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二章 人格權

12.1 復習筆記

一、生命權

1生命權的概念和特點

(1)生命權的概念

生命權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以其生命利益為客體的人格權。

(2)生命權的特點

生命權的客體是自然人的生命安全;

生命權的基本內容是排除他人對生命的侵害,維護生命安全;

生命權受到侵害后的救濟手段具有獨特性。

2.生命權的內容

(1)生命安全維護權

生命是人的最高人格利益,其基本內容就是維護生命的延續,保護人的生命不受外來非法侵害。

(2)生命利益支配權

生命利益支配權是指自然人對自己生命予以處分即終結自己生命的權利。

法律應當賦予自然人生命利益支配權,但應限在以下幾個方面。

合法的體育競技運動

參加高危險的競技運動而放棄自己生命利益的承諾,只有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方為有效:

a.所參加的運動為法律許可進行的合法運動;

b.參加者承諾放棄自己生命利益的意思表示應當是在意思自由的狀態下作出的;

c.即使參加者作出放棄生命利益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也不能免除舉辦者應盡的義務。

獻身

獻身行為的實質是獻身者為了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而放棄自己生命利益。

安樂死

安樂死又稱無痛苦致死,是指患了絕癥、瀕臨死亡的病人,由于難以忍受肉體及精神上的劇烈痛苦,經本人的要求,醫生為解除病人的難以忍受的劇烈痛苦,采取措施使病人無痛苦地死去,以提前結束其生命的行為。

3.生命權的民法保護

(1)侵害生命權的違法行為

侵害生命權的違法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作為是指行為人積極實施的侵害他人生命權的行為。

不作為是指負有特殊作為義務的人沒有依法履行其義務而導致他人生命權遭受侵害的行為。

(2)侵害生命權的民法救濟

從廣義上說,生命權的民法救濟包括私力救濟和公力救濟。

私力救濟主要指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公力救濟則主要表現為生命權遭受侵害后依司法程序向侵害方請求損害賠償。

二、健康權

1健康權的概念和特點

(1)健康權的概念

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以其機體生理機能正常運作和功能完善發揮為內容的人格權。

(2)健康權的特點

健康權包括兩個要素:

a.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

b.生理功能的完善發揮。

健康權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為根本利益。

2.健康權的內容

(1)健康維護權

健康權的內容首先是健康維護權,它包括兩項內容:

維持身體健康的權利;

當健康權受到不法侵害時,受害人享有司法保護請求權。

(2)勞動能力保有、利用和發展權

勞動能力是自然人從事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活動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

(3)健康利益支配權

健康利益支配權是指自然人支配自己的健康利益的權利。

3.健康權的民法保護

(1)侵害健康權的違法行為

侵害健康權的違法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作為是主要的侵害方式,它違反了保護他人健康權的不作為義務。

不作為侵害健康權的行為是指行為人負有保護他人健康的作為義務,違反該作為義務而不作為,即為不作為的侵權行為。

(2)侵害健康權的民法救濟對侵害健康權的救濟,在侵害行為進行階段,應責令行為人停止侵害;如果損害事實已經形成,則應賠償受害人因醫治傷害、恢復健康所支出的醫療費等費用。侵害他人健康權的行為還會導致受害人財產利益的損失。

這些費用,都是健康受損所造成的財產損失,也應由侵害人予以賠償。

三、身體權

1身體權的概念

身體權是自然人維護其身體完整并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身體組織的人格權。

身體的部分,如頭發、牙齒、血液、器官等基于主體之意思而與身體分離時,即成為物,屬于動產,其所有權屬于身體的主體者,但得因轉讓而歸屬他人,或因拋棄而成為無主物,由他人先占而取得。侵害這種與身體分離的部分,構成對他人所有權的侵害。

2.身體權的性質

身體權是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為自然人所享有,并與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相區別,各為獨立的民事權利。為了進一步說明身體權是獨立的人格權,需將其與相近似的權利進行區分:

(1)身體權與生命權

生命權是自然人對其生命安全所享有的權利,其客體是自然人的生命利益。生命依附于身體而存在,身體依賴于生命的存在而存活。生命權的法律意義在于生命的延續,身體權的法律意義則在于身體的完整存在。

(2)身體權與健康權

健康權是自然人以其器官乃至整體的功能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其客體是人體器官及系統的安全運作以及功能的正常發揮。身體權與健康權的主要區別在于:

客體不同

身體權的客體是自然人身體的整體,健康權的客體是健康。

體現的利益不同

身體權體現的利益是自然人身體組織的完全性,健康權體現的利益是自然人肌體功能的完善性。

(3)身體權與所有權

所有權支配的是物,身體權支配的卻是自身的物質性人格要素。作為財產權,所有權原則上可以依法轉讓,而身體權是不可轉讓的。

3.身體權的內容

身體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身體完整權

身體權最重要的內容,是保持其身體及其附屬組織(五官、四肢及發膚等)的完全性、完整性。

(2)身體支配權

在身體權中,權利主體享有對其身體組成部分的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支配權。

(3)身體安全維護權

身體安全是身體權的應有之義,它意味著權利人有權排除他人對其身體的非法侵擾、毆擊,使之處于安全、舒適狀態。

4.身體權的民法保護

(1)侵害身體權的違法行為

非法侵擾他人身體

非法侵擾身體是行為人對他人身體以外力進行非法干擾的行為,是對權利人維護自己身體安全以及支配權的侵害。

對身體組織的無疼痛破壞

一般認為,對身體組織的破壞,只要不造成嚴重的痛楚,不認為是對健康權的侵害,而認其為對身體權的侵害。

不破壞身體組織的毆打

毆打是侵害身體權、健康權最常見的行為之一。當毆打致受害人的身體組織功能不能完善發揮時,構成侵害健康權;當毆打已經完成,但尚未造上述后果時,則構成侵害身體權。

違反不作為義務而侵害他人身體權

違反不作為義務是指負有不作為義務的行為人違反了自己的義務而致他人身體受到侵害。

(2)侵害身體權的救濟

在侵害身體權的行為處于持續狀態時,權利人可以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

如果侵害人違法取走他人可與人身相分離的部分,權利人還可以要求侵權人返還原物;

如果侵權行為給權利人造成精神損害或經濟損失,還應進行損害賠償。

除了上述保護方法以外,權利人還可以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

(3)對尸體的法律保護

對此問題,有多種理論,但身體利益延伸保護理論更為合理。

尸體作為喪失生命的人體物質形態,其本質在民法上表現為身體權客體在權利主體死亡后的延續利益,簡稱為身體的延續利益。法律保護圣體的延續利益,以保護勝利的完整利益。

四、姓名權和名稱權

1姓名權

(1)姓名權的概念

姓名權是自然人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

《民法通則》第99條第1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2)姓名權的內容

姓名決定權

姓名決定權是自然人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

姓名使用權

姓名使用權是自然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或不使用自己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姓名變更權

姓名變更權是自然人依照有關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3)侵害姓名權的行為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形:

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

姓名為正當的指示手段,指明某人時,應使用其姓名,應當使用而不予使用,即為侵權。

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的行為

這種行為是指對權利人行使姓名權的命名權、使用權、變更權的無理干預,阻礙權利人對其姓名權的行使。

非法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

非法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包括盜用和假冒他人姓名。此外,姓名的故意混同行為也構成對他人姓名權的侵害;故意將他人姓名為豢養動物命名的行為亦構成姓名權的侵害。

2.名稱權

(1)名稱權的概念

名稱權是指自然人以外的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改變、轉讓自己的名稱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權利。

名稱權屬于具有財產利益的人格權,這主要表現在商業名稱上。

(2)名稱權的內容

名稱設定權

法人和其他非自然人主體有權設定自己的名稱,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關于名稱設定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決定自己的名稱受到法律的限制;

b.與自然人可用多個姓名不同,企業法人只能用一個名稱;

c.對于企業法人,法律要求必須設定名稱,而且此名稱必須進行登記。而對于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等組織,則依其意愿。

名稱使用權

名稱經登記后,即產生名稱權主體的獨占使用效力,法律予以保護,在登記的地區內,其他組織不得再以相同的名稱進行登記。

這種獨占使用不是無限制的,尤其在空間上,依據我國有關企業登記管理的規定,名稱使用的范圍以其登記核準的范圍為限。

同時這種獨占使用,也限于在同一行業,不排除不同行業的使用。

名稱變更權

名稱權主體在使用名稱的過程中,可以依法變更自己的名稱。變更的范圍可以是部分變更,也可以是全部變更。

名稱轉讓權

依《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的規定,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有權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名稱轉讓可以是全部轉讓,也可以是部分轉讓。

五、肖像權

1肖像權的概念

肖像是指通過繪畫、照相、雕塑、錄像、電影藝術等一定的技術或藝術形式使自然人的形象再現在物質載體上的視覺形象。

肖像權是自然人對其肖像所體現的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依法享有的排他支配權。這一定義表明:

(1)肖像權的主體是特定的自然人;

(2)肖像權的客體是肖像利益。

2.肖像權的內容

(1)肖像制作權

肖像制作權是自然人決定是否制作、以何種手段制作自己肖像的權利。肖像權人既有權自己制作肖像,也有權委托他人制作肖像。未經肖像權人的同意,他人不得擅自制作。

(2)肖像使用權

肖像使用權是自然人決定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其肖像的權利。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有權使用肖像的人不得超越肖像權人的授權范圍使用其肖像。

(3)肖像維護權

肖像維護權是自然人維護自己肖像的完整性,并禁止他人毀壞、歪曲及玷污的權利。

3.肖像權的民法保護

(1)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侵害肖像權的行為包括擅自制作他人肖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和毀壞、歪曲他人肖像等行為。其中,擅自使用他人肖像是最為常見的侵權方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并非僅指商業上的利用,而是包括一切對肖像的公布、陳列、復制等使用行為。

由于肖像是通過一定技術及藝術手段再現人物外貌特點的視覺形象,因而在一件具體的肖像作品上體現著三種不同的權利:

肖像權人的肖像權;

肖像作品創作人的著作權;

肖像作品所有人的所有權。

(2)肖像權侵權的免責事由

為維護社會利益需要而使用;

為維護本人利益的需要而使用;

為了時事新聞報道的需要而使用;

公眾人物肖像的善意使用。

六、名譽權

1名譽的概念和特點

(1)名譽的概念

法律意義上的名譽是指公眾對特定人的人格所給予的社會評價。

(2)名譽的特點

社會性

名譽不是個別評價,也不是自我鑒定,而是社會公眾對特定人的評價。

客觀性

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具有客觀性,不以被評價人的意志為轉移。

特定性

名譽是對特定的民事主體的社會評價,而不是對某個地區或者群體的一般評價。

時代性

a.自然人的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是指人的品性、德行、名聲、才干等人格價值在社會上受到的客觀評價。

b.法人的名譽則表現為對法人的信用、生產能力、經營狀況等素質的社會評價。

2.名譽權的概念和特點

(1)名譽權的概念

名譽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以其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名譽)為客體的人格權。

(2)名譽權的特點

名譽權除了具有法定性、專有性以及與財產關聯性等人格權的一般屬性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名譽權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利益;

名譽權的內容是保有和維護自己的社會評價。

3.名譽權的內容

(1)名譽維護權

名譽權人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即維護其社會評價不受貶損,這是名譽權的核心內容。

(2)名譽利益支配權

名譽權人對名譽權所體現的利益享有支配權。但該種支配是有限制的,根據人格權的一般理論,名譽權人不得將名譽利益任意拋棄,也不得轉讓,更不能由繼承人繼承。

4.名譽權的民法保護

(1)侵害名譽權的違法行為

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以語言、文字等方式公開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

誹謗

誹謗,是指行為人因故意或者過失散布某種虛假的事實,降低或者毀損他人名譽。

其他違法行為

除了侮辱、誹謗以外,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評論嚴重不當、侵害知識產權同時造成名譽權損害等也屬于侵害名譽權的違法行為。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須造成名譽權受損的事實。名譽權損害,主要包括名譽利益損害、財產利益損害和精神損害三個方面。

(2)名譽權侵權的免責事由

在下列情況下,行為人的行為并不構成侵害名譽權:

自然人通過合法途徑反映情況。出于誣告陷害的目的而反映情況的,則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各級人大代表在會議上的發言,即使會影響某人的名譽,也不能構成侵害名譽權,而為行使其正當權利。

單位依據職權對自己管理的干部、職工作出涉及個人品德的評價,屬于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如果超出職權的范圍,惡意散布有損他人名譽的言論,則構成侵權。

履行法律或道德上的義務。行為人履行此義務應當出于善意。

正當的輿論監督及文藝評論。

事先同意的行為。

七、隱私權

1隱私權的概念和特點

(1)隱私權的概念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個人生活秘密、私人行為自由和私有領域安寧不受非法干擾的一種獨立人格權。

(2)隱私權的特點

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

隱私權的客體具有隱秘性;

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具有變化性。

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因不同時代、不同地域而不盡相同,并且受到文化傳統和道德觀念的影響。同時,隱私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

2.隱私權的內容

(1)個人信息保密權

自然人對自己的個人信息有收集、儲存、傳播的排他控制權并有權加以保密并有權禁止他人非法利用個人信息。

(2)私人領域安寧權

私人領域安寧權是指權利主體具有不受他人的非法侵擾,享受私人領域安寧的權利。

(3)個人行為秘密權

個人行為秘密權是指權利主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個人行為,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監視、跟蹤與騷擾的權利。

3.隱私權與其他權利的關系

(1)隱私權與知情權

知情權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a.政治知情權,即公民有權獲得、了解官方的情報資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政府官員)的有關情況。

b.社會知情權,即公民有權知悉、了解社會發展和變化,包括已經發生的、公眾有興趣的問題和事件。

c.公民個人的信息知情權,即公民有權了解政府文件所記載的和有關法人所擁有的有關個人情況的情報資料。

知情權主要是一種社會政治權利,但個人知情權應當屬于人格權的一部分。

兩者沖突主要包括政府官員的隱私權與政治知情權、公眾人物隱私權與社會知情權、個人信息知情權與隱私權、婚戀家庭領域的知情權與隱私權等權利沖突。

a.政治知情權與社會知情權因為事關公益,應當在堅持公共利益優先的原則基礎上,保護政府官員以及社會公眾人物的隱私權。

b.個人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沖突中,應當堅持權利協調與利益衡量的原則。

(2)隱私權與名譽權的區別

主體不同

隱私權的主體僅限于自然人;而名譽權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客體不同

隱私權的客體是自然人不愿意為他人知曉或者不宜公開的秘密,是一種事實;而名譽權的客體是社會對特定人的社會評價,是一種觀念。

侵害方式不同

侵害隱私權的方式常見的是未經本人同意而公開個人隱秘事項,而侵害名譽權的方式主要有誹謗和侮辱。

行為人主觀心態和目的不同

侵害隱私權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是過失;行為人可能出于善意的目的,也可能出于惡意。而侵害名譽權一般是直接故意行為,行為人主觀上是出于惡意。

保護方式不同

侵害隱私權可以通過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害的方式加以救濟;名譽權的保護方式,還包括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4.隱私權的民法保護

(1)隱私權的保護模式

直接保護模式

直接保護模式是指對于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直接確認為侵害隱私權,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

間接保護模式

間接保護模式是指在沒有確認隱私權為獨立人格權的國家和地區,對于涉及侵害隱私權的情形,將其分別納入其他侵權行為的范疇,尋求法律的保護。

上述兩種模式,以直接保護模式對受害人較為有利。我國隱私權的民法保護,司法實踐曾對隱私權采取間接保護模式。但逐漸實現了從間接保護模式向直接保護模式的轉變。

(2)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刺探個人資訊;

監視私人活動;

侵擾私人領域;

擅自披露他人隱私;

非法利用他人隱私。

八、一般人格權

1一般人格權的概念和特點

(1)一般人格權的概念

一般人格權是指權利主體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獨立、人格自由、人格尊嚴等一般人格利益為客體的民事權利。

(2)一般人格權的特點

一般人格權作為人格權的下位概念,具有人格權的一般屬性,但作為具體人格權的對應概念,又有其自身法律特點:

一般人格權具有普遍性

一般人格權體現了人的本質屬性和文明社會對個人作為人的承認,故成為一切權利主體的固有權利。與此相反,在具體人格權中,有的權利由各類民事主體普遍享有,有的則僅為自然人享有,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享有。

一般人格權具有抽象性

一般人格權的客體,是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一般人格利益。它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人格利益(如生命安全利益、肖像利益),而是對人格利益的概括和抽象。

一般人格權具有不完全確定性

一般人格權作為具體人格權的淵源或母體,派生出各種具體人格權,但一般人格權的內容并不限于具體人格權的范圍,對于具體人格權所不能保護的人格利益,一般人格權均加以保護。

2.一般人格權的意義

(1)確認一般人格權,有助于解釋具體人格權。

對一般人格權的確認,有助于解釋具體人格權保護的目的,都是由自然人依法享有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所決定的,同時表明了我國法律對人格利益的高度重視。

由于一般人格權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其成為具體人格權的母權,對各項具體人格權具有指導意義。

(2)確認一般人格權,有助于創設具體人格權。一般人格權是具體人格權的源泉,從中可以派生出各種具體人格權,以適應現實的需要。

(3)確認一般人格權,有助于補充具體人格權。一般人格權是一種彈性很大的權利,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既可以概括現有的具體人格權,又可以通過對具體人格權的補充保護相關的人格利益。

3.一般人格權的內容

一般人格權是一種抽象的權利,其內容不可能列舉窮盡。通說認為,一般人格權的內容包括人格獨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三個方面。

(1)人格獨立

所謂人格獨立,是指任何民事主體都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不依附于他人,也不受他人的支配和干涉。具體而言,人格獨立主要表現為權利主體對其人格的自主支配和排他支配。

(2)人格自由

所謂人格自由,是指民事主體的人格不受約束、不受控制的狀態。人格自由是權利主體自主參加社會生活和民事活動,享有權利、行使權利的前提和基礎。人格自由主要表現為人身自由。

(3)人格尊嚴

人格尊嚴,是指民事主體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應當受到的最起碼的尊重。具體而言,人格尊嚴包括兩方面內容:

人格自尊,即民事主體對自身人格價值的認識和評價。

人格受尊,即民事主體作為“人”應受到的起碼尊重,亦即他人對民事主體人格應有的尊重。

4.一般人格權的民法保護

一般人格權的保護對象是抽象的一般人格利益,其范圍極為廣泛,只能在司法實踐中通過利益權衡將某項利益確認為一般人格利益,并加以保護。

一般人格權的保護范圍是隨著司法實踐的發展而逐漸擴大的。在我國,對現行立法中沒有確認為具體人格權的人格利益,也可通過一般人格權加以保護。

一般人格權受到侵害時,主要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加以救濟。侵害一般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應遵循精神損害賠償的一般原則認定賠償責任并確定賠償金額,切實保護受害人的人格權益。

推薦閱讀
  1. 藍鴻文《新聞采訪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含新聞采訪專題視頻講解]
  2. 2015年國際貨運代理《國際海上貨運代理理論與實務》章節練習題詳解
  3. 沈振國《細胞生物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5. 程佩青《數字信號處理教程》(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6. 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7.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9版)配套題庫(下冊)【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8. 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上冊)》(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嚴強《公共行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10.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839教育管理學(二)[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真題考研匯編
  12. 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張尚學《貨幣銀行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2015年法律碩士聯考模擬試卷(7套仿真3套提高)
  15. 同濟大學數學系《高等數學》(第7版)(上冊)【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42小時高清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台山市| 北辰区| 大邑县| 巴林左旗| 武陟县| 正阳县| 久治县| 珠海市| 金溪县| 泰安市| 楚雄市| 航空| 大兴区| 太仆寺旗| 淮北市| 宜昌市| 富民县| 陆河县| 辽阳县| 宁安市| 台江县| 武义县| 定远县| 班玛县| 徐闻县| 阳谷县| 都兰县| 芮城县| 滨州市| 乌鲁木齐县| 平陆县| 霸州市| 上饶市| 鲜城| 五家渠市| 揭西县| 凌海市| 平江县| 嫩江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