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記憶:新中國七十年經典瞬間
- 劉金田主編
- 7字
- 2019-12-06 18:58:28
第一編 浴火重生
開辟中國歷史新紀元
“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這句擲地有聲的名言,來自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表達了歷經艱難困苦的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無比自豪和堅定自信。
這次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盛會,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開。參加會議的共有正式代表、候補代表及特邀代表662名,代表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區域和人民解放軍,包括工人、農民、婦女、青年、學生、文化教育、文學藝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各社會團體,以及工商界、宗教界、少數民族和國外華僑等各個方面。這樣的代表陣容,展現了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社會基礎的廣大,更展現了中國人民空前的團結。
這次會議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歷史關頭,由中國共產黨召集召開的。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著名的“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各階層代表人士相繼發表宣言、通電和談話,熱烈響應“五一口號”,并陸續擺脫國民黨的阻撓,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解放區,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與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工作。1949年1月,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聯合發表《對時局的意見》,明確宣告:“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
這次會議經歷了三個多月的充分準備。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任的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起草共同綱領、商定代表名單、擬訂政府方案,全面展開籌建新中國政權的工作。毛澤東在籌備會上還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人民政權將會帶來的變化:“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指出:“我們所要建立的新中國,只能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對人民內部的民主和對反動派的專政,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他生動形象地解釋說,只許反動派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如要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對于人民內部,則實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論、集會、結社等項的自由權。選舉權,只給人民,不給反動派。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為制定《共同綱領》提供了理論指導,為成立新中國進行了政治準備,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
這次會議由毛澤東致開幕詞,指出:“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于全世界。”此后,中國共產黨代表劉少奇、特邀代表宋慶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代表張瀾、中國人民解放區代表高崗、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陳毅、民主建國會代表黃炎培、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李立三、新疆代表賽福鼎、特邀代表張治中及程潛、華僑代表司徒美堂等十二人先后發表演講,一致擁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紛紛表達對建設新中國的堅定信心。會議期間,來自各界的代表也紛紛發言,比如,沈鈞儒在發言中比較新政協與舊政協,指出:“在舊政協的時候,我們只能希望國民黨反動派有所覺悟,停止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使中國人民減少災禍痛苦,我們還不能希望完成革命大事業。現在情形完全不同了。現在我們來這里,決不是像舊政協的時期那樣,來和國民黨反動政府討價還價。現在我們全體代表,包含民盟代表在內,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團結一致,共同商量,辦理革命建國的偉大事業。”
這次會議聽取了林伯渠代表籌備會所作的關于人民政協籌備工作的報告;譚平山所作的關于《中國人民政協組織法草案》起草經過和草案的特點;董必武所作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起草經過和草案;周恩來所作的關于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經過和草案的特點。會議代表就這三個重要文件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并在全體會議上討論通過。
這次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并選舉陳毅等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選舉產生180人組成的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席。
這次會議決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為國慶節;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采用公元紀年;北平改名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前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并于9月30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毛澤東起草了紀念碑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在歡慶勝利的日子里,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緬懷和紀念在長期斗爭中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這次會議勝利召開后發表了宣言,強調:“全國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經過長期的英勇奮斗,戰勝了美帝國主義援助的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之后所獲得的。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的先進分子,其中杰出者有如領導辛亥革命的偉大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政府的壓迫,領導廣大的人民,進行了不斷的斗爭,百折不撓,再接再厲,到現在,終于達到了目的。當著我們舉行會議的時候,中國人民已經戰勝了自己的敵人,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現在是站立起來了,我們民族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宣言最后喊出的“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口號,以及此后與之類似的“全國各民族人民大團結萬歲!”“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萬歲!”“祖國萬歲!”等,成為國慶和其他國家法定節日規定的且流傳最廣的口號之一。
這次會議的勝利召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國家完全獨立和民族自由,徹底結束了近代以來屈辱外交的歷史;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神州大地萬象更新的局面,全國各族人民開始為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