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古代及中世紀園林

2.1 復習筆記

一、古埃及園林

1.古埃及概況

(1)地理位置

概況

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沖,境內的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居住區域

古埃及人的活動范圍在北方的地中海和南方的阿布辛貝的第二個大瀑布之間,主要是尼羅河河谷地帶。

影響

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的地理環境,使古埃及文明能夠綿延數千年不間斷。

(2)自然條件

地形

埃及全境大部屬低高原,地形平緩,無大山,沙漠占國土面積96%以上。

氣候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河流

尼羅河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長河流,在埃及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水利資源。

土地資源

埃及的可耕地面積只占國土的2.48%,幾乎沒有永久性牧場、森林和林地。

(3)歷史概況

埃及學家一般將從美尼斯開始到被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為止的埃及歷史分為九個時期、共31個王朝的統治。前王朝時期(約前4500~前3100);早王朝時期(約前3100~前2686,第一、二王朝);古王國時期(約前2686~前2181,第三至第六王朝);第一中間期(約前2181~前2040,第七至第十王朝);中王國時期(約前2040~前1786,第十一、十二王朝);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第十三至第十七王朝);新王國時期(約前1 567~前1085,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第三中間期(約前1085~前667,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王朝);后王朝時期(約前667~前332,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一王朝),其中年代均有爭議。

(4)文化科技

宗教信仰

a.基礎

古埃及人由一些簡單的自然觀察發展出獨特的世界觀,從南到北的地理軸線和從東到西的天體軸線構成其宗教信仰的基礎。

b.特點

第一,古埃及人信奉各式各樣的神,這種多神崇拜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

第二,幾乎每一種自然現象都對應一位特定的神祗。

c.影響

第一,宗教劃分等級社會。

第二,古埃及人的眾神崇拜。

第三,修建神廟勞民傷財。

第四,神職人員權力過大。

天文歷法

a.原因

第一,農業生產的需要。

第二,古埃及人的星神崇拜。

b.成就

第一,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2781年就最先采用太陽歷。

第二,古埃及人發明了水鐘及日晷這兩種定時器,把每天分為24d小時。

第三,古埃及人把黃道恒星和星座分為36組,在歷法中加入旬星,一旬為10天,與中國農歷旬的概念相類似。

醫學

a.特點

完好保存死者尸體的做法,是古埃及文明有別于其他地中海盆地和近東文明的最大特點。

B.意義

這一習俗有助于現代人研究古埃及人的面貌和文化,而制作木乃伊方法,也為醫學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

美術

美術一直被認為是古埃及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在建筑、雕刻、繪畫、工藝等方面。

a.發展的原因

第一,強化皇權的等級觀念

第二,服務于靈魂的宗教精神

b.特點

第一,在創作方法上

古埃及美術更多地運用了理智因素,藝術家表現得不是在特定的時刻看到的形象,而是他所認識的人或場景。

第二,在表現手法上

十分概括,強調幾何形式的規整,具有剛勁、宏偉、莊嚴、明晰而簡練的裝飾藝術風格,表現出造型上的程式化特點。

c.發展

基督教在埃及傳播并占據主導地位時,古埃及的美術開始了新的藝術時代,誕生了哥特藝術。到7世紀,伊斯蘭教傳入產生了新的伊斯蘭藝術。

建筑

a.特點

埃及的木材資源十分匱乏然而石頭儲量卻十分豐富,因此石頭代替木材成為主要的建筑材料。

b.代表建筑

第一,神殿

古埃及的神殿往往規模巨大,并且以石柱為支撐。由于石頭構件的尺度極大,導致建筑的內部空間十分逼仄。神殿建筑的布局與天文觀測有著直接的聯系。

第二,金字塔

金字塔等陵墓的布局與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關系密切。東方意味著生命,西方意味著死亡,所以墳地位于西岸。

2.古埃及園林概況

(1)園林發展概況

園林發展原因

a.埃及國土的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樹木因稀少在埃及不但很珍貴而且地位尊崇。

b.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為園林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并且進一步影響到園林的布局。

園林概況

a.實用性園林

根據史料推論,從古王國時代開始尼羅河三角洲一帶就出現了園林,這些園林面積不大空間也比較封閉,因種植果木和葡萄而體現出實用性園林特征,被認為是古埃及園林的雛形。

b.游樂性園林

新王國時期,埃及步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游樂性園林開始出現并成為法老們喜愛的奢侈品,供法老們在池畔樹下娛樂享受。

(2)園林類型

根據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古埃及園林有宅園、宮苑、圣苑和墓園四種類型。

宅園

a.第十八王朝時期

第十八王朝時期,興建宅園成為一股熱潮。園藝家們借助水體和樹木帶來濕潤和陰涼,在王公貴族的宅邸里形成相對宜人的小氣候環境。

b.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

這一時期的宅園水體在園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不僅是人們祀奉神祗前凈身的水源,而且給園林帶來濕潤和生機。

c.阿蒙霍特普四世時期

這一時期的宅園都采用幾何式構圖,并以水渠劃分園林空間,與強調規整的幾何形的埃及美術風格相一致,在當時營造私家宅園已成為時尚。

宮苑

a.特點

法老的莊園在布局上與達官貴人的宅園相類似,只是在規模和裝飾物方面有所不同,顯示出皇家的權利和地位。

b.代表建筑

第一,概況

古埃及宮苑的樣式以底比斯法老的莊園為代表。

第二,特點

宮殿坐落在莊園的中央,前方的小廣場上矗立著兩座方尖碑,作為古埃及法老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強調了莊園的皇家氣氛。小廣場接著寬闊的甬道,正對莊園入口的高大塔門。甬道兩側種植高大的庭蔭樹。宮殿的后方是一座大型水池,兩側有供法老游樂的泳池。

圣苑

a.背景

埃及的法老們對各種神抵的的尊崇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尤其是對太陽神的崇拜。每逢太平盛世法老們就大興土木,修建規模宏大的神殿。

b.特點

古埃及人在神殿周圍營造大片的林地,甚至引進十分珍貴的林木,以此表達對神靈的極度尊崇。

c.代表建筑

第一,概況

著名的巴哈利神廟是第十八朝著名的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在位期間建造的。

第二,特點

這座神廟在山坡上開辟出三層巨大的平臺,臺層之間修建寬闊的柱廊,中央甬道兩側是巨大的獅身人面像。

墓園

a.背景

在人死復活說這種來世觀的影響下,古埃及的法老們、達官貴人甚至藝術家和工匠都不惜傾盡所有,為自己修建奢華的陵墓。

b.特點

規模一般不大,有水池、庭蔭樹等造園要素,涼爽濕潤的小氣候和肅穆靜謐的空間氣氛是不可或缺的。

3.古埃及園林特征

古埃及園林的類型、形式和特征,無疑是其自然條件、社會狀況、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的綜合反映。

(1)相地選址

由于水源問題,古埃及的園林大多分布在低洼的河谷和三角洲附近,這些地方的地形比較平緩,高差變化不大。

(2)園林布局

古埃及園林在總體布局上形成相對統一的構圖和整齊對稱的形式。

園子大多呈方形或長方形,空間顯得十分緊湊。

園內運用墻體、柵欄、樹木圍合出數個庭園,形成相對獨立并各具特色的小園子,這種空間布局手法不僅有助于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而且易于形成蔭蔽和親密的空間氛圍。

布局有明顯的中軸線,其他景觀對稱布置在中軸線兩側。

(3)造園要素

林木要素

陰涼有賴于植物的庇蔭作用,如果將具有經濟價值的果樹、蔬菜等與植物的遮陰、裝點作用相結合,則兩全其美。

水源要素

濕潤需要引入水體,在園中形成水池、瀑布等水景。

分割要素

為了創造陰涼濕潤的小氣候環境,還需要將莊園分隔成一系列小庭園,于是出現了院墻、柵欄、行列樹、水渠等空間分隔要素,在埃及園林中,植物既是空間構成要素,也是裝飾材料。

(4)影響因素

宗教信仰

在君主專制政體和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古埃及出現了圣苑和墓園,甚至于園林中的動植物都代表著某種信仰。

科技生產力

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引水和灌溉技術的提高,土地規劃推動了數學和測量學的發展,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埃及美術和園林的藝術風格。

人工因素

埃及園林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人工氣息,并表現出與繪畫作品類似的驚人的秩序感。這是由其自然條件和環境所造成的,這種發展傾向到古希臘一羅馬時代則更加明朗化。

二、古巴比倫園林

1.古巴比倫概況

(1)地理位置

古巴比倫王國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2)自然條件

中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還只是一片死氣沉沉的不毛之地,但根據地質學家的分析,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存在著濕潤氣候,亞美尼亞高原豐沛的降水流入兩河,滋養著這一滿目蔥蘢的農業地帶,但兩河受上游影響,每年的3~7月是它的泛濫期。

(3)歷史概況

古巴比倫經歷了蘇美爾時期、阿卡德時期、阿摩利人時期、加喜特巴比倫、迦勒底巴比倫,到最后波斯人占領兩河流域繼承了巴比倫的文明遺產,建立了波斯帝國。

(4)文化藝術

天文

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出于敬畏而對天象進行細致觀測,極大地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

a.約公元前4000年,天文觀測最終導致了季節的劃分和月相的固定,開始采用陰歷,并發明了置閏方法。

b.美索不達米亞人觀測出星體運行周期,編制出日月運行表,并最早用星座名字來命名黃道符號,如公牛座、雙星座、獅子座、天蝎座等。

c.星期制度也是從兩河流域流傳下來的。

建筑

a.概況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非常缺乏石頭和木料,當地的建筑用材都是天然黏土、蘆葦和灌木。

b.重要發明

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了以拱和拱化的半圓屋頂和圓屋頂的建筑系統,對后世建筑藝術產生巨大影響。

宗教

a.信仰多神的宗教觀念。

b.由于王朝更換頻繁,信仰多神,統治階級對藝術的干涉和控制相對寬松,因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各種藝術風格互相摻雜,造型藝術呈現出絢麗多彩的面貌。

c.古巴比倫奉行多神的宗教觀念,宗教儀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主要地位,民眾的節日也常常和宗教儀式聯系起來。

文化

a.概況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早于埃及文化,20世紀以來大量的考古發現證實,美索不達米亞其城鎮的出現,楔形文字的創立,陶器的出現均早于埃及。

b.意義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不僅對本地區文明的延伸具有深遠的影響,也關系到歐洲、印度和埃及的文化發展,在世界藝術史的啟蒙階段扮演著重要角色。

2.古巴比倫園林概況

5000年前的“巴比倫文明”是人類古代文明發展的最高潮,古巴比倫園林在園林形式上大致有獵苑、圣苑和宮苑三種類型。

(1)獵苑

背景

兩河流域的氣候條件形成了豐富的天然森林,進入農業社會以后,人們仍然眷戀過去的游牧生活,因而出現了供狩獵娛樂的獵苑,獵苑利用天然林地,經過人為加工改造形成游樂場所。

特點

獵苑中除了原有森林之外,還有大量人工種植的樹木,品種主要有香柏、意大利柏木、石榴、葡萄等,同時放養著各種供帝王、貴族狩獵用的動物。獵苑中堆疊土山以供登高嘹望,土山上植樹,建神殿、祭壇等。并引水在獵苑中形成貯水池,可供動物飲用。

(2)圣苑

古巴比倫人對樹木的憧憬之情絲毫不遜色于古埃及人,因此古巴比倫人常常在寺廟周圍大量植樹造林,形成圣苑。樹木呈行列式栽植。

(3)宮苑——“空中花園”

概況

空中花園又稱“懸園”,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經學者考證,所謂的“空中花園”并非懸于空中的花園,而是由金字塔形的數層平臺堆疊而成的花園。

特點

每一臺層的邊緣都有石砌拱形外廊,其內有臥室、洞府、浴室等;臺層上覆土以種植花草樹木,各臺層之間有階梯聯系上下。將蘆葦、磚、鉛皮和種植土層疊在臺層上,解決了屋頂花園的防滲、灌溉和排水等技術難題,,并在角隅安置提水轆轤,將河水提升到頂層上,再往下逐層澆灌,形成活潑的跌水景觀。

3.古巴比倫園林特征

(1)相地選址

獵苑

兩河流域豐富的森林資源十分適合營建獵苑,在獵苑中飲水注池既可以解決人畜用水又能改造小氣候環境。森林是獵苑的景觀主體。

神廟

神廟多建在不易被洪水淹沒的高地上,周圍列植各種樹木形成圣苑。

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的形成,是氣候條件和工程技術發展的產物。

(2)園林布局

兩河流域多為平原地貌在洪水泛濫之時易受到威脅,因此,宮殿、寺廟常常建在土臺上。

人們熱衷于在獵苑中堆疊土山,土山上有時還有神殿、祭壇等,既能突出景物又能開闊視野。

獵苑的布局多利用自然條件稍加改造而成,以自然森林為主。而圣苑和宮苑的布局則以規則的形式體現人工特性。

(3)造園要素

林木要素

人們出于對游牧生活的眷戀而把自然森林改造成供狩獵享樂的獵苑,苑中種滿果木并放養動物,此外,出于對樹木的崇敬人們還在神廟周圍建有圣林。

屋頂花園要素

就宮苑和宅園而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采取類似現在屋頂花園的形式。這反映出當時的建筑承重結構、防水技術、引水灌溉設施和園藝水平等都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三、古希臘園林

1.古希臘概況

(1)地理位置

古希臘的地理范圍,包括現在歐洲大陸南部的希臘半島,地中海東部愛琴海一帶的眾多島嶼,以及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西部的沿海地區。

(2)自然條件

希臘是一個多山的國度,其山地和丘陵占國土面積的80%。該地區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少雨,動季溫暖濕潤。國境內幾乎沒有大河,但其海岸曲折,東海岸有眾多的天然港灣。

(3)歷史概況

采取城邦制但卻創造出統一希臘文明的古希臘坐落于多民族聚居的的愛琴海地區,在這里先后出現了愛琴海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到公元前800年,新的希臘文明誕生并最終發展成燦爛的希臘文化,希臘、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文明被統稱為海倫尼克。

(4)文化藝術

戲劇

古希臘戲劇是人類最早的戲劇形式,劇場最早也出現在希臘,通常呈半圓形依山就勢而建。

音樂、繪畫、雕塑、建筑

古希臘的音樂、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藝術十分繁榮,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雕塑,其成就是后世再也未曾達到的。

哲學

公元前5世紀前后,希臘陸續出現了一批杰出的哲學家,其中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最為著名,此外還有精通哲學及數學的畢德哥拉斯,他提出了“黃金分割”理論。

神話

a.概況

希臘是多神論國家,希臘神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世界起源、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

b.影響

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和故事已成為西方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和源泉,是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古希臘的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都以希臘神話作為創作素材,從中直接產生了著名的荷馬史詩和希臘戲劇,對整個歐洲文化的影響極大。

宗教

宗教在希臘人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古希臘建造了很多廟宇,在祭祀的同時,往往還有音樂、戲劇表演、詩歌朗誦及演說等活動。

體育

體育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大量群眾性集會活動等,都促進了公共建筑,如競技場、劇場的發展,這些對古希臘園林的產生和發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2.古希臘園林概況

(1)古希臘園林發展歷史

公元前12世紀以后

公元前12世紀以后,希臘人開始向往東方人豪華奢侈的生活方式,然而當時興建的希臘園林還以實用園為主。

公元前6世紀

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希臘步入鼎盛時代,興建園林之風也隨之而起。當時不僅庭園的數量增多,并且風格也由昔日的實用性庭園向裝飾性和游樂性的花園過渡。

公元前5世紀以后

公元前5世紀以后,由于植物栽培技術的進步以及從波斯引進的植物標本和建園經驗,希臘人漸漸用花木作裝飾,并布置成花圃形式。

公元前4世紀

有案可稽的希臘園林文獻資料只能上溯到公元前4世紀,從史籍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希臘園林布局采用規則的幾何形式,花園里設有神龕用于供奉祭拜神靈,在當時古希臘還創西方園林之先河,開始興建公共園林。

(2)古希臘園林類型及實例

就類型而言,希臘園林主要有宮廷庭園、住宅庭園、公共園林和文人學園等,就形式而言主要有柱廊園、屋頂花園、圣林和競技場等。

宮廷庭園

a.和平安定的克里特時期

第一,特點

根據遺址發現,克里特的宮殿是開敞的獨棟府邸形式,顯示出和平時代的特點。

第二,代表建筑

在有關迷宮的傳說中,克里特時期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將宮殿建造在冬季能避寒風襲擊、夏季能迎涼風送爽的斜坡上。

b.戰火連綿的邁錫尼時期

第一,特點

邁錫尼的宮殿則是封閉的城寨式,各室圍繞庭院布置,并向中庭敞開,整體是封閉性的。

第二,代表建筑

王宮庭園建造得十分壯觀,從《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描述的阿爾喀諾俄斯王的宮殿庭園中可見一斑。但盡管這個宮苑中有噴泉之類的裝飾物,但庭院本身依然屬于以種植果木蔬菜的菜圃而已。

住宅庭園

希臘的住宅庭園有列柱廊式中庭,又稱柱廊園,以及稱為阿多尼斯花園的屋頂庭園兩種形式。

a.柱廊園

第一,前5世紀,希臘人興建園林之風盛行,在園林設計中,起居室被橫置一側,形成寬敞的大廳,中庭則成了所謂的列柱廊式中庭,作為住宅的中心。

第二,這種柱廊中庭的地面以赤陶雕像、盆栽及大理石的噴泉等裝飾。

第三,人們在中庭內種上了各種各樣的植物,花卉也漸漸流行,而且布置成花圃形式。

b.屋頂庭園

第一,被稱為阿多尼斯園的屋頂庭園起源于祭祀阿多尼斯的風俗。

第二,此后這種裝飾形式被保留下來,不僅用在節日里,平時也大量出現。塑像也不僅放在屋頂上,而且還出現在花園中,四周環繞著四季盛開的鮮花。

公共園林

古希臘倡導奴隸制民主政治和自由論爭的風氣,公共聚會及各種社交活動十分頻繁,從圣林到體育場,再到公共園林,以至后來的文人園,公共園林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

a.圣林

第一,地理環境因素使古希臘人對樹木懷有崇敬的感情。

第二,希臘的神殿建筑以石材雕鑿而成,但內部空間狹窄,并不適宜開展公共活動。

第三,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在圣林中舉行祭祀活動也比在神廟中更加舒適方便,因而備受重視。以后圣林甚至被當作宗教禮拜的主要場所。

第四,在祭祀的同時,往往還有音樂、戲劇表演、詩歌朗誦及演說等活動。圣林既是祭祀的場所,又是祭奠活動之余人們休憩活動的地方。在雅典著名的阿波羅神廟周圍有寬60~100m的裸露地,確信是圣林的遺跡。

b.競技場

第一,在古希臘,鍛煉身體和運動競賽的要求,推動了希臘體育運動的發展和運動場地的修建。

第二,最初的競技場是僅供訓練的裸露場地,后來又修建了林蔭道,布置有祭壇、涼亭、柱廊及座椅等設施。體育場就成為人們散步和集會的場所,并最終發展為向公眾開放的園林。

第三,由于競技比賽也是祭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這種類似后世體育公園的競技場,一般都與神廟結合在一起。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哲學家柏拉圖興建的位于雅典近郊阿卡德米競技場,以及德爾斐城阿波羅神殿旁的競技場。

c.哲學家的學園——“文人園”

第一,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經常在優美的公園里聚眾演講。

第二,隨著體育場逐步發展成公園性質,成為人聲鼎沸、喧鬧非常的場所,哲學家開始感到不滿,希望擁有自己的庭園供講學。

第三,柏拉圖將學園移至自己的庭園中,伊壁鳩魯、泰奧弗拉斯托斯緊隨其后。

第四,學園中設有神殿、祭壇、紀念碑、雕像等,以及供散步的林蔭道和休憩座椅。園內種有懸樹木、涼亭。

3.古希臘園林特征

(1)美學、數學、幾何學的發展,影響了希臘園林的布局

古希臘美學認為只有均衡穩定的規則式構圖,才能確保園林美感的產生,因此當時園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規則式樣以求與建筑相協調。

(2)豐富的文化社交活動,使古希臘園林類型多樣化

古希臘園林雖然在形式上還處于初始階段,元素也比較簡單。但是在后世的體育公園、校園、寺院園林等園林類型中,都留有古希臘園林的痕跡。

(3)炎熱的地中海氣候條件使古希臘人十分關注影響小環境舒適性的因素。

在當時的人看來,適宜的小氣候環境比園林形式更加重要,大量的文獻史料記載了古希臘的園藝發展和園林中的植物應用情況。

四、古羅馬園林

1.古羅馬概況

(1)地理位置

古羅馬位于現今意大利中部的臺伯河下游地區,北起亞平寧山脈,南至意大利半島南端的地區。

(2)自然條件

意大利半島是個多山的丘陵地區,該區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區,但是因受海洋影響,白晝溫差變化較大。這種地理特點和氣候條件對古羅馬的園林類型、選址與布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3)歷史概況

公元前509年,羅馬人建立了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開始建造羅馬城。

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了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1~2世紀是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版圖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成為與中國的漢朝屹立于東、西方的兩大帝國。

自3世紀起,羅馬帝國力衰退,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入侵的浪潮中滅亡。東羅馬建都于拜占庭,隨后改變為封建制國家,基督教成為國教,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4)文化藝術

建筑

羅馬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活動,建筑與雕塑藝術發展迅速,著名的建筑有哈德良時代在羅馬建造的萬神廟,古羅馬圓形大競技場、君士坦丁凱旋門、龐貝城。

文學、宗教和法律

a.羅馬法和法學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以凱撒、西塞羅等人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對象。

c.在羅馬帝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對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哲學

除羅馬的實用哲學外,著名的斯多葛哲學、新東方哲學和希臘哲學逐步形成。其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是新柏拉圖派哲學,由柏羅丁和他的學生普羅克洛斯在1世紀創建,奧古斯丁把一生大部分心血都用于研究新柏拉圖派哲學。

史學

a.著名歷史學家塔西佗著有《編年史》、《歷史》、《日耳曼尼亞志》等不朽著作。

b.李維烏斯著有《羅馬史》。

d.哲學家盧克萊修的著作《論物性》是流傳至今唯一闡述古代原子論的著作。

e.著名學者老普林尼所寫的《自然志》是研究古羅馬科技史的重要文獻。

醫藥學

在醫學、醫藥方面,羅馬人在1~2世紀取得了顯著進步,生活在2世紀末的蓋倫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醫學家之一,動脈血液循環是他最重要的發現。

2.古羅馬園林概況

(1)古羅馬園林發展歷史

羅馬人最初的園林是以生產為主要目的,但隨后園林的觀賞性、裝飾性和娛樂性逐漸得到增強。

古羅馬園林在繼承和發展了希臘園林藝術的同時,也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亞等國的造園手法。

自蘇拉時期起,別墅園林的發展十分迅速。不久,園林建設遍及整個意大利半島,后又影響到自不列顛到敘利亞的整個羅馬世界,甚至東方和伊斯蘭國家。

后世的考古發掘表明羅馬園林主要有兩種類型,即建造在城市中的住宅庭園和建造在郊野的別墅花園。

a.住宅庭園

第一,住宅庭園封閉性較強,以建筑圍繞庭園周圍環以柱廊,庭園是住宅的一部分

第二,庭園中起初是硬地或栽植蔬菜、香料的園圃,后來成為以休閑娛樂為主的花園,甚至點綴著噴泉。

第三,典型代表是龐貝遺址中發掘出來的柱廊園,其中的維蒂府邸是住宅庭園的范例。

b.別墅花園

第一,別墅花園呈開放式,建筑融入花園,成為景觀元素之一,花園成為建筑的一種裝飾。

第二,別墅花園的主要景觀特色體現在自然鄉野與人工氣息并存,人工建筑和自然樹木相互掩映。

第三,模仿磚石建筑的木格棚架,蔓性月季覆蓋的藤架,草地覆被的露臺,花臺鑲嵌的甬道,綠色植物雕刻的裝點,是這一時期別墅花園中的主要元素

第四,古羅馬別墅按其結構可分為田園型別墅和城市型別墅,皇帝的別墅大都規模宏大,平民階級中也有一些大型別墅,其中最著名的是小普林尼的別墅。

(2)古羅馬園林類型

從古羅馬園林類型上看大致有莊園、柱廊園和公共園林等。

古羅馬莊園

a.宮苑

第一,概況

據羅馬史學家李維烏斯的記述,國王塔奎尼烏斯宮中的花園是羅馬建造最早的園林,在共和制后期,執政長官馬略、凱撒大帝等人都紛紛建造自己的莊園,其中只有哈德良皇帝的山莊還殘留著較多的遺跡。

第二,哈德良山莊的歷史背景

哈德良山莊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建造的離宮別苑,古埃及和古希臘的大量歷史勝地、寺廟、建筑、雕塑等都在山莊中得到藝術再現,哈德良山莊是羅馬帝國的繁榮與品位在建筑和園林上的集中表現,但隨著羅馬帝國滅亡,這座曾經極度輝煌的官苑也走向毀滅,大部分現在只剩下一片斷墻殘垣。

第三,哈德良山莊的園林特征

山莊坐落在兩條下場山谷之間的山坡上,地形起伏大,用地極不規則,山莊總體布局隨山就勢,沒有明確的統帥全句的軸線。山莊內園林類型豐富、形式多變、主題鮮明、風格突出。在整體上,園林以各種柱廊園的形式為主,裝飾著水池和大量的雕像、柱式,也有環繞建筑四周的花園布局。

第四,哈德良山莊的典型建筑

哈德良山莊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列柱廊式庭園,環繞花園的是9m高的雙面回廊,柱廊園的中央是埃夫里普水池,采用輕巧的愛奧尼柱的環形柱廊的“海上劇場”,以及被稱為“哲學家殿堂”建筑群,在山莊南邊的一條狹長山谷中,有仿照埃及坎努帕斯運河的景點,以及坐落在其南側的塞拉皮雍神廟。

b.貴族莊園

第一,莊園建造的創始人

盧庫魯斯將軍是貴族別墅庭園的創始人,而西塞羅則是推動古羅馬莊園建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理論與實踐,促進了別墅莊園建設熱潮的高漲,并對古羅馬及后世西方園林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二,莊園建造的推動者

著名政治家、演說家西塞羅潛心研究希臘哲學,在傳播哲學思想的同時,向世人就少了希臘園林的情況。他極力宣揚人應該有兩個居所,一個是供日常生活的家園,一個是修身養性的莊園。

第二,莊園的特征

這一時期的莊園在觀賞性和娛樂性方面都明顯增強了,無論莊園或宅園都采用規則式布局,尤其在建筑物附近,常常是嚴整對稱的,但羅馬人也很善于利用自然地形以便借景。

第三,貴族莊園的典型代表

小普林尼建造的洛朗丹別墅及托斯卡那別墅是這一時期貴族莊園的代表。

(2)宅園——柱廊園

宅園研究背景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大爆發將整個龐貝城埋沒在火山灰下,經過近代學者對龐貝城遺址的考古發掘,使人們對羅馬的城市和住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宅園的特點

第一,羅馬的宅園通常由三進院落構成,即用于接待賓客的前庭,通常有簡單的屋頂;供家庭成員活動的列柱廊式中庭以及真正的露壇式花園。

第二,各個院落之間一般有過渡性空間。

第三,潘薩住宅是典型的布局。在維蒂住宅中,前庭與列柱廊式中庭是相通的。弗洛爾住宅則有兩座前庭,并從側面連接。阿里安住宅內有三個庭院,中間是列柱廊式中庭

維蒂住宅

a.維蒂住宅在龐貝城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前庭之后,是一個面積較大、由列柱廊環繞的中庭。院落三面開敞,一面辟門,光線充足。

b.中庭共有18根白色柱子,采用復合柱式。庭園內布置著花壇,有常春藤棚架,地上開著各色山菊花。

c.中央為大理石水盆,內有雕像及1211噴泉。柱間和角隅處,還有其他小雕像噴泉,噴水落人大理石盆中,水流不很大,但是由精美的柱廊、噴泉和雕像組成的裝飾效果簡潔、雅致,加上花木、草地的點綴,創造出清涼宜人的生活環境。

羅馬宅院與希臘廊柱園的區別

a.羅馬宅園的中庭里往往有水池、水渠,渠上架小橋。

b.木本植物種在很大的陶盆或石盆中,草本植物則種在方形的花池或花壇中。

c.在柱廊的墻面上往往繪有風景畫,使人產生錯覺,似乎廊外是景色優美的花園,這種處理手法不僅增強了空間的透視效果,而且給人以空間擴大了的感覺。

(3)公共園林

娛樂休閑為主的園林

羅馬人建造橢圓形或一端為半圓形的場地,只是供人休息和散步而不像希臘人那樣為了體育競技。

“城市廣場”

羅馬人在城市規劃方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業績,羅馬的公共建筑前都布置有集會廣場這種廣場是公眾集會的場所,也是藝術展覽的地方。

浴場附屬花園

沐浴是羅馬人普遍的嗜好,羅馬城市中建有很多公共浴室,浴場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物,規模大的浴場內甚至還附設音樂廳、圖書館、體育場,也有相應的室外花園。

羅馬劇場

羅馬的劇場建筑無論在功能和形式上,還是在科學技術和藝術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劇場外也有供休息的綠地。還有一些露天劇場建在山坡上,利用天然地形來巧妙布置觀眾席。

3.古羅馬園林特征

古羅馬園林在歷史上的成就非常顯著,是西方園林重要的發展時期。園林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都十分驚人。

(1)相地選址

地形因素

羅馬的地勢地貌以丘陵為主,莊園別墅多依山而,羅馬城本身就建在幾個山丘上。

氣候因素

由于氣候的因素,夏季在山坡上較谷地更為宜人。因此,羅馬人多在山坡上建園。

便利活動因素

為便于活動,羅馬人常常將坡地開辟出數層臺地,布置景物。抬頭可眺望遠景,視野開闊;低頭則園內美景盡收眼底。這也為以后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臺地園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園林布局

羅馬莊園的設計方法便是用建筑師的眼光來觀察自然環境,運用建筑的手法來處理自然地形。

古羅馬園林設計體現井然有序的人工美,一般只在花園的邊緣地帶仍保留原始的自然風貌

古羅馬秉承希臘園林傳統,采用規則形式建造園林

(3)影響因素

羅馬人將美妙的自然與無所不能的神祗聯系在一起,花園既是羅馬人寄托感情和喜好的產物,也是神祗的生活場所,是人與神交流的媒介。

羅馬人將自然景物用于人的修身養性,同時也被賦予濃厚的宗教、哲學和文學含義。

(4)造園要素

植物和水體

植物和水體是造園藝術的兩大要素,也是改變園林小氣候的主要因素,在羅馬的別墅花園中,植物和水體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建筑化。

a.水體

水體的噴射、濺落、流動和水聲,或者明潔如鏡的水面,都給園林帶來活潑的氣氛。

b.植物

豐富多變的植物配置給人以視覺上的愉悅,綠色植物在給人們帶來陰涼的同時,也給人以生命的感受。

第一,羅馬園林中很重視植物造型的運用并有專門的園丁,他們被看作是真正的藝術家,植物造型稱為綠色雕塑或植物雕塑。

第二,花卉植物和觀葉植物、蔓生植物得到廣泛運用。

第三,花卉在園林中的運用,除了一般的花臺、花池等形式外,開始有了月季專類園的布置方式。并興起了“迷園”的建造熱潮。

第四,羅馬花園常采用低矮綠籬圍合的幾何形花壇,種植花卉。

雕塑

第一,雕塑是羅馬園林中的重要裝飾,羅馬人還把雕塑作品集中布置在花園中,形成花園博物館,可謂開當今雕塑公園之先河。

第二,雕塑技術的應用也十分普遍,從欄桿、桌椅、柱廊的雕刻,到墻面上的浮雕、圓雕等,為園林增添了細膩耐看的裝飾物和藝術文化氛圍。

五、中世紀西歐園林

1.中世紀西歐概況

(1)自然狀況

西歐是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自古以來,西歐絕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其中,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將西歐分成兩個不同的氣候帶:地中海氣候帶和大西洋氣候帶。

(2)歷史背景

黑暗時期

“中世紀”是指從5世紀羅馬帝國的瓦解,到14世紀文藝復興時代開始之前的這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又被稱為“黑暗時期”。

基督教

在動蕩不安的歲月中人們紛紛從宗教中尋求慰藉,基督教很快成為各個國家的國教。羅馬帝在39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基督教也隨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即東教會(東正教)和西教會(天主教)。在此后的幾百年間,西歐的天主教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教會成為社會的主宰。

貴族集團

中世紀最重要的社會集團是貴族,大貴族階層內也包括神職人,小貴族階層則由騎士們構成。因此,君主制、領主制和教會構成中世紀復雜的社會結構。

(3)文化藝術

在中世紀,基督教所提倡的神性壓制了人性。所有人都是為神服務的,科學、文化、藝術成為宗教的婢女,一切都在基督教修道院制度的控制之下。

文化教育

在文化教育上,教會壟斷文化大權,并采取愚民政策,倡導刻苦修行、禁欲主義的基督教義。因此,歐洲中世紀的平民普遍是文盲,甚至包括一些國王。修士與領主的存在,在客觀上保存了西方文明的殘余。

科學技術

中世紀社會的動蕩不安嚴重阻礙著科技的進步,5~11世紀的歐洲在自然科學方面大大落后于希臘、羅馬時代,12世紀以后,在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滋養下,歐洲才重新走上科技發展之路。

美學思想

在美學思想上,中世紀轉向使之與宗教緊密聯系,把“美”看成是上帝的創造。中世紀在美學思想上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直到詩人但丁的出現才開始改變。

2.中世紀西歐園林概況

中世紀西歐園林的發展受到當時的政治制度、經濟水平、文化藝術和美學思想的嚴重制約。

(1)園林整體發展緩慢

由于這一時期國際事務和商業貿易遭到嚴重破壞,城市規模很小,社會及文明倒退,園林不可能有很大的發展,保存下來的文獻資料也比較有限。

(2)寺院園林發展較好

由于基督教的普及,即使戰爭頻繁,附屬于教會的寺院也較少受到波及,以實用生產為主的園林在寺院中有所發展,但由于基督教反對奢華生活,園林在寺院中不會得到較大發展。

(3)貴族城堡庭院較多

中世紀的西歐教權統一而強大但政權卻相對分散而獨立,封地領主的分封獨立造成城堡林立。因此,中世紀的歐洲缺少壯麗的王宮別苑,更多的是王公貴族們簡樸的城堡庭園。

3.中世紀西歐園林類型

西歐中世紀園林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是以意大利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寺院庭園,后期是以法國和英國為中心發展完善的城堡庭園。

(1)寺院庭園

寺院庭園發展的基礎

基督教產生于羅馬帝國時期,早期修道院多建在人跡罕至的山區,隨著基督教活動的公開化和修道院下山進入城市,這一局面才逐漸發生變化。

實用性和裝飾性兼備的庭院風格

6世紀前后,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率先打破僧侶傳統的生存方式,要求僧侶們能夠自給自足。修道院中隨之出現了菜圃和果園、藥草、花園。于是,在西歐的寺院庭園中便產生實用性與裝飾性兩種不同目的、不同內容的園林性質。

庭園形式

a.從庭園形式上看,基督教徒們最初是利用羅馬時代的一些公共建筑作為他們宗教活動的場所。

b.隨后基督教徒們又效法“巴茲利卡”式長方形大會堂的形式來建造寺院,故稱為巴茲利卡寺院。

c.建筑物的前面有連拱廊圍成的露天庭院,人們稱為“前庭”。

庭院布局

a.從布局上看,寺院庭園的主要部分是由教堂及僧侶住房等圍合的中庭。

b.中庭四周有一圈柱廊,柱廊多采用拱券式,并且柱子架設在矮墻上。柱廊的墻上繪有各種壁畫。

c.中庭內是由十字形或對角線設置的小徑將庭園分成四塊,正中放置噴泉、水池或水井。此外,寺院中還有專設的果園、草藥園及菜園等。

著名的寺院庭園

a.圣·高爾教堂

教堂規劃功能分區明確,布局緊湊,反映出自給自足的寺院特征。寺院中有學校、譯員、草藥園等設施。

b.坎特伯雷教堂

反映出英國早期修道院的風貌。有完整的供水系統和配水系統,寺院中有中庭、草藥園、菜園、墓地等設施。

(2)城堡庭園

城堡庭園的發展

a.中世紀初期社會動蕩不安,以防御為目的的城堡出現,這一時期的城堡多建于山頂,由于山頂用地局限早期的城堡中不可能有庭園的一席之地。

b.11世紀諾曼底人征服英國之后戰亂減少了,城堡建設逐漸從山頂轉向山坡、平原,這一時期的城堡雖仍然帶有防御特征,但城堡庭園的裝飾性和游樂性逐漸增強。

c.1096~1291年,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對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的侵略性遠征,對城堡庭園的發展變化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d.有關13世紀城堡園林的史料很少,但在法國人德·洛里斯的寓言長詩《玫瑰傳奇》里大量描述了城堡庭園的布局和歡樂情景,還有一些寫實的細密畫插圖。

e.13世紀以后,西歐的享樂主義思想不斷增強,城堡的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f.到15世紀末,城堡已經成為純粹的住宅,庭園也不再局限在城堡內修建,而是擴展到周圍地帶,法國比里城堡和蒙達爾紀城堡尤為典型。

城堡庭園的布局

a.中世紀城堡庭園結構簡單,造園要素有限,面積不大卻相當精致。

b.庭園由柵欄或矮墻圍護,與外界缺乏聯系。

c.園內樹木注重遮陰效果,并將喬、灌木修剪成球,形或其他幾何形體,與古羅馬的植物雕刻相似。

d.泉池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營造出歡快的庭園氣氛。

4.中世紀園林的特征

(1)特點

中世紀歐洲園林均以實用性園林作為開端。

植物是中世紀乃至后世歐洲園林最重要的元素,植物景觀始終是歐洲園林的主體。

水體作為歐洲園林的另一個要素多以水池和噴泉的形式出現,成為庭園的視覺中心。

就園林空間的分隔元素而言,圍墻是中世紀庭園中最常見的元素。

a.防御性的外墻以石料、磚塊、灰泥等堅固材料砌筑,

b.分隔庭園內部的隔墻則多采用編織柵欄、木樁柵欄、欄桿、花格墻、樹籬等形式,時常依墻砌筑土臺,上鋪草坪,作為休息座椅。

c.涼亭和棚架是庭園中最主要的建筑小品,往往與藤本植物結合,起到遮陰和裝飾作用。同時,在地上鋪設草坪,可以在狹小封閉的空間里增添一些自然的氣息,多一些園林情趣。

(2)類型

結園

a.特點

第一,結園是以低矮綠籬組成裝飾圖案的花壇類型,或為幾何圖形,或呈鳥獸、紋章等圖樣。

第二,結園分為兩種,在綠籬構成的圖案中填以各色砂石、土壤、碎磚的稱為開放型結園,在圖案中種植花卉的則稱為封閉型結園。

b.影響

結園和花圃成為后世歐洲花壇的雛形。

迷園

迷園是中世紀非常流行的娛樂設施,錯綜復雜的園路以大理石或草坪鋪設,圍以修剪整齊的高籬,形成令人難以辨別方向的迷園。迷園的中心作為設計重點,多放置園亭或庭蔭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梧县| 赤峰市| 陆丰市| 揭东县| 鹰潭市| 保山市| 东海县| 张掖市| 郁南县| 兴和县| 阳谷县| 晋州市| 潍坊市| 汤阴县| 西贡区| 临泉县| 凤凰县| 丹凤县| 黄大仙区| 永定县| 安化县| 大余县| 罗甸县| 辽阳市| 迁西县| 瓮安县| 小金县| 巴中市| 旺苍县| 施秉县| 恩平市| 铜陵市| 丰镇市| 乌苏市| 永胜县| 闵行区| 阿巴嘎旗| 洛隆县| 收藏| 松潘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