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走過老屋
- 照進心里的月光
- 付桂秋
- 2193字
- 2019-11-27 17:07:14
老屋,多少都帶有年輪感、滄桑感,但又總是那么親切,有著烙印般的美感。記憶中的老屋,永遠不會淹沒在時間的灰塵中……
——題記
晚飯后,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兒子湊過來躺在身邊,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忽然,兒子很認真地說:“媽,咱家老樓的單元門換了。”
“你怎么知道的?”我疑惑地問。
“周日和同學出去玩,路過咱家原來小區,我就拐進去,到咱家樓下看了看。”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平時看似嘻嘻哈哈,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的男孩子,竟然會對自己住過的老屋如此眷戀,我眼前便出現一個大男孩站在一幢舊樓下抬頭仰望三樓一扇窗口的畫面……
其實,那已不再是自己的房子了,幾年前我們搬進新居就把它賣掉了。可是,每每從那附近經過,我也總是習慣地抬頭,朝那扇在路邊就能看到的陽臺窗口張望,每次看到那熟悉的窗口,心里便會泛起溫暖。
那是一套五十六平方米的老式樓房,有門廳、衛生間、廚房、陽臺、兩間臥室,十六平方米的大臥室里擺放著沙發茶幾,就兼做客廳。我們曾在那里住了十六年。
十六年有太多的事情發生,兒子在那里出生,兩口之家變成三口核心家庭,夫妻從青年邁進不惑,物質上從開始的“月光”漸漸趨向小康。那里裝載了我們太多的回憶。平淡生活中,瑣碎日子里,雖然也會有小小的賭氣、不愉快,但更多的是甜蜜與溫馨,柔情和關愛無處不在,歡聲笑語常常塞滿整個空間。
由于老樓房沒有正規物業管理,小區內沒有路燈,所以,每當天黑了,只要有一人沒到家,家里人就會把陽臺的燈打開,給陽臺下的樓口送去一點光亮,也讓回家的人遠遠就能看到那扇再熟悉不過的窗口,知道家人在等待自己的歸來。
離開老樓后,一些老鄰居見面都像親人一樣,他打聽下你家的孩子,你問問他家的老人,那么知根知底,那么貼心貼肺。鄰里間那種濃郁的人情味兒,在如今的新小區里很難再找到了。
看著身邊的兒子,我笑著說:“我還以為你喜新厭舊,早把那老房子忘了呢。”
“媽你說什么呢?我可是在那里出生的,我這十幾年的歷史多數寫在那里了,怎么會把那里忘了呢!我那無憂無慮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啊,都留在那里嘍。不過你放心,等以后你兒子成名人了,那樓就是名人故居,到時候會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起來的。”
我笑著給他一巴掌,算是對他貧嘴的懲罰,又感慨地說:“那房子和現在的比是老了點,但你不知道啊,我和你爸還住過平房呢。”
“知道!七八歲的時候,我爸帶我去看過那平房,他說你倆在那里住了一年。其實,我也算住過的,就是還在你肚子里,我爸說咱搬進原來的樓里半年,我就出生了。”
這又是一個意外,沒想到老公會帶孩子去看那結婚時租來的平房。
那是一個住著六七戶人家的大院,我們租住靠東面的一間半,也就三十多平方米。
我總感覺,結婚時沒有自己的房子是一件很寒酸的事。也許是剛結婚時家庭觀念淡,我總是把那里當成暫住地,根本不把它看成家,和鄰居也從不交往,更不愛主動說話。老公出差或者值班,我就回娘家去住。平時談話提到家時,也不愛說“家”字,總是以地名代替。
可是,老公卻總是愛談起那里,張嘴閉嘴就是“家”,等有了自己的房子時,他還經常談起那里的人和事,有時還去看看那所房子。記得前些年,聽說那里要拆遷,他還帶著我特意到那里轉了轉呢。只可惜去晚了,看到的是一片廢墟。
他說,那里對我們最重要了,那是我們兩個獨立的人組成一個家庭的起點。“不管房子的主人是自己還是別人,也不管房間寬敞明亮還是狹小黑暗,只要有你在那里等我,那就是我的家。只要有你和兒子在身邊,不管什么樣的房子,那都是我在外面不論風光還是疲憊后,第一個想要去的地方。”
是呀,家,是最溫暖的地方,是一個人的歸宿。而一座城市,是一群人的家鄉。
如今,城市在無限擴大,土地在無限升值,不止那些平房大院早已成為城市的歷史,一些低矮的老式樓房,都被更高聳的建筑所代替。那些帶著陳年舊味兒的東西越來越少,那些承載著記憶的實體漸漸變成了記憶的影像,老屋、古樹的影子,已經很難在一些新近崛起的城市里覓到了。城市越來越繁華,越來越現代了,而那種歷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親和力,卻越來越清淡。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確確實實提高了,可是,有一得真的就有一失。一個親屬曾說,她帶著七歲孩子去鄉下,孩子見了炕卻不知道那是什么,見了灶臺下生火,竟感到很稀奇。
這是一個土生土長在東北的孩子呀,祖祖輩輩睡覺的土炕,到這一代人,竟然不知為何物了。有一個笑話說,家長給孩子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孩子問缸是什么東西。親戚的故事與之如出一轍。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老屋,是一個人的念想;老城,那是一群人的記憶,是一個時代、一個時代走過的縮影。我常想,一個人愛房,就是戀家,念舊,就是重情,我為自己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如此重視家庭,感到幸福滿滿。
日子總是不經意間從指間滑落,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我們的經歷也日益豐富。也許再過些年,現在住的新居也會落伍,又變成了老屋而被淘汰,但我們總會記住住在這所房子里的一段歲月。我們知足著,感恩著,情和愛也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擁有中厚重著,讓回憶更加豐滿。
人生的日歷一頁頁翻過,總會有青絲變成白發的那天。當人生洗盡鉛華歸于平淡,當我們坐在搖椅上細數流年,當我們微閉雙目傾聽雨滴敲打梧桐的聲音時,那些陳年舊事,就會順著時光的隧道慢慢走來,悄悄地在你的記憶中鮮活。
到那時,如果我們能蹣跚著走進老宅,坐在老屋里重溫光陰賜予我們的故事,講給自己,講給兒孫,那該是多么溫馨的一刻啊!我想,那時的我們,心中定會溢滿感動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