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命!饒命!”
“饒命啊!饒命啊!”
“各位官爺,我不是主謀,我不是主謀啊!”
目標完全沒有保守秘密的覺悟,三下五除二的,就將自己的同伴給全部供出來了。
他們確實是從江北來做買賣的。他們甚至和流賊有一些關系。
郭保義的事情,不過是他們順手牽羊而已。
沒想到,居然被人發現了。
被抓住的人,叫做馮七角,是西北流民出身。
不用嚴刑拷打,他就承認,自己曾經參加過高迎祥的流寇軍隊。一度進入山西、河南等地。
后來不想干了,就跑來了江南,繼續做無本的買賣。
“你的同伙在哪里?”
“我帶你們去。”
“不許耍花招!”
“不敢不敢……”
“帶路!”
馮七角帶著他們來到一個客棧面前。
那個客棧是用木頭搭建而成的。使用的都是破舊的船板。估計和碼頭有關系。
“跑啊!”
“官兵來了!”
驀然間,馮七角一聲吆喝。
段志旋來不及阻擋,馮七角居然成功的吼出來了。
“唰!”
段志旋拔刀,就要一刀結果了馮七角。
這個混蛋,居然敢在錦衣衛的眼皮底下耍花招?當真是活的不耐煩了啊!
“留活口。”
“我有用。”
楊崢擺擺手,輕描淡寫的說道。
沒有必要。讓他們跑了又何妨?
他正好要讓人跑呢!
不跑的話,怎么引來各方震動?
果然,客棧里面立刻竄出來好幾條人影,一看就是亡命之徒。
他們倒也狡猾,分開各個不同的方向逃竄。就算是被抓,也不可能全部落網。至少有人能夠跑出去。
段志旋就要帶人追趕。
百戶大人感覺有點丟面子了。
錦衣衛什么時候被人這樣涮過?當真是怒火中燒。
“不要追了。”
“讓他們跑。”
楊崢淡淡的說道,“讓他們先跑幾天。”
段志旋立刻將人撤回來了。
雖然不太明白楊崢的用意。但是他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命令。
從客棧里面逃出去的亡命之徒,很快就消失在他們的視線外。
“回去吧。”楊崢淡淡的吩咐說道,“將馮七角關在水牢里,加點生石灰,煉煉他。將其他人提出來,一般關押。不讓他們逃跑就行。”
“明白。”段志旋立刻帶人押送著王英和馮七角去了。
路上,王英還將馮七角揍了一頓,幾乎將他打得半死。
幸好是楊崢善良,沒有下令殺人。
否則,他們兩個今天都活不了了。
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活命的機會,居然被對方破壞了,你說王英能不惱火?
“段志旋!”楊崢叫道。
“楊公子有什么吩咐?”段志旋急忙回頭,恭謹聽命。
“讓王英來審問這個馮七角。”
“明白。”
楊崢揮揮手,段志旋才真的走了。
王英頓時就心花怒放了。讓我來審問?好啊!你個王八蛋,看我不煉死你!
看看天色還早,楊崢獨自一個人在街上閑逛。
常州府其實非常的繁華。
驕橫交錯總共有十幾條街道。兩邊都是店鋪林立。
和北直隸相比,南直隸的商業發達的簡直是讓楊崢吃驚。在常州城,你幾乎是可以買到任何自己想要買的東西。
遼東來的人參、鹿茸、貂皮……
陜西行都司(甘肅)來的蓯蓉、香瓜、花椒……
云南來的普洱茶、三七、紫皮石斛……
都是一些比較罕見的東西。
普洱茶還有沐王府的認證。
還有扶桑來的清酒,朝鮮來的繡花手帕,暹羅來的香米,南洋來的肉桂、郁金、豆蔻……
甚至,楊崢還吃驚的看到了幾個黑人!
沒錯,就是黑人!
渾身上下黑不溜秋的那種。
他們居然堂而皇之出現在了華夏的土地上。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昆侖奴?
西班牙和葡萄牙販賣黑人奴隸的時候,居然還販賣到了華夏?
想想也不奇怪。
賣哪里不是賣?
只要有市場需求,自然就會有人嘗試。
荷蘭人不是已經霸占了臺灣了嗎?估計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很快就會到來了。以后還會有英國人。
才這么想著,忽然就看到了幾個穿著黑色長袍,胸前懸掛著十字架的傳教士。
楊崢的眼神頓時就瞇細起來了。暈哦,西洋的傳教士都已經來到了常州府了?
突然想起湯若望……他好像就是傳教士?他好像好沒死?
孫元化好像就是第一批皈依的華夏人?
徐光啟似乎和西洋傳教士也是關系很密切?頗有皈依的傾向?
依稀間,楊崢還想起一個詞:西法人。
什么意思?
就是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人。
自從葡萄牙的紅衣大炮傳入以后,朝廷上下,有部分人已經意識到了中外差距。
其中,孫元化、徐光啟、湯若望就是突出的代表。其他人將他們稱作西法一黨。認為他們是比較另類的。甚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那種。
人頭涌動,叫賣聲此起彼伏……
這是明末嗎?
感覺完全沒有末日跡象啊!
乍一看,還以為是盛世呢!
難怪生活在這里的人會醉生夢死,夜夜笙歌,紙醉金迷。
完全沒有危機感啊!
北方的戰事對這里絲毫沒有影響。
最大的影響,就是多了幾個流民。
如此富庶的江南地區,怎么會淪陷于韃子之手呢?
難道就是因為太富庶了,太安逸了,太生平日久了,所以已經沒有血性了?
有可能。你看遼東鐵騎,就是戰火中成長出來的。
可見,指望江南地區的百姓打仗,估計是很難的。
大明朝的戰斗力,還得依靠邊軍。
江南可以做點什么?
當然是充足的后勤支援啊!包括糧草、金錢等等。
當務之急,就是解決財政問題……
忽然看到什么,情不自禁的走過去。
紅薯……
土豆……
辣椒……
居然有人在路邊擺攤賣?
走過去仔細的看了看。沒錯,的確是土豆、紅薯、辣椒。
紅薯這個時候應該是叫做番薯。
漢唐的時候,外界傳來的物種,基本上都帶一個胡字,如胡椒、胡蘿卜之類的。
在宋朝、明朝,但凡是外國傳來的,都帶一個番字,意思就是番邦。如番薯、番茄等等。
到了滿清,天朝上國的地位急促下降,外國傳來的東西,都帶一個洋字,例如洋火、洋皂、洋槍之類的。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秦漢三國,兩晉隋唐,宋元明,天朝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到了滿清就被蹂躪了。
好像還有一種,似乎是木薯?它好像也是舶來品?
看來,這些從南美洲傳過來的舶來品,現在已經是開始民間種植了。但是產量應該不高,種植面積也不會很大。
否則,肯定不會是擺攤零售的。而是一筐一筐,或者一袋一袋,又或者是車輛運輸。
什么車輛?當然是畜力車了。難道還指望機械動力?
估計對它們的用途,也沒有多少人清楚。
甚至,可能還有人擔心它們是否可以吃。
畢竟沒有人大力推廣。完全是依靠民間的自發的行為。推廣速度非常慢。
中原、西北、北直隸、遼東等地區,說不定還沒有。
偏偏這些舶來品,最適合栽種的區域,就是三邊啊!
那三邊?
西北、華北、東北。
剛好是覆蓋了九邊重鎮等亟需糧食的區域。
糧食很重要。
尤其是現在災荒時期。
陜西的流寇是怎么來的,因為沒有糧食吃啊!
為什么流寇的隊伍會越打越多,因為沒有飯吃的流民太多。只有跟著大隊伍,才能找到吃的。
是他們自己不想種植嗎?
當然不是。
是種植艱難。產量很低。還要上繳沉重的賦稅。
此時此刻的大明朝,正處于小冰河時期。氣候反復無常。主要是旱災居多。水源嚴重不足。很多田地無法耕種。
其中,陜西就是災情最嚴重的。孫傳庭遞來的奏章,明白無誤的記載是十室九空,赤地千里。
從外地輸送糧食到西北地區。不劃算。也不可能。必須自力更生。
即使是朝廷免除陜西的全部賦稅,當地的百姓,也得自己種糧食。
然而,關中一帶,渭河兩岸,在大唐時期,乃是最肥沃的土地,現在都已經是非常干旱了。
沒有足夠的灌溉用水,水稻就無法種植。
小麥的產量非常低。一畝地不到兩百斤。
只有紅薯、土豆、玉米、木薯這些比較抗旱的作物,才能頑強的生長。
它們的產量也是非常高的。
雖然這些舶來品的產量和后世還相差很遠。但是,每畝一千多斤,或者兩千斤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須知道,后世的這些農作物,動不動都是畝產幾千斤以上的。尤其是木薯,畝產上萬斤(五噸)都有可能。現在的產量怎么也有后世的五分之一吧。
這些農作物必須大力推廣。
問題是……
怎么推廣?
木薯本身是有毒的,會導致食物中毒。
發芽的土豆也是有毒的。吃了會死人。
這些東西,因為是舶來品,國內的百姓不熟悉,不了解,本來就比較抗拒,沒有積極性。
萬一出現食物中毒的問題,肯定是以訛傳訛,大家都不敢栽種了。
想要迅速的推廣種植,還真是需要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