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腦人之永生
- 秋色2016
- 1300字
- 2020-01-05 11:02:17
我沒有別的選擇,上前一步,仔仔細細端詳著這把椅子。椅子很普通,銀色的,跟我的床一樣,沒有任何裝飾。但是在扶手上,有一個插座,此時正亮著紅光,一閃一閃,仿佛在召喚著我。我看了看,插座的結構跟我床上每天用的是一樣的。
我的視網膜上此時來了提示:進入工作狀態。
我終于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于是輕輕坐到椅子上,打開身上的閥門,把插頭插入閃著紅光的插座。
驟然間,我仿佛失重一般,跌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里。
我好像漂浮在太空中,周邊都是五顏六色的星球,每個星球都在飛速旋轉著。我一陣眩暈,心想這是要把我送到虛擬太空嗎?如果現在我還是肉身的話,肯定又是嘔吐不止。
過了好一陣,我漸漸鎮定下來,仔細去辨認每個星球,但是轉得太快,根本看不清楚。我下意識地想去摸一下離得最近的一個紫色的星球,不想這個星球“忽”地一下就來到我眼前,嚇了我一跳。
這個星球依然旋轉著,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我緊緊盯著它看,心里已經不緊張了,伸手又去點了它一下,只見這個星球居然慢慢張開了,裸露出了它的內部,里面竟然是一棵圣誕樹!不不,是圣誕樹的結構,粗壯的主軀干,分出許許多多枝杈,枝杈上又分出更多細小的枝杈,每個枝杈上都有閃爍的亮點,一眼望去,宛若一棵裝飾著無數彩燈的圣誕樹。
我心里贊了一聲,旋即明白了這個結構的意圖。我們做軟件工程的,再大的項目,都會先做出藍圖(Blueprint),這個藍圖跟我們平日里說的泛泛意義上的藍圖還不一樣,除了要把工程的每個目標都體現出來之外,還要把目標切分成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有不同的功能,但必須又是嚴絲合縫的。然后相應的小組或者團隊再去分工開發每個模塊。如果模塊的工作量很大很復雜的話,還要再做這個模塊的藍圖,以此類推。
這個跟之前修復大廈的原理差不多,把模塊造好,再一塊一塊搭起來。但是軟件工程比這個不知復雜多少倍,因為每個模塊是完全不一樣的,用的編程結構也不一樣,把它們造出來不難,但是能不能嵌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又必須有最高的運行效率,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時候,就要看你當初的藍圖設計是否到位。
這里特別提一句效率的問題,對于軟件開發人員來說,沒有開發不出來的程序,實現不了的功能,但是水平高低就在于你的效率,這個效率不是指你開發的快慢,而是你開發出來的東西運行的效率,高手開發出來的東西一秒鐘就跑出來的功能,如果你的需要一分鐘,得,去別處找工作吧。
而效率高與否,就要看你設計藍圖的水平如何。象我開發一個項目,做藍圖的時間跟編程的時間是差不多的。
所以當我看到這棵圣誕樹,職業的本能讓我明白這正是一張藍圖。只不過,它使用的方式,跟我們傳統使用的大相徑庭,思路也大不一樣。
我在這么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心無旁騖,專心研究著這棵圣誕樹。可是縱然我是專門干這個的,看了半天,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因為上面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也沒有任何的編程語言,細細看去,只有密密匝匝的枝杈糾纏在一起,那些忽明忽暗的亮點,更是找不出任何規律。
我是一個訓練有素的軟件工程師,但是從來沒有遭遇到這種狀況。學習一種語言,或者開發一套程序,都會有一段學習或者了解情況的時間。哪怕是自學,也得有一本我看得懂的書或者開發手冊呀,哪有不分青紅皂白把你往這兒一扔慢慢琢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