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貨幣、信用與金融[視頻講解]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視頻講解]

一、單選題

1.以下哪種貨幣制度下各國貨幣匯率是浮動的?(  )[廈門大學2012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A.布雷頓森林體系

B.牙買加體系

C.歐洲貨幣聯盟

D.金本位制

【答案】B

【解析】在牙加體系下,發達國家多采取單獨浮動或聯合浮動,發展中國家多盯住某一國際貨幣或貨幣籃子。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歐洲貨幣聯盟是一種以歐元為統一貨幣的貨幣制度,是一種區域性貨幣制度。

2.以下貨幣制度中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是(  )。[中央財大2011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A.金銀雙本位

B.金銀平行本位

C.金幣本位

D.金匯兌本位

【答案】A

【解析】金銀復本位制下金、銀兩種金屬同時被法律承認為貨幣金屬,金銀鑄幣都可自由鑄造,都有無限的法定支付能力。當金銀鑄幣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價值并行流通時,市場上的商品就出現了金銀兩重價格,而這兩重價格隨金銀市場比價的不斷變動而變動。為了克服由此造成的紊亂,很多國家用法律規定了金幣與銀幣的比價。但金銀市場比價并不會由于法定比例的確定而不再發生變化。于是法定比價和市場比價之間可能會出現差異,價值被高估的貨幣漸漸被貯藏,而劣幣充斥市場。于是劣幣驅逐良幣規律發揮作用。銀賤則銀幣充斥市場,金賤則金幣充斥市場。

3.單純地從物價和貨幣購買力的關系看,物價指數上升25%,則貨幣購買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金融碩士]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E.不升不降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B

【解析】價格的倒數是貨幣的購買力。價格高,貨幣購買力低;反之,貨幣購買力高。貨幣購買力變動的趨勢和幅度是物價指數變動的倒數。比如物價指數上升25%,那么貨幣購買力就下降1-1/1.25=20%。

4.中國最早的鑄幣金屬是( ?。?。[中央財大2009研]

A.銅

B.銀

C.鐵

D.金

【答案】A

【解析】中國最古老的金屬鑄幣是銅鑄幣,有三種形制:一是“布”,是鏟形農具的縮影。最早的布出現在西周、春秋。二是“刀”,是刀的縮影。三是銅貝,在南方楚國流通,通常稱為“蟻鼻錢”。

5.格雷欣法則是描述下列哪一種貨幣制度下貨幣現象的規律?(  )[中央財大2009研]

A.金銀復本位制

B.金塊本位制

C.金幣本位制

D.金匯兌本位制

【答案】A

【解析】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是指在實行金銀復本位制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

二、多選題

1.對貨幣單位的理解正確的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A.國家法定的貨幣計量單位

B.規定了貨幣單位的名稱

C.規定本位幣的幣材

D.確定技術標準

E.規定貨幣單位所含的貨幣金屬量

【答案】ABE

【解析】貨幣單位的確定包括兩個方面:貨幣單位的名稱和貨幣單位的“值”。貨幣單位的確定更重要的是確定幣值。當鑄幣流通時,就是確定單位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和成色。

2.一般而言,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A.金屬的一種

B.價值比較高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攜帶

【答案】BCDE

【解析】一般說來,作為貨幣的商品要求具有如下四個特征:價值比較高,這樣可用較少的媒介完成較大量的交易;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會減少它的價值,以便于同價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換;易于保存,即在保存過程中不會損失價值,無須支付費用等;便于攜帶,以利于在廣大地區之間進行交易。

三、概念題

1.價值尺度[浙江財經學院2011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價值尺度,即用貨幣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這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具體來說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同名的量,使它們在質上相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較,從而形成價格,即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或想像中的貨幣即可。

2.貨幣制度[東南大學2012金融碩士;華南理工大學2011金融碩士;北京工商大學2006研;中國政法大學2005研]

答:貨幣制度指一國以法律形式所確定的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與流通結構,簡稱“幣制”。貨幣制度的確定,保障了本國貨幣制造與流通正常、合法的程序,并使貨幣流通的各種構成因素結合成統一的系統。

貨幣制度最早是伴隨著國家統一鑄造貨幣而產生的,根據貨幣制度存在的具體形式來看,可分為金屬貨幣制度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兩大類。金屬貨幣制度又可以分為復本位制和單本位制。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也稱作“不兌現的紙幣流通制度”。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包括:確定貨幣材料;規定貨幣單位;規定流通中的貨幣種類;對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的規定;規定貨幣鑄造或者發行的程序;規定貨幣發行制度。

3.虛金本位制[四川大學2008研;廈門大學1999研]

答:虛金本位制即金匯兌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種基本形式之一,常見于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虛金本位制的特點是:國內市場上沒有金幣流通,本國貨幣仍規定一定含金量,但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規定國內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幣或金塊本位制的國家貨幣保持固定匯率,并在該國存放黃金外匯儲備作為發行準備,居民可按法定匯率購買外匯,在聯系國兌換黃金。實行金匯兌本位制,進一步節約了黃金的使用,也擴大了各國的信用創造能力,它使貨幣供給量進一步擺脫了黃金的束縛。但是,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使本國貨幣依附于外國貨幣,本幣的幣值常受聯系國幣值波動的影響,且在財政金融與外貿政策制訂等方面都受這些國家的制約,最終被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所取代。

4.銀本位制[東北師范大學2008研]

答: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有銀兩本位和銀幣本位兩種類型。銀兩本位是以白銀重量“兩”為價格標準實行銀塊流通。銀幣本位則是國家規定白銀為貨幣金屬,并要求鑄成一定形狀、重量和成色的銀幣;銀幣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銀幣或白銀;銀幣和白銀可自由輸出或輸入,以保證外匯市場的穩定。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但在充當貨幣商品方面,黃金遠勝于白銀。西方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銀本位制先是過渡到金銀復本位制,19世紀20年代后又為金本位制所取代。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還保留銀本位制。中國在漢代時就已將銀作為貨幣金屬,確定采用銀幣本位制是在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辛亥革命后,先后兩次發行銀元;1933年正式實行“廢兩改元”;1935年11月4日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改革,廢止了銀本位制。

5.GreSham’s Law[上海大學2013金融碩士;中央財大2012金融碩士;對外經貿大學2012金融碩士;浙江財經學院2011金融碩士;北京工商大學2006研;東北財大2006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GreSham’s Law即格雷欣法則,又稱“劣幣驅逐良幣律”。在金銀復本位制下,金銀兩種貨幣按國家規定的法定比例流通,從而官方的金銀比價與市場自發金銀比價平行存在。當金幣與銀幣的實際價值相背離,從而使實際價值高于名義價值的貨幣(即“良幣”)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6.國際貨幣制度[深圳大學2009研]

答:國際貨幣制度亦稱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國際貨幣制度通常是由參與的各國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參與國都應自覺遵守。國際貨幣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匯率制度的安排;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理想的國際貨幣制度應該保證國際貨幣秩序的穩定,能夠提供足夠的國際清償能力并保持公眾對國際儲備資產的信心,保證國際收支的失衡能得到有效而穩定的調節,從而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活動的發展。

7.本位幣[武漢理工大學2006研]

答:本位幣又稱主幣,是用法定貨幣金屬按照國家規定的規格,經國家造幣廠鑄成的鑄幣。本位幣是一國流通中的基本通貨?,F在流通中完全不兌現的鈔票,也稱之為本位幣,其含義是用以表示它是國家承認的、標準的、基本的通貨。本位幣的最小規格是一個貨幣單位。如中國的銀鑄幣全部是1元,有些國家的金銀鑄幣最小規格的面值為5個、10個、甚至100個貨幣單位。

8.貨幣局制[中央財大2010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2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貨幣局制是指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本國貨幣與某一外國可兌換貨幣保持固定的兌換率,并且對本國貨幣的發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證履行這一法定兌換率的匯率制度。貨幣局制通常要求貨幣發行必須以一定(通常是百分之百)的該外國貨幣作為準備金,并且要求在貨幣流通中始終滿足這一準備金要求。貨幣局制度是固定匯率制度的一個特例,或者說,是一種極端的固定匯率制度。

這種貨幣局制度的特征是:本國的貨幣釘住一種強勢貨幣,與之建立固定匯率聯系,這種強勢貨幣被稱為錨貨幣;本國的通貨發行,以外匯儲備——特別是錨貨幣的外匯儲備——為發行保證,保證本幣與外幣隨時可以按固定匯率兌換。

建立這種貨幣制度的國家和地區,一般不具有獨立建立自己貨幣制度的政治經濟實力。如果一國或地區的經濟規模較小,開放程度較高,進出口集中在某一些商品或某一國家,貨幣局制度是一種選擇。但是,實施貨幣局制度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獨立實行貨幣政策的主動權。

四、簡答題

1.簡述國際貨幣制度。[東南大學2012金融碩士]

答:國際貨幣制度亦稱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國際貨幣制度通常是由參與的各國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參與國應自覺遵守。國際貨幣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即

使用何種貨幣作為國際間的支付貨幣;哪些資產可用作國際間清算,并成為被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國際儲備資產;一國政府應持有何種國際儲備資產用以滿足維持和調節國際收支的需要。匯率制度的安排,即采用何種匯率制度,是固定匯率制還是浮動匯率制,是否確定匯率波動的目標區,哪些貨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即出現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政府應采取什么方法進行彌補,各國之間的政策措施如何協調。理想的國際貨幣制度應該能夠保證國際貨幣秩序的穩定,提供足夠的國際清償能力,保持公眾對國際儲備資產的信心,保證國際收支的失衡能夠得到有效而穩定的調節。迄今為止,為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活動的發展,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國際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國際金本位制。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是一個松散無組織的體系,是由于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單一金鑄幣本位制而自動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黃金充當國際貨幣,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輸入。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匯率的波動自動維持在由鑄幣平價和黃金運輸費用所決定的黃金輸送點以內,因此,國際金本位制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度。國際金本位制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機制。

國際金本位制所帶來的穩定的價格水平和匯率水平,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和貿易發展,但其本身也有許多缺陷:世界黃金產量有限,滿足不了經濟增長和維持穩定匯率的需求,制約經濟發展;國際金本位制下的“價格——鑄幣流動機制”能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卻不利于國內經濟的穩定,相應的,各國政府經常設法抵消黃金流通對國內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又使國際金本位制的自動調節機制難以實現;國際金本位時期,黃金價格隨世界黃金產量和供求的波動而變化,造成商品價格也不是長期穩定的。在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和1931年的國際資本流動沖擊引起的金融危機中國際金本位制徹底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市召開國際金融會議,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它實行“雙掛鉤制”以及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國際貨幣合作的產物,它消除了戰前各個貨幣集團互相對立,進行外匯傾銷、貨幣戰、匯率戰的局面,穩定了戰后國際金融混亂的動蕩局勢,有利于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清償力和信心之間的矛盾,即“特里芬難題”;可調整匯率制難以按照實際情況經常調整;各國為了維持對外收支平衡和穩定匯率,也不能不喪失國內經濟目標。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過程,就是美元危機不斷爆發→拯救→再爆發直至崩潰的過程。1973年,美元對黃金再度貶值,各國先后放棄與美元的匯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

牙買加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國際金融形勢更加動蕩不安,國際間為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進行了長期的討論和協商。1976年IMF“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達成“牙買加協議”,形成了國際貨幣關系的新格局。牙買加協議后的國際貨幣制度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多元化國際儲備的浮動匯率體系,它對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傊?,這一貨幣制度最大的優點就是它有較強的適應性,但這種適應性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即不穩定性。

2.貨幣作為價值形式演變的結果,經歷了哪四個發展階段?[東北師范大學2006研]

答:貨幣是商品交換過程中的自發產物,是價值形式發展和商品生產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經歷了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的演變。

(1)簡單或偶然的價值形式。在原始公社階段,每個公社的共同體內部雖然不存在交換關系,但一個公社對其他公社來說,則是可以讓渡物品的所有者。所以,共同體相互之間的交換是可能的。由于那時生產力甚為低下,不會經常有剩余的東西可以用來交換,同時也還沒有出現社會分工,所以,交換的發生非常偶然。

(2)擴大的價值形式。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共同生產逐漸被個人生產所代替。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公社與公社之間的交換,一步一步地被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換所替代。交換日益發展成為經常的現象。這時,一種物品不再是非常偶然地才和另外一種物品發生交換關系,而是經常地與另外多種物品相交換,于是,一種物品的價值就會由許多種其他物品表現出來。

(3)一般的價值形式。當各種物品都頻繁地要求用這種物品表現自身價值時,這種物品就成為所有其他物品價值的表現材料,成為所有物品的等價物;而這種物品一旦成為所有其他物品用來表現價值的等價物,那么它就具有了可以與所有物品直接交換的能力。這樣,直接的物物交換就讓位于通過媒介的間接交換:物品要交換時先要換成媒介品,即先要求用媒介表現自己的價值。這個用來表現所有物品價值的媒介,馬克思稱之為一般等價物。

(4)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生產的繼續發展,從交替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幾種商品中必然會分離出一種商品經常起著一般等價物的作用。當價值都用貨幣來表現時,馬克思稱之為價值的貨幣形式。

3.簡述貨幣的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職能。[東北師范大學2008研]

答:貨幣是指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這是它的本質屬性,反映了貨幣與普通商品的共性與特性。馬克思提出的貨幣職能正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依次概括為: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職能、世界貨幣。

價值尺度,即用貨幣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這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具體來說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同名的量,使它們在質上相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較,從而形成價格,即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或想像中的貨幣即可。

流通手段,即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的媒介。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另一個基本職能。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換就分離成買和賣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想像的或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在用貨幣符號來代替貨幣行使流通職能時,貨幣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會發生變化,當其他因素不變時,商品的價格由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量來決定。

在馬克思關于貨幣職能的論證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作為貨幣的兩個最基本的職能來剖析的:商品要求自己的價值表現出來,從而需要一個共同的、一般的尺度;商品要求實際轉化為與自己價值相等的另一種商品,從而需要一個為社會所公認的媒介。當這兩個最基本的要求由一種商品來滿足時,這種商品就取得充當貨幣的資格。

4.簡述信用貨幣的特點。[天津財經大學2004研]

答:(1)信用貨幣脫離了金屬貨幣成為純粹的貨幣價值符號,不能與金屬貨幣相兌換,是一種債務型的貨幣,是貨幣制度的進一步發展。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時期,各國脫離金本位,使紙幣成為不可兌換的信用貨幣,目前已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采用的貨幣形態。

信用貨幣能否被公眾接受并保持價值主要依賴于信用貨幣的發行量。如果政府與貨幣當局合理控制信用貨幣發行量,即使沒有充足的貨幣發行準備,公眾仍然保持信心,貨幣仍然能正常地流通和保持價值?,F代商業銀行在保持其信譽的條件下,同樣只需保持一部分現金準備,即可保持銀行體系的穩定。

信用貨幣的主要形式有紙幣、輔幣和銀行存款貨幣。

紙幣。即鈔票,它一般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由法律賦予其無限清償的地位,并成為一國的基本貨幣。紙幣不能兌換,中央銀行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控制發行量與信用規模,才能有效保持紙幣的價值穩定。

輔幣。由各種賤金屬鑄造的小面額鑄幣,它往往由政府直接控制,并以法律規定其與其他貨幣的比價關系,且可以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因而能被社會公眾所接受。輔幣的面額一般較小,一般用于小額的零星的交易。

銀行存款貨幣。銀行存款形式有多種多樣,能作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主要是活期存款,也稱支票存款,即銀行貨幣。在現代信用發達的經濟中,存款貨幣往往是市場交易中最重要的支付工具。且定期存款也具有活期化傾向,使銀行存款成為銀行貨幣。

從今天貨幣發展的形式看,存款貨幣又進一步發展為由電子計算機聯網后的存款劃撥轉賬形成的“電子貨幣”。電子貨幣將成為真正的貨幣符號與記賬單位。

(2)信用貨幣有三個特征:

信用貨幣是價值符號,在社會商品總額和貨幣流通速度一定的情況下,每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和貨幣的數量成反比。換言之,作為一種價值符號,單位信用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要受紙幣流通規律的制約。因此要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必須結合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控制信用貨幣的供給量。

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現鈔和銀行存款都是銀行的負債。信用貨幣是表示銀行債務的憑證,銀行通過資產業務投放出去信用貨幣,通過收回貸款縮減信用貨幣,信用貨幣的供給量隨銀行資產業務的規模而伸縮。

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這是指國家法律規定全社會都必須接受和使用信用貨幣。銀行可能通過發行過多的貨幣來強制向全社會提供信用,從而導致貨幣貶值。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法律都規定由中央銀行來統一行使貨幣發行權,這就大大減少了過多發行貨幣的可能性。

5.比較無限法償和有限法償。[南京理工大學2002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這是國家通過法律對不同地位的貨幣賦予的不同支付能力。

(1)無限法償指國家賦予本位幣的一種無限制清償的能力。本位幣是一國基本的通貨,是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本位幣的面值與實際金屬價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貨幣。法律規定,不論每次支付的數額多大,不論是何種性質的支付,接受方都不得拒絕接受。同時在使用上,本位幣是最后的支付工具,使用非本位幣支付時,對方可以要求改用其他貨幣,如要求將銀行支票改為銀行券等,而本位貨幣則具有最后的支付能力。

(2)有限法償指法律規定輔幣所具有的有限清償的能力。輔幣是本位貨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輔幣一般用賤金屬制造,其所包含的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是不足值貨幣。為了防止輔幣充斥市場,國家法律規定,每次支付時可在一定金額內用輔幣支付,如超過一定金額,對方可以拒絕接受。為了能使過多的輔幣自發流回國家手中,法律還規定,用輔幣向國家納稅不受數量限制,用輔幣向政府兌換本幣也不受數量限制。

總之,兩者的區別在于支付能力的不同,這種區別是由于法律規定的不同造成的,而不是自發形成的結果,反映了國家意志的人為選擇。而具有不同法償能力的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同,一般而言,無限法償貨幣是基本貨幣,而有限法償貨幣處于附屬地位。

6.人民幣能否充當世界貨幣職能?[中南財大2003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當貨幣超越國界,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時便執行世界貨幣的職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作為國際間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國際收支差額;作為國際間一般的購買手段,用以購買國際貨幣;作為國際間財富轉移的一種手段。這一職能是貨幣其他基本職能在國際間的延伸和發展。

(2)理論上,信用貨幣沒有實在價值,是依靠各國法律在境內流通的,不能執行世界貨幣職能。但是目前一些信用貨幣實際上執行了這一職能,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元。這主要表現在:絕大部分國家都將美元作為本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大部分國際貿易用美元作為標價貨幣或結算貨幣;在國際經濟組織的報告和統計數據中大多用美元價值作為計量標準等。美元之所以能行使世界貨幣職能,一方面是全球一體化的結果,另一方面與其自身特點分不開:美元可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持有美元便于必要時轉化為所需貨幣。美元的價值比較穩定,降低持有的市場風險。美國經濟發達,國力強大,信用度高,貨幣價值與兌換有保障。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占優勢地位,且份額較大,促進了美元被廣泛接受。近年來,隨著日本和歐洲經濟的發展,日元和歐元也開始行使國際貨幣職能。

(3)從國際經濟實踐看出,不是所有主權國家的貨幣都可以充當國際貨幣,就人民幣而言,目前難以在全球范圍內取得國際貨幣地位。這是因為:人民幣雖然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可以用于對外貿易的計價結算,但在資本項目下不可兌換,持有人民幣在轉化成其他幣種時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它被廣泛接受。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儲備中所占份額很低,用它購買商品進行支付不夠便利。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日漸提升,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使得人民幣尚不能被廣泛接受,尤其難以被西方國家接受并作為普遍的流通手段。由于政治體制的不同,中國和西方一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存在分歧,國際關系存在著波動的隱患,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慮,部分西方國家也不可能持有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

(4)雖然目前人民幣不能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世界貨幣,但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在亞洲周邊國家中國力較強,加之亞洲金融危機,至今匯率一直保持堅挺,信譽較高,因此在邊貿中已廣泛用作了計價結算和支付手段,甚至成為部分國家與個人樂于接受的儲藏形式。在亞洲貨幣區域化進程中,人民幣很有可能成為區域化的世界貨幣。

7.貨幣史上有過哪幾種主要的貨幣本位制?[人行2000研]

答:國家貨幣制度指一國政府以法令形式對本國貨幣的有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與調節等加以規定所形成的體系。始于國家統一鑄造貨幣之后,在不同時期各國對貨幣的構成要素和貨幣流通的組織管理的規定各不相同。早期的貨幣制度較為雜亂,各國間的差異也很大。16世紀以后,隨著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國家貨幣制度才逐步完善并相對統一規范。至今,國家貨幣制度的演變經歷了從金屬貨幣制度發展為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的過程,演變的基本形式是: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1)銀本位制。銀本位制是最早的金屬貨幣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在16世紀以后開始盛行,到19世紀末期被大部分國家放棄。基本內容是:以白銀為主幣幣材,主幣的名義價值與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銀相等;銀幣為無限清償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強制流通的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現銀幣或等量白銀;白銀和銀幣可以自由輸入輸出。我國用白銀作為貨幣的時間很長,唐宋時期白銀已普遍流通,金、元、明時期確立了銀兩制度。

(2)金銀復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是金、銀兩種鑄幣同時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16~18世紀西歐各國普遍實行這種貨幣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銀兩種金屬同時作為法定幣材,一般黃金適用于大額批發交易,白銀適用于小額零星交易;金銀鑄幣都有無限清償能力,可以自由鑄造、自由輸出國境;金幣和銀幣之間,金銀幣與貨幣符號之間都可以自由兌換。貨幣制度出現了金銀兩種價格,而且隨金銀市場比價的不斷變化而變動,引起價格的混亂,給商品流通帶來許多困難,以至于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隨著交換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貨幣制度被金本位取代。

(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開始,最先在英國實行金本位制。1929~1933年的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后,逐步被信用貨幣制度所取代。它包括三種主要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a.金幣本位制以黃金作為基礎,實行金幣流通,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它具有4個基本特征:第一,金幣可以自由鑄造,有無限清償能力。第二,輔幣、銀行券與金幣同時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兌換為金幣。第三,黃金可以自由輸入輸出。第四,貨幣發行以黃金做準備。金幣本位制保證了本位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一致,國內價值和國際價值相一致,價值符號所代表的價值與本位幣價值相一致,并具有貨幣流通的自動調節機制。b.金塊本位制,又稱為生金本位制,是不鑄造、不流通金幣,銀行券只能達到一定數量后才能兌換金塊的貨幣制度。這樣既節省了貨幣性黃金的用量,又減少了黃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黃金短缺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矛盾,但也使黃金的貨幣職能逐步縮小了范圍。c.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是不流通金幣,但規定本幣與一種可直接兌換黃金的外匯保持固定匯率,同時本國發行貨幣時必須將等值黃金與外匯存于該外匯發行國作為準備的制度。金匯兌本位制進一步節省了黃金的使用,擴大了各國的信用創造能力,使黃金貨幣職能進一步減弱,貨幣制度的穩定性下降。金本位制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貨幣制度,曾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金的產量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各國也不可能無視黃金外流而執行金本位制的規則,它最終被信用貨幣制取代。

(4)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又稱為純粹的信用貨幣制度,這種貨幣制度有三個特點:現實經濟中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和銀行存款構成。現實中的貨幣都是通過金融機構的業務投入到流通中去的。國家對信用貨幣的管理調控成為經濟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為了避免信用貨幣的現實流通數量與客觀需要數量不一致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維護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的對應關系,保證貨幣流通量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國家必須對信用貨幣加以管理和調控。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是由中央銀行來管理信用貨幣的發行與流通,運用貨幣政策來調控信用貨幣供需總量的均衡。

總之,貨幣歷史上的幾種主要的貨幣本位制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8.何謂貨幣的支付手段?貨幣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何區別?[廈門大學2000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1)支付手段是當貨幣作為價值的獨立運動形式進行單方面轉移時執行的職能。貨幣這一職能最初是由賒買賒賣引起的。這時在原有現金交易基礎上產生了商品的讓渡與價值的實現脫節,買賣變成債權債務關系,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使流通過程結束。后來這一職能廣泛的運用于大宗交易、清償債務、支付工資勞動報酬和國家財政與銀行信用領域。總之,只要沒有商品或勞務與貨幣同時、同地的相向運動時,貨幣就執行了支付手段的職能。

(2)流通手段是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換就分離成買和賣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改變了物物交換的局限性。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想像的或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當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用貨幣符號來代替時,貨幣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會發生變化。其他因素不變時,商品的價格由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量來決定。

(3)執行這兩種職能的貨幣都是流通中的現實貨幣,而且在大宗交易中二者往往會出現職能交錯,因此它們聯系緊密,但又有著本質的區別:

二者發生作用的形式不同。流通手段的貨幣支付時,伴隨著商品勞務的流動,是交易過程的一部分,在交易的一瞬間起作用,也就是說買方在獲得商品勞務的同時就支付了貨幣,完成了等價交換。而支付手段的貨幣在支付時沒有商品勞務的同時同地反方向轉移,它是獨立于交易之外的,用以結束交易過程。買方使用商品勞務時并未支付等價的貨幣,而是在使用后一段時間延期支付。

二者產生的社會經濟狀況不同。流通手段產生于商品流通初期,商品交換還不發達,社會剛從物物交換向貨幣交易發展。而支付手段產生于商品經濟較發達時,貨幣在生活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經廣泛的出現了商業信用。

二者產生后的影響不同。流通職能出現后,克服了物物交換的局限性,如買賣雙方供求匹配、交換時間地點一致等,便利了商品流通,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支付手段出現后克服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局限,進一步促進了商品交換。但同時它也使商品經濟矛盾更加復雜,形成債務鏈條,當一部分生產者不能支付時,可能使鏈條崩斷,造成危機。

推薦閱讀
  1. 2017考研政治分析題必備黃金模板22例
  2. 尹伯成《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3. 云南大學世界史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回憶版)匯編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5. 羅賓斯《管理學》(第11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40小時高清視頻】
  6.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7. 2014年國際商務師《國際商務理論與實務》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8. 吳大正《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4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9.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邏輯分冊
  10. 2020年憲法考研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希爾《國際商務》(第7版)課后習題詳解
  12. 夏清《化工原理》(第2版)(下冊)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孟道驥《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第3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4. 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5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5.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6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灵台县| 登封市| 大丰市| 安丘市| 诏安县| 平和县| 安平县| 彰化县| 南丰县| 新化县| 彰化县| 登封市| 山丹县| 惠安县| 屏东市| 吉水县| 南充市| 讷河市| 德昌县| 女性| 定陶县| 汾阳市| 寻乌县| 张掖市| 鄂尔多斯市| 油尖旺区| 霍州市| 巴楚县| 贡山| 桐庐县| 嘉禾县| 都匀市| 江达县| 安西县| 长寿区| 永昌县| 原平市| 额济纳旗| 三河市|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