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刑事訴訟主體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概述

國家專門機關、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理論上被稱為刑事訴訟主體。他們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一定權利,承擔一定義務,其中國家專門機關和當事人承擔著控訴、辯護、裁判三種基本訴訟職能,是主要訴訟主體;其他訴訟參與人協助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是一般訴訟主體。

1.國家專門機關

刑事訴訟中的國家專門機關,是指依據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規定,有權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國家機關,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同時,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海關系統所屬的走私犯罪偵查機構和監獄在辦理特定范圍的刑事案件時,是刑事訴訟的專門機關。

2.當事人

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與案件的訴訟結果有著直接利害關系,并對訴訟進程或訴訟結果能夠產生較大影響、作用的參與人,包括公訴案件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告人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3.其他訴訟參與人

其他訴訟參與人是指當事人以外參加訴訟活動并在訴訟中享有一定訴訟權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

二、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

1.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和職權

公安機關是國家的治安保衛機關,是武裝性質的行政執法機關,其任務是維護社會和治安秩序,預防犯罪,偵查和打擊犯罪,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衛人民民主政權,保衛社會主義制度,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職權是:

(1)對依法應當由公安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立案、偵查、預審。

立案是指公安機關對于依法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在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有權決定立案以啟動偵查程序。

偵查是指公安機關針對已經作出立案決定的案件,依法開展的調查案件事實,發現、收集證據,采取強制措施與一系列專門活動。

預審是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犯罪嫌疑人已經歸案的案件,進行核實、審查,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案件,作出偵查終結的決定。

(2)對依法應當由公安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權進行拘留,對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依法批準或決定的拘留、逮捕負責執行。

這里包括四個方面:

是公安機關對自己立案偵查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權進行拘留;

是公安機關對自己立案偵查并報請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

是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依法直接受理的案件和審查起訴的案件中所作的對犯罪嫌疑人的拘留、逮捕決定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是人民法院在依法審理案件中所作的對被告人的逮捕決定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3)對于被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宣告緩刑、假釋的罪犯及有關機關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監督或考察。

2.國家安全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和職權

《刑事訴訟法》第4條規定:“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备鶕@一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立案權、偵查權、拘留權、預審權和執行逮捕權,其職權內容與公安機關的相關職權相同,以后各章中凡論及公安機關的相關職權,均與國家安全機關一致,不再另外論及。

三、人民檢察院

1.人民檢察院的性質、任務和組織體系

(1)人民檢察院的性質

根據我國《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依法監督、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統一和尊嚴。

(2)人民檢察院的任務

人民檢察院的任務是通過行使檢察權,懲治一切犯罪分子,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3)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

根據《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組成。

專門檢察院是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下,在特定的組織系統或行業內設立的檢察機關,包括軍事檢察院和鐵路運輸檢察院。

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實行雙重管理體制:一方面,各級人民檢察院均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另一方面,在人民檢察院系統內部實行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體制,即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全國范圍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檢察院的工作,在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檢察院體系中,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2.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和職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同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具體來講,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職權是:

(1)對于依法應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的案件,并在偵查終結后對案件進行審查,決定起訴或者不起訴;

(2)對于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逮捕、起訴或者不起訴,對于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3)對于決定起訴的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對于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4)對于刑事案件判決、裁定的執行和監獄、看守所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四、人民法院

1.人民法院的性質、任務和組織體系

(1)人民法院的性質

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

(2)人民法院的任務

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并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和行政爭議,以保衛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3)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

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組成。

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等,它們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各自行使審判權,其中海事法院不具有對刑事案件的管轄權。

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人民法院系統內部各級人民法院之間,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法院的監督。這種監督主要通過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及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減輕刑罰等程序加以實現。

2.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審判組織

(1)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審判,并且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具體來講,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主要職權是:

依法受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刑事公訴案件,對其進行審理和作出裁判;

依法直接受理刑事自訴案件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對其進行審理和作出裁判;

在審判活動中,有權決定對被告人采取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和逮捕措施;

在審判活動中,為調查、核實證據,有權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

在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依法主持和指揮審判活動,對違反法庭秩序的人,有權予以警告制止,強行帶出法庭,罰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對生效的判決、裁定,依法交付執行機關執行,對罰金、沒收財產以及其他依法應由法院執行的判決,有權直接執行;

對確有錯誤的生效判決,依法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

(2)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審判組織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刑事審判組織有獨任庭、合議庭、審判委員會三種。

獨任庭。

獨任庭是由審判員l人獨任審判案件的組織形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8條的規定,獨任審判只限于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第一審刑事案件。

合議庭。

合議庭是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集體審判案件的組織形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適用簡易程序可采用獨任庭外,其他案件均采用合議庭審判。可見,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組織形式。合議庭的組成有單一制和混合制兩種。單一制是指全部由人民法院的專職審判員組成的合議庭;混合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專職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的合議庭。

審判委員會。

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內部對審判工作實行集體領導的組織形式。根據《刑事訴訟法》第l80條的規定,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具體的刑事案件是以該案屬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并且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為前提。

五、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概念及訴訟地位

犯罪嫌疑人只存在于公訴案件的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是指因涉嫌犯罪被偵查機關立案偵查和被檢察機關審查是否提起訴訟的人。被告人則既存在于公訴案件也存在于自訴案件并且都是存在于審判階段中,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檢察機關或自訴人正式向審判機關提起訴訟,要求審判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刑事訴訟的中心人物,刑事訴訟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確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展開的。因此,應當充分認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的訴訟地位。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不是“罪犯”,“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2)雖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不是罪犯,但是他們進入刑事訴訟領域畢竟是因為涉嫌犯罪而處于被追訴者的地位,他們有義務配合國家專門機關依法進行刑事追訴活動;

(3)作為因涉嫌犯罪而受刑事追訴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們最清楚自己是否實施了犯罪以及是怎樣實施犯罪的。因此,他們所作的供述和辯解在刑事訴訟中是不同于其他證據的重要的證據材料。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既是訴訟的主體,應當享有并保障其享有必要的訴訟權利,同時又是刑事訴訟的被追訴者,應當配合、協助公安司法機關依法進行訴訟活動,承擔相應的訴訟義務。

(1)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

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訴訟中的主要權利有:

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律師擔任辯護人,有權在法定條件下獲得司法機關為其指定辯護人提供的辯護,有權拒絕辯護人為其辯護,有權另行委托辯護人;

對偵查人員在對其訊問中提出的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

犯罪嫌疑人系聾、啞人的,有權要求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參加;

有權核對偵查人員對其訊問所作的訊問筆錄,沒有閱讀能力的犯罪嫌疑人有權要求偵查人員向其宣讀訊問筆錄,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有權提出補充或者改正;

有權要求自行書寫供述;

對于偵查機關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有權要求向其告知并有權申請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對于人民檢察院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規定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2)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的主要權利有:

參加法庭調查,有權就指控的事實進行陳述,經審判長許可,對證人、鑒定人發問,有權辨認、鑒別物證,聽取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和其他證據文書,并就上述證據發表意見,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參加法庭辯論,有權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并與公訴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展開互相辯論;

有權向法庭做最后陳述;

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對自訴人提出反訴;

有權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裁定提起上訴;

有權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法提出申訴等。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義務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應當承擔的訴訟義務主要有:

對于公安司法機關依法采用的強制措施,以及檢查、搜查、扣押等偵查措施,應予合作;

對于偵查人員在訊問中所提與本案有關的問題應當如實回答;

對于偵查人員的訊問筆錄經核對并承認沒有錯誤后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承受檢察機關的起訴,依法出席并接受法庭審判;

對于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有義務執行或協助執行,等等。

六、被害人

1.被害人的概念及訴訟地位

在事實意義上,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財產及其他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本節所講的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中的自然人被害人。

在我國,公訴案件的被害人是刑事訴訟的當事人,一方面,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樣,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也承擔一定的訴訟義務;另一方面,由于刑事公訴案件的特殊性,又要對其訴訟地位做必要的限制。

(1)被害人與所涉刑事案件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一方面,作為被害人他的合法權益受到犯罪的直接侵害,因而具有排除犯罪侵害,懲罰犯罪人,獲得利益賠償或補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案件的訴訟結局如何對于他的上述要求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

(2)作為刑事公訴案件的被害人,需要國家的專門機關直接出面與犯罪作斗爭。

(3)在刑事公訴案件中,由于強大的國家專門機關的介入,為了平衡控辯雙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維護司法公正,一方面應當賦予被害人獨立訴訟主體的地位,使其能夠直接參與訴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要對其訴訟地位進行必要的限制,使其并不完全享有原告人的訴訟地位。

(4)被害人作為遭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對于犯罪的發生有著不同程度的直接感受,對于犯罪事實有著不同范圍的了解,因此,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也是重要的特殊的證人,他對案件事實的陳述,也應當是訴訟中的證據之一。

2.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1)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的訴訟權利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害人享有的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申請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回避的權利及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申請復議的權利;

對于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和審判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有權參加法庭調查;

有權參加法庭辯論,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并與公訴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展開互相辯論;

有權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法提出申訴,等等。

(2)被害人特有的訴訟權利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享有的特有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獲知原因;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

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

對于人民檢察院所作的不起訴的決定,有權獲得不起訴決定書,如果不服,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對于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不服的,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在收到請求后5日內,應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答復請求人,等等。

(3)被害人的訴訟義務

被害人在享有上述訴訟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訴訟義務,主要有:

如實向公安司法機關陳述案件事實;

接受公安司法機關對其進行人身檢查;

接受司法機關的傳喚;

在法庭上接受詢問;

遵守法庭秩序,等等。

七、單位當事人

1.單位犯罪嫌疑人、單位被告人

單位是可以成為犯罪主體的,但是構成單位犯罪必須以法律有規定為前提;同時對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既對構成犯罪的單位判處罰金,又對對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

司法實踐中,在單位犯罪案件中,被告單位參與刑事訴訟:

(1)應當確定代表被告單位出庭的訴訟代表人。

(2)代表被告單位出庭的訴訟代表人,應當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如果該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被指控為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的,應當由該單位的其他負責人作為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出庭。

(3)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單位犯罪案件,應當通知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出庭。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應當出庭,拒不出庭的,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拘傳到庭。

(4)人民法院審理單位犯罪案件,被告單位被注銷或者宣告破產,但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應當繼續審理。

(5)在人民法院審理單位犯罪案件時,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享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有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包括依法委托辯護人參與訴訟,為被告單位進行辯護的權利。

2.單位被害人

單位雖然與自然人有所不同,但是,與單位能夠成為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樣,單位也能夠成為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

(1)單位無論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還是機關、團體,都有一定的財產和經費,這就為單位成為犯罪行為事實上的被害人奠定了物質基礎;

(2)被害單位完全有能力參與刑事訴訟活動,行使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

(3)被害單位完全有理由成為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通過參加訴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长乐市| 景泰县| 大悟县| 永康市| 酒泉市| 明溪县| 蒲城县| 萨嘎县| 卓尼县| 哈密市| 连山| 阳新县| 秭归县| 石景山区| 广丰县| 根河市| 铜梁县| 内乡县| 灵丘县| 新津县| 荣成市| 婺源县| 高要市| 贵阳市| 泗水县| 连城县| 五寨县| 梅州市| 和静县| 辉南县| 静宁县| 蓬莱市| 阜阳市| 吉木乃县| 荔波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胜县| 安岳县| 杭州市|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