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兒童的博物館教育
- 王芳 彭哲主編
- 1202字
- 2020-03-17 10:57:32
二、從理論到實踐:讓兒童融入博物館的策略
許多博物館策略適合兒童,且在博物館環境中效果良好。策略包括從玩和講故事到以物件為中心的體驗,但最重要的是以兒童為中心,并且當他們建立先驗知識與博物館物件之間的聯系時給予幫助。對活動策劃或展覽設計而言十分關鍵的是認識到理論需要符合實際。
兒童天生富于好奇心,并且對各種各樣的事物感興趣。興趣的維持往往取決于體驗的設計。兒童在博物館活動中被認為是積極的參與者了嗎?兒童的想法得到重視和尊重了嗎?在展館中鼓勵兒童創造和發揮想象力了嗎?模范活動須始終將兒童置于每次體驗的中心。
活動策劃強調收藏中的物件是很自然的,這些物件可能是文化制品、自然標本或者藝術品。我們要選擇吸引兒童的物件,確保更年輕的觀眾也很容易觀看。呈現在兒童視線之上的小物件可能對成人而言很有效果,卻不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圍繞著一件精心選擇的物件,對體驗(一個活動或一次面向兒童的導覽)進行規劃,用兒童熟悉的策略,鼓勵兒童主動學習。玩和講故事幾乎對任何博物館體驗而言都是完美的策略。
博物館收藏為模仿游戲和講故事提供了有趣的機會。卷軸畫、掛毯和油畫為講述故事提供游戲的腳本。以一件人工制品吸引注意開始,鼓勵兒童花點時間去看。問開放性問題,鼓勵其思考。當兒童看到這件物件時,觀察到了什么?他/她認為發生了什么?當我們用行為做示范時,兒童可以學到知識。當兒童分享他們對從藝術作品中捕捉到的景象的印象時,他們用先驗知識賦予新觀念以意義。要鼓勵兒童把自己想象成藝術作品中的某個人物,體會這是何種感覺。在分享意見之后,每次讓一到兩個兒童將藝術作品中描繪的場景表演出來,可能是有人倒茶、劃船或者坐在凳子上跟朋友聊天的場景。當兒童將藝術品中的情景鮮活演繹出來時,他們的朋友可能會看到同伴忽略的細微之處。要鼓勵兒童去發現這種表演與藝術家的描繪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當我們讓兒童步入表演的世界時,他們是踴躍的參與者,渴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有些物件對模仿游戲而言非常合適。一家收藏有眾多不同時代和地區的茶葉罐或茶杯的展館使游戲成為可能。帶一套小茶具(從家里帶來的,而不是博物館收藏的),用以展示與茶葉禮儀有關的傳統文化。讓兒童把展出的茶壺、茶杯和其他器具與教育人員擁有的日常物件進行比較。在畫廊中進行游戲對博物館收藏而言可能是安全的,并且同時賦予這些人工制品新的意義。
主動學習對兒童而言是令人興奮的。它與博物館過去對教學的觀念相比有很大不同,以前,教育人員居于體驗的中心,負責在藝術品及其歷史方面教育兒童。在以兒童為中心的體驗方式里,兒童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建立個人聯系和學習。他們被要求用自己的感官來解釋所見、應用先驗知識。他們受邀學習某個物件,不是簡單地聽人講述或者欣賞物件,而是通過本能的多感官體驗來學習。有關某一物件的背景信息(藝術家、物件名稱、制作方式)可能會通過自然討論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被參考,而不是通過一堂教師主導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