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仁人之心
- 我與王者英雄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 江水快快
- 2444字
- 2019-11-22 11:07:46
原來從踏出碎葉城的那一刻,試煉便已經開始了。
被千年狐白殺死的魔種身體很快煙消云散,十幾枚金幣憑空出現在李白手中,看來這邊是這個魔種生產出來的金幣了。
茫茫大漠之中,一點小小的怨氣也會被惡劣的環境放大,成為不可遏制的憤怒、自卑和信任危機。當三人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也互相諒解了。
為了平復大家的情緒,李白從納戒之中掏出了一瓶冰鎮許久的葡萄酒,手腕一翻又變出三個高腳酒杯,楊致以和鹿靈一人拿了一個。李白給兩人倒滿了葡萄酒,楊致以為了不讓酒水灑出,趕緊湊過腦袋先嘬了一口。
李白出生貴家,自然不會不知道葡萄酒應該充分與空氣接觸細品才能得出其中真味,他現在倒滿了,只是因為他懶得多倒一次。
瑤化身鹿靈騎在李白腦袋上,不自覺搖晃酒杯,結果灑出來的葡萄酒便淋在了李白的腦袋上,貴氣高冷的千年狐白臉上的表情很是無奈,“小鹿……”
瑤顯得十分抱歉,雙手捧著不再搖晃,往口中遞了一口,連連稱贊道:“好酒,李白哥哥真有品位。”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之中,兩人一鹿就這樣蹲在巖石陰影下捧著一杯滿滿的晶瑩酒水,惡劣的環境和三人滿足的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此之謂:苦中作樂。
繼續啟程,離沙漠的腹地還有不少距離,此行的目的也漸漸明晰起來:去沙漠腹地見識見識。李白不知怎的,對那個北境漠地深處鎮壓的魔種大妖十分在意,要去沙漠深處有九成的因素就是這個貴公子的堅持。
不過三人解開心結之后,沙漠上的狂風似乎就小了起來,不過半日,三人就發現了沙漠之中的一個小鎮子,沒想到在這大漠之中還有村落。三人大喜,但是越往里走,這個鎮子給三人的氣氛就越怪異。
鎮子當中的居民倒都是人類模樣,只是他們神色怏怏,似乎對什么東西都提不起興趣,懶散地靠在陰涼之處閉目垂頭。鎮子中的建筑也是破敗凋敝,顯得荒涼貧窮,毫無生機。
三人大異,就這般穿街而過,眼里所見皆是如此,三人心情都有些沉郁。
忽然一個人影掠過,三人好不容易見到一個活動的居民,自然不肯放過。李白劍客行發動,兩段位移身影瞬間消失,楊致以一愣神的功夫,李白的身形又回來了,與此同時,一個衣衫襤褸,滿臉污黑的小叫花子一臉懵逼地看著眼前三人。
楊致以輕咳一聲,搭腔道:“這位小叫花子……”
話音未落,那小叫花子迅速從楊致以身上一抓然后轉身狂奔而去,楊致以趕緊查看自己身上少了些什么東西。李白身形一閃,那小叫花子又被擒了回來。
楊致以一臉正色,正要將不可偷盜的圣賢之道傳授給這個小叫花子,沒想到那小叫花子又故技重施,再次從楊致以身上不知順走了什么東西。楊致以也變得平靜了,直接轉頭看向李白的立身之處。
果然李白身形一閃,那小叫花子又被抓了回來。
小叫花子和三人面面相覷,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這套理論放在眼神對抗上也是一樣的,兩只眼睛同樣敵不過六只眼睛。
那小叫花子見不敵,很識時務,撲通一下跪倒在李白身前,以頭搶地,呼天喊地:“求求你,救救我們鎮子吧。”
“到底怎么回事呀?”對于這個奇怪的鎮子,即使是李白,也是感覺疑竇重重。
那小叫花子臉上表情悲戚,開始講述起關于這個鎮子的故事:
“我們這個鎮子名叫清泉鎮,鎮子里有一口清泉泉眼,灌溉了整個綠洲,也養活了整個鎮子,居民們勤勞善良,生活得十分快活。可是有一天,鎮子里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長著人類的身子,可是臉上卻又是魔種的特征。他想要在鎮子里住下來,可是大家都十分害怕他,鎮長把強壯的叔叔伯伯組織起來,要把他趕走。他不愿意走,最后就發生了沖突……”
“大家付出了一些代價,終于把他打成重傷扔到了鎮子外邊……噩夢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半人半魔種的多郎回來了,但是他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怪物,他開始報復曾經傷害過他的人,將那些人的手筋腳筋抽離,還用一個魔物將大家的干勁抽離。從此以后大家都沒有了干勁,什么也不愿意做,房屋漸漸破敗,良田漸漸荒蕪,曾經灌溉了整個綠洲的泉眼也被多郎獨占,變成了一口枯井……求求你們,一定要救救這個鎮子。”
聽完小叫花子的敘述,三人沉默著,心中有些沉重,要說這個鎮子的人慘嗎?很慘。為什么呢?只能說咎由自取。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惡意壓抑壓抑,就會催生出巨大的惡魔,毀滅一切。
那些直接傷害過多郎的人被挑斷了手筋腳筋,那些視而不見,見死不救的人也受到了懲罰。這一切,究竟是誰造成的呢?
多郎伏在地上哭泣,似乎三人不肯答應他就不肯起身。
楊致以在現代社會,這種事情見的聽得還少嗎?因此心中的悲戚最沉重,見多郎伏在地上反而有種活該如此的看客心理。只轉過身不去理會。
李白也是猶豫良久,最終還是將小叫花子拉了起來,看著小叫花子紅著的眼眶,手腕一翻,手中出現了兩個白花花的饅頭,他遞給小叫花子,道:“你餓壞了吧?”
小叫花子接過饅頭,也不管手上的污垢已經蹭到了饅頭上,張嘴便咬,狼吞虎咽,吃相令人心酸。
趁著這個空當,李白站到楊致以的面前,道:“致以,我們幫幫他們吧。”這是李白第一次跟楊致以用商量的語氣說話,這件事,他看得出來,楊致以心中有一把尺,而那把尺,與自己的尺,不太一樣,所以不希望兩人再生嫌隙。
楊致以不想幫,這是他們咎由自取,所以沒有說話。
李白道:“致以,你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不知道你們那個世界是怎么理解仁這個概念的。在我看來,仁,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善行,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殺身成仁。一簞食,一瓢飲,對別人有所幫助都可以稱之為仁。”
楊致以看著李白,他一直以一個上帝的視角在看待李白,覺得李白只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個符號,一串數字,甚至說,他雖然身體來到了這個世界,卻從未思考過他和這個世界的關系,他的靈魂仍然留在了那個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所以當李白用這種有些古樸笨拙的道理來試圖說服他的時候,楊致以竟然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古仁人的道,是這樣的。
“惻隱之心便叫仁,對別人的苦難無法身受,卻能感同,這叫仁。高高在上注視人間悲歡自然是好,可是,那不是仁,那不是人,沒有溫度的冷漠不叫仁。”李白從不對誰說這么長的話。
楊致以也明白了李白的意思,坐視不理便是冷漠,與當初那些坐視鎮長傷害多郎的居民并無兩樣。楊致以沉默了許久,終于抬起頭,與李白相視一笑,“走,我們去找多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