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章 辯護與代理

8.1 復習筆記

一、我國辯護制度的基本內容和辯護人參加訴訟的意義

1.辯護制度的含義

辯護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指控他們的犯罪事實,自己或者委托他人依法進行辯護,證明自己無罪、罪輕,或者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制度。

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的具體化和制度化,是現代國家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公民人身權利的有效措施。辯護制度是否健全與完善,是刑事訴訟程序民主化、科學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2.我國辯護制度的基本內容

我國辯護制度的內容包括辯護權、辯護種類、辯護方式、辯護人的范圍、辯護人的責任、辯護人的權利與義務等。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自行辯護的權利。辯護權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的訴訟權利。

自行辯護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對控訴進行反駁、申辯和解釋,說明自己無罪或罪輕,應當減輕或免除刑事責任。

任何人從他被指控犯罪時起,就享有自行辯護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行辯護權,不受訴訟階段的限制,即不論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還是審判階段,都享有自行辯護的權利。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的幫助。

辯護人辯護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辯護的主要區別: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自身利益而進行辯護;辯護人不是當事人,他進行的辯護,不是為自身利益,而是為維護他人的合法利益而進行的辯護。

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他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對辯護人來講,特別是辯護律師,辯護是他的職責,應當認真履行,不得隨意放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辯護不受訴訟階段的限制,在整個訴訟過程中,都享有自行辯護的權利;辯護人的辯護必須在法律規定的階段進行,還須有合法的委托或指派。

(3)公安司法機關有義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辯護。

從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權利,同時也就意味著公安司法機關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相應的義務。

我國刑事訴訟法在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辯護權的同時,也相應規定公安司法機關有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辯護的義務。比如在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訊問或審判時,應當告知他有申辯的權利;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他有委托辯護人的權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等等。

3.辯護人參加訴訟的意義

(1)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確處理案件,防止主觀片面。

辯護人參加訴訟,特別是辯護律師參加訴訟,就可以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闡述有利于自己的事實和理由。這對于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全面了解情況,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防止偏聽偏信,避免和減少錯誤,都是非常有益的。

(2)有利于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各項法律制度的貫徹執行。

有辯護人,特別是辯護律師參加訴訟,就可以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有效地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同時,還可以促使司法人員增強責任心,認真執行法律,嚴格依法辦事。

(3)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刑事訴訟的教育任務。

在辯護人的參加下,控訴一方和辯護一方經過充分辯論,還能使旁聽群眾全面了解案情,分清是非,弄清什么是違法,什么是合法,應當支持什么,應當反對什么,從而提高法制觀念,提高守法和同犯罪作斗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辯護人的范圍和辯護的種類

1.辯護人的范圍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2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下列人員充當辯護人,出席法庭為自己辯護:

律師。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法律這樣規定,可以彌補我國當前律師人數不足,更有效地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2)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2條規定和司法實踐經驗,下列人員不能充當辯護人: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正在被執行刑罰的人,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他們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無法行使辯護的職權,因此他們不能充當辯護人。

本案的證人。

證人同辯護人,在辯護地位和責任上都是矛盾的。當他作為證人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時候,如果他又是辯護人,他的證言的可信性必然要受到懷疑。

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活動有牽連的人。

現職的公安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以及任期內的人民陪審員。

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

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律師以外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友、監護人)擔任辯護人時,要經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審查同意,否則不能充當辯護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2條的規定,一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兩名辯護人為其辯護。

2.辯護的種類

辯護的種類是從不同的角度對辯護所作的類別劃分。辯護通常有以下幾種分類:

(1)委托辯護和指派辯護

這是從辯護人是怎樣產生的角度來劃分的。

委托辯護

委托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律師或者其他公民充當辯護人出庭為其辯護。

委托辯護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a.自訴案件的被告人依法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即被告人知道有人在法院起訴自己后,就可以委托辯護人為自己辯護。

b.公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辯護人,在偵查階段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

c.人民法院開庭審判10日以前,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有權委托辯護人,或者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指派律師辯護。

指派辯護

指派辯護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一些特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某些特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他們沒有委托辯護人時,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指派律師,出庭辯護。

a.指派辯護應當具備的法定情形

第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

第二,被告人可能被處無期徒刑、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

第三,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辯護人;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人民檢察院抗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等案件,人民法院也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為其辯護。

b.公、檢、法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辯護。

公、檢、法指派辯護人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自己行使辯護權,拒絕指派的辯護人為他辯護的,公、檢、法可以準許,并記錄在案。但被告人是聾、啞、盲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者是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除外。

(2)律師辨護和非律師辯護

這是從辯護人不同身份的角度來劃分的。

律師辯護是指由律師充當辯護人的辯護。非律師辯護是指由律師以外的其他公民充當辯護人的刑事辯護。

律師作辯護人和非律師辯護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和任務都是相同的,都是在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依法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律師作辯護人和非律師辯護人在訴訟中享受的權利不完全一樣。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7、38條的規定,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但必須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件材料,其他辯護人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但必須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未經許可,律師以外的其他辯護人不能行使上述職權。

(3)多人辯護和一人辯護

這是從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時有幾個辯護人為其辯護的角度來劃分的。

多人辯護是指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辯護人為其辯護的。一人辯護是指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有一個辯護人為其辯護的。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多人辯護,實際也就是兩人辯護,因為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多也只能有兩個辯護人為其辯護。

(4)共同辯護和個別辯護

這是從一個辯護人同時為同一案件的幾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的角度劃分的。

共同辯護是指一個辯護人同時為一個案件的兩個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的行為。

個別辯護是指一個辯護人只為有多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案件中的一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的行為。

共同辯護只能發生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的有關規定,一個辯護人不得為兩名以上的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因為他們之間難免有利害沖突。

三、辯護人的任務和地位

1.辯護人的任務

辯護人是重要的訴訟參與人。概括地說,辯護人的任務就是依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維護其合法權益。具體講,可以分以下幾個方面:

(1)依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這是辯護人的首要任務。

(2)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要求糾正。

(3)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上的幫助。即辯護律師被委托或者被指派擔任辯護人以后,應當解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法律問題,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代寫法律文書等,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法律上的幫助。

(4)結合辦案進行法制宣傳。

2.辯護人的訴訟地位

(1)辯護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

辯護人維護的只是在訴訟中依照法律應當維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而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所有利益,更不是法律規定應限制或者剝奪的權益。

(2)辯護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專門維護者。

(3)辯護人是具有獨立訴訟地位的訴訟參與人。不從屬于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也不從屬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四、辯護人的權利和義務

1.辯護人的權利

(1)辯護人有權根據事實和法律,獨立進行辯護。

辯護人根據自己對事實的認定和對法律的理解,獨立進行辯護,其他任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團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

在辯護時,辯護人完全有權獨立進行,不受被告人意愿的約束。

(2)在偵查階段,辯護律師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并可以提出意見。

(3)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含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律師按照規定要求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至遲不得超過48小時。但在偵查期間要求會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

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向其了解案件有關情況,并為其提供法律咨詢。

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4)案件自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日起,辯護律師有權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在此期間,辯護律師還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

(5)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6)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并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7)辯護人有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的權利。

(8)經被告人同意,有提出上訴的權利。

(9)有要求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解除強制措施的權利。

(10)有拒絕辯護的權利。

根據《律師法》第32條第2款的規定,律師接受委托后,沒有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但委托事項違法,委托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托人隱瞞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

(1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47條的規定,辯護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

2.辯護人的義務

(1)辯護人特別是辯護律師,在接受委托或者指派后,就有義務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并負責到底,除有法定情形外,不得拒絕辯護。

(2)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

“有關情況和信息”是指委托人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其他不愿對外公開的情況。

“有權予以保密”是指辯護律師不僅不能主動向外泄露委托人的保密事項,就是有人(包括司法人員)主動問及時也有權保守秘密拒絕回答。

律師為委托人或者他人保守的“秘密”不是無限的。《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這些“秘密”如果涉及準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這些情況和信息不屬于律師保密的范圍。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他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3)辯護人收集到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于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司法資源浪費。

(4)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2條和《律師法》第40條規定了辯護人在執業活動中不得從事的行為。

(5)接到人民法院的開庭通知后,應當按時出庭,履行辯護的職責,不能無故缺席。

五、律師的辯護活動和律師辯護的意義

1.律師的辯護活動

在刑事訴訟中,律師參加訴訟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是辯護的主要形式。律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受理案件

律師應當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并辦理委托手續。

律師事務所應開具《辯護委托書》。該委托書需經委托人簽名后才能有效。《辯護委托書》應一式三份,一份交委托人,一份連同律師事務所有關接受委托的證明文件送交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一份留律師事務所備查。如果是人民法院指派律師為被告人辯護的,經指派后該律師即具有某被告人辯護人的資格。

(2)了解案情,調查取證

律師了解案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查閱案卷有關材料和證據。這是全面了解案情的主要形式。

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進行必要的調查取證。

(3)出庭辯護

出庭辯護是辯護人為被告人進行辯護的中心環節,也是律師依法維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關鍵階段。

在開庭階段,律師要注意維護被告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

在法庭調查階段,律師要注意聽取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注意聽取審判人員、公訴人對被告人、證人、鑒定人的發問;注意被告人、證人等對問題的回答等等。

在法庭辯論階段,律師的主要任務是闡明自己對案件的看法,依法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有理有據地與控訴方進行辯論。

a.必須認真聽取公訴人、被害人的發言,對他們在事實、證據、適用法律等方面的不同意見要作好記錄,以備答辯;

b.發表辯護詞;

c.針對被害人提出的反駁意見,根據事實、證據和法律進行辯論。

在被告人最后陳述階段,律師應當注意法庭是否保障被告人充分陳述。

如果遇到阻撓或限制,律師應當提出意見,要求法庭依法保障被告人的陳述權。被告人在陳述過程中,如果提出新的事實和新的證據,律師可以要求法庭調取新的物證,通知新的證人到庭,或者重新鑒定、勘驗。

宣判后,律師還可以會見被告人,聽取他對判決的意見。

2.律師辯護的意義

(1)律師作為專業法律工作者,參加訴訟依法為被告人進行辯護,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是他的職責。

(2)律師在執行辯護職能時,依法享有廣泛的訴訟權利。這些權利是律師以外的辯護人所沒有的。辯護律師比其他辯護人更能全面、具體地了解案情,在法庭上也就比其他辯護人更能提供有力的辯護理由和中肯的意見,更好地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3)辯護律師比其他辯護人更熟悉法律,有更多的辯護經驗,更能有效地為被告人辯護。

(4)律師辯護有組織上的保證,有紀律上的約束。律師擔任辯護人,要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要受律師事務所的監督,同時也會依法得到律師事務所的支持,使辯護工作的質量更有保障。

(5)律師具有專門業務知識,并受到社會的信賴。律師辯護有利于宣傳社會主義法制,促使犯罪分子坦白交待,認罪服判,對于預防和減少犯罪,改造犯罪分子等,都有重要作用。

六、刑事法律援助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國家在進行刑事訴訟活動中,對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因素,通過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救濟難以保障自身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1.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

(1)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刑事訴訟法》第34條對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作了規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43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經委托辯護人;

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被告人的行為可能不構成犯罪;

有必要指派律師提供辯護的其他情形。

(3)對具有下列情形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

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愿為其承擔辯護律師費用的;

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辯護人的;

具有外國國籍的;

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4)《法律援助條例》對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圍作出了如下的進一步規定:

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公訴事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條例》第13條規定,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行。

2.刑事法律援助的機構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是一項建立不久的制度。2003年《法律援助條例》公布實施,該條例明確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3)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4.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

《法律援助條例》對法律援助的程序包括申請程序、審批程序、實施程序和申請被拒絕后的救濟程序都作了具體規定。

(1)申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若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材料。申請應當采取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2)審批。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后,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3)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由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派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派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對人民法院指派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 日前將確定的辦事人員名單回復通知的人民法院。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4)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受援人員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除此之外,接受法律援助的人員應當對受援人負責到底,不得隨意終止援助。

七、刑事訴訟中的代理

1.刑事訴訟代理的概念和意義

(1)刑事訴訟代理的概念

刑事訴訟中的代理,是指刑事訴訟中特定的訴訟參與人,依法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代行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訴訟權利的一種訴訟制度。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以及刑事申訴案件中的申訴人,依法都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

刑事訴訟中的代理人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律師以外的其他公民。但是,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充當代理人。

(2)刑事訴訟代理的分類

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規定而產生的代理。

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權而產生的代理。

(3)刑事訴訟代理的意義

有利于保護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等的合法權益;

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依法公正處理案件;

有利于宣傳法制,提高群眾的法制觀念;

有利于體現刑事訴訟的公平和公正。

2.刑事訴訟代理的種類

(1)公訴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公訴案件中被害人代理的含義

公訴案件中被害人代理是指律師或其他公民接受公訴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的委托,擔任被害人的代理人參加訴訟。

公訴案件被害人代理的特點

a.可以由被害人本人委托,也可以由他的近親屬或法定代理人委托,其他人無權為被害人委托代理人。

b.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委托的代理人是被害人的代理人,而不是被害人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的代理人。

c.被害人委托訴訟代理人是從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開始的,即公訴案件在偵查階段,被害人不能委托代理人。案件移送起訴之后,包括一審、二審都可以隨時委托代理人。

(2)自訴案件的代理

自訴案件代理的含義

自訴案件代理,是指在刑事自訴案件中,律師或其他公民接受自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作為代理人參加訴訟。

自訴案件中自訴人的代理人的訴訟地位,與公訴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人的訴訟地位是不同的。

a.自訴案件中自訴人是一方當事人,在訴訟中行使控訴職能。但是當被告人對其提起反訴后,自訴人又成了被告人,享有了辯護權。

b.自訴人委托的代理人,也可以接受反訴的被告人(原自訴人)的委托做他的辯護人,即由行使控訴職能轉到行使辯護職能,事實上是一身二任。

c.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由于其訴訟地位的變化,原來委托的辯護人也可以成為自訴人(原被告)的代理人,即由行使辯護職能轉到控訴職能。

律師在擔任自訴人的代理人時,要做如下工作:

a.把好收案關。

b.辦理委托手續。

c.代寫訴狀。

自訴狀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

第一,首部。寫明原、被告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住址等。

第二,請求。有附帶民事訴訟的,要與刑事訴訟分開寫。

第三,事實和理由部分。抓住主要問題敘述清楚,觀點要明確,證據、理由講充分。

第四,結論部分。高度概括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明確法律依據,重申訴訟請求。

第五,附注部分。注明證據情況,證人名單和其他需要注明的事由。

d.調查。

e.開庭前與委托人交換意見。

第一,原授予的代理權限是否有變化。

第二,通過閱卷和調查,發現起訴的事實與證據不符,需要更正起訴事實的,要與委托人協商更正。如果委托人不同意更正,承辦的律師要依法說明情況。

第三,通過閱卷和調查,發現訴訟請求不妥,要與委托人協商更正訴訟請求。

第四,通過閱卷和調查,發現自訴人有制造偽證、弄虛作假的情況,要告知委托人應負的法律責任,勸其糾正。如果委托人堅持己見,可協商終止代理關系。

第五,通過閱卷和調查,發現原起訴的事實有重大出入,不構成犯罪,應勸委托人撤訴,另尋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六,在閱卷、調查的基礎上,列出發問提綱,告知委托人陳述應注意的問題。

f.確定代理意見,撰寫代理詞。

確定代理意見,一般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維護起訴的事實方面;

第二,維護起訴的定性方面;

第三,維護自訴人其他合法權益方面。

g.出庭支持控告。

(3)反訴案件的代理

在刑事自訴案件中,被告人依法可以提起反訴。反訴的當事人同樣可以請代理人。即反訴案件的代理人,一般都具有雙重身份,既是被告人的辯護人,又是反訴的訴訟代理人。因此,必須辦理雙重委托手續,明確代理權限。

(4)附帶民事訴訟的代理

代理附帶民事訴訟,應當注意堅持原、被告平等的原則。

擔任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代理人的律師,要注意追究被告人的刑事和民事兩種責任。

擔任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的律師,既要積極保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又要從實際出發,使賠償合情合理。

(5)刑事申訴的代理

刑事申訴的代理的含義

刑事申訴的代理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代理律師應注意事項

a.申訴的情況比較復雜,律師在代理時應當慎重。首先要弄清案情,了解申訴人的申訴是否有道理,毫無道理的申訴不能代理。

b.接受委托后,要認真研究判決、裁定書的內容,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和定性上有無問題,之后要向申訴人了解情況和申訴的理由。必要時還可向有關人員調查。

c.在全面弄清情況的基礎上寫出申訴書,送交有關司法機關。有關司法機關對申訴作出決定后,不論是決定再審,還是駁回申訴,代理工作即告結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洮南市| 宁国市| 隆化县| 奉贤区| 璧山县| 阿拉善盟| 紫金县| 遂宁市| 石泉县| 历史| 吉林省| 芦溪县| 花莲县| 巩留县| 禄丰县| 云龙县| 临沂市| 苏尼特右旗| 四川省| 遂平县| 德化县| 高清| 遵义市| 诸城市| 新宾| 郴州市| 普兰店市| 武隆县| 广安市| 陈巴尔虎旗| 紫阳县| 武义县| 大荔县| 弋阳县| 莫力| 靖安县| 兴义市| 寿宁县| 沐川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