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華《新聞寫作教程》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4199字
- 2020-10-20 18:47:50
第三章 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
1.有無純客觀的報道?是否所有的新聞報道都在說話?
答:這里的“說話”,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們聊天、談話的意思,而是特指有目的地傳遞信息,通過報道表達某種意見、觀點。如果從宏觀的角度定義,“說話”是要達到某種傳播目的,也是輿論導向。
(1)“純客觀”的報道不存在
①從內容上看,報道是記者主觀的新聞寫作,是對事實的選擇和組合,任何文章的寫作,都要遇到如何處理材料和觀點的基本矛盾的問題。
②從形式上看,新聞報道,尤其是動態消息,并不直接論述對事實的觀點,即通過發表有形的意見來說話,而是通過敘述和再現事實,運用事實本身的邏輯反映現實,“寓論斷于敘事之中”,通過發表無形的意見說話。
③記者總是根據某個立場和觀點精心選擇某些事實、進行排列組合,在事實的敘述中表達意見,所以,“純客觀”的報道不存在。
(2)所有的新聞報道都在說話
報道,意味著記者對報道對象的選擇、敘述、描寫與再現,這就是主體對客體的作用。因此只要你一進入采寫新聞的報道過程,主體就開始影響客體。你為什么報道這個事實?報道它什么?怎樣報道它?都體現記者的傾向,換言之,都是記者在“說話”。是否所有的新聞報道都在說話?
①“說話”的內涵
這里的“說話”是指有目的地傳遞信息,通過報道表達某種意見、觀點。如果從宏觀的角度定義,“說話”是要達到某種傳播目的,也是輿論導向。
②新聞報道都是用事實說話
a.傳播的目的是說話
寫新聞是為傳播,而傳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說話意義。事實的傳播總是為某種目的,即使沒有明確的特定目的的事實傳播,也總要形成和引導社會輿論。
b.選擇就是在說話
新聞是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的報道,“報道”就包含有記者的勞動和主觀的行為,報道意味著記者對報道對象進行選擇、敘述、描寫與再現,這都體現記者的傾向,都是記者在“說話”。
c.新聞與說話無法分家
寫一篇報道,總要圍繞著主題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統率全文。主題思想是“說話”,是記者企圖通過新聞報道有目的地傳達信息、表達傾向與觀點。
2.新聞寫作是運用哪幾種方法處理觀點與材料的關系的?
答:新聞寫作通過用事實說話來解決觀點和材料的基本矛盾,具體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選擇典型事實說話
用典型事實說話就是選擇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說話。由于事實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新聞報道必須選擇其中的精華部分,即典型事實。典型事實的選擇標準:①必須是鮮活的、讀者所未知的事實;②必須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體的事實;③接近性可以強化典型事實;④有的放矢也是選擇典型事實的一個標準。
(2)通過再現現場說話
“再現場景”,是把新聞事實的某些現場情景具體地描述出來。新聞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俗話說“眼見為實”,把它們逼真地再現,使新聞報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讀者仿佛親歷其境、親眼所見,這種方法自然會加強可信性和說服力。一般而言,可感性越強,可信性和說服力就越高。采取再現現場說話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時可以通過第一人稱再現法進行。針對非現場報道類型的稿件,可以在敘述中穿插使用“現場再現”的描寫手法。
(3)運用背景材料說話
新聞報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稱為“新聞背后的新聞”,對它所下的最簡單的定義是“用來說明新事實的舊事實”。由此可見,背景材料本身也是事實,用背景材料說話屬于用事實說話的一種方法。運用背景材料說話,通過背景材料表達記者的傾向,是客觀報道的主要手法之一。
①善于聯想
通過把所報道的新聞事實,與其他一件或幾件事實關聯起來陳述的方法,暗示與引導讀者進行聯想,得出結論。
②善于對比
把兩件事或更多的事實放在一起橫向對比或縱向對比,有助于發現問題,認識事物的本質。
③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現不同的觀點
報道同一新聞,選擇不同的背景材料,會對讀者的判斷產生不同的影響,表現記者不同的傾向性和觀點。
④綜合立體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說話的深度和力度
同一個新聞事實,由于運用的背景材料不同,記者所表達的意見、看法。換言之,記者想通過這篇報道說的話,會有很大的差別。
(4)借助“直接引語”說話
借助“直接引語”說話是西方新聞界客觀報道的一種重要手法,實際上是“借嘴說話”,其作用如下:
①直接引語是新聞報道中不同身份、不同個性人物所說的話,不拘一格地引用可以使報道具有現場感,富有變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聞寫作中容易出現的單調乏味與概念化。
②直接引語一般都有出處,即消息來源,有助于提高新聞的真實性。如果直接引語來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機構,還有助于提高新聞的權威性。
③直接引語的特殊的作用是“借助直接引語說話”。記者可以利用新聞報道中的人物之口,講出自己希望說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說的話。
報道中直接引用原話已經成為現代新聞寫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新聞教科書把它稱為“新聞寫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之一”。直接引語用得好的報道,恰恰是文趣盎然、生動真實、現場感強、觀點鮮明。
3.具體分析下面這篇新聞報道在運用事實說話方面的特點。
附材料:
澳督告別澳督府
新華社澳門(1999年)12月14日電(記者韓松唐衛彬黃燕)今天中午12時許,60歲的澳門總督韋奇立慢慢走過澳門市政廳禮堂新鋪的大紅地毯,親手為自己的大照片揭開幕簾。他神情有些凝重,鼻子微紅。他有一段時間沒有說話。
隨著深玫瑰紅色的絲絨幕簾徐徐拉開,葡萄牙 委任的最后一位澳門總督韋奇立的肖像照出現在白色的墻壁上。這是懸掛在澳門市中心這座標志性建筑的第51張,也是最后一張澳督的照片。
按照此間的傳統,澳督離任前,他的照片通常要在這座有125年歷史的葡萄牙風格的建筑物中掛出。
照片是一幅普通的頭像特寫。有些謝頂的澳督似在深思。這位澳督在澳門總共工作了8年零8個月。今天,他被澳門市政廳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然而,再過六天,當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時候,韋奇立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在黎明前離開澳門。至此,葡萄牙人已在這塊中國領土上居留了446年,進行了長期的殖民統治。澳門回歸中國是西方統治在中國乃至亞洲的終結。
今天的儀式只是澳督近期系列告別活動中的一項。從12月9日開始,他就忙著向公務員和神職人員辭行,出席大學的送別儀式,參加土生葡人的告別晚宴,并與下屬在大三巴和府邸留下最后的合影。19日下午4時30分,他將最終離開竹仔室官邸。
辭行時,澳督總是謙和地與人們一一握手,并在城區街巷不時主動與相遇的市民寒暄。
韋奇立是葡萄牙南部拉戈阿鎮人。他被任命為澳督前一直在軍隊任職,最高的職務是葡萄牙三軍總參謀長。此前他并不十分了解中國。
“今后我會經常回想起澳門,”韋奇立對周圍的人說:“她已是我的第二故鄉。”
韋奇立說,澳門是獨一無二的城市,它不平凡的人們、它的大海、它的文化,它的一切都妙不可言。
澳督在澳門的8年,是澳門歷史上極不尋常的8年。在此期間,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首任行政長官、第一屆立法會和司法機關均順利產生。公務員和法律本地化進程加快,中文官方地位得到確立。
“他經常關注澳門的平穩過渡,葡中雙方均認同他為保持澳門穩定和保存澳門特色方面而建立對話和爭取共識的能力。”澳門市政執行委員會主席麥建智說。
韋奇立說:“令我感到非常驕傲的是過渡期,因為我們一方面與中國政府,另一方面與澳門市民有非常好、非常成功的合作,這一點十分重要。”事實上,中葡在解決澳門問題上的友好協商已被輿論引為處理國際間復雜爭端的范例。
澳督夫婦隨后與來賓們一起喝了告別的葡萄酒。韋奇立認真地說,將來還會作為一個游客造訪澳門,看看未來的澳門。澳督此時露出了笑容,他確信特區政府將以良好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職責。
韋奇立憶及1991年4月上任時曾對澳門市民做出多項承諾,但至今還有一些沒有兌現。他對此表示遺憾和歉意。
自1616年葡萄牙任命首位澳門總督后,共有包括韋奇立在內的127位葡萄牙人出任此職。12月20日后,這個稱謂在澳門將成為歷史。
答:《澳督告別澳督府》這篇新聞報道在用事實說話方面主要有如下特點:
(1)選擇典型事實說話
選擇典型事實說話指用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說話。在大量的事實中,要經過層層集中,選取新聞事實;在新聞事實中還要選取它的精華,即典型事實。在新聞寫作時,要學會使用這些“精華”說話。
本文以獨到的視角對澳門回歸的問題進行報道。“自1616年葡萄牙任命首位澳門總督后,共有包括韋奇立在內的127位葡萄牙人出任此職。12月20日后,這個稱謂在澳門將成為歷史。”由于歷史以及政治原因,澳門總督這個稱謂將會成為歷史,這就是一個獨到的視角,從而說明澳門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
(2)通過再現場景說話
“再現場景”,是把新聞事實的某些現場情景具體地描述出來。一般而言,可感性越強,可信性和說服力就越高。
“今天中午12時許,60歲的澳門總督韋奇立慢慢走過澳門市政廳禮堂新鋪的大紅地毯,親手為自己的大照片揭開幕簾。他神情有些凝重,鼻子微紅。他有一段時間沒有說話。”此處是對新聞發生現場場景的描述。這些描述性語言仿佛將讀者帶到新聞事發現場,不僅具有可信力,而且具有感染力。
(3)運用背景材料說話
同一個新聞事實,由于運用的背景材料不同,記者所表達的意見、看法,或者記者想通過這篇報道說的話,會有很大的差別。
本文中使用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然而,再過六天,當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時候,韋奇立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在黎明前離開澳門。至此,葡萄牙人已在這塊中國領土上居留了446年,進行了長期的殖民統治。澳門回歸中國是西方統治在中國乃至亞洲的終結。”“澳督在澳門的8年,是澳門歷史上極不尋常的8年。在此期間,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通過,首任行政長官、第一屆立法會和司法機關均順利產生。公務員和法律本地化進程加快,中文官方地位得到確立。”這些背景材料的使用增加文章的可讀性,便于讀者與作者之間心靈的溝通。
(4)借助“直接引語”說話
直接引語是指記者通過采訪得來的被采訪者的原話。在報道中直接引用原話已經成為現代新聞寫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新聞教科書把它稱為“新聞寫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之一”。借助“直接引語”說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多次用到這種手法。例如:“今后我會經常回想起澳門,”韋奇立對周圍的人說:“她已是我的第二故鄉。”“他經常關注澳門的平穩過渡,葡中雙方均認同他為保持澳門穩定和保存澳門特色方面而建立對話和爭取共識的能力。”澳門市政執行委員會主席麥建智說。韋奇立說:“令我感到非常驕傲的是過渡期,因為我們一方面與中國政府,另一方面與澳門市民有非常好、非常成功的合作,這一點十分重要。”
-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考研數學(一)考試大綱解析
- 吳大正《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MBA、MEM、EMBA、MPA面試高分指導
- 羅森《財政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8版)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簡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新修訂本)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改錯高分特訓500句+100篇
- 王寧《古代漢語》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靳希斌《教育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870英語語言文學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5年考研政治核心考點解析
- 黎詣遠《宏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聯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408)計算機組成原理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