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花史左編
  • (明)王路纂修 李斌校點
  • 13472字
  • 2019-12-13 14:50:41

附 百菊集譜 類凡七

洛陽品類 鄞江周師厚公因倅洛陽,作《洛陽花木記》。愚今于記中惟摭取菊名列于此,若乃諸形狀,據花本,皆不該

單葉、金鈴菊、紫干子、萬鈴菊、毬子菊、雞冠菊、地棠菊、千葉大黃菊、五色菊、粉紅菊、碧菊、千葉晚紅菊、黃簇菊、柿葉菊、青心菊、葉紅菊、黃窠廷子、探白子、白菊、六月紫菊、紅香菊、釵頭菊、紫菊亦謂之旱蓮、金錢菊、川金菊深色,單葉、川剪金

虢地品類 彭城劉蒙撰譜,公因至伊水旅寓,見菊作此

敘曰:草木之有花,浮冶而易壞。凡天下輕脆難久之物者,皆以花比之,宜非正人達士堅操篤行之所好也。然余嘗觀屈原之為文,香草龍鳳以比忠正,而菊與菌桂、荃蕙、蘭芷、江籬,同為所取。又,松者,天下歲寒堅正之木也,而陶淵明乃以松名配菊,連語而稱之。夫屈原淵明實皆正人達士堅操篤行之流。至于菊,猶貴重之如此。是菊,雖以花為名,固與浮冶易壞之物,不可同年而語也,且菊有異于物者。凡花皆以春盛而實者,以秋成其根枝抵葉,無物不然。而菊獨以秋花悅茂于風霜搖落之時,此其得時者,異也。有花葉者,花未必可食。而康風子乃以食菊仙。又,《本草》云:“以九月取花久服,輕身耐老。”此其花異也。花可食者,根葉未必可食。而陸龜云:“春苗恣肥,得以采擷供左右杯按。”又,《本草》云:“以正月取根,此其根葉異也。”夫以一草之微,自本至末,覺無非可食,有功于人者。加以色香態纖妙閑雅,可為丘壑燕靜之娛。然則古人取其以比德,而配之以歲寒之操,夫豈獨然而已哉!洛陽風俗,大抵好花,菊品之數,比他州為盛。劉原孫伯紹者,隱居伊之瀍,率諸菊而植之,朝夕嘯詠,介乎其則,蓋已有意譜之而未暇也。崇寧甲申九月,余為龍門之游,得至君居,坐于舒嘯堂上,顧玩而樂之。是枝、香筍、茶、竹、硯、墨之類,有名數者,前人皆譜録金菊。相與訂論,訪其居之未嘗有,因而次第焉。夫牡丹花品之盛,至于三十余種,可以類聚而記之。故隨其名品,論敘于左,以列諸譜之次。

說疑

或謂菊與苦薏有兩種,而陶隱居、日華子所記皆無千葉花,疑今譜中或有非菊者也。然余嘗讀陶隱居之說,以謂莖紫、色青、作蒿艾氣為苦薏。今余所記菊中雖有莖青者,然而為氣香,味甘,枝葉纖少。或有味苦者,而紫色細莖,亦無蒿艾氣。今人間相傳為菊,其已久矣,故未能輕取舊說,而棄之也。凡植物之見取于人者,栽培灌溉,不失其宜,則枝葉華實,無不猥大。至其氣之所聚,乃有連理合穎、雙葉并蒂之瑞,而況于花有變而為千葉者乎?日華子曰:“花大者為甘菊,花小而苦者為野菊。若種園蔬肥沃之處,復同一體。”是小可變為甘也。如是,則單葉變而為千葉亦有之矣。牡丹、芍藥皆為藥中所用,隱居等但記花之紅白,亦不云有千葉者。今二花生于山野,類皆單葉小花。至于園圃肥沃之地,栽鋤糞養,皆為千葉,然后大花千葉,變態百出。然則奚獨至于菊而疑之?注《本草》者謂:“菊一名日精”,按,《說文》:“從‘鞠’”,而《爾雅》:“菊治廧”,《月令》云:“鞠,黃華”,疑皆傳寫之誤歟。若夫馬藺為紫菊,瞿麥為大菊,烏喙苗為鴛鴦菊,旋覆花為艾菊,與其他妄濫而竊菊名者,皆所不取云。鴛鴦菊乃豆蔻花也,其花類百合而小,比牽牛花差大,紅紫色,中心有雙須,須之端為雙鴛鴦之形,其葉如菊葉而極大,淮南二三月開花。

定品

或問菊奚先?曰:先色與香,而后態。然則色奚先?曰:黃者中之色,上黃季月,而菊以九月花,金土之應,相生而相得者也。其次莫若白,西方金氣之應,菊以秋開,則于氣為鍾焉。陳藏器云:“白菊生平澤,花紫者白之變,紅者紫之變也。”此紫所以為白之次,而紅所以為紫之次云。有色矣,而又有香;有香矣,而復有態,是其為花之尤者也。或又曰:花以艷媚為悅,而子以態為后歟?曰:吾嘗聞于古人矣,妍卉繁花為小人,而松竹蘭菊為君子,安有君子而以態為悅乎?至于具香與色,而又有態,是猶君子而有威儀也。菊有名龍腦者,具香與色,而態不足者也。菊有名都勝者,具色與態,而香不足者也。菊之黃者未必皆勝,而置于前者,正其色也。菊之白者未必皆劣,而列于中者,次其色也。新羅、香球、玉鈴之類,則以瑰異而升焉。至于順圣、楊妃之類,轉紅受色不正,故雖有芬香態度,不得與諸花爭也。然余獨以龍腦為諸花之冠,是故君子貴其質焉。后之視此譜者,觸類而求之,則意可見矣。花總數三十有五品,以品視之,可以見花之高下。以花視之,可以知品之得失。具列之如左云。

龍腦第一

龍腦,一名小銀臺,出京師,開以九月末。類金萬鈴而葉尖,謂花上葉,色類人間紫郁金,而外葉純白。夫黃菊有深淺色兩種,而是花獨得深淺之中,又其香氣芬烈,甚似龍腦。是花與香色俱可貴也。諸菊或以態度爭先者,然標致高遠,譬如大人君子,雍容雅淡,識與不識,固將見而悅之,誠未易以妖冶艷媚為勝也。

新羅第二

新羅,一名玉梅,一名倭菊,出海外國中,開以九月末。千葉純白,長短相次,而花葉尖薄,鮮明瑩徹,若瓊瑤然。花始開時,中有青黃細葉,如花蕊之狀。盛開之后,細葉舒展,乃始見其蕊焉。枝正紫色,葉青,支股甚小。凡菊類多尖闕,而此花之蕊分為五出,如人之有支股也,與花相映,標韻高雅,似非尋常比之然也。余觀諸菊開頭枝葉,有多少繁簡之失,如桃花菊則恨葉多,如球子菊則恨花繁。此菊一枝多開一花,雖有旁枝,亦少雙頭并開者,正行素獨立之意。故詳紀焉。

都勝第三

都勝,出陳州,開以九月末。鵝黃千葉,葉形圓厚,有雙紋。花葉大者,每葉上皆有雙畫直紋,如人手紋狀,而內外大小重疊相次蓬蓬然,疑造物者著意為之。凡花形,千葉如金鈴,則太厚;單葉如大金鈴,則太薄。惟都勝、新羅、御愛、棣棠,頗得厚薄之中,而都勝又其最美者也。余嘗謂菊之為花,皆以香、色、態度為尚,而枝常恨粗,葉常恨大。凡菊無態度者,枝葉累之也。此菊細枝小葉,裊裊有態,而俗以都勝目之,其有取于此乎?花有淺深兩色,蓋初開時色深爾。

御愛第四

御愛,出京師,開以九月末。一名笑靨,一名喜容。淡黃千葉,葉有雙紋,齊短而闊。葉端皆有兩闕,內外鱗次,亦有瑰異之形,但恨葉差粗,不得與都勝爭先爾。葉比諸菊最小而青,每葉不過如指面大。或云出禁中,因此得名。

玉球第五

玉球,出陳州,開以九月末。多葉白花,近蕊微有紅色。花外大葉有雙紋,瑩白齊長,而蕊中小葉如剪茸。初開時有殼青,久乃退去。盛開后小葉舒展,皆與花外長葉相次側垂。以玉球目之者,以其有圓聚之形也。枝干不甚粗,葉尖長,無殘闕,枝葉皆有浮毛,頗與諸菊異。然顏色標致,固自不凡。近年以來方有此本,好事者競求致,一二本之直,比于常菊十倍焉。

玉鈴第六

玉鈴,未詳所出,開以九月中。純白千葉,中有細鈴,甚類大金鈴菊。凡白花中,如玉球、新羅,形態高雅,出于其上,而此菊與之爭勝。故余明次二菊,觀名求實,以無愧焉。

金萬鈴第七

金萬鈴,未詳所出,開以九月末。深黃千葉。菊以黃為正,而鈴以金為質。是菊正黃色,而葉有鐸形,則于名實兩無愧也。菊有花密枝偏者,人間謂之鞍子菊,實與此花一種,特以地脈肥盛,使之然爾。又有大黃鈴、大金鈴、蜂鈴之類,或形色不正,比之此花,特為竊有其名也。

大金鈴第八

大金鈴,未詳所出,開以九月末。深黃有鈴者,皆如鐸之形,而此花之中,實皆五出細花,下有大葉開之,每葉之有雙紋,枝與常菊相似,葉大而疏,一枝不過十數葉。俗名大金鈴,蓋以花形似秋萬鈴爾。

銀臺第九

銀臺,深黃萬銀鈴,葉有五出,而下有雙紋白葉開之。初疑與龍腦菊一種,但花形差大,且不甚香耳,俗謂龍腦菊為小銀臺,蓋以相似故也。枝干纖柔,葉青黃而粗疏。近出洛陽水北,小民家未多見也。

棣棠第十

棣棠,出西京,開以九月末。雙紋多葉,自中至外,長短相次,如千葉棣棠狀。凡黃菊類,多少花,如都勝、御愛,雖稍大而色皆淺黃,其最大者若大金鈴菊,則又單葉淺薄,無甚佳處。惟此花深黃多葉,大于諸菊,而又枝葉甚青,一枝叢生,至十余朵。花葉相映,顏色鮮好,甚可愛也。

蜂鈴第十一

蜂鈴,開以九月中,千葉深黃,花形圓小,而中有鈴葉擁聚蜂起,細視若有蜂窠之狀。大抵此花似金萬鈴,獨以花形差小而尖,又有細蕊出鈴葉中,以此別爾。

鵝毛第十二

鵝毛,未詳所出,開以九月末。淡黃,纖如細毛,生于花萼上。凡菊大率花心皆細葉,如下有大葉承之,間謂之托葉。今鵝毛花自內自外,葉皆一等,但長短上下有次爾。花形小于萬鈴,亦近年花也。

球子第十三

球子,未詳所出,開以九月中。深黃,千葉,尖細重疊,皆有倫理。一枝之杪,叢生百余花,若小球菊,諸黃花最小無過此者。然枝青葉碧,花色鮮明,相映尤好也。

夏金鈴第十四

夏金鈴,出西京,開以六月。深黃,千葉,甚與金萬鈴相類,而花頭瘦小,不甚鮮茂,蓋以生非其時故也。或曰:非時而花,失其正也,而可置于上乎?曰:其香是也,其色是也,若生非其時,則系于天者也。特失時以生,非其時而置之諸菊之上,香色不足論矣,奚以貴質哉?

秋金鈴第十五

秋金鈴,出西京,開以九月中。深黃,雙紋,重葉,花中細蕊皆出小鈴萼中,亦如鈴葉,但比花葉短廣而青,故譜中謂鈴葉、鈴萼者,以此,有如蜂鈴狀。余頃年至京師,始見此菊,戚里相傳以為愛玩。其后菊品漸盛,香色形態往往出此花上,而人之貴愛寥落矣。然花色正黃,未應便置諸菊之下也。

金錢第十六

金錢,出西京,開以九月末。深黃,雙紋,重葉,似大金菊,而花形圓齊,頗類滴漏花欄檻處處有,亦名滴滴金,亦名金錢子。人未有識者,或以為棠棣菊,或以為大金鈴,但以花葉辨之,乃可見爾。

鄧州黃第十七

鄧州黃,開以九月末。單葉,雙紋,深于鵝黃而淺于郁金,中有細葉出鈴萼上,形樣甚似鄧州白,但差小爾。按,陶隱居云:“南陽酈縣有黃菊而白,以五月采。”今人間相傳多以白菊為貴,又時采乃以九月,頗與古說相異。然黃菊味甘氣香,枝干葉形全類白菊,疑乃弘景所說爾。

薔薇第十八

薔薇,未詳所出,九月末開。深黃,雙紋,單葉,有黃細蕊出小鈴萼中,枝干差細,葉有支股而圓。又,薔薇有紅黃千葉、單葉兩種,而單葉者差尖,人間謂之野薔薇,蓋以單葉爾。

黃二色第十九

黃二色,九月末開。鵝黃,雙紋,多葉,一花之間,自有深、淡兩色。然此花甚類薔薇菊,惟形差小。又近蕊多有亂葉,不然,亦不辨其異種也。

甘菊第二十

甘菊,生雍州川澤,開以九月。深黃,單葉,閭巷小人且能識之,固不待記而后見也。然余竊謂古菊未有瑰異如今者,而陶淵明、張景陽、謝希逸、潘安仁等,或愛其香,或詠其色,或采之于東籬,或泛之于酒斝,疑皆今之甘菊花也。夫以古人賦詠賞愛至于如此,西京但以金菊之盛,遂將棄而不取,是豈仁人君子之于物哉?故余特以甘菊置于白、紫、紅菊三品之上,其大意如此。

酴醿第二十一

酴醿,出相州,開以九月末。純白,千葉,自中至外,長短相次,花之大小正如酴醿,而枝干纖柔,頗有態度。若花葉稍圓,加以檀蕊,真酴醿也。

玉盆第二十二

玉盆,出滑州,開以九月末。多葉,黃心,內深外淡,而下有闊白大葉連綴承之,有如盆盂中盛花狀。然人間相傳以為玉盆菊者,大率皆黃心碎葉,初不知其得名之由。后請疑于識者,始以真菊相示,乃知物之見名于人者,必有形似之實,非講尋無倦,或有所遺爾。

鄧州白第二十三

鄧州白,九月末開。單葉,雙紋,白葉,中有細蕊出鈴萼中。凡菊單葉如薔薇菊之類,大率花葉圓密相次花葉謂頭上白葉,非枝葉之葉,他稱花葉仿此。而此花葉皆尖細,相去稀疏,然香比諸菊甚烈,又為藥中所用,蓋鄧州菊潭所出爾。枝干甚纖柔,葉端有支股而長,亦不甚青。

白菊第二十四

白菊,單葉,白花,蕊與鄧州白相類,但花葉差闊,相次圓密,而枝葉粗繁。人未識者多謂此為鄧州白,余亦信以為然。后劉伯紹訪得其真菊,較而見其異,故譜中別開鄧州白,而正其名曰白菊。

銀盆第二十五

銀盆,出西京,開以九月中。花皆細鈴,比夏、秋萬鈴差疏,而形色似之。鈴葉之下,別有雙紋白葉,故人間謂之銀盆者,以其下葉正白故也。此菊近出,未多見,至其茂肥得二花之大,有若盆者焉。

順圣淺紫第二十六

順圣淺紫,出陳州、鄧州,九月中方開。多葉,葉比諸菊最大,一花不過六七葉,而每葉盤疊凡三四重,花葉空處開有筒葉輔之。大率花枝干類垂絲棣棠,但色紫花大爾。余所記菊中,惟此最大,而風流態度,又為可貴,獨恨此花非黃白,不得與諸菊爭先也。

夏萬鈴第二十七

夏萬鈴,出鄜州,開以五月。紫色,細鈴,生于雙紋大葉之上。以時別之者,以有秋時紫花故也。或以菊皆秋生花,而疑此菊獨以夏盛。按《靈寶方》曰:“菊花紫白。”又陶隱居云“五月采。”今此花紫色而開于夏時,是其得時之正也,夫何疑哉!

秋萬鈴第二十八

秋萬鈴,出鄜州,開以九月中。千葉,淺紫,其中細葉盡為五出,鐸形,而下有雙紋大葉承之。諸菊如棣棠是其最大,獨此菊與順圣過焉。或云與夏花一種,但秋夏再開爾。今人間通草為花,多作此菊,蓋以其瑰美可愛故也。

繡球第二十九

繡球,出西京,開以九月中。千葉,紫花,葉尖闊。相次叢生,如金鈴菊中鈴葉之狀。大率此花似荔枝菊,花中無筒葉,而萼邊正平爾。花形之大,有若大金針菊者焉。

荔枝第三十

荔枝,枝紫,出西京,九月中開。千葉,紫花,葉卷為筒,大小相間。凡菊鈴并蕊皆生托葉之上,葉背乃有花萼,與枝相連。而此菊上下左右攢聚而生,故俗以為荔枝者,以其花形正圓故也。花有紅者,與此同名,而純紫者,蓋不多爾。

垂絲粉紅第三十一

垂絲粉紅,出西京,九月中開。千葉,葉細如茸,攢聚相次,而花下亦無托葉。人以垂絲目之者,蓋以枝干纖弱故也。

楊妃第三十二

楊妃,未詳所出,九月中開。粉紅,千葉,散如亂茸,而枝葉細小,裊裊有態。此實菊之柔媚為悅者也。

合蟬第三十三

合蟬,未詳所出,九月末開。粉紅,筒葉,花形細者,與蕊雜比。方盛開時,筒之大者裂為兩翅,如飛舞狀,一枝之杪,凡三四花,然大率皆筒葉如荔枝菊。有蟬形者,蓋不多爾。

紅二色第三十四

紅二色,出西京,開以九月末。千葉,深淡紅,叢有兩色。而花葉之中,間生筒葉,大小相應。方盛開時,筒之大者裂為二三,與花葉相雜比,茸茸然。花心與筒葉,中有青黃色,頗與諸菊相異。然余植桃花、石榴花、川木瓜之類,或有一株異色者,果以物之付受,有不平歟?抑將見其巧,與金菊之變其黃白而為粉紅、深紫歟?花之形度,無甚佳處,特記其異耳。

桃花第三十五

桃花,粉紅,單葉,中有黃蕊,其色正類桃花,俗以此名,固可怪。而又下株亦有異色并生者也,是亦深可怪。蓋以言其色爾。花之形度,雖不甚佳,而開于諸菊未有之前,故人比是菊如木中之梅焉。枝葉最繁密,或有無花者,則一葉之大,逾數寸也。

敘遺曰:余聞有麝香菊,黃花,千葉,以香得名。有錦菊者,粉紅,碎花,以色得名。有孩兒菊者,粉紅,青萼,以形得名。有金絲菊者,紫花,黃心,以蕊得名。嘗訪于好事,求于園圃,既未之見,故特論其名色,列于記花之后焉。

補意曰:余疑古之菊品,未若今日之富也。嘗聞于蒔花者云:花之形色變易,如牡丹之類,歲取其變者以為新,今此菊亦疑所變也。

吳中品類 吳門老圃史正志撰譜。公退朝歸休,治圃栽菊,作此

敘曰:菊,草屬也,以黃為正,是以概稱黃花。所宜貴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所以高人隱士,籬落畦圃之間,不可無此花也。陶淵明植于三徑,釆于東籬,浥露掇英,泛以忘憂。鐘會賦以“五美”,謂:“圓華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杯中體輕,神仙食也。”其為所重如此。然品類有數十種,而白菊一二年多有變黃者,余在二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盡變為黃花云云。“杯中”一作“流中”

大金黃:心密,花瓣大如大錢。

小金黃:心微紅,花瓣鵝黃,葉翠,大如眾花。

佛頭菊:無心,中邊亦同。

小佛頭:同上,微小,又云疊羅黃。

金墪菊:比佛頭頗瘦,花心微洼。

金鈴菊:心微青紅,花瓣鵝黃色,葉小,又云明州黃。

深色御袍黃:心起突,色如深鵝黃。

淺色御袍黃:中深。

金錢菊:心小,花瓣稀。

球子黃:中邊一色突起,如球子。

棣棠菊:色深黃,如棣棠狀,比甘菊差大。

甘菊:色深黃,比棣棠頗小。

野菊:細瘦,枝柯凋衰,多野生,亦有白者。

金盞銀臺:心突起,深黃,四邊白。

樓子佛頂:心大,突起似佛頂,四邊單葉。

添色喜容:心微紅,花瓣密且大。

纏枝菊:花瓣薄,開過轉紅色。

玉盤菊:黃心突起,淡白綠邊。

單心菊:細花心,瓣大。

樓子菊:層層狀如樓子。

萬鈴菊:心茸茸突起,花多半開者,如鈴。

腦子菊:花瓣微縐縮,如腦子狀。

荼蘼菊:心青黃微起,如鵝黃,淺色。

雜色紅紫

十樣錦:黃白雜樣,亦有微紫,花頭小。

桃花菊:花瓣全如桃花,秋初先開,色有淺深,深秋亦有白者。

芙蓉菊:狀如芙蓉,亦紅色。

孩兒菊:紫萼白心,茸茸然,葉上有光,與他菊異。

夏月佛頂菊:五六月開,色微紅。

后敘曰:花有落者,有不落者,蓋花瓣結密者不落。盛開之后,淺黃者轉白,而白色者漸轉紅,枯于枝上。花瓣扶疏者多落,盛開之后,漸覺離披,遇風雨撼之,則飄散滿地矣,云云。

石湖品類 石湖范成大撰譜并序

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說以為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燁然秀發,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雖寂寥荒寒,而味道之腴,不改其樂者也。神農書以菊為養生上藥,能輕身延年。南陽人飲其潭水,皆壽百歲,使夫人者有為于當年,醫國庇民,亦猶是而已。菊于君子之道,誠有臭味哉,云云。

黃花

勝金黃:一名大金黃菊,以黃為正,此品最為豐縟,而加輕盈。花葉微尖,但條梗纖弱,難得團簇,作大本須留意扶植乃成。

疊金黃:一名明州黃,又名小金黃。花心極小,疊葉秾密,狀如笑靨花,有富貴氣,開早。

棣棠菊:一名金錘子花,纖秾酷似棣棠,色深如赤金,它花色皆不及,蓋奇品也。窠株不甚高,金陵最多。

疊羅黃:狀如小金黃,花葉尖瘦,如剪羅縠,三兩花自作一高枝出叢上,意度瀟灑。

麝香黃:花心豐腴,旁短葉密承之,格極高勝。亦有白者,大略似白佛頂,而勝之遠甚,吳中比年始有。

千葉小金錢:略似明州黃,花葉中外疊疊整齊,心甚大。

太真黃:花如小金錢,加鮮明。

單葉小金錢:花心尤大,開最早,重陽前已爛熳。

垂絲菊:花蕊深黃,莖極柔細,隨風動搖,如垂絲海棠。

鴛鴦菊:花常相偶,葉深碧。

金鈴菊:一名荔枝菊,舉體千葉,細瓣簇成小球,如小荔枝。枝條長茂,可以攬結。江東人喜種之,有結為浮圖樓閣,高丈余者。予頃北使,過欒城,其地多菊,家家以盆盎遮門,悉為鸞鳳亭臺之狀,即此一種。

球子菊:如金鈴而差小,二種相去不遠,其大小名字出于栽培肥瘠之別。

小金鈴:一名夏菊,花如金鈴而極小,無大本,夏中開。

藤菊花:密條柔,以長如藤蔓,可編作屏障,亦名棚菊。種之坡上,則垂下裊數尺如纓絡,尤宜池潭之瀕。

十樣菊:一本開花,形模各異,或多葉,或單葉,或大或小,或如金鈴,往往有六七色,以成數通名之。曰“十樣”。衢嚴間花黃,杭之屬邑有白者。

甘菊:一名家菊,人家種以供蔬茹,凡菊葉皆深綠而厚,味極苦,或有毛。惟此葉淡綠柔瑩,味微甘,咀嚼香味俱勝,擷以作羹及泛茶,極有風致。天隨子所賦即此種。花差勝,野菊甚美,本不繁花。

野菊:旅生田野及水濱,花單葉,極瑣細。

白花

五月菊:花心極大,每一須皆中空,攢成一匾球子,紅白單葉繞承之。每枝只一花,徑二寸,葉似同蒿,夏中開。近年院體畫草蟲,喜以此菊寫生。

金杯玉盤:中心黃,四旁淺白,大葉三數層,花頭徑三寸,菊之大者不過此。本出江東,比年稍移栽吳下。此與五月菊二品,以其花徑寸特大,故列之于前。

喜容千葉:花初開微黃,花心極小,花中色深,外微暈淡,欣然豐艷,有喜色,甚稱其名。久則變白,尤耐封植,可以引長七八尺至一丈,亦可攬結,白花中高品也。

御衣黃:千葉,花初開深鵝黃,大略似喜容而差疏瘦,久則變白。

萬鈴菊:中心淡黃?子,傍白花葉繞之,花端極尖,香尤清烈。

蓮花菊:如小白蓮花,多葉而無心,花頭疏極,蕭散清絕,一枝只一葩,綠葉亦甚纖巧。

芙蓉菊:開就者如小木芙蓉,尤秾盛者如樓子芍藥,但難培植,多不能繁橆。

茉莉菊:花葉繁縟,全似茉莉,綠葉亦似之,長大而圓凈。

木香菊:多葉,略似御衣黃,初開淺鵝黃,久則淡白,花葉尖薄,盛開則微卷,芳氣最烈。一名腦子菊。

酴醾菊:細葉稠疊,全似酴醾,比茉莉差小而圓。

艾葉菊:心小葉單,綠葉,尖長似蓬艾。

白麝香:似麝香,黃花差小,亦豐腴韻勝。

白荔枝:與金鈴同,但花白耳。

銀杏菊:淡白,時有微紅,花葉尖綠,葉全似銀杏葉。

波斯菊:花頭極大,一枝只一葩,喜倒垂下,久則微卷,如發之鬈。

佛頂菊:亦名佛頭菊,中黃心極大,四傍白花一層繞之。初秋先開白色,漸沁微紅。

桃花菊:多葉至四五重,粉紅色,濃淡在桃杏紅梅之間。未霜即開,最為妍麗,中秋后便可賞,以其質如白之受采,故附白花。

燕脂菊:類桃花菊,深紅淺紫,比燕脂色尤重。比年始有之。此品既出,桃花菊遂無顏色,蓋奇品也,姑附白花之后。

紫菊:一名孩兒菊,花如紫茸,叢茁細碎,微有菊香。或云即澤蘭也,以其與菊同時,又常及重九,故附于菊。

諸州及禁苑品類 吳人沈競撰譜

潛山朱新仲有菊坡,所種各分品目。玉盤盂與金鈴菊其花相次。又有春菊,花小而微紅者。有佛頭菊,花不作瓣而為小筒樣者。有枇杷菊,葉似枇杷,花似金盞銀盤而極大,卻不甚香。有丁香菊,花小而外紫內白者。

至今舒州菊多品,如蜂兒菊者,鵝黃色。水晶菊者,花面甚大,色白而透明。又有一種名茉莉菊者,初開花小,四瓣如茉莉,即開花,大如錢。

潛江品類甚多,有鋪茸菊,色綠,其花甚大,光如茸,二月間開。

今臨安有大笑菊,其花白,心黃,葉如大笑,或云郎枇杷菊。

頃在長沙,見菊亦多品,如黃色,曰御愛,笑靨,孩兒黃,滿堂金,小千葉,丁香,壽安,真珠。白色,曰疊羅,艾葉球,白餅,十月白,孩兒白,銀盆。大而色紫者曰荔枝菊,又有五月開者。

聞他處有所謂十樣菊者,一叢之上開花凡十種,如大金錢,小金錢,金盞銀臺,則在在有之。

如婺女,則有銷金北紫菊,紫瓣,黃沿。銷銀黃菊,黃瓣,白沿。有乾紅菊,花瓣乾紅,四沿黃色,即是銷金菊。三菊乃佛頭菊種也。

浙間多有荷菊,日開一瓣,開足,成荷花之形。眾菊未開則不開,眾菊已謝則不謝。又有腦子菊,其香如腦子,花色黃,如小黃菊之類。又有茱萸菊,麝香菊,水仙菊。水仙者,即金盞銀臺也。

金陵有松菊,枝葉勁細如松,其花如碎金層出于密葉之上,予在豫章嘗見之。

臨安西馬城園子,每歲至重陽謂之斗花,各出奇異,有八十余種。余不暇悉求其名,有為余于禁中大園子得菊品近六十種,多與外間同名者,姑次第之。

御袍黃菊大花頭、御衣黃小花頭、白佛頭花早、黃佛頭花晚、黃新羅、白新羅、戴笑菊即大笑菊、橙子菊、薔薇菊茉莉菊、楂子菊花小色黃,香如楂子、大金錢、小金錢、金盞銀臺、金盞金臺、明州黃、泰州黃、黃素馨、白素馨、黃木香、白木香、牡丹菊、黃酴醾、白酴醾、大金黃、小金黃、夏菊花與佛頭一同,五月開、桃花菊八月開、銷金菊、金鈴菊、蹙線菊、燕脂菊、白喜容、黃喜容、黃笑靨、白笑靨、金井銀欄、金井玉欄、鵝兒菊、棣棠菊、丁香菊、萬鈴菊蘇州出,高枝兒、玉盆菊、鐵腳黃鈴、黑葉兒、輕黃菊、黃纏枝、白纏枝、勝金黃、賽金錢、早紫菊四月、旱蓮菊、團圓菊、柳條菊、枝亭菊枝梗甚長,用杖子撐,即籬菊一丈黃、鞍子菊雙心兒牽長、碧蟬菊青色、鈸兒菊一種紫梗,開早;一種青梗,開晚

越中品類

山陰菊隱史鑄撰譜,以下諸菊之次第,所排近似失序,此蓋粗以形色之高下而為列,非徒徇名而已,比之前后二目不同。凡菊之開,其形色有三節不同,謂始、中、末也。今譜中所紀,多紀其盛開之時。

黃色

勝金黃:花頭大過折二錢,明黃瓣,青黃心,瓣有五六層,花片比大金黃差小,上有細脈,枝杪凡三四花,一枝之中有少從蕊。顏色鮮明,玩之能快人心目。

大金錢:開遲,大僅及折二錢,心瓣明黃一色,其瓣五層。此花不獨生于枝頭,乃與葉層層相間而生,香色與態度皆勝。

金絲菊:花頭大過折二,深黃細瓣,凡五層一簇,黃心甚小,與瓣一色,顏色可愛。名為金絲者,以其花瓣顯然起紋綹也。十月方開,此花根荄極壯。

小金黃:花頭大如折二,心瓣黃皆一色。開未多日,其瓣鱗鱗六層而細,態度秀麗。經多日,則面上短瓣亦長,至于整整而齊,不止六層。蓋為狀先后不同也如此。

密友菊:花頭大過折三,明黃闊片,花瓣形色不在諸品之下。初開時長短不齊,開及其盛乃齊,至于六層,其中如抽芽數條短短小,心與瓣為一色,狀如春間黃密友花。窠株低矮,綠葉最繁密,見霜則周圍葉綠變紫色。

橙菊:亦名金球菊,此品花瓣與諸菊絕異,含蕊之時狀如粉團菊,黃色不甚深。其瓣成筒排豎生于萼上,后乃開作小片,婉孌至于成團。眾瓣之下,又有統裙一層承之,亦猶橙皮之外包也,其中無心。愚齋云,據愚視之,橙黃菊與粉團菊必是一種,但橙小粉大,及色異耳。

大金黃:花頭大如折三錢,心瓣黃,皆一色,其瓣五六層,花片亦大。一枝之杪多獨生一花,枝上更無從蕊。綠葉亦大,其梗濃紫色。

側金盞:此品類大金黃,其大過之有及一寸八分者。瓣有四層,皆整齊。花片亦闊大,明黃色,深黃心,一枝之杪獨生一花,枝中更無從蕊。名以側金盞者,以其花大而重欹側而生也。綠葉亦大,其梗淡紫。

小金錢:開早,大于小錢。明黃瓣,深黃心,其瓣齊齊三層。花瓣展,其心則舒而為筒

御愛黃:花頭大如小錢,淡黃色,其狀與御袍黃相類,但此花瓣頗細,凡五六層,向上二三層,黃色鮮明,向下層淺色帶微白,層層鱗次不齊。心乃明黃色,其細小料十余縷耳。

御袍黃:花頭大如小錢,淡黃色,其狀略觀之與御愛黃相類,但此花瓣頗闊,凡五層,上下層層稍齊,心乃深黃色,比之御愛黃,細視則不同,況此心又有大小之別。

黃佛頭:花頭不及小錢,明黃色,狀如金鈴菊,中外不辨,心瓣但見混同,純是碎葉,突起甚高,又如白佛頭菊之黃心也。

九日黃:大如小錢,黃瓣黃心,心帶微青,瓣有三層,狀類小金錢,但此花開在金錢之前也。開時或有不甚盛者,惟地土得宜方盛。綠葉甚小,枝梗細瘦。

黃寒菊:花頭大如小錢,心瓣皆深黃色,瓣有五層,甚細。開至多日,心與瓣并而為一,不止五層,重數甚多。聳突而高,其香與態度皆可愛。狀類金鈴菊,差大耳。

荔枝菊:花頭大于小錢,明黃細瓣,層層鱗次不齊,中央無心,須乃簇簇未展,小葉至開遍凡十余層。其形頗圓,故名荔枝菊,此香清甚。姚江士友云:其花黃,狀似楊梅。

茱萸菊

茉莉菊:花頭巧小,淡淡黃色,一蕊只十五六瓣,或至二十片,一點綠心,其狀似茉莉花,不類諸菊。葉即菊也,每枝條之上抽出十余層小枝,枝皆簇簇有蕊。

艾菊

金鈴菊:花頭甚小,如鈴之圓,深黃一色,其干之長與人等。或言有高近一丈者,可以上架,亦可蟠結為塔,故又名塔子菊。一枝之上,花與葉層層相間有之,不獨生于枝頭。綠葉尖長七出,凡菊葉多五出,例皆不該。

甘菊:陶隱居云,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一種青莖作蒿艾氣而味苦。日華子亦云,菊有兩種,花大氣香莖紫者為甘菊,花小氣烈莖青者為野菊。楊損之云,甘者入藥,苦者不任。史氏譜云,甘菊,色深黃,野菊,枝柯細瘦。劉氏譜云,甘菊,深黃,單葉,閭巷人能識之,固不待記而知。竊謂古菊,陶淵明等采于東籬,泛于酒斝,疑皆今之甘菊也。今據《本草》諸書所載,二者較然可見矣。

滴滴金:夏菊也,花頭巧小,或有如折二大者,蓋所產之地不同也。花瓣最細,凡二三層,明黃色,心乃深黃,中有一點微綠。自六月開至八月,俗說遍地生苗者。由花稍頭露水滴而出也,故名滴滴金。予嘗與好事者斸地驗其根,其根即無聯屬,方知此說不妄。

野菊:亦有三兩種,花頭甚小,單層,心與瓣皆明黃色,枝莖極細,多依倚他草木而長。別有一種,其花初開,心如旱蓮草,開至涉日,則旋吐出蜂須,周圍蒙茸然如蓮花須之狀,枝莖頗大,綠葉五出,吾鄉能仁寺側府城墻上最多。

白色

九華菊:此品乃淵明所賞之菊也,今越俗多呼為大笑,其瓣兩層者,本曰九華,白瓣黃心,花頭極大,有闊及二寸四五分者,其態異常,為白色之冠,香亦清勝,枝葉疏散,九月半方開,昔淵明嘗言“秋菊盈園”,其詩集中僅存九華之一名。

今以重瓣大笑為九華,此得于諸士友之說。凡畦丁率皆不知,若姚江士夫又稱九華為大佛頂,或謂九華綠葉與諸菊葉不相類,疑非菊之正品。然愚嘗觀《本草圖經》所畫鄧州菊、衡州菊,此二名品亦皆是混凈之葉,未見其有出稜角者,且古人別菊惟在于臭味,豈拘拘論其葉哉。

大笑菊:白瓣黃心,本與九華同種,其單層者為大笑,花頭差小,不及兩層者之大,其葉類栗木葉,亦名栗葉菊。

佛頂菊:大過折二,或如折三,單層,白瓣,突起淡黃心,初如楊梅之肉蕾,后皆舒為筒子狀,如蜂窠。末后突起甚高,又且最大,枝干堅粗,葉亦粗厚,又名佛頭菊。一種每枝多直生,上只一花,少有旁出枝。一種每一枝頭乃分為三四小枝,各一花。

淮南菊:先得一種,白瓣,黃心,瓣有四層,上層抱心,微帶黃色,下層黯淡,純白,大不及折二,枝頭一簇六七花。后又得一種,淡白瓣,淡黃心,顏色不相染惹,瓣有四層,一枝攢聚六七花,其枝杪六花如六面仗鼓相抵然,惟中央一花大于折三,余者稍小。予視之疑非一種,園丁乃言所產之地力有不同也。大率此花自有三節不同,初開花面微帶黃色,中節變白,至十月開過,見霜則變淡紫色,且初開之瓣只見四層,開至多日,乃至六七層,花頭亦加大焉。

酴醾菊

木香菊:大過小錢,白瓣,淡黃心,瓣有三四層,頗細,狀如春架中木香花,又如初開纏枝白,但此花頭舒展稍平坦耳,亦有黃色者。

粉團菊:亦名玉球菊,此品與諸菊絕異,含蕊之時淺黃色,又帶微青,花瓣成筒排豎生于萼上。其中央初看一似無心,狀如橙菊,盛開則變作一團,純白色,其形甚圓,其香頗烈,至白瓣凋謝,方見瓣下有如心者,甚大,其白瓣皆匼匝出于上也,經霜則變紫色,尤佳。綠葉甚粗,其梗柔弱。

玉甌菊:或云甌子菊,即纏枝白菊也。其開層數未及多者,以其花瓣環拱如甌盞之狀也,至十月經霜則變紫色。

金盞銀臺:大如折二,此以形色而為名也,惟初開似之,爛開則其狀輒變。

寒菊:大過小錢,短白瓣,開多日其瓣方增長,明黃心,心乃攢聚碎葉,突起頗高,枝條柔細,十月方開。

徘徊菊:淡白瓣,黃心,色帶微綠,瓣有四層。初開時先吐瓣三四片,只開就一邊,未及其余。開至旬日,方及周遍,花頭乃見團圓。按,字書“徘徊”為“不進”,此花之開,亦若是矣,其名不妄。十月初方開,或有一枝花頭多者,至攢聚五六顆,近似淮南菊。

銀盤菊:白瓣二層,黃心突起頗高,花頭或大或小不同,想因其地有肥瘠之故也。

輪盤菊

紅色

桃花菊:又名桃紅菊,花瓣如桃花,粉紅色,一蕊凡十三四片,開時長短不齊,經多日乃齊。其心黃色,內帶微綠。此花嗅之無香,惟捻破聞之,方知有香。至中秋便開,開至十余日,漸變為白色,或生青蟲食其花片,則衰矣。其綠葉,甚細小。

繡菊

石菊:即古之大菊也,花瓣五出,有紫色者,有深紅色者,有深紅粉綠者,各有種也。其萼長而小,其莖有節,其葉亦頗類竹,故又名石竹。諸色皆自五月而開,惟紫色者開至八九月方衰。或云石菊結實為蘧麥,愚按,《爾雅》云,“大菊,蘧麥也。”《本草》云,“瞿麥,一名大菊。”陶隱居士,“一莖生細葉,花紅紫赤可愛,子頗似麥。”日華子云,“又名石竹,《本草圖經》曰,生泰山及淮甸,今處處有之。苗高一尺以來,葉尖小,二月至五月開,七月結實,頗似麥,故名之。”

予以本土所產石菊,參照《爾雅》、《本草》所言,大菊之形色固相似矣,然本土所產者,初未審有實無實為疑,遂問諸老圃,皆云未嘗有結實者。至甲辰八月,予于僧舍見紫色一種,就摘花瓣,脫盡一殘萼,捻破驗其子之有無,其中果有一粒如細麥者存焉,粒中仍有如掏之一痕,易為辨認,次以摘花瓣未脫者一萼亦捻破驗之,其中所存者,與前一同。陶隱居又云,“立秋采實,實中子至細。”故予今捻破其萼以視實,復捻破其實以視中有何物,果見有如蝦子者,細不可數也。予初為老圃所惑,故詳記之。按,劉蒙《說疑》曰,“瞿麥為大菊,此乃妄濫竊名者,皆所不取。”愚齋亦云,此品石菊初以其花與蕊比之諸品不同,且顏色夭冶,兼乏芬馥清致,當以格外菊處之,亦列此名于濫號品中。后考結實有據,乃知即古之大菊也。竊以《爾雅》、《本草》既載其名,其來也遠,以是論之,非所宜輕,于是升于正品紅色之后云。

濫號

孩兒菊:白瓣黃心,其狀與諸菊迴然不同,自七月開至九月,其葉甚纖。按,劉氏譜其后《敘遺》乃言,“孩兒菊,粉紅色”,如此則比越中所有者不同也。按,史氏譜入此于紅紫品中。愚今以本土所出者,品格最下,兼之無香可取,故降于是也。或言此花與葉既不類菊,而世俗皆呼為孩兒菊者,何也?予意其名以孩兒者為品卑微之謂也,呼以為菊者,敷榮能久之謂也。或謂此花本名鵝兒菊。

假名

春菊:蒿菜花是也,三月末開,花頭大及二寸,金彩鮮明,不減于菊。東岳社會日,人取以妝花檐花籃,即此物也。

紫菊:馬蘭花是也,八九月開。《大觀本草》云,生澤旁。北人見其花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玉峰先生汪擇善詩集又以旱蓮亦名紫菊,有詩一篇。愚竊謂此二花其物性不同,以馬蘭花為菊,而馬蘭亦有療疾之功,使其名益著,可也。以旱蓮為菊,胡不知有害人之毒?黜其名可也。

觀音菊:天竺花是也,此非南天竺,或呼為落帚花,亦非也,落帚別是一種。自五月開至七月,花頭細小,其色純紫,枝葉如嫩柳,其干之長與人等。或呼為觀音菊,蓋取錢塘有天竺觀音之義也。

繡線菊:厭草花是也,花頭碎紫,成簇而生,心中吐出素縷,如線之大,自夏至秋有之。俗呼為厭草花,或云若人帶此花賭博,則獲其勝,故名之。古有厭勝法。

列諸譜外之菊一十名 愚皆記其所得之自,今盡類入卷首之品

九華菊:見靖節先生集,此一品今新入越譜。

凌風菊:黃色,見山谷詩。

柑子菊:黃色,見陳后山詩。

楊妃裙:黃色,見徐仲車詩。

蠟梅菊:見聞人善言《菊鄉公暇集》。

朝天菊:見洪氏《瓊野錄》。

珠子菊:白色,見《本草》注云,南京有一種開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

丹菊:見《初學記》,嵇含菊銘云,“煌煌丹菊,暮秋彌榮。”

鷺鸞菊:士友云,嚴州多菊,此品嚴州有之。花如茸毛,純白色,中心有一叢簇起,如鷺鸞頭。

襄陽紅:士友云,并蒂雙頭,亦一種菊也,九江彭澤有之。

今榮王府,皇弟大王居邸之側有園曰瓊圃,池曰瑤沼,皆賜御書為匾,如園內異菊尤為不少,但未得其名,今姑門其左,當俟他日列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嘉荫县| 阳新县| 安化县| 苏尼特左旗| 将乐县| 锦屏县| 县级市| 潼南县| 申扎县| 无极县| 三江| 衡山县| 达孜县| 商水县| 大厂| 阿城市| 沛县| 潼关县| 怀柔区| 齐河县| 怀化市| 鹰潭市| 巨野县| 监利县| 鲁山县| 临海市| 临泉县| 尼勒克县| 张家川| 邻水| 新疆| 闵行区| 婺源县| 天镇县| 桂阳县| 濉溪县| 台江县| 辰溪县| 佛冈县|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