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檜林《中國現(xiàn)代史(上冊)》(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599字
- 2020-09-25 18:48:38
1.2 課后習題詳解
1試述五四愛國運動的簡要過程和偉大歷史意義。
答:(1)簡要過程
①第一階段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游行,提出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合約上簽字”,并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但遭到鎮(zhèn)壓。5月5日,北京學生實行總罷課,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響應。
②第二階段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各地紛紛罷工,運動中心發(fā)生轉移,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職務被罷免,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2)歷史意義
①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革命運動。
②五四運動還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
③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
④五四運動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其偉大功績在于啟迪明智,團結革命力量。
⑤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五四”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及其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斗爭的簡要情況。
答:(1)“五四”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①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進步刊物
各地出現(xiàn)了一大批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進步刊物,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其中主要有“五四”前出版的《新青年》、《每周評論》、北京《晨報》副刊、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等,“五四”后在長沙創(chuàng)刊由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
②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
全國給地陸續(xù)出現(xiàn)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在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倡導下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上海,1920年5月,陳獨秀發(fā)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③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出版
到1920年前后,翻譯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原著有《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雇傭勞動與資本》、《(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自敘》(即初版序言)、《科學的社會主義與唯物史觀》等。
④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先進分子
五四運動后,一批革命知識分子實現(xiàn)了由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成為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他們廣泛地開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工作。如:李大釗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
(2)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斗爭
①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戰(zhàn)。
問題與主義的爭論,是社會革命論與社會改良主義的爭論。它揭示了中國社會改造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即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根本解決”。
②關于社會主義的論戰(zhàn)。
張東蓀、梁啟超等人,表面上研究社會主義,實際上宣傳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馬克思主義者對張、梁進行批判,肯定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論,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起了促進作用。
③同無政府主義的論戰(zhàn)。
通過這次論戰(zhàn),劃清了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界限,強調了用革命手段奪取爭取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
通過上述三次論戰(zhàn),肯定了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建立共產黨和無產階級專政。它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3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中國經濟、政治和思想演變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答:(1)經濟方面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大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逐漸解體,取而代之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的發(fā)展。隨著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中國無產階級逐漸產生并壯大。
(2)政治方面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反帝反封建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主要包括太平天國的農民戰(zhàn)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歷史證明,由于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的勝利。
(3)思想方面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
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共產主義知識分子投身到工人群眾中去做宣傳組織工作,以他們?yōu)闃蛄?,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了中國共產黨,而共產國際的幫助,促進加快了這一進程。
4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
答: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主要歷史功績如下:
(1)中共一大
①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確立了黨的奮斗目標,規(guī)定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以及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
②中共一大之后,中國出現(xiàn)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的工人階級政黨。
(2)中共二大
①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宣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闡明了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性質和革命動力。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決定正式加入第三國際。
②“二大”后,中國共產黨大力向全國人民宣傳民主革命綱領,批判資產階級的錯誤政治主張和軍閥的反動謬論,使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迅速深入人心。
(3)中共三大
①決定在保持黨的獨立性的前提下,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大通過了關于勞動運動等決議案,并改選了中央委員會。
②黨的“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行國共合作的方針,對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推動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5試述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洲。
答:(1)歷史意義
①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密切了黨同工人群眾的聯(lián)系,提高了黨和工人階級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
②這些斗爭顯示了中國階級的堅定革命性和堅強的戰(zhàn)斗力,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的政治影響,為黨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和掀起更大的革命準備了條件。
(2)經驗教訓
①中國革命要戰(zhàn)勝強大敵人,依靠無產階級的同時,必須要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②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不能僅僅依靠罷工等合法斗爭,必須進行革命的武裝斗爭。
6論述孫中山聯(lián)俄容共政策形成的歷史過程。
答:孫中山聯(lián)俄容共政策形成的歷史過程如下:
(1)俄國十月革命后,孫中山開始與列寧和蘇俄政府進行函電來往,從過去一再遭到帝國主義國家的冷遇與破壞的痛苦教訓中,深切感到列寧和他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是真正幫助中國革命的。
(2)1922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遭到陳炯明襲擊時,中國共產黨發(fā)表了第一次對時局的主張,贊揚國民黨在中國現(xiàn)存政黨中,“比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邀請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希望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
(3)1922年8月,中共會議討論了與國民黨合作的具體形式問題。會議作出了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行黨內合作的決定。會后,馬林、陳獨秀、李大釗分別會見孫中山,向他說明中國共產黨關于國共合作的主張。李大釗最先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稍后,中國共產黨其他領導人先后加入國民黨,著手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4)1923年1月,蘇俄代表與孫中山在上海會談。1月26日,發(fā)表了《孫文越飛宣言》,宣言表明了蘇俄對中國革命的支持和建立平等的中蘇關系。這個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孫中山聯(lián)俄政策正式確立。
(5)中國共產黨“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行國共合作的方針政策。
7簡述這一時期北洋軍閥政府權力的更迭。
答:北洋軍閥政府權力的更迭如下:
(1)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1912~1916年)
①袁世凱在1912年3月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10月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tǒng),并下令解散國民黨和國會。
②1914年5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該責任內閣制為總統(tǒng)制,建立北洋軍閥政府。
③1915年12月,袁世凱公然實行帝制,改稱“中華帝國皇帝”,下令次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
④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撤銷帝制。
(2)皖系軍閥統(tǒng)治時期(1916~1920年)
①袁世凱倒臺后,北洋軍閥中勢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以馮國璋為代表的直系。袁世凱死后,副總統(tǒng)黎元洪“繼任”,而國務總理段祺瑞操縱實權,雙方進行明爭暗斗,并于1917年爆發(fā)“府院之爭”。
②段祺瑞暗中支持張勛復辟,借機趕走黎元洪并解散國會,隨后又組織“討逆軍”驅逐張勛,重任國務院總理,掌握大權,實行軍閥獨裁統(tǒng)治。
③1920年7月14日,直皖雙方正式接火,直系勝利,反映了英美勢力在中國的加強。
(3)直系軍閥同時期(1920~1924年)
①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直系獲得勝利,直系軍閥獨霸了北京政權。一面準備對東北的張作霖作戰(zhàn),一面把勢力伸向南方,反對孫中山。
②1924年爆發(fā)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直系將領馮玉祥從前線倒戈回師,發(fā)動了北京政變,結果直系很快被奉系打敗。
(4)奉系軍閥統(tǒng)治時期(1924~1928年)
①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結束之后,奉系勢力延伸到山東、江蘇、上海、安徽。1925年奉系內部發(fā)生郭松齡倒戈事件,與馮玉祥等訂立密約,決定舉行兵變,推倒張作霖。
②1925到1927年北伐軍同張作霖展開爭奪全國統(tǒng)治權的戰(zhàn)爭。1928年張作霖身亡,其子張學良接任并改旗易幟,服從國民黨統(tǒng)治。從此,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tǒng)一了全國。
- 曾五一《統(tǒng)計學概論》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模擬試題詳解(含2010~2014年真題)
- 葛洪義《法理學》(人大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卓澤淵《法理學》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yè)學位聯(lián)考專項突破·英語翻譯與寫作一本通關(5周秒殺寫譯大全)(第5版)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823傳播實務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鄭振龍《金融工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yè)碩士]名??佳姓骖}與典型題詳解
- 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4版)
- 2020年國際貿易考研真題(含復試)與典型題詳解
- 2020年國際商務碩士(MIB)考試《國際商務專業(yè)基礎》重點院??佳姓骖}詳解(第2版)
- 趙春明《國際貿易》(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含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437社會工作實務[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部分答案)
- 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廖可兌《西歐戲劇史》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