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趙管事
- 景福
- 止默
- 2374字
- 2019-12-13 14:13:51
陳氏樂得看到家中和睦,元寶珠一提起,她就含笑應允了。
不過還是對她叮囑道:“那草市雖也是在河邊,可離著村子不近,足要走上三五里地,草市后面另有一個碼頭,其中魚龍混雜,你可要看好了嬋兒,別只顧著自己玩耍,將她忽略了去。”
元寶珠知道厲害,連連點頭。
“娘,您只管放心,我就拉著嬋兒的手,一刻不松開。”
陳氏這才放心,手腳利落地將香蕈收拾好,由元錦安背上了筐,就著還未透亮的天色出了門。
至于陳氏自己,倒是不打算出去了,只因沈氏產期臨近,隨時都有可能生產,她留在家中,若有個情況也好照應著些。
另一邊的元寶珠興致極為高昂,倒的確是跟說好的那樣,緊緊抓著元令辰的手,一刻都不曾松開。
倒是元令辰自己,反而覺得有些不自在。
她獨來獨往慣了,不適應與人這般親近。
可她的手只是微微掙了掙,就聽元寶珠一本正經地道:“我答應過娘,要看著你一些,你可不能亂跑。”
這時走在前面的元錦安也回頭:“寶珠說的對,那草市里往來的人太多,極易混進歹人,似嬋兒這般的,卻是最易被人盯上,還需小心些才是。”
他們家嬋兒本就長得好,原先還瘦些,有了禾山后,大半個月里,日日碗里都有葷腥,養得人越發好看了。
這樣的樣貌出門,自是惹人垂涎。
元令辰懷中已變得灰撲撲的禾山聞言翻了個白眼,心道有它在,哪個不長眼的敢打她主人的主意?莫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說這話是看不起它還是咋滴?
它的心理元錦安自是不知道,倒是元令辰開口道:“有禾山在,怕也沒有哪個歹人有那本事將我帶走。”
元錦安沉默了會,便聽一旁的元寶珠道:“那我更要拉著你了,讓禾山也看顧看顧我。”
這下子元令辰也沒了輒,她最是吃軟不吃硬,元寶珠這樣的,她倒還真不好甩了她臉子。
便只認命地由她牽著,一路到了草市外面。
那草市果然如他們所說的極為熱鬧,因他們是采完香蕈才過來,已是來得略遲了。
只見那草市里人聲鼎沸,往來之人接踵摩肩,源源不絕。
“今日是大集,來得人有些多了,我們去邊上尋個位置。”元錦安正說著,就聽前邊不遠處有人喊他:“安叔。”
那人身形高大,一邊喊著一邊還揮著手,元錦安一眼就看到了他,不由得樂了:“是樾之,我們過去看看。”
說著示意元寶珠和元令辰走他前面。
一路擠過去,果然見元樾之擺了一個攤子在那里,上面有一只野兔,還有一筐雞蛋,幾個野鴨蛋。
另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
互相見過禮,元錦安就和元樾之說起了話。
當元樾之聽說他們來得遲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時,馬上將自己的攤子挪了挪,騰出了一半的地來。
隨后才問道:“安叔,你們帶了什么來賣?”
本來只是隨口一問,下一刻已是見元錦安將筐里的香蕈拿了出來,堆成了一堆。
他立時被驚得目瞪口呆:“安叔,你們是進了后頭的山里嗎?怎會有那么多香蕈?”
村后的那座山,菌蕈雖也有,但去的人多了,收獲便少了。
特別是這香蕈,是長在朽木上的,這些年雖也有族人伐木養蕈,但因不得其法,每年能采的香蕈也沒有多出太多。
至少還沒有哪一家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
元錦安含笑不語,心中卻是想著:那是你還不知道,我們家里那后院可是長滿了香蕈。
這還是少的,若讓你看到那多的,還不得嚇死你?
元樾之滿心羨慕:“這即便是在深山里,要找出那么多香蕈,也是要憑運氣啊。”
而且那深山可是虎豹橫行,極為危險,村里人也很少有敢冒險往深山里去的。
正說著話,已是有人被元錦安的香蕈吸引了過來。
這一堆香蕈,不僅數量多,品相也是極為不錯。
有些商人眼尖,已是爭相往這邊擠了過來。
“老丈,你這香蕈賣什么價?”
“500文一斤。”
商人眼珠子轉了轉,正要還價,就聽后面有人開口:“五百文一斤,我都要了。”
那商人回頭,想呵斥幾句,想著明明是他先來的,他還沒講好價,就有人截他胡,誰人有那么大膽子壞了草市里的規矩?
只是他頭一轉,到嘴邊的話又被他生生地咽了回去。
人群中已有竊竊私語:“是陸府的管事。”
“陸府的管事怎會親自來了這鄉野草市?莫不是你看錯了?”
“千真萬確……”
此時有些剛圍過來的商人已經滿臉敬畏地退了出去。
高昌陸氏那是傳承數百年的世家大族,論起底蘊,比之皇族猶有過之。
聽聞本朝唯一的異姓王靖王一脈曾經也只是陸氏旁枝,全憑著本家扶持才有了今日。
如今的靖王不臣之心人盡皆知,可這陸氏還安然屹立于帝京之側,可見其勢力著實深不可測。
這樣的家族,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管事,都不是他們這些小商人可以得罪的。
知道陸氏厲害的人自是識趣地退了,但到底還有一些因著一朝發家,就自視過高的人,還停留在原地,想著尋個機會和陸府管事攀一攀交情。
此時那管事已是和元錦安說上了話:“老丈,你且稱一稱,這里的香蕈我全要了。”
這管事是陸府莊子里一個的小管事。
平日里他倒也是清閑,只前些時日,自本族中來了個女郎,最是難伺候,雖不至于刻薄,但那張嘴實在挑剔得不行。
才來幾日,已將莊子的庖廚批得一無是處。
后來他聽莊子里的庖廚說,陸氏本族有一種調料,能給膳食提鮮。
同樣的手藝,同樣的食材,加了那調料就能將膳食口味提上一等。
那庖廚本也是本族中出來的,聽聞是得罪了人被貶至莊子。
論起手藝自然不差,差的只是那一味調料。
那調料做法也不難,只是需要大量香蕈。
從前是因香蕈價貴,莊子里也沒那調料備著,如今來了主子,自然又是不同。
他是知道草市中時常有一些山民采了菌蕈出售。
前幾日他也派了人過來買,只是收獲寥寥。
他便覺得是那些人不夠盡心。
這日一早,就親自來了。
不想竟真有這般好運,被他遇上一個賣如此多香蕈的。
當下也顧不得規矩,搶先開了口。
此時元錦安已麻利地稱好:“一共是四斤二兩,您給2060文吧。”
原本還應有兩文半,他給咬牙抹了。
那管事自袖中掏出二兩銀子,另又數出了六十文,放到了元錦安的秤上:“你且稱一稱。”
元錦安也不推辭,只拿起秤稱了。
正好八兩,元錦安將秤遞給他看。
見果然是八兩,他才滿意地點點頭:“下回老丈若是還有香蕈,只管去莊子里找我,我姓趙。”
說完就留下銀錢,拿著東西走了。
標準銅錢十文重一兩,他讓元錦安將銀錢上秤,只是為了試一試元錦安的秤有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