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明瑞《民法》(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9字
- 2021-05-28 21:20:59
第七章 民事權利客體
7.1 復習筆記
一、民事權利客體概述
1民事權利客體的概念和特點
(1)民事權利客體的概念
民事權利客體又稱民事權利的標的,是指民事權利所指向的對象,即民事權利的利益載體。民事權利的客體也稱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2)民事權利的客體的特點
①有益性,能夠滿足人們的利益需要;
②客觀性,不依主體的意識而轉移;
③法定性,由法律規定。
2.民事權利客體的種類
(1)物,物是物權的客體。
(2)有價證券,有價證券通常被看作是物的特別形態。
(3)行為,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為債權的客體。
(4)知識產品,知識產品,有的也稱為精神創造或智力成果,是知識產權的客體。
(5)權利,權利也可為權利的客體,如權利質權的客體就是權利。但作為權利客體的權利一般只能是財產性權利,并應具有非專屬性。
(6)人身利益,人格與身份所體現的人身利益屬于非物質利益,是人身權的客體。
(7)其他,除上述外,其他能夠滿足人的需要的各種利益,也可以成為權利客體。
二、物
1物的概念和特點
(1)物的概念
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的能夠為民事主體所支配或實際控制,并能滿足其社會需要的物質資料。
(2)民法上物的特點
①存在于人身之外
民法上的物是權利的客體,人是主體,物只能存在于人身之外。
②能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民法上的物為權利義務的載體,因此它須為人力所能控制或支配。不能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的物,既不能為某人所利用,也不能用于交易,沒有法律意義。
③能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民法上的物須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不能滿足人的社會生活需要的物,不會成為權利義務的利益載體,也即不為權利的客體,不為民法上的物。
④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有體物,是指具有一定形態并能為人的感官所感觸到的物。因此,雖可為權利客體的權利,但不能為人的感官感觸到的,不為物。
2.物的分類
(1)動產與不動產
①根據物是否具有可移動性,物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a.動產是指具有可移動性,依一般方法可以移動且移動后不會損害其價值的物;
b.不動產是指不具有可移動性,不能依一般方法移動或者移動后會損害其價值的物。
②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的法律意義
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的法律意義主要在于法律對其調整的規則不同。
a.存在動產與不動產上的物權種類不同。
b.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的公示要件不同。
c.訴訟管轄不同。
d.對于某些法律關系,法律適用不同。
(2)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
①根據物是否具有流通性以及其流通是否受限制,物分為流通物、限制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
a.流通物又稱融通物,是指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以外的物,均為流通物。
b.限制流通物又稱限制融通物,是指法律對其流通予以一定限制,僅可在特定的主體或者特定范圍內流通的物。
c.禁止流通物又稱禁止融通物,是指法律禁止其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由法律直接明確規定。
②區分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法律意義
流通物可以自由流通,限制流通物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流通,以禁止流通物為交易物或者在限定范圍外交易限制流通物的,該交易無效。
(3)主物與從物
①根據兩物相互之間的關系,物可分為主物與從物。
由同一人所有的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發揮其效用的兩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為主物,輔助主物發揮效用的物為從物。主物與從物相對而言。
從物須具備三個條件:.
a.與主物歸同一人所有;
b.須獨成一物;
c.須與主物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物的作用。
②區分主物與從物的法律意義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對主物的處分效力及于從物,從物隨主物的轉移而轉移。
(4)原物與孳息
①根據兩物間的一物由另一物所生的關系,物可分為原物與孳息
原物是指產生收益的物,孳息為由原物所生的收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前者指依物的自然屬性所生的收益,如果樹所產的果實;后者指依法律關系所生的收益,如出租房屋的租金。
②區分原物與孳息的法律意義
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天然孳息歸原物的所有權人收取,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對于法定孳息,當事人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5)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①根據物使用后形態的變化性,物可分為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a.消耗物又稱消費物,是指經一次性使用就會歸于消滅或者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如米、面、油、鹽等。
b.非消耗物又稱非消費物,是捐可多次為同一目的使用而不會改變其形態和性質的物,如房屋、機器等。
②區分消耗物與非消耗物的法律意義
因消耗物僅能為同一經濟目的一次性使用,而非消耗物可為多次使用,因此消耗物不能成為轉移使用權的債的標的物。
(6)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①根據物是否可分割,物可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經分割后不會改變其性質或影響其效益的物;不可分物是指經分割會改變其性質和影響其用途的物。
②區分可分物與不可分物的法律意義
數人共有一物時,共有物為可分物的,可采取實物分割的方法分割,共有物為不可分物的,則不能采取實物分割的方法分割。多數人之債的標的物為不可分物的,成立不可分之債,標的物為可分物的則可成立可分之債。
(7)特定物與種類物
①根據物在交易中的確定方式,物可分為特定物與種類物
a.特定物是指以單獨特點具體確定的物。它既可是因物自身的特點而確定,如一件唐代文物;也可依民事主體的主觀意志而確定,如從同一牌號的自行車中選定的一輛。
b.種類物是僅以品種、規格、型號或者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如同方電腦50臺、大同煤l00噸。
②區分特定物與種類物的法律意義
在交易中以特定物為標的物的,當事人可以約定標的物的所有權于交付前轉移,并且在標的物意外滅失時,債務人的交付義務免除,債權人只能請求賠償損失;而以種類物為標的物的,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只能于交付后,并且只有在債務人的該種類財產全部滅失的情況下,債務人才可免負交付義務。
(8)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①根據物是否具有可替代性,物可分為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a.代替物是指可以同一種類、質量、數量的物代替的物,如米、面等;
b.不代替物是指不能以他物代替的物,如房屋、車輛、電視機等。
②區分代替物與不代替物的法律意義
代替物一般只能為借貸(消費借貸)的標的物;不代替物為借用、租賃等轉移使用權的法律關系的標的物。
(9)單一物、合成物與集合物
①根據物的構成形態,物可分為單一物、合成物與集合物
a.單一物是指形態上獨成一體的物,如一只羊;
b.合成物又稱結合物,是指由數個單一物失其特性而合成一體的物,如房屋;
c.集合物是指數個單一物或合成物雖未失其特點,但法律上或觀念上作為一物,如一群羊、企業。
②區分單一物、合成物與集合物的法律意義
對于單一物、合成物只能就其整體設立權利或交易,而不能就其構成部分設立權利或交易;對于集合物,既可以就其整體設立權利或交易,也可以就集合物中的各物單獨設立權利或交易。
三、貨幣和有價證券
1貨幣
(1)貨幣,有時稱為金錢,是指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一種特殊的物。
(2)貨幣的特點在于其價值體現為票面價值。
(3)貨幣有本幣與外幣之分。本幣為本國的貨幣,外幣為外國的貨幣。
2.有價證券
(1)有價證券的概念和特點
①有價證券的概念
有價證券是指設立并證明持券人有權取得一定財產權利的書面憑證。有價證券代表一定的財產權利,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無價證券雖也代表著一定的權利,但不具有交換價值。
②有價證券的特點
a.有價證券與證券上所記載的權利不可分離;
b.有價證券的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義務人主張權利;
c.有價證券的義務人負有單方的見券即付的義務。
(2)有價證券的種類
①依證券所代表的權利性質分類
a.設立和代表債權的有價證券;
b.設立和代表物權的有價證券;
c.設立和代表一定股份的有價證券。
②依有價證券載明的權利的標的性質的分類
a.金錢證券;
b.物品證券;
c.服務證券。
③依有價證券上的權利的轉移方式分類
a.記名有價證券;
b.指示有價證券;
c.無記名有價證券。
- 喬忠《管理學》(第3版)課后習題與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杭州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公共政策學考研全套資料
-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習題詳解
- 何克抗《教育技術學》(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2020年新聞傳播實務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6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7小時高清視頻】
- 吳大正《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名校真題集:英美文學
- 國際關系學院英語語言文學841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英語考試標準大綱詞匯記憶與精解
- 張良《公共管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廈門大學244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成福《公共管理學》(修訂版)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微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內部講義(精華版)—要點精編、考題透析及名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