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課后習題詳解

1.國際法是真正的法嗎?

答:國際法是真正的法,原因主要包括:

(1)從定義上來看

國際法,舊稱萬國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或者說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是以國家之間的關系為主要對象的法律,是對國家在彼此往來中有法律拘束力的規則、原則和制度的總稱國際法是法律的一個特殊部門。

(2)從調整對象上來看

國際法是國家參與制定的,是國家之間的法律。由于國際法調整的國際關系主要是國家之間的關系,而主權國家都是平等的,所以,國際法是以條約和國際習慣為淵源的橫向法律。雖然國際法中有很多原則和規則源于羅馬法,但國際法絕非國內法意義上的公法,也沒有所謂的“國際民法”。國際社會是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社會,沒有世界政府,更沒有超國家的政府,因此,國際法中也沒有所謂的“國際行政法”。

可見從國內法視角研究國際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當然,“世界法”或“超國家法”的觀點是與國際法的存在絕不相容的,“國際社會的法”、“共同體法”的觀點是“世界法”的另一種說法,也是不可取的。

(3)從實施機制上來看

國際法是對國家在它們彼此往來中有法律拘束力的規則的總稱。國際法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強制力只能主要依靠各個國家本身單獨的和集體的行動。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主權國家不允許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其發號施令,而國際社會尚未建立專門機構實施國際法,因此,國家本身單獨的和集體的行動便成為適用和執行國際法的保障。

(4)從國際法的性質上看

國際法是法律,是法律的一個特殊部門。世界各國政府毫無例外地都承認國際法是對國家有拘束力的法律;在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國際法原則、規則和制度是經常被遵守的。國際法作為法律的一個特殊部門的特征在于它與國內法不同。國際法對于國家有拘束的效力,而在國內,國際法則被轉化、采納或接受為國內法,而成為國內法的一部分。任何國家都不能用國內法來改變或否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規則或制度。國際法是對國際法律制度的真實的描述。

綜上所述,國際法是真正的法,它具有法律約束力。它的形成和發展在國際關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國際法的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手段維護國際交往的正常秩序,維護國際和平與正義,促進各國和平合作的發展。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國際法的發展,很有可能建立長期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秩序,使整個世界成為一個法治的社會。從現實來看,充分發揮國際法的作用,來維護世界的普遍和平和促進所有國家的共同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2.簡述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征。

答:(1)國際法的性質

國際法是法律,是法律的一個特殊部門。因為:

世界各國政府毫無例外地都承認國際法是對國家有拘束力的法律。

在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國際法原則、規則和制度是經常被遵守的,如果不這樣遵守,國家之間的關系就無法維持,特別是在國家之間關系越來越相互依賴的時候,國際法的遵守更有迫切的需要。

國際法遭到重大破壞只是少數的例外。在國際法上,對于違法行為,違反的國家不僅應負法律上的責任,而且還可能要受到法律制裁。國際法學家的任務是探討預防嚴重違反國際法行為的發生和有效地對它們加以制止的途徑和措施,國際法并不因為嚴重違法行為的發生而失去其作為法律的性質。

(2)國際法的特征

國際法是法律的一個特殊體系,其特征主要有:

國際法的國際性

國際法是國家間的法律,而非超國家法律,或世界法。國際法通過國家涉及自然人、法人。其主體和客體與國內法完全不同。國際法的主體是國家,但在國家之外,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還有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和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國際法是主體之間制定的,國家通過協議來制定國際法原則、規則,建立規章、制度。國際上沒有凌駕于國家之上的立法機關,也沒有世界政府。

國際法的法律性

國際法是國際關系上國家的行為規范,但國家行為規范并不都是國際法。國際法具有強制力,但國際上沒有強制實施國際法的強制機關。盡管國際上有國際法院和國際仲裁機關,有維和部隊,但它們并無強制管轄權。國際法主要是靠國際法主體本身的行為自我約束,靠主體本身單獨的或集體的力量來實施的,以及靠國際輿論來加以維持的。國家違反國際法要承擔國際責任。

自1907年《海牙陸戰規則條約》第3條規定違反陸戰規則的交戰國應負賠償義務起,開始出現國際法律制裁的規定。但是,聯合國和有些國家過分強調集體制裁、經濟制裁的做法不符合現代國際法的現實和實踐,不利于和平與發展。

國際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就其本質而言,國際法是普遍適用于所有國家的,對于所有國家都具有約束力。但實踐中出現了特殊國際法、區域國際法。它們不是普遍國際法。

3.簡述國際法的新發展。

答:兩次世界大戰使整個國際關系發生根本變化,也使國際法發生變化,進入了新的時期。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是近代國際法開始轉為現代國際法的標志。目前,國際法處于動的狀態,即處于從舊的傳統國際法向確立新的現代國際法的過渡中。

國際法是調整絕大部分國家之間關系必不可少的法律規則的總體。隨著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國際組織的增加、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法的范圍日益擴大,其主體有所增加,客體不斷擴大。國際立法活動活躍,如關于核武器的規定、新的海洋法、國際經濟法、太空法、國際環境保護法、新的條約法、新的國際關系法、戰爭法的新演變等。所以完全可以說,國際法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1)新獨立國家的興起帶來的國際法的變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國際關系的一個主要特征是新獨立國家的興起。它們對國際法的態度對國際法具有重大的影響。同時,它們提出國際法的新的原則、規則和制度,以推動國際法向前發展。

(2)國際組織帶來的國際法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組織也越來越多。在政府間國際組織之外,再加上非政府性國際組織,國際組織的數目空前龐大。國際組織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問題,國際組織派遣的工作人員的地位以及特權和豁免問題,國際組織締結條約的能力從而引起締結條約程序和條約的效力的問題,國際組織與領土的關系問題,國際組織的武裝力量問題,以及國際組織在武裝沖突中的作用問題等,這些都是國際法上具有實際意義的新問題。

(3)經濟因素帶來的國際法的變化

最近幾十年來,國家深入地干預經濟生活,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越來越繁多而復雜,因此經濟因素越來越滲透于國際法之中,國際經濟關系越來越多地牽涉到國際法問題。國際經濟法成為國際法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國際法的一個重要發展。有的學者認為國際經濟法已經成為國際法獨立的部門法。

(4)科學技術帶來的國際法的變化

科學技術對國際法的影響,使一些新的國際法部門產生了。由于航空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個新的國際法部門一國際航空法。宇宙飛行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另一個更新的國際法部門一外層空間法,或者更擴大一點,叫做“星際空間法”,或“宇宙法”,或“太空法”。

可以預見,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國際法的新部門將日益增多。

4.辨析國際法的各學說。

答:國際法的理論可分為基本理論、具體原則和分支部門的理論。國際法的強制性和效力根據則是國際法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即國際法依據什么對國家具有拘束力。

近幾年來的國際法理論學說主要有:自然法學說、實在法學說、社會學學說、社會主義的理論、政策定向學說、批判法學說、女權主義理論等。

(1)傳統國際法學派

自然法學派(Naturalists)

a.代表人物:德國海德堡大學自然法和國際法教授普芬道夫。

b.主要觀點:否認任何以條約和慣例為基礎的實在國際法,主張國際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

認為法是從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一些概念,如人類良知、人類理性、人類的共同法律意識等;認為國際法規則亦植根于表現人類理性的普遍同意,最終將人類理性作為法的根據及強制力的基礎。

實在法學派(Positivists)

a.代表人物:英國國際法學者奧本海

b.主要觀點:否認從自然法抽出來的抽象概念作為國際法效力的依據,認為在現實世界中起作用的是國家的意志,從而國家的意志是國際法效力的依據;承認國際法及其效力的存在,堅持習慣和條約是國際法的重要淵源;肯定“公認”是國際法的唯一基礎,但不是說國際法是一部不合理的規則;不承認在人定法之外還存在其他的法律,不接受自然法的存在。實在法學說對于國際法的影響是最大的。

規范法學派(Normativists)

a.代表人物:美國的凱爾遜教授和奧地利的國際法學家菲德羅斯

b.主要觀點:國際法和國內法屬于同一個法律體系,其中的法律規范有不同等級,每一級規范的效力根據在于上一級規范,最頂級的是國際法規范,其中有一個“最高規范”或稱“原始規范”,而這個最高規范既是法律規范,又是倫理規范,也就是從所謂的人類的“正義感”或“法律良知”所產生的規范:“約定必須遵守”。規范法學派的最大弱點是它不能證實所謂的最高規范自身的效力依據。

社會連帶法學派(Solidarists)

a.代表人物:法國的國際公法學家狄驥(Du. guit,1859~1928)、波利蒂斯(Politis)和美國的龐德

b.主要觀點:認為一切法律的根據在于社會連帶關系所產生的“各民族的法律良知”;國際法的根據也是以國際社會的連帶性為基礎的,從維持國際社會連帶性的必要性中,產生了國際法的根據和內容。

格老秀斯派

a.代表人物:格老秀斯

b.主要觀點:認為萬民法僅指在國家之間流行的規范性法律,國家無論有多大的政治或軍事力量,都必須與個人一樣服從同樣的法律原則;否認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絕對權,但是并不否認訴諸戰爭的正當性,戰爭如果是合法的,是為了正當的理由而發動的,它就構成對法律和權利的實施。

(2)冷戰以后歐美國際法學派

政策定向說

a.代表人物:美國的麥克杜格爾

b.主要觀點:把國際法視為國家對外政策的表現,國際法的效力取決于國家對外政策,而在國際關系中有些國家的政策處于支配的地位,從而在國際法的效力上起了主要作用。該學說有三個特點:挑戰傳統的法律概念;奇特的研究方法;采用與眾不同的特殊的專用語。

批判法學研究(critical legal studies)

a.代表人物:哈佛法學院的肯尼迪(David Kennedy)教授。

b.主要觀點:批判法學研究以國際法的自由主義為批評目標,對國際法的現狀,包括理論和結構都進行了深刻分析和批判,指出國際法存在著種種難以改變的問題。沒有闡述所提倡的東西,沒有說明此學說關于國際法學和國際法發展的模式。

國際法上的女權主義理論

a.主要觀點:女權主義學派從女權主義的角度重新審視當代國際法,包括它的整體結構、制定和實施機制以及其實際內容;她們認為國際法上的一切都是有利于男性的。她們抨擊以男權為核心的國際法和國際組織。

總之,關于國際法的強制性及其效力根據的理論與實踐,在國際法上有多種不同主張和做法,可以說是異彩紛呈。但是,其基本的思路和發展還是很清楚的。理論上是自然法學派、實在法學派,又有新的自然法學派和新的實在法學派,之后是折中的格老秀斯派及新的折中法學派。隨著國際法的發展又出現了新的“權力政治學說”、“勢力均衡”和“政策定向”學說,主觀說、客觀說、意志主義,包括法意志主義和實證主義等。此外,還有自我限制說、共同意志說以及上述理論中的客觀說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鲁甸县| 清远市| 和林格尔县| 定襄县| 略阳县| 伊宁县| 汤阴县| 宿迁市| 卢氏县| 兴山县| 金门县| 祁东县| 长顺县| 阿拉善盟| 莱阳市| 兰坪| 保定市| 苍溪县| 六盘水市| 康马县| 丽水市| 长沙市| 南安市| 习水县| 漳平市| 孝感市| 南澳县| 奎屯市| 潜江市| 如东县| 崇州市| 仪陇县| 白山市| 桃园县| 聂拉木县| 高密市| 同心县| 应用必备| 卢龙县| 石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