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篇 導論:市場和價格

第1章 緒 論

一、單項選擇題

1.經濟學可以被定義為(  )。

A.政府對市場制度的干預

B.企業賺取利潤的活動

C.研究稀缺資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問題

D.個人的生財之道

【答案】C

【解析】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做出選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經濟資源在現在或是將來生產各種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的一門社會科學。

2.經濟物品是指(  )。

A.有用的東西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錢購買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答案】D

【解析】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的物品都是不能自由取得的,因為資源是稀缺的,要獲得這些有限的物品就必須付出代價,這種物品就被稱為“經濟物品”。

3.一個經濟體必須作出的基本選擇是(  )。

A.生產什么

B.生產多少,何時生產

C.為誰生產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經濟學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何時生產。

4.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關系是(  )。

A.相互獨立的

B.兩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論基礎上

C.兩者既有聯系又有矛盾

D.毫無聯系

【答案】C

【解析】宏觀經濟學所研究的總量經濟特征正是由經濟體系中無數微觀主體(家庭和廠商)的經濟行為所決定的,因而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就構成了宏觀經濟分析的基礎,宏觀經濟學需要構建自己的微觀基礎。但兩者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又有所區別。微觀經濟學研究個別經濟單位的行為,偏重演繹法和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則主要對經濟總量進行研究,偏重歸納法和總量分析。

5.稀缺性意味著(  )。

A.一個人不應該把今天能買到的東西留到明天來買

B.需要政府計劃來決定資源利用

C.必須作出選擇

D.生活水平會逐漸下降

【答案】C

【解析】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們必須對現有的資源使用去向作出選擇,稀缺本身就隱含著選擇。選擇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選擇的事件中進行挑選的活動,它是稀缺性的必然結果。

6.在經濟學家看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所有人類行為都可以用理性決策的方式來分析

B.經濟學不談道德

C.教育也應該用經濟學來分析

D.對于社會來說,最優的結果就是犯罪率為零

【答案】C

【解析】A項,經濟學并不否認有一部分人類行為是無法用理性假設來分析的;B項,經濟學對于行為人的假設本身就包括了人類行為的道德維度,但是經濟學通常不假設每個人都自動地采取了有利于社會的行為;D項,如果防止犯罪的成本不是零,那么,當犯罪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治理犯罪越來越難(邊際成本越來越高),社會資源用來減少犯罪就可能不如用于在其他方面更能改善社會福利。

7.經濟學主要涉及(  )。

A.決定個人收支平衡的各種因素

B.決定公司的盈利或者虧損的各種因素

C.決定資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各種因素

D.決定政府調控經濟及其有效性的各種因素

【答案】C

【解析】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做出選擇,使用稀缺資源有效地進行生產,并同時涉及產品的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學問。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以及何時生產。C項的論述較為準確,另外三個選項都只是就個人、企業和政府的一個側面描述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有失整體性。

8.對于“相對于人的需求,物品總是有限的”這個命題,以下表述中,(  )最符合經濟學的思考范式。

A.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總是想獲得更多的資源

B.資源相對于人的欲望而言總是稀缺的,問題在于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平衡的方案

C.資源是有限的,為了生產更多的產品滿足人的欲望,資源遲早會被消耗光

D.資源是有限的,為了下一代的生活和發展,資源的開采和利用必須考慮可持續性

【答案】B

【解析】A項,主要是從心理學關于人的欲望的角度來論述這個命題,CD兩項,著重從資源開采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角度來論述這個命題。B項,突出了經濟學思考的要點,即稀缺性以及在稀缺性的基礎上,人的理性如何平衡欲望的無限和資源的有限這對矛盾。

9.經濟學中對于土地、資本和勞動的描述,以下(  )是正確的。

A.數量是有限的,資源是稀缺的

B.用來生產產出,屬于生產要素的范疇

C.決定這些資源產出的,是相關的技術含量

D.以上選項都正確

【答案】D

【解析】在經濟學中,土地、資本和勞動都屬于生產的投入品,即生產要素,且都是稀缺資源。它們都不能單獨地發揮作用以生產產品,只有與一定的生產技術相結合才能進行生產。

10.下列表述中,(  )屬于實證經濟學的命題。

A.汽油配給制是一項使大多數人失大于得的政策

B.現有的稅收制度對于中等收入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C.就危害而言,通貨膨脹更甚于失業

D.政府應當對收入差距不斷加大的現實加以干預

【答案】A

【解析】實證經濟學試圖如實地描述經濟活動并揭示其客觀規律,而規范經濟學則帶有很多經濟學家的主觀價值判斷,其命題中更多地帶有很多主觀的字眼,如“應當”、“公平”等。

11.以下選項中,(  )不是微觀經濟學所考察的問題。

A.影響消費者支出決策的各種因素

B.影響廠商產量水平的各種因素

C.決定某一企業雇傭的勞動和使用的資本數量的因素

D.決定經濟體中失業人數上升或下降的因素

【答案】D

【解析】微觀經濟學研究個別經濟單位,包括消費者、工人、廠商、投資者、土地所有者等在內的決策行為,核心是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利用市場這一手段達到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宏觀經濟學主要對經濟總量進行研究,主要涉及國民產出、收入、利率、失業、通貨膨脹等經濟變量。

二、簡答題

1.你如何理解“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理性行為的科學”?

答:經濟學是研究人類某些具有穩定性的行為的科學,它對人的行為的研究不同于其他一些行為科學,它以一些基本的行為假設作為其分析經濟問題的出發點。經濟理性主義是西方經濟學在進行經濟分析時的一個基本假設,也稱為理性人假設,或經濟人假設。

經濟人是經濟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設為利己的,總是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的最大經濟利益。這樣人們做出經濟決策的出發點,就是私人利益,每個人都尋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會做出于己無利的事。

經濟人假設包括以下內容:在經濟活動中,個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費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滿足;生產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潤;生產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報酬。這就是說,經濟人主觀上既不考慮社會利益,也不考慮自身的非經濟利益。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經驗型和隨機型的決策。因此,經濟人又被稱為理性人。經濟人擁有充分的經濟信息,每個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經濟活動的條件與后果。因此,經濟中不存在任何不確定性,獲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經濟人的利己主義假設并不等于通常意義上的“自私自利”,即該假設并不意味著這些市場活動個體只會關心自己的錢袋子,相反,他們會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過程中,自然地、必然地為社會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客觀地實現了一定的社會利益。

經濟理性主義假設是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前提條件,它存在于經濟學幾乎所有的理論之中。因而現代經濟學可以理解為研究人類理性行為的一門科學,尤其是研究人們如何在稀缺的資源約束下進行理性選擇的一門科學。

2.經濟學的兩大核心概念或者說前提假定是經濟主體的理性和經濟資源的稀缺性。試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明“技術上有效率與經濟上有效率并不總是一致的”命題。

答:(1)經濟學中的兩個重要假定之一為經濟主體的理性,即經濟理性,這種觀點認為人在經濟生活中總是有著強烈的利己的動機,個體的行為受到個人利益的驅使,在給定的資源條件下做出一個最優的選擇——即用最小的成本付出以換取盡可能大的收益。所有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是圍繞這個原則展開活動: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自身報酬最大化,即便是政府,也存在著一些最大化的指標。當然,經濟理性的假定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也是在對現實抽象的基礎上展開經濟研究所必需的。

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的假定是資源的稀缺性。經濟學意義上的稀缺,不是絕對稀缺,而是相對稀缺,即相對于人們無止境的欲望而言,世界上的資源是稀缺與匱乏的。一般來說,越是稀缺的資源,其價格越高。經濟學的理論大廈正是構建在這兩個前提假定的基礎之上。

(2)技術上有效率,即意味著科技的進步帶來人的勞動的節省,過去很多需要人手工完成的工作隨著這種進步都可以由機器代替。而經濟上有效率,就是用最小的成本付出以換取盡可能大的收益。這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也可能出現相互背離的狀況。例如,如果僅僅從技術層面考慮,在生產過程中引進尖端技術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但是,尖端的技術意味著引進技術(包括機器在內)需要很高的價格,和技術配套還需要很多高素質的人才,這會給生產帶來非常高的成本。如果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一般的技術,并使用普通的勞動力可以達到同樣效果的話,那么無疑后者的成本更低,從經濟的意義上來說更有效率。

3.在一個有效率的經濟體中,只生產兩種產品,一種是消費品(如黃油),一種是資本品(如機器)。如果人們對于消費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它必須要減少資本品的生產和消費嗎?請簡述理由。

答:人們對消費品需求的不斷上升,在現期內必須減少資本品的生產和消費。理由如下:

(1)一個有效率的經濟體,暗示了這個經濟體的生產組合落在了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現期就要實現某種產品(如消費品)生產的上升,惟一可能的途徑就是減少另一種產品(如資本品)的生產,這樣,就可以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實現產品組合的調整。但是,本題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即這兩種產品中有資本品。資本品是指生產要素中除去勞動力和土地以外的所有產品。如果現期減少消費品的生產和消費,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在資本品的生產上,那么該經濟體就會呈現經濟增長,即整個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外移動,在未來仍然可以帶來消費品生產的增加。

(2)經濟學的分析思路總是根據人們的偏好,在稀缺資源之間進行最優化的配置。如果人們更偏好于現期消費,那么必然影響到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如果偏好長期的增長,那現期的消費和福利勢必受到影響。

(3)經濟學就是研究通過什么途徑實現最優的配置。在本題的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途徑,如價格杠桿,來實現這種代際間的平衡。如果人們普遍傾向于經濟的長期增長為他們帶來更高的福利,那么他們就會壓縮現期消費,增加儲蓄,而儲蓄正是一個經濟體賴以增長的基礎。反之,如果人們對未來持悲觀態度,那么他們就會增加現期的消費,而經濟的長期增長必然乏力。另外,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參與也可以實現這種資源的配置。如果政府不愿意放任人們肆意的消費行為,就會對人們的收入征收更重的稅負,然后再將稅收通過公共財政的形式支持經濟的長期增長,如開辦國有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

4.怎樣理解微觀經濟學所討論的問題的核心是價格理論?價格理論與所謂資源配置及其效率有什么關系?

答:(1)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個別經濟單位的行為,以及通過市場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的內在邏輯。個別經濟單位包括消費者、工人、廠商、投資者、土地所有者等經濟個體,他們構成了整個經濟體系的微觀基礎。在此基礎上,微觀經濟學的內容主要分為產品價格理論和要素分配理論。

產品價格理論主要圍繞產品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為中心展開研究。消費者對各種不同產品的偏好及其性質是需求曲線的基礎,廠商根據生產要素的價格和生產函數的性質來決定其成本函數。在不同的市場競爭狀況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和廠商的成本函數將決定最終市場均衡的產出水平和相應的產品價格。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根據產品的市場價格,廠商決定產量的高低,消費者決定自身的消費水平。因此,產品價格理論是價格理論的核心以及主要表達形式。

要素分配理論同樣也是價格理論,因為生產要素參與最終產品價值的分配,也就是在要素市場上,根據生產者對于要素的需求狀況和要素的供給狀況,決定要素最終的價格。某種要素的價格,也就是該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所分配到的產品的那一部分價值。要素價格可以表現為工資、利息、地租、利潤(企業家的價值)等。因此,要素分配理論同樣也是價格理論的變形。

(2)在市場經濟中,社會資源由市場根據價格及其變動配置于各種產品生產和消費之上,使資源的配置更為合理,從而保證了經濟效率。

5.如果經濟學家討論的是“適當的收入差距會帶來經濟的增長”,試說明這是屬于實證經濟學的問題還是規范經濟學的范疇。

答:這是屬于實證經濟學的范疇,而不是規范經濟學的問題。

實證經濟學研究實際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做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并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簡言之,實證經濟學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規范經濟學則是試圖回答“應當是什么”的問題,即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根據這些標準,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并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

“適當的收入差距會帶來經濟的增長”,這本身并不涉及經濟學家的價值判斷。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統計結果得出的倒U理論,在經濟增長的初期,適當的收入差距會促進經濟增長,而隨著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這種差距又會逐漸縮小。這個命題是對經濟現象的概括和提煉,與價值判斷無關。

6.比較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答:從解決經濟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來劃分,西方經濟學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塊。前者研究資源配置問題,后者研究資源利用問題。這兩大領域是互為前提、彼此互補的兩個分支學科。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具體來看:

(1)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聯系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兩者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微觀經濟學是在資源總量既定的條件下,通過研究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來說明市場機制如何實現各種資源的最優配置;而宏觀經濟學則是在資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條件下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兩者分別從個體和總體分析了經濟的運行狀況,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

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這是因為任何總體總是由個體組成的,對總體行為的分析自然也離不開對個體行為的分析。例如,宏觀經濟學中的消費是單個消費者選擇的結果,而投資也同樣來源于單個廠商的選擇。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這是因為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而,微觀經濟學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產品的均衡價格和產量;宏觀經濟學通過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研究社會的一般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

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樣的。無論是宏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在分析時都假定制度是既定的,不討論制度變化的原因和后果,而是在假定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對經濟現象的數量變化進行分析。

(2)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側重討論市場機制下各種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側重討論經濟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

中心理論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

7.概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并說明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答:(1)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市場經濟中的單個消費者(或稱家戶、家庭)和生產者(或稱廠商、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他們的消費決策或生產決策來說明消費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的決定及其變動,進而說明稀缺性的資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微觀經濟學的理論目的是為了論證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原理,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價格機制。因此,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為:經濟行為個體是進行自由的、分散化決策的理性經濟人,即消費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產者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完全競爭和完全信息。

微觀經濟學從這兩個基本假定出發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就構成了它的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供求規律;消費者行為理論,它構成消費品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生產者行為理論或廠商理論,它構成消費品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理論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對單個經濟單位的考察,是在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上進行的,而這三個層次都與價格因素有關。

第一個層次是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的生產決策以獲得最大的利潤。這里面都涉及了價格問題。對消費者來說,其消費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預算約束,預算約束使消費者不得不考慮所要消費的產品的價格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對生產者來說,他的生產決策也必須考慮到產品當前的價格問題,高價格會使其增加投資,增加產量,低價格會使其減少投資,減少產量。

第二個層次是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決定問題。單個市場的價格決定,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的消費者和所有的生產者的最優經濟行為的共同作用結果而出現的。在第二個層次中,價格是核心。

第三個層次是分析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的同時決定。這種價格決定是作為所有單個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單個市場的核心是價格,那么多個市場的核心仍然為價格。

(2)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利用市場機制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資源配置是指把現有資源用于生產可供人們消費的物品或勞務的過程。由于資源在任何經濟社會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資源最優配置的機制必須決定資源用于何種物品的生產以及如何實現有效率的生產。另外,在資源的所有權既定的條件下,一定的資源將是獲得產品的必要途徑。所以,資源配置問題就是決定經濟社會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的問題,從而構成了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要解決的問題是,利用既定的資源來選擇生產哪些產品,并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取決于消費者的“貨幣選票”,也就是說取決于消費者的需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社會分配到用于生產該商品的資源就越多,市場上該商品的供給量就越大。

“如何生產”取決于廠商的行為。一般情況下,一種產品的生產可采用多種方法,但這些方法有效率高低之分。由于資源是稀缺的,所以采用效率高的方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利潤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理性的廠商將選擇要素的最優組合,以實現產量既定時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時產量最大。

“為誰生產”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收入分配問題。廠商使用要素所有者的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這些費用構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這些收入又成為作為消費者的要素所有者獲得消費品的基礎。所以,決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就決定了社會產品的歸屬。

以上經濟社會中所面臨的中心問題的解決是通過市場價格的自由波動來實現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贡山| 江安县| 丁青县| 旌德县| 江川县| 兰溪市| 临颍县| 宽甸| 云霄县| 水城县| 包头市| 启东市| 罗源县| 蓝山县| 蓬溪县| 济南市| 芦山县| 滦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思茅市| 丰都县| 临高县| 嘉祥县| 通化市| 朝阳区| 姚安县| 桂阳县| 清水河县| 共和县| 潢川县| 宕昌县| 宜昌市| 西青区| 赤壁市| 铁岭市| 西乡县| 江陵县| 绿春县| 枞阳县| 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