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概述

1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就是民事訴訟法律規范在指引民事訴訟活動、調整民事訴訟參與者各種關系的過程中形成的參與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的聯系。

2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意義

(1)檢視與指引立法活動;

(2)指引民事審判活動有序進行;

(3)指引當事人有效進行民事訴訟活動。

3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學說的演變

對于民事訴訟權利義務關系的形態,形成三種不同學說:一面關系說、兩面關系說、三面關系說。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學說的演變經歷了由“重點論”到“整體論”的轉變。

(1)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重點論”

兩面關系說

該學說主張法院是國家審判權的行使者,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一面關系說

該學說認為,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當事人之間在民事訴訟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狀態說

該學說認為,訴訟的目的是要確立法院的判決,是依據既判力把權力(利)確定作為目的的程序,這種目的使當事人形成一種狀態,即當事人對判決進行預測的狀態。

(2)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整體論”

該學說認為,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由審判法律關系和爭訟法律關系構成的特殊社會關系。審判法律關系,是指在人民法院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形成的由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等法律調整的以審判權利和審判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爭訟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與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形成的由民事訴訟法、律師法及其他訴訟法規調整的以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3)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系統論”

該學說認為,民事訴訟法律關系除審判法律關系、爭訟法律關系之外,還有法律監督法律關系與訴訟協助法律關系。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由這四類法律關系構成的有機系統。在構成系統的四組法律關系中,爭訟法律關系為重心所在。

二、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1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依照民事訴訟法律規范,參與到民事訴訟活動中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不同法律關系中有不同的主體。

(1)爭訟法律關系中的主體

爭訟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當事人。當事人就是指原告與被告,還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群體性訴訟中的訴訟代表人是原告或被告的特殊形態。

(2)審判法律關系中的主體

審判權的行使者、當事人、訴訟協助人是審判法律關系的主體。審判法律關系以審判權的行使者為中心。

(3)訴訟協助法律關系中的主體

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根據民事訴訟法律規范在民事訴訟活動中進行訴訟協助。

(4)法律監督法律關系中的主體

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的方式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工作實施監督。民事訴訟中法律監督關系主體中的監督者是人民檢察院,被監督者是人民法院。

2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內容

(1)爭訟法律關系中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

爭訟法律關系中的訴訟權利

a.當事人有權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b.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并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

c.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d.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當事人也有相應的訴訟義務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2)審判權與責任

審判權包括審理權和裁判權。審理權包含程序控制權、詢問權、釋明權、證明審查權、事實認定權;裁判權包含程序事項裁決權與實體爭議裁決權。法官的審判責任分為紀律責任與刑事責任兩個層次。

(3)法律監督權和責任

《民事訴訟法》對檢察監督權及其行使方式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但我國立法并沒有考慮到與法律監督權相對應的監督責任。

(4)訴訟協助權利與義務

訴訟代理人、證人等訴訟協助人在訴訟協助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也履行一定義務。

3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

(1)審判法律關系的客體

審判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法官對案件事實的認定與民事實體法的適用。人民法院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審理民事案件。

(2)爭訟法律關系的客體

爭訟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案件事實的證明和法律的適用。訴訟中調解與和解,也是爭訟的重要內容,是爭訟的特殊形態。

(3)檢察監督法律關系的客體

除程序事項外,案件事實的認定、民事實體法的適用、法官的審判行為操守也構成檢察監督法律關系的客體。

(4)訴訟協助法律關系的客體

訴訟協助的內容不同,訴訟協助法律關系的客體也不同。

三、民事訴訟中的法律事實

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運行的客觀情況就是民事訴訟法律事實。民事訴訟法律事實也可分為民事訴訟法律事件與民事訴訟法律行為。

1民事訴訟法律事件

民事訴訟法律事件,是不以主體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客觀情況。

2民事訴訟行為

民事訴訟行為就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有目的進行的具有民事訴訟法律意義或能夠引起民事訴訟法律效果的活動。民事訴訟行為主要有以下四類:

(1)審判行為

審判行為,包括審前行為、審理行為、裁判行為。審判行為具有職權性和強制性、時限性的特征。

(2)當事人訴訟行為

依行為實施的階段為標準,當事人訴訟行為可分為預備行為、啟動行為、推動訴訟行為、終結訴訟行為。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具有自主性、責任性、時限性的特征。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有處分權,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訴訟行為,當事人對自己的訴訟行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檢察監督行為

人民檢察院可以通過抗訴方式對民事審判活動進行監督。民事檢察監督行為具有職權性、上位性、單向性。對于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人民法院無權審查,更無權不予受理,檢察監督行為的單向性明顯。

(4)訴訟協助行為

證人、鑒定人員、翻譯人員、訴訟代理人等訴訟協助人為訴訟的順利進行,尤其是為查明案件事實,所進行的活動是訴訟協助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无棣县| 舒兰市| 麻阳| 兴化市| 噶尔县| 青浦区| 娱乐| 鸡西市| 政和县| 天台县| 宝山区| 潜山县| 尚义县| 台江县| 连城县| 庄河市| 双江| 保康县| 青龙| 都匀市| 勃利县| 深泽县| 神农架林区| 德保县| 尤溪县| 阜新| 双城市| 泸西县| 长宁区| 贵阳市| 泰宁县| 澄城县| 南召县| 临夏市| 海林市| 崇明县| 铜山县| 江阴市| 苍山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