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增訂本)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5字
- 2020-09-14 14:01:41
第1章 緒 論
1.1 復習筆記
一、漢語和漢字
漢語與漢字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
(一)漢語釋義
1.漢語的形成
在綿長悠久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與境內外其他民族語言密切交流的發展過程,是以漢民族為主體,同時融合了其他民族語言因素而形成的。
2.漢語的地位
(1)漢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幾千年來一直使用表意語素文字的語言;
(2)漢語是世界上最為發達、豐富的語言之一。
(3)漢語分布地域廣、使用人數多,實際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交際工具。
3.漢語的組成: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書面語言又有兩種系統:即“文言文”和“白話文”。其中白話文又包括“古白話”和新白話。
(二)漢字釋義
1.漢字的定義
漢字是世界上自形成到現在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2.漢字的創制
漢字是根據漢語自身的特點而創制的。
3.漢字和漢語的內在聯系
作為書寫單位的漢字:
(1)在語義上是與最小的表義單位——語素相對應的;
(2)在語音上是與言語中最自然的發音單位——音節相對應的。
(三)漢語的分支學科
目前把漢語的研究分為三個分支學科:古代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
1.古代漢語
研究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的文言文書面語言。
(1)上古期指商、周、秦、漢時期,從公元前十八世紀到公元三世紀;
(2)中古期指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時期,從公元三世紀至十三世紀左右;
(3)近代期,指元、明、清一直至“五四”前后的文言文。
2.近代漢語
研究自晚唐五代以來在當時口語基礎上形成的,應用于通俗文學作品的早期白話文(古白話)書面語言。近代漢語上承古代漢語,下接現代漢語,歷時一千余年。
3.現代漢語
狹義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形成大體上不晚于明朝中期。經過加工的規范的共同語是民族共同語的最高形式,也就是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語。
二、現代漢語的歷史淵源
1.民族共同語的含義
民族共同語是指在一種方言基礎上形成的民族內部各地區成員之間用以互相溝通的語言。這種通用語的基礎方言通常總是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地區的方言。
2.共同語的兩種形式: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
3.漢民族共同語的發展階段
(1)從中古到現代“五四”運動之前,文言文占據正統地位,白話文則用于市井文學作品;
(2)元末明初,一種被稱之為“官話”的口頭交際共同語開始形成了,并借助宋元以來在北方話基礎上已經形成的白話通俗文學書面語言的力量,逐漸發展壯大;
(3)清朝時官話是官方認定的共同語。清朝后期官話的發展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北京話脫穎而出成為最具優勢、通行最廣的共同語;
(4)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富有民族進取精神的知識分子,主張從漢字改革入手,創制易識易寫的拼音字母,普及教育。并且在1911年6月制定了一個“統一國語辦法案”,規定了“國語教育事業”的實施辦法。
三、現代漢語民族共同語的規范化
(一)民族共同語標準音的確立
1.現代漢語民族共同語的發展邁向標準語的階段是從民國初年開始的。1913年,民國政府召開全國“讀音統一會”,任務是審定常用字的國語標準音;制定國語注音字母。并在社會上推行國語,統一全國語言。
2.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國語開始在全國中等師范學校和小學教學中正式推行。
3.1920年起爆發了持續三年之久的“京音國音問題”大辯論。
4.1923年,國語運動最終以新國音取代了老國音,確立了北京語音為國語標準音的地位。
(二)漢語規范化運動的開展
1.1949年之后,漢民族共同語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開展了一系列漢語規范化工作:
(1)簡化漢字和整理異體字
(2)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3)推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4)全面開展現代漢語規范化的工作
①全面規范了普通話的含義和標準
②正確闡明了標準語與地域方言的關系
③闡明了書面語言和口語的關系,并指明語言規范化的主要對象是書面語言
2.小結
從歷史的繼承和發展的角度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兩次全國性的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以及后來一系列圍繞著漢字改革和漢語規范化而開展的工作,使在二十年代國語運動中才走上標準語發展道路的現代漢語,開始向全面規范,更加完善精煉,生動豐富的方面迅速前進。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根據憲法制定的關于語言文字的法律,它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新中國成立以來語言文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四、現代漢語方言
(一)七大方言
袁家驊1960年在《漢語方言概要》中提出現代漢語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劃分方言的主要依據是方言的共同語音特點。
1.北方方言
也稱官話方言。長江以北的漢語基本上都屬北方方言,只有少數地區屬于其它方言。北方方言的分布區域占整個漢語區的四分之三,下分8個次方言片:北京和東北片、冀魯片、膠遼片、江淮片、中原片、西南片、蘭銀片、晉陜片。
2.吳方言
也稱吳語。主要分布在蘇南(南京、鎮江除外)、上海、浙江等省市。吳方言以蘇州話或上海話為代表,下分6個次方言片:太湖片、婺州片、宣州片、臺州片、甌江片、處衢片。
3.湘方言
也稱湘語。主要分布在湖南中部和南部,延伸到廣西東北部的全州等市縣。湘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下分5個次方言片:長益片、婁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全片。
4.贛方言
也稱贛語。主要分布在贛北、贛中以及毗連的湘東平江等市縣,延伸到鄂東南大冶等市縣,皖西南懷寧等市縣,閩西建寧等縣。贛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下分9個次方言片:昌都片、宜瀏片、吉茶片、撫廣片、鷹弋片、大通片、耒資片、洞綏片、懷岳片。
5.客家方言
也稱客家話。主要分布在閩、粵、贛三省的邊緣地帶以及湘東南地區。客家方言以梅州話為代表,下分8個次方言片:粵臺片、海陸片、粵北片、粵西片、汀州片、寧龍片、于桂片、銅桂片。
6.粵方言
也稱粵語。分布在廣東中部和西南部、廣西東南部,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代表,下分7個次方言片:廣府片、四邑片、高陽片、吳化片、勾漏片、邕洵片、欽廉片。
7.閩方言
也稱閩語。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臺灣、廣東潮汕地區和雷州半島,以及浙南蒼南、平陽二縣和廣西桂平、平南等市縣部分地區。閩方言以廈門話和福州話為代表,下分7個次方言片:閩南片、閩東片、閩北片、閩中片、莆仙片、邵將片、瓊文片。
(二)漢語方言的兩種特殊分布
1.方言島
方言島指的是存在于某方言區域內的操另一種方言的人群居住的小塊區域。
2.海外方言
海外方言指的是海外華人社區通行的漢語方言。
- 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
- 薩爾瓦多《國際經濟學》(第11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前沖刺最后三套卷
-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851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考研數學(二)考試大綱解析
- 張康之《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經濟學考研考核點題解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910法學綜合二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山西財經大學801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曼昆《宏觀經濟學》【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0小時高清視頻】
- 莊起善《世界經濟新論》章節專項練習及詳解(第2版)
- 天津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4年基金銷售從業考試《證券投資基金銷售基礎知識》過關必做2000題(含歷年真題)
- 楊長江《國際金融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