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引 論

一、名詞解釋

1.微觀經濟學(四川大學2006研)

答: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主要以家庭、廠商(企業(yè))和市場等單個經濟主體及其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是以市場經濟中各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經濟規(guī)律作為考查對象,研究單個生產者或企業(yè)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商品和勞務以獲取最大利潤,以及單個消費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貨幣收入購買商品和勞務以獲取最大滿足的學科。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是論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

微觀經濟學采用個量分析法,個量是指與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相適應的經濟變量,如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利潤,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給量、效用和價格等。微觀經濟學在分析這些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假設總量固定不變,又被稱為個量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主要包括:消費理論或需求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理論、要素價格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理論等。由于這些理論均涉及市場經濟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因而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市場經濟學。

2.稀缺(中央財經大學2000研)

答:經濟學所說的稀缺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一方面,人類對經濟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另一方面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經濟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欲望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人類消費各種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滿足這種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而隨意取得,稱之為自由物品,如陽光和空氣。但絕大多數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為世界上的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有限,這種有限的、為獲取它必須付出某種代價的物品,稱之為“經濟物品”。這樣,一方面,人類對經濟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另一方面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經濟物品卻是有限的。相對于人類的無窮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生產這些經濟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欲望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這樣,就導致經濟學家們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

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和經濟物品都是以稀缺性為前提的。從稀缺性出發(fā),經濟學家一般認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任務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抉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土地、勞動、資本品,如機器、技術知識)來生產各種商品并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提供消費。”

3.經濟人(中央財經大學2005研;中南大學2005研;江西財經大學2014研)

答:經濟人是西方經濟學在進行經濟分析時的一個基本假設,也稱為理性人,是經濟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設為是利己的,總是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這樣人們作出經濟決策的出發(fā)點,就是私人利益,每個人都尋求個人利益極大化,而不會做出于己無利的事。

經濟人假設包括以下內容:在經濟活動中,個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標是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費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滿足;生產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潤;生產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報酬。這就是說,經濟人主觀上既不考慮社會利益,也不考慮自身非經濟的利益。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經驗型和隨機型的決策。因此,經濟人又被稱為理性人。經濟人擁有充分的經濟信息,每個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經濟活動的條件與后果。因此,經濟中不存在任何不確定性,獲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各種生產資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門之間、地區(qū)之間流動。

經濟人的利己主義假設并不等于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自私自利”,即該假設并不意味著這些市場活動個體只會關心自己的錢袋子。相反,他們會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過程中,自然地、必然地為社會提供最優(yōu)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客觀地實現一定的社會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石阡县| 嘉荫县| 江城| 浑源县| 武宁县| 瑞安市| 宁海县| 太保市| 广宗县| 鄂温| 布拖县| 贺州市| 济源市| 崇仁县| 依兰县| 五家渠市| 仁怀市| 长宁区| 大连市| 姚安县| 洪泽县| 潞西市| 博野县| 桐乡市| 德阳市| 香港| 霍城县| 始兴县| 昌黎县| 施甸县| 綦江县| 彰化县| 阜南县| 女性| 精河县| 凉山| 昌黎县| 沧源| 尼勒克县|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