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進化的歷史行程中,也間或有著不尊老的時代出現。
很早以前,薛睿讀過一部日本電影的介紹,即《楢山節考》。
影片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于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這篇電影介紹,令那時的薛睿讀來頓感震驚,毛骨悚然,并記憶深刻。
無論是楢山節考的不尊老,還是這個時代的不尊老,都值得警惕,因為這一類的內容,相當于一個時代另類的戰爭。
古老的戰爭,一般是因為糧食;現代戰爭,通常是因為能源。都是資源之爭。
楢山節考的不尊老,是因為糧食長期短缺;而這個時代的不尊老,糧食不是問題,矛盾在公共資源之爭。
現在的老年人,在他們年輕時代,一旦有了工作,就要把工資的一部分,寄給家里的父母。因為那時的老年人不再有收入,必須依賴于成長起來的兒女。
也因為這個時代的老年人,在年輕時候種下了孝順的“因”,在他們也老去的時候,收獲了令其喜悅的“果”:他們中的很多人,有著令其滿意的退休金、醫保,不再依賴于子女的工資補貼,甚至只要子女不啃老就阿彌陀佛了。
在兜里有錢的條件下,他們不再甘心于遵循從前人的養老方式:只一味地幫了兒女做活,依附于兒女的薪水活著,或偶爾去嗮嗮太陽……
他們更是要活出自我,要積極入世。他們不單純依賴于呼吸之間的茍且,還要感知到外邊世界的一顰一笑,來告訴自己依然還硬硬朗朗地活著。
也因此,無論在公交車上還是各類廣場上,烏央烏央的老年人隊伍,于有意無意之間和年輕人爭奪了公共資源。并由此在這個時代,和遭遇了各種生存壓力、各種內卷且煩不勝煩的年輕人結怨。
這是這個時代沒有來得及顧全老齡化時代所造成的,但現代人依然缺乏解決矛盾的智慧。
然后,這現象就這么別扭而頑固地對抗著、繼續著。
在這種不和諧現象存在的同時,這時代還存在著的另一類可能的隱患。
任何美好生活的獲得,都是靠等量的付出,換來的。也因此,能量才是守恒的。
這個國家的快速富強,離不開農民工的等量付出。除了勞動的付出,還豁出了整個家庭的完整。
也因此,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以另類的生存方式,在奇怪地成長著。
在最需要愛和教育的時候,他們無一例外地統統缺失了。也因此,在成長起來之后,他們會“平白無故”生出對這個世界的愛與悲憫嗎?
當他們成長為青壯年的時候,不用懷疑他們能肩負起注定要屬于他們的歷史使命。
只是,他們那時候,遭遇的老年人,正是這個時代整天把“壞人變老了”掛在嘴邊的年輕人。當這樣的兩支有著“莫名厲害”標簽的隊伍,在未來,遭遇了……
天曉得這個時代種下的“因”,在未來,會結出什么樣的“果”來。
薛睿當然不至于擔心自己的老年,他應該不用去擠公交,也不會去跳廣場舞。
并且,他相信:當他老去的時候,那個時代人類的智慧,或足可以解決這類矛盾。
必須相信未來。
然而,正是關于這個問題的胡思亂想,令薛睿的腦海里幻化出這么一幕場景:若干年以后,各家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所在的樓下,停著一輛又一輛大型豪華客車,那些客車的側面,一律印著幾個醒目的大字——楢山節考搬運公司。
而楢山節考搬運公司,所肩負的使命,就是將那些仍然不愿讓位于年齡人的老投機客,統統集中起來,一并運送到千里之外的楢山山頂。
這樣的“妄念”不會一語成讖,不會出現在未來的現實里。卻在薛睿的腦海里,頑固地有著許許多多輛“楢山節考”大巴車,在爭分奪秒一路狂奔。
由時代的變化,令薛睿意識到了未來所有的不確定性,并因此焦慮。
畢竟,這個變化多端的大時代,全不同于之前的任何時代,沒有可資借鑒的從前。
就像幾年前的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現代的手機。但無論你當初如何想象不到這樣的變化,從每個人見到這手機的那一刻起,他們都可以迅速適應這些變化,且以為這類手機其實一直就在身邊。
驚天之變,又令你不知不覺。
而對于注定要遭遇混亂的經濟秩序與科技進步雙重折騰的金融投資市場而言,在未來,又會是什么模樣?
而什么是經驗?什么又是歷史會重演?
你把一個ipad扔給一個學齡前的孩童,沒準不一會兒他就能拿著玩了,但老年人適應新時代的手機,就不那么容易——因為他們更容易受經驗支配。
大時代,就是通過圖表突破式的突變,單純地恩澤于新新人類,并以此完成摧枯拉朽的。
這種人類生命秩序的形成,不完全來自于人類自身的設計,而是自然法則,是造物主的安排。
突然,薛睿覺得,他還是有必要繼續被岳石打攪著。
不要輕易否定一個或可以“看得見未來”的妄人。
這世界,或多或少,是被一些愛“較真”的人,以及“妄人”,而帶來了改變的。
“你信不信,我可以讓你一語成讖,并非常樂意令你的夢境成為現實?!痹诼犃搜︻ψ约阂芟牖镁车拿枋鲋?,岳石驚喜道:“好吧,我要把‘楢山節考運輸公司’的成立,納入我未來的設計之中。
“當然,這個公司的成立,原諒我不是奔了你的初衷安排的。我承諾:在未來,無論是期貨公司還是證券公司,都不因這家運輸公司的成立而被困擾到。
“‘楢山節考’運輸隊的成立。是專門為這么一類人,安排的:就是那些堅定的素食主義者。
“在未來,我們可以借由科技的進步,真實地‘翻譯’出植物的語言和情感。
“接著,通過這項成果,讓這些有著‘大善’的人們,真實地感知到植物是和動物,本質上完全是一類的生命體。進而引導他們,堅決拒絕進食所有來自生命體本身的食品。無論動物還是植物。
“同時,愉快的接受我們在那個時代生產出來的,完全來自于非生命體所得到的原料而制成的食品。
“我們要努力幫助那些仁義之師,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又有何怨?”
“這樣的理念,或可以推及所有我之前和你描繪過的美妙前景?!?
“‘楢山節考’是一個載體,更是一個干凈到足可以滿足《圣經》里耶穌對‘扔石子’所提條件的一類純粹人生的航標燈。
“它承載著我們引導并驅使那些有‘大善’的人們,令其不顧一切‘求仁得仁’的光榮使命?!?
薛睿找到岳石,聊及他突發奇想的荒誕念頭。不過是以陳述一個荒誕的方式,來坐實這一荒誕。
而偶爾發發神經的他,遭遇到真正的“大神經”岳石,懵逼就成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