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寧榮府
詩禮簪纓氣崢嶸——寧榮府
《紅樓夢》中的建筑以寧榮府和大觀園為核心,最早出現于賈雨村口中:
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墻一望,里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后一帶花園子里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第二回)
短短數句,既精致的勾勒出寧、榮二府“崢嶸軒峻”的建筑格調和“詩禮簪纓”的富貴氣象,也巧妙地描繪出寧、榮二府“前庭后院”的總體布局和“院落組合”的群體結構。同時,還蘊含著四合院的典型格局,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尊卑思想。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段文字準確而言描寫的是賈家在金陵的“老宅”,而非黛玉進京都的“新府”。據護官符上抄云:“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第四回)甲戌本有脂批注云:“寧國、榮國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笨芍?,金陵老宅中尚有十二房賈氏族人居住,其根基仍在且并未蕭條。然而,正如曹公所言“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第五回),其真假、有無、虛實殊難分辨。故而,同樣是寧榮府第,此段關于金陵賈府的描述,用于都中的賈府同樣合適。
一般而言,正規的四合院建筑是依東西向的街道而坐北朝南建造,中軸對稱而左右均衡,對外封閉又對內開敞。寧榮街為東西走向,寧榮府是坐北朝南,故而賈雨村說“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蓖瑫r,受“左為上”的傳統禮制思想影響,因寧府居長、為尊,故位于左側,即街東。
“公”,古爵位名,是封建制度的最高爵位。據《禮記·王制》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薄豆騻鳌る[公五年》則解釋的更加詳盡:“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后稱公,其余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庇纱丝梢姡Z府爵位之高、功勞之大、地位之尊。
而“府”,本意是古代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墩f文·廣部》載:“府,文書藏也?!倍斡癫米⒃疲骸拔臅刂幵桓??!备€是官署的通稱,《周禮·天官·大宰》曰:“以八法治官府?!编嵭⒃疲骸鞍俟偎釉桓!庇忠隇楣倭拧①F族的住宅,亦泛指宅第。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逼渲?,“宅”與“府”皆指宅第,為互文的手法。寧榮府亦為此意,指寧國公、榮國公的家宅、府第。
接著,曹公借林黛玉進賈府之事,一步一步地構建寧國府和榮國府的骨架,一筆一筆地描繪寧國府和榮國府的圖景,并巧妙運用“草蛇灰線、空谷傳聲、烘云托月、背面敷粉、一擊兩鳴、千皴萬染”等描述手法,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逐步呈現出完整的寧、榮二府。

北京醇王府大門舊照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之后,便“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
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
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第三回)
古典建筑采用木構架承重體系,用材以木為主,土、竹、磚、石等為輔,以柱為承重構建,以間為基本單元。間,又叫“開間”,指兩榀屋架所圍和的空間,或者四柱之間的空間。作為最基本的建筑單元,每間建筑又可分為正面和側面,一般而言正面寬而側面窄。正面,即橫向柱子之間的距離,稱“闊”或“面闊”;側面,即縱向柱子之間的距離,稱“深”或“縱深”。若干面闊之和稱為“通面闊”,若干進深之和成為“通進深”,即現代建筑的長和寬。
封建社會建筑的規模、樣式、布局都是嚴格按照禮制建造的,大體上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侯、品官、百姓等級別。不同級別的人享有不同等級的居住權限,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規格建造住宅。如果逾制建宅,也就是低等級地位的人追求高等級地位的禮遇,從而超越了本來的級別建造住宅,即“僭越”,是要論罪甚至處死的。
關于建筑等級的高低,最直白的體現在于建筑體量的大小,即建筑開間的多少。因為古典建筑以間為基礎,不同的間構成單體建筑,不同的單體建筑組成群體院落,不同的群體院落形成街坊和城市,也即由“間、棟、院、群、街坊、城市”構成的建筑形式和城市格局。所以,建筑開間越多,建筑等級越高。
因《易經》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住宅為人之居所,又稱“陽居”,所以建筑開間多為奇數,如一間、三間、五間、七間等。因此,《紅樓夢》中寧榮府有“三間大門”“三間廳”“五間上房”等。
又因“九為極陽之數”,所以最高等級的建筑面闊九間。自然,最高等級的建筑為皇宮大殿專享,再配以進深五間,足以體現“九五之尊”的氣度。不過,九開間的建筑也可用在孔圣人廟堂、泰山神祠堂等皇家祭祀的地方,在等級上等同于皇宮大殿,如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泰安岱廟的天貺殿等。無論是從歷史記載的宮室,還是從考古發現的遺跡,或者是現狀遺存的建筑來看,都是如此。但有一處例外,即北京故宮太和殿。作為封建王朝最后的中心,太和殿是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其面闊達十一間,是“君權神授”思想的典型體現。

古建筑平面、立面圖,面闊與進深
除了建筑體量之外,建筑大門也是體現封建社會等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門,作為建筑的入口,是進入宅第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外人來訪還是主人出行,都是最先接觸的地方。因此,“門”承擔著展現主人身份、彰顯主人地位的重任,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以“門面”指代大家族,就由此而來。如清代李漁在《巧團圓·驚嫗》中說:“這一所門面高大,定是個鄉宦人家。”
按《說文·門部》載:“門,聞也。從二戶,象形。”《玉篇·門部》則云:“門,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戶,在區域曰門?!币簿褪钦f一扇為戶,兩扇為門。在住宅內的門,即屋門,稱“戶”,一般都是用一扇的;在住宅外的門,即宅門,稱“門”,一般都是用兩扇的。同時,門作為連接內外的出入口,其作用在于使“外可聞于內,內可聞于外”,所以說“門,聞也。”
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刊印的《大清會典》規定:“親王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正殿七間……凡正門殿寢均酢覆綠琉璃瓦,脊安吻獸,門柱丹鑊,飾以五彩金云龍紋,禁雕刻龍首,壓脊七種,門釘縱九橫七……親王世子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正殿五間……郡王府制亦如之。貝勒府制,正門三間,啟門一。堂屋五重,各廣五間。筒瓦壓脊,門柱紅青油漆,梁棟貼金,彩畫花草。余與郡王府同。貝子府,正門一重,堂屋四重,各廣五間,脊用望獸。余與貝勒府同。鎮國、輔國公府制亦如之?!?/p>

宮門,清代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卷》局部
“寧國公”賈演和“榮國公”賈源應當是“鎮國公或輔國公”級別的封爵,故而其宅第寧國府和榮國府也應當屬于“鎮國公或輔國公”級別的府制,與貝子府府制相同。所以,林黛玉眼中的寧榮府先是“三間獸頭大門”,后是“正面五間上房”,都是有理有據的。
除了上述的建筑府制之外,大門的名稱也是有等級限制的,比如:王府之門可以稱“宮門”,王府以下只能稱“府門”,而沒有爵位的品官,只能稱宅或第,其門也只能稱“宅門”?!都t樓夢》中秦可卿突然沒了,賈寶玉乘車匆匆而來,“一直到了寧國府前,只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照如白晝……”(第十三回),這“府門”二字,可不是泛泛而寫的。
明確了寧榮府大門的等級之后,還有一個問題——什么是獸頭?獸頭大門又是什么?
獸頭,又稱“鋪首”,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的一種大門飾件。因鋪首多雕鑄成獸頭之形,故稱“獸頭”。鋪首一般為金屬制,配以金屬門環,用作拉門和扣門之用,稱為“鋪首銜環”。大約起源于商代,而最早的文獻記載在漢代,《漢書·哀帝紀》載:“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碧迫祟亷煿抛ⅲ骸伴T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背蓵跂|漢末年的《通俗文》亦有“門扇飾,謂之鋪首也”的記載。
鋪首多采用銅制,稱銅鋪,也有鐵制者。高級鋪首也有用金、銀為之,稱金鋪、銀鋪??壑.斢新暎H鏘有節,是大門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件。同時,鋪首銜環造型精美,是很好的裝飾構件,能起到美化大門的藝術效果。另外,古人認為威嚴肅穆的鋪首“獸面銜環辟不祥”——具有辟邪鎮宅的作用。清代《字詁》一書即寫道:“門戶鋪首,以銅為獸面銜環著于門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義。”后來,隨著鋪首銜環禮制意義的加重,也漸漸演變成封建等級的一種象征。所以,鋪首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裝飾作用,還寄托著趨吉避兇的美好愿景,也體現著封建社會的等級地位。
然而,寧榮府的這“三間獸頭大門”,平常是不輕易開啟的,只有在重大日子或重要人物來訪的時候才會打開,日常生活只從側門進出。側門一般分布在大門兩旁,也即東、西兩側,其中東側的叫東角門,西側的叫西角門。所以,黛玉進入榮國府時,“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

輔首銜環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黛玉在寧榮街行了半日,最先見到的是“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第三回)。當劉姥姥帶著板兒進城,找到寧榮街時,卻是先“來至榮府大門石獅子前,只見簇簇轎馬,劉姥姥便不敢過去”(第六回)。而柳湘蓮也曾在情急之中,忘了避諱對寶玉道:“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干凈,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保ǖ诹兀┛梢?,石獅子之于寧榮府重要的作用。
顯而易見,如此威嚴而又氣派的石獅子必然是不能隨便安放的,也必然是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的。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大約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獅子逐漸被視為信仰的圖騰,具有辟邪驅惡、鎮宅護衛的功能。因此,在宮殿、陵墓、寺廟、橋梁、府邸等建筑前,總能見到栩栩如生、威風凜凜的獅子——既具有裝飾作用,又能彰顯高貴身份。常見的獅子多為石雕,因其便于取材及雕刻,當然也有銅雕獅子,如北京故宮門前的銅獅和山西晉祠內的銅獅。
一般而言,大門前的獅子應成對擺放、成對更換,且獅頭朝外。同樣受“左為上”的禮制思想影響,東門邊的獅子為雄獅,腳邊踩一只繡球,象征威力無邊,俗稱“獅子滾繡球”。西門邊的獅子為雌獅,腳下扶一只幼獅,寓意子孫昌盛,俗稱“太獅少獅”。其等級標志,體現在獅子頭部的卷毛疙瘩上:一品官或公侯府第前的石獅子,頭部有十三個卷毛疙瘩,稱為“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官員府第門前的石獅子卷毛疙瘩要逐級遞減,且每低一品就減一個疙瘩,至七品官以下的府第,則不準安放。想來,寧榮府前的石獅子自然巧奪天工、威風八面,代表著賈府的氣質,體現著賈府的威嚴。同時,也見證著賈府的繁華和衰落。

山西晉祠銅獅子
回看寧國府,是“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边B用四個“大”字,不僅表現了賈府宏偉高大的建筑外觀,也暗示了賈府顯赫高貴的社會地位,寥寥數筆,盡得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