況?為什么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投資下降較多?

解:(1)封閉經濟的儲蓄投資恒等式為:

因為,進而,

家庭將其可支配收入的10%儲蓄起來,則儲蓄和投資將下降100億美元,消費下降900美元。

(2)當家庭將其可支配收入的10%儲蓄起來時,儲蓄率提高,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增大,因而儲蓄對可支配收入的變化更敏感,故儲蓄的減少量更大。資本市場上儲蓄曲線左移的幅度更大,利率升高。當資本市場均衡時,投資和儲蓄相等,故均衡投資量也會下降相等的數額。所以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投資下降較多。

(利率代表著投資的成本,利率越高,投資的成本越高,投資的凈收益率越低,投資量越少,因而在較高利率水平上投資下降很多。)

3.基本赤字定義為不包括利息支出的稅收和政府支出之間的差額,它代表政府沒有繼承任何債務時所產生的赤字是多少。討論為什么基本赤字的概念可能有用或可能是無關緊要的。

答:基本赤字概念的意義在于,它剔除了實際財政赤字中由于歷史積累債務而產生的利息支付,進而真實地反映了政府本期非利息債務支出與稅收收入之間的大小關系。實際赤字與基本赤字同向變動,但實際赤字要比基本赤字大很多。這主要是由政府積累的債務所致。同時,由于不斷增加的債務,未來政府必須增加稅收以償債,故實際赤字將當前造成的債務負擔轉嫁到后代人的身上。從這一角度看,實際赤字與基本赤字之間的差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債務在代際之間的轉嫁程度。

但是,債務利息支付畢竟作為政府的當期開支,對政府債務增量構成影響,所以必須予以衡量和測度。實際上,基本預算赤字和實際債務赤字兩種測度具有互補性。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基本赤字的概念可能有用或可能無用,可能是重要的或可能是無關緊要的。

4.“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支付的資源是在1940-1945年支出的。因此,在該時期活著并付稅的一代是承擔戰爭費用負擔的一代,不管戰爭費用是如何籌集的。”討論以上觀點。

答:該命題錯誤。

因為傳統債務理論認為,政府的籌資方式,將影響代際之間福利的分配。如果采用債務融資,則政府即是將未來子孫后代的資源轉移到當代來使用,未來一代承擔了費用。如果是稅收融資,則主要是現在一代承擔了費用。美國政府通過借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籌集了部分資金,而不是全部通過征稅來籌集支持戰爭的金額。通過借款而不是征稅來為支出籌集資金時,減少消費的負擔被轉嫁到未來納稅人身上。例如,假設它發行的債券由40歲的職工所購買,30年之后,當這些40歲的職工退休后,政府決定通過對仍在勞動力隊伍中的人增加稅收來償還債券。實際上,政府是把這些年輕職工的資金轉移給那些在戰爭期間工作、現在已70歲并退休的人。因此,戰爭的部分費用由戰后進入勞動力隊伍的一代人負擔。那些戰爭期間40歲的人的一生消費不受什么影響。如果沒有戰爭的話,他們可能會把自己的儲蓄用在企業發行的股票或債券上;戰爭(在由債務或政府債券籌集資金時)影響了他們的儲蓄形式,但并不影響他們一生中可以支出的總量。

但是,若巴羅—李嘉圖等價成立,則政府籌資方式對代際福利不構成影響。戰爭費用負擔的承擔取決于當代人對代際分配的看法,所以各代人分別承擔多大部分費用是不確定的。

5.為什么政府對盈余的使用方式對投資支出有很大影響?考慮以下兩種情況:

(1)假定政府降低所得稅。考慮到盈余的減少和私人儲蓄的變動,這對國民儲蓄的總的影響是什么?對投資的影響是什么?(提示:你的答案是如何取決于儲蓄對利息的敏感性的?)

(2)假定政府增加支出。考慮到盈余的減少和私人儲蓄的變動,這對國民儲蓄的總的影響是什么?對投資的影響是什么?(提示:你的答案是如何取決于政府支出增加的類型的?)

答:(1)政府降低所得稅對國民儲蓄有三方面的影響,其中兩方面的影響是相互抵消的。首先,促進私人儲蓄增加的效應與使政府儲蓄減少的效應相互抵消。根據私人儲蓄的公式和政府儲蓄公式可得國民儲蓄為:

由于減稅對私人儲蓄的直接效應是使私人儲蓄增加,而對政府儲蓄的直接效應是政府儲蓄減少了相等的數額,因此減稅對國民儲蓄的直接效應為零。其次,減稅對國民儲蓄的第三種效應是一種間接效應:稅收減少使可支配收入增加,因而增加了消費,減少了私人儲蓄及國民儲蓄(該間接效應的大小取決于減少的稅收有多大比例用于消費)。國民儲蓄減少,導致利率升高,從而擠出經濟中的投資。投資擠出的程度受儲蓄利率彈性大小的影響。如果儲蓄的利率彈性較大,則儲蓄減少只引起利率較小的上升,擠出投資也就較小。如果儲蓄的利率彈性較小甚至沒有彈性,則儲蓄減少將引起利率較大幅度的上升,擠出的投資量也將較大。

(2)政府盈余的減少導致國民儲蓄的減少。儲蓄曲線向左平移,利率升高因而私人投資必然下降。故不論政府支出類型如何,私人投資必然下降。

政府支出增加的類型也將對投資構成影響。如果政府增加的支出是以政府投資的形式支出,如投資于道路、橋梁、教育和培訓等方面。此時由于政府投資改善了私人投資的環境,降低私人投資的成本和風險,增加私人投資的未來預期收益和信心,故經濟中的投資可能反而增加而不是減少。但是如果政府增加的支出用于自身消費支出,則經濟中的投資勢必會減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和| 大兴区| 彭山县| 建始县| 博客| 丹江口市| 贺兰县| 武川县| 巴彦淖尔市| 云霄县| 灌阳县| 永兴县| 丹棱县| 合山市| 清远市| 巫山县| 郁南县| 莆田市| 延长县| 阆中市| 宜昌市| 福州市| 任丘市| 社会| 临沧市| 鱼台县| 敖汉旗| 兴海县| 新邵县| 海门市| 尉犁县| 西吉县| 石首市| 兰考县| 留坝县| 庐江县| 治多县| 太原市| 济源市| 屏东县|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