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在漁船內來回走了一圈,眼晴四處搜索,跟賊一樣,看有什么勘測方面的工具可以使用。
具體的技術方面,秦始皇不擅長,他掌握大方向就行了。細節問題,具體的技術由專家負責,這也是他從帝王學里得出的結論。
人非完人,術有精攻,每個人都有優點,假如能逼出每個人的潛力,小到個人,團隊,大到國家,成功與強大只是遲早的事情。特別是國家,人員眾多,各色人才,比比皆是,如何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別虛度光陰和錯配。做到人盡其用,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與艱難的工作。
沒自己什么事了,秦始皇便徹底地交出身體,在意識深處睡覺去了。會休息,才會工作,同時眼不見,心不煩,免得意見不統一,吵來吵去,讓秦政去折騰。他濱江大學的高材生,多少也有一些能耐。至少也比他這位皇帝強多了。
秦政徹底控制身體后,轉眼望向老漁夫。見他瑟瑟發抖,眼晴鼓得如銅鑼般大。呆呆地望著他。知道被自己嚇壞了。遂柔聲細語地說道。
“大叔。”
“你你你你們是怎么一回事啊”,秦政和秦始皇的聲音截然不同。老漁人是滿臉的驚訝,口齒變得結結巴巴。
從開始秦始皇打招呼,高海魚是不以為然,到秦始皇自言自語,一人說兩種截然不同的話,他就愣住了。到現在秦政叫他。他仍然沒回過神來。搞不清狀況。太莫名其妙,太虛幻,大不真實了。沒有人能夠理解。
“大叔,你當作我們是一個人好了。越解釋,你會越迷糊?!?
“也許我老了,天天打魚,孤陋寡聞了,成了井底之蛙。”
“大叔,你別自責,我們也確實太古怪了,你把我們當成是擁有特異功能的哪一部份人,你才會較容易接受?!?
“擁有特異功能,這種解釋確實要容易明白很多,經常在電視和雜志上,看到一些人具有隔空取物的本事。原來你們是哪種天才般的人物”。
“我們有點與眾不同,習慣了就好了,見怪也不怪了,我們很有正義感,不會仗著能力出眾,而欺侮弱小?!?
“哦,我現在好多了,想想也沒什么奇怪的了,全世界有七八十億的人口,誕生幾個特殊的人才也有可能?!?
秦政見老漁人恢復了常態,他那驚悚的感覺己經過去了。便說道。
“大叔,你船上的雷達測距儀借我用一下?!?
“當然可以,你想怎么用,你就怎么用吧。”
“大叔,還麻煩你開著漁船,在這個范圍內來回多走幾遍?!鼻卣贸鰣D紙,圈出了一個區域。
“好,”高海魚說完,開著漁船在這個區域范圍內,來來回回,逛了無數回。
秦政,每隔幾米就測下了海水的深度。測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確定了這片海域的深度都在十二米左右。同時也證明了海底非常的平坦,
假如海底全是基巖,又這么平坦,大型工廠和建筑,都不用打什么基坑,工廠化制作出的基礎砼直接放在海底就行了。建設成本可以比陸地要便宜很多。
這種深度也剛好能過五萬噸級的輪船。工廠日常使用的物資,船只可以暢通無阻地通過,也就是直接通到工業園區的每個工廠,無需轉運,節省大量運輸費用和時間。
這就是大洋中建設工業園區的一個優點,每家企業都相當于擁有一個獨立的碼頭,生產區和倉庫直接與碼頭相連。原料和成品的輸送可以設計得非常緊湊。日常生產中節省大量時間和費用。
秦政還保留著一份輪船吃水深度資料。萬噸級輪船的吃水深度一般為9米3左右,五萬噸11.3米,十萬噸14米左右。二十萬噸17。3 二十五萬噸19.1左右,三十萬噸20.4左右。
五萬噸級的貨輪,直接開到工廠的倉庫。也算是一個核心競爭力了。省去了轉運的費用,最重要的是節省了時間。對于一些笨重,受制于運輸成本的區域性的產品來說,貨物能運到更遠的地方。銷往更多的地方。
測量完了深度,接下來該是調查一下海底的地質情況了。雖然能確定海底平坦,但是能否承受大型工程的建設,是柔軟的沙土還是堅硬的基巖。必須要搞清楚。假如是基巖,基礎建設就要節省大量的成本了。秦政有百分之百把握做到比陸地上成本還要低,工期更短。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建設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工業園區。
“大叔,您會游泳嗎”。秦政問道。
“漁民,天天和海水打交道,哪個不會游泳,這是保命的技能,只要是漁民,人人都會?!备吆t~很自豪地說道。
“您能潛到十二米深的海底嗎?”
“能?!?
“麻煩您幫我在海底拍幾張照片,順便撿幾塊石頭上來,可以嗎?”
“當然可以”。
秦政見老漁人答應后,便淘出隨身攜帶的防水手機。教了他一會兒如何拍照。
“大叔,你拿著這手機在海底隨便拍幾張照片。一定要拍海底,我要知道海底是由什么物質構成的,千萬不能拍別的地方。拍完后,隨意撿兩個石頭上來?!?
“好耶”。高海魚說完,脫下衣服,拿著手機,一個縱躍,人就到了海里,一個潛水,人就不見了。速度之快,姿勢之優雅與游泳健將有得一比。
老漁人,真好打交道,什么啰嗦話都沒說,連工資都沒有提,愿意給就給,不給也就算了。秦政都感動。這才是勞動人民的本色。任勞任怨。假如秦始皇不給足夠的錢,哪他就不是東西,即使成功后,也會為富不仁,他秦政也會鄙視他。
有了高海漁的幫忙,勘測快了許多,也更加詳細,全面。拍了一個點,開著漁船走了一段距離又拍一個點。一連拍了幾十上百個點。整片區域將近萬多平方公里,平均分成的點都基本的測了。看著手機上的照片。每個點都是基巖。秦政明白了。
這地方本是大西洋的中脊,相當于陸地上的山脈。海水常年的流動,將山尖磨平了,磨出了近萬平方公里的平坦地方。整個海底就是一個堅固牢靠的平臺。
用于建設工業區是個理想的地方。唯一的缺點就是淺了一點,深和淺其實是矛盾的問題,淺,意味著建設成本要低,因為工廠化制造的基礎砼可以更短一點,費用也就要低一些。
至于無法通過十萬噸級的貨船。這個問題,只能等工業園區成功,成熟以后,通過挖掘航道來實現了。
或者在海底平臺的邊緣建設大型港口,五萬噸級以上的輪船開到邊緣的港口。再通過五萬噸以下的輪船開往工業園區的工廠。
秦政又拿著老漁人從海底帶上的石頭端詳了一會兒。
秦政雖不是地質專家,但是搞建筑的,必須對基巖要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哪些基巖牢固,哪些基巖脆弱。大概由哪些成份組成。有些什么特性。這些都是建筑師的基本基礎知識。
看著手上的石頭,秦政判斷出,是一種石灰石,俗稱青石,是制作水泥的主要原料,青石非常堅固,大型建設工程可以直接在上面進行施工,無需挖基坑等,能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
從地圖上看,地震帶相距這里也有三千公里的距離,沒在地震帶上。發生大地震的概率也很小。由于海底是一個由青石組成的一個整體,即使一般的地震也沒有什么大危害。
綜合各種因素,這片海域挺適合建工業區。采用最先進的施工方法,建設成本只會比陸地便宜。陸地上無法使用大型設備進行施工,而在海洋中,可以使用超級海洋工程裝備,僅僅起重裝備就比陸地上要大幾十倍,用輪船運輸建筑材料也是陸地上的貨車無法比擬的。
秦政從建筑人的眼光來看,在這片海域建工業區,一定有前途。至少建設的成本不會比陸地上高。
有了初步的認識,秦政在這片海域呆了兩天,更細致地進行了一番勘察。
這兩天對這片海域的了解,他有了更大的把握。廠房等固定資產的建設,完全可以比陸地上建設得更快,成本更低。當然,必須要創新,不能使用陸地上的哪一套施工方法。他的心中有一整套適合工業區建設的施工方法。
事情到此,此地的實地勘探也就差不多,至于還去不去另外的一個地方,他就不管了,隨秦始皇去折騰。怎樣折騰,秦始皇比他厲害多了。曾經的皇帝,最大的本事就是折騰。折騰得好,就繁榮昌盛。折騰得不好,就失敗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