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核心講義

第1篇 導 言

第1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一、經濟學

1經濟學的含義

經濟學是研究如何將稀缺的資源有效地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以使人類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科學,即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自從萊昂內爾·羅賓斯于1936年對經濟學下了上述定義以來,這個定義就一直在主流教科書中占統治地位。

2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這樣,就導致經濟學家們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和經濟物品都是以稀缺性為前提的。

二、經濟學十大原理

1關于個人做出決策的基本結論

由于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經濟學研究就應該從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開始:

(1)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舍

為了得到一件喜愛的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求人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權衡取舍。

(2)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在很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時那么明顯。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

(3)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經濟學家通常假設,人是理性的。在機會成本為既定的條件下,理性人系統而有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其目標。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增量的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只有當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時,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采取這項行動。

(4)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于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他們的行為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3關于人們之間相互交易的基本結論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的許多決策不僅影響自己,而且還會影響其他人。以下三個原理是關于人們如何相互交易的:

(1)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得更好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與家庭一樣,國家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貿易使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并享有種類更多的物品與勞務。

(2)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在一個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他們仿佛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并導致了合意的市場結果。

(3)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干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單純的市場調節經常會導致市場失靈,而政府的宏觀調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4關于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的基本結論

從討論個人如何做出決策開始,然后考察人們如何相互交易,所有這些決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組成了“經濟”。最后三個原理涉及整體經濟的運行:

(1)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別都可以歸因于各國生產率的差別,即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的差別。一國的生產率的增長率決定了平均收入增長率。

(2)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發行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就下降了。

(3)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舍

人們通常認為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存在短期交替關系,即降低通貨膨脹會引起失業暫時增加,這種交替關系的產生是由于某些價格調整緩慢。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這種權衡取舍關系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雇工人,對價格的變動作出完全的調整之前,貨幣量減少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海林市| 苏尼特左旗| 大宁县| 淮安市| 固镇县| 枝江市| 资兴市| 潍坊市| 宁德市| 涞源县| 抚远县| 温泉县| 西乡县| 彭州市| 彭泽县| 子洲县| 商水县| 五台县| 桂东县| 邹平县| 灌阳县| 芦溪县| 楚雄市| 葫芦岛市| 迁西县| 谷城县| 大竹县| 旬阳县| 静乐县| 当涂县| 洞头县| 高唐县| 永胜县| 永清县| 吉木萨尔县| 邛崃市| 米林县| 滨海县| 昌乐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