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有些東西不會老去
- 不一樣的今天,是某一天的想念
- 宋增芬
- 647字
- 2019-11-28 10:49:24
我的父親不是文人也不是學者,但他與書卻有很深的淵源。
父親的第一學歷真算低得可以,勉強算得上小學,因為他連三年級也沒讀完。沒辦法,我父親生在窮山僻壤,家中兄妹共有10人,這好像充分體現了越窮越生的說法。雖然沒機會上學了,但父親學習的熱情卻絲毫不減,不管在家務農,還是在外當兵,不管當了一名普通干部,還是如今的縣級領導,對他來說,讀書都是他工作之余的最愛。雖然他的實際水平遠遠高于一紙學歷,雖然他有機會改寫學歷,但他沒有這么做,因為他總覺得那有造假之嫌,因為他的固執,因為當時的學歷高于一切的風氣,他也失去了一個平步青云的機會。不過父親好像并不介意,并不與書結仇,對書還是愛不釋手。他寫材料更是得心應手,即使大學出身的秘書,對父親的文字水平也不敢小覷,記得父親有篇論文還在省級刊物發表過呢。
某日回娘家時,又去參觀父親的書架,上面多是一些理論或政治書籍。我信手翻出兩本舊書,那是毛澤東和陳毅的詩詞,封面和扉頁等均已黃舊不堪,那都是70年代初出版的書籍。我發現上面有許多注釋或拼音,父親讀這些書時的艱難與辛苦都躍然于紙上,他的認真勁也可見一斑。在那窮苦的歲月里,父親買這么一本書,不知要省吃儉用多少日子呢!想起自己不太費力就可以擺滿的書架,想起自己常常懶散又懈怠的讀書態度,想起自己經常跳行隔頁的讀書方法,實在慚愧不已。
像父親這一輩人,他們看不慣”“F4”“也不懂得internet或E-mail,甚至許多觀念都真的陳腐而老舊了,但是他們的很多精神,還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比如踏實、比如懂得珍惜、比如進取心、責任感,比如讀書……